辱母杀人案:道德同情并不能代替法律审判辣言辣语

的确,案件披露后,包括专业人士在内的绝大多数民众都对刺死辱母案的判决表达了不满,与之前舆情焦点不同的是,此番事件,虽然也不乏借此将焦点转向警方行为的批判,但依然有不少人将目光聚焦于“冷血”法律与善良伦理的冲突。

不少人认为于欢当时人身自由受限,并遭到对方侮辱和辱骂,其刺杀行为构成刑法上“正当防卫”的免责条款,并引述刑法针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进行分析,事实上,上述看法是通过将规范层面的刑法免责事由之一的“正当防卫”内涵进行文义层面上的机械解构,从而论证于欢“防卫”行为的“正当性”,进而影射司法裁判的荒谬性。正当防卫要求时机上是“正在发生的不法侵害”,并且防卫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在派出所已经出警且被害人已经不再进行侮辱行为的情况下,法院认定其不构成正当防卫并无不当。至于警察出警后“说了一句‘要账可以,但是不能动手打人’,随即离开”的倾向“渎职”(况且仅是媒体的片面之词),这种描述除了能加剧了民众对公权力机关的集体愤怒感外,对于于欢个人的定罪量刑并无太大影响。

法律是最低层次的道德,法律的内涵贯彻了基本道德指引。本案的舆论讨论事实上偏离了原本的法律视角,变成了夹杂着偏执立场的情绪宣泄。

在本案中,尽管笔者也和绝大多数网民对于欢遭遇表示同情乃至愤怒,但是这种道德上的宽恕并不能代替法律上的审判。法律的作用在于凝练最基本的道德并将其普适化,讲究规范性和普遍性。而道德的评价往往建立在孤立的个案基础上朴素认知,它可以囊括法律所涵摄不到的细节,是更强的“正义”尺度。相比法律审判,道德评价是建立在结果主义上的终极评价,本案中,由于被害人等事先的发指行为已经被民众贴上了“罪大恶极”的标签,而在纯粹的道德体系中,刺杀一个“恶人”本就是一种“替天行道”的义举。只要满足了个案的正义性后,既然被害人早已被划入到“该死”一类,至于如何实现民众的道德预期,不仅无关紧要,甚至有褒奖的可能。

但是私力救济中,由于私力主体在客观上无法确保惩戒对象的制裁符合其“罪恶”的程度,乃至其基本判断也存在质疑的空间,其正当性的基础只能寄托于个案色彩浓厚的各类民间传说故事关于主人公明察秋毫、深明大义的虚无缥缈中。因此现代法治普遍禁止了刑事领域私力制裁,结果意义上,正当性也不能成为僭越国家的司法垄断权的理由,即便在部分情形下,民间流传的种种故事更符合朴素的善恶报应,但正如闻名于世的辛普森案一样,其在个案层面未必是最优的解决方式,但其由个案所衍生出的对程序正义的尊重所产生的将是普遍的熠熠生辉。因而在此意义上无论被害人侮辱行为多么恶劣、发指,也只有司法机关有权对其进行评价制裁,只要违法行为已经结束,于欢就没有权利展开私力报复,这是法治的要求!与法律无关。

冲突的不是法律与伦理,是法治与伦理。

最后虽然这句话很残忍,但是就是如此:无论催款人之前多么发指、恶劣地侮辱,哪怕就是杀害了于欢母亲,只要是犯罪行为已经结束,即便是这种血海深仇,于欢也不能刺杀凶手,这就是法治的逻辑。

THE END
1.昨天老友赛有辩题法律审判之外的道德审判来自汪有昨天老友赛有辩题“法律审判之外的道德审判是否是正当的”。原则上我支持正方(这条长微博借鉴了很多正方花花少年队的赛前讨论)。 法律审判,少数情况会有两个后果:放过坏人、罚了好人。 在好的情况里,这不https://weibo.com/1959830294/KgZaJfUxm
2.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第九届“大成杯”辩论赛决赛圆满收官因此正方认为在法律审判之外的道德审判是正当的。具体论证如下:第一,道德审判在性质上具有合理性,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参与公共议题的重要手段,针对各种悖论言行的道德审判在国内外层出不穷,尤其在涉及未成年人性侵、人权侵犯、性别歧视等道德禁忌时,比如素媛案;第二,道德审判具有正向的社会功能,能够填补法律漏洞,促进法律https://law.ucass.edu.cn/info/1020/6975.htm
3.法律审判之外的道德审判不是正当的一辩稿(第二版)道德审判是指公众根据自身对公序良俗的认知对争议纠纷进行判决。我方需要强调的是,审判不同于批评,评价,它是绝对权力的拥有方施加的判决。如法律诉讼在法律绝对权威的保障下才能叫做审判,而老师指出学生的错误,叫做批评而不叫做审判。我方判断是否正当的标准为,在法律审判之外,道德审判的过程中能否做到尊重客观事实并且http://bianlunba.cn/post/11116.html
4.正义与非正义(精选十篇)伦理正义与法律正义的关系是即排他又重叠的辨证关系。这是因为法律作为确认利益归属和行为定性的权利, 就会产生于伦理正义发生相互呼应或者相互抵触的关系。一般情形下, 法律的正当性正是伦理正义所指向的要求, 比如说公民的人生权, 当该权利受到侵害时需要得到法律正义的追究责任, 这也是伦理正义道德的要求, 倘若该等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yjc7313.html
5.为什么法律职业要有“职业伦理”?就不能是日常道德吗?就真正的职业伦理来说,它提出了一个同样难以回答的问题:如果法律职业伦理就是日常道德,法律职业伦理必然是可被替代的,那么法律职业伦理还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吗?反过来说,如果职业伦理的确是独立存在的,那么它一定会不同于日常道德的要求。 除了这个基本难题之外,另外一个难题,更加关注“法律”这件事情:是否https://www.scxsls.com/column/publishInfo/2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