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尤其是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法的介绍事物、解释事物的文体。要求使用一定的说明方法,如定义、分类、举例、数据、图表等。我们要怎么去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明文的写作技巧,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把握说明中心。
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了事物的特征来说事状物,明理显性,才能说得准确,说得深透。
二、根据不同的说明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对于比较深奥的科学原理或比较复杂的事物、现象,在安排说明结构时,可按照人们认识问题逐步深入的思路安排结构。如《向沙漠进军》这篇,就是采用人们认识它们的规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办法,先从读者熟悉的具体事例说起,再追根溯源,讲清成因原理。
实用性说明文大都有固定的结构方式,一般不宜随便变动。而文艺性说明文的结构则灵活多变。如《蜘蛛》先从谜语说起,再从中引出解释的问题。《死海不死》则是先叙述生动的传说故事,然后再介绍死海的形成。无论采用哪一种结构方式,都必须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三、文字要准确简明,语言要通俗生动。
准确,就是选用恰当的词句,恰如其分地反映出事理的含义和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使人看了明白。如解释“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叫做名词”。解释“固体”:“有一定体积、而且有一定形状的物体叫做固体”。读者在这里对“名词”、“固体”的概念就可以得到确切的了解。如《蜘蛛》一文中,在介绍蜘蛛腹内的五种腺体的名称(壶状腺、葡萄状腺、腹合腺、管状腺、梨状腺)及功能时,作者采用当时的研究成果,运用了生物学中有关术语,在介绍蜘蛛捕捉蛟、蚋等小虫时,指出它把小虫“咬在‘嘴’里”,这里的“嘴”,实际上是指蜘蛛的第一对附肢——螯肢,它的前端变钩状,很锐利,尖端有小孔,跟这对附肢基部的毒腺相通,毒腺能分泌毒液。许多蜘蛛就是用交叉的螯肢(毒牙)来咬昆虫的;它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嘴,所以用引号标明;而在介绍落网中甲虫的拼搏时,这样写道:“它的六条腿东一推,西一撑;蜘蛛好容易把这条腿缚住,那条腿又伸了出来”。准确、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甲虫与蜘蛛激烈抗争的场面。
【说明文的手法】
说明文首要的一点是明确说明的对象,然后用准确的语言,结合多种说明手法对之进行介绍和描述。
常用的说明手法
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
打比方、下定义、做引用、
作比较、摹状貌、画图表、
作假设、作诠释
作用举例:
1.举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说明对象)的……特征,使说明更具体。
[举例子]:将复杂的、抽象的事物或概念,用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的典型事例来说明。例如说明死海的“死”,列举海水中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的事例作证;说明死海的“不死”,列举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的事例,让人信服。
2.列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的……特征,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列数字]:些事物从数量上便于说明特征,可以运用一些数字来说明。例如《太阳》中: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3.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的……的特征,使说明更具条理性。
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是一个大的概念中,包含着若干的小的概念,这若干小的概念同属一个大范畴而又相互并列,没有主从关系,更没有比较的特点。
4.做比较:清晰明了地说明……的……的特征,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作比较]:把被说明的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显示事物的特征。通过比较,可以认识事物的特殊点、或被说明的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共同点。
例如《太阳》中:“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拿地球跟太阳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太阳的体积之大这一特点。
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一般有主有从,主事物是被说明对象,从事物不是要说明的对象,而只是为说明主事物服务的,为了说明人们所不熟悉的主事物,而选一个人们熟悉的从事物跟它相比以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主事物的某种特点,这就是作比较,
[打比方]:把此事物比作彼事物从而把此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例如《太阳》中:“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这打比方,把太阳的形状及会发光发热的特点生动地反映出来了。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在语言要求上,下定义的语句要求是个明确的判断,语言形式一般为“某某是什么”或“某某叫什么”语言要求准确、概括、简洁,不允许出现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而作诠释就没有这些限制,只要做到说明准确、严密即可。
下定义即用简明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属性作概括性的说明,以便确定被说明事物的范围和界限。
7.作诠释:对……加以具体的揭示说明,使说明更加通俗易懂。
作诠释是注释说明,一般对事物作通俗的介绍,对事理的性质和特点进行解说。
8.引资料:具体地说明了……的……的特征,是说明更具说服力。
[引用]:引用有关名言、资料、典故、诗词、民彦、俗语、传说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介绍事物。例如《太阳》中: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了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9.摹状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的特征,使说明更具体。
10.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的……的特点,是说明更具体。
【说明文的分类】
一、对象
按说明的对象不同分为:
1、事物说明文:着重在于说明的成因、构造、形状、用途等。如《中国石拱桥》;
2、事理说明文:重在说明事理。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如《统筹方法》等。
二、语言
从语言表达方式上可分为:
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和简明。有的说明文要讲究语言的平实,有的讲究语言的生动。但不论是平实还是生动,都要求准确、简明,要注意说明文的科学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简洁性。说明文的遣词造句,应简洁平实、通俗易懂。
三、科学性。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要特别注重科学术语的准确使用。
四、严密性。为了使读者对较复杂的事物、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确切的理解,说明文常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讲究语言的周到严密。
五、条理性。任何事物都具有它本身的条理,我们说明事物就要按照它本身的条理来安排说明顺序,使之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六.逻辑性。有的说明文,要从事物的内在联系上进行说明,语言逻辑性强。
七.趣味性。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②、表示空间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叶圣陶《苏州园林》)这里的“绝大部分”表明并非所有的“宫殿”和“住房”都是对称的,也有少部分并不对称,这种客观的说明同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③、表示范围
“死海地处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它的南北长80公里,东西宽约5至17公里,海水平均深度300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400米。”(《死海不死》)这段话运用数字说明,说明了死海的长度、宽度和深度,给人以清晰的印象。
④、表示程度
说明事物时,常常会用到程度副词,如“很、十分、非常、较、更、最、稍微、略”等。如:“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御花园面积不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黄传惕《故宫博物院》)这里的“很”表明御花园虽然面积不小,但不是特别大,因为它只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
又如:“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竺可桢《向沙漠进军》)其中的“最”说明沙漠危害人类之大,程度之深。
⑤、表示程序
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如果要说明事物的成因、结构和原理,则有一定的程序或顺序。如:“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其中“渐渐”和“次第”,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变化过程,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又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说明文写作重点:观察】
如何使说明文物理并重、形神兼备的呢首要的一点是观察。说明文写作的前提是对要说明的事物非常熟悉。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养成认真观察、深入了解的习惯:
观察要有针对性。要带着问题观察,而不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能在观察前列出观察提纲,观察时要记笔记、画图标。要善于提出问题。
观察时要分清主次。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观察的顺序。观察有概括性观察和特写性观察之分。前一种方法有助于抓住事物的概貌,后者则利于把握观察对象的细节和特征。由概括到特写、由全局到局部,是观察的一般原理。
【说明文的顺序】
说明顺序一般有三种:
空间顺序:一般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远到近等。
逻辑顺序:有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等。
【什么是合理的顺序呢】
当然,大多数说明文会综合使用多种说明顺序。因此,在写作时,我们要合理地安排好说明顺序,理清说明文的结构层次。
【常用的结构层次】
比如我们以“水”为题目进行写作
并列式:先写水的外形特征,再写水的分类,然后写水的用途,这是并列式的写作层次。可以我们也可以先写水的外形,再写水的成因,最后写水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害,这是层进式的结构层次。
层进式:先概括水的用途和特征,再一一细述,就是总分式。
结构层次能力需发们在长期的写作过程中培养。
【说明文写作技巧】
开头、结尾
一、开头方式:
1、概述式:
开头用简介的语言介绍事物的概况,给人以总体的形象。如:
在台北市市中心有一栋特别高的大楼,那就是台北的101。它在20xx年完工,已经过了十三年,它曾经被称为“世界第一高楼”,是世界一座建在地震活动带的摩天大楼。
2、设问式:
开头设问,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有急切了解事物或事理的心态。如:
为什么太阳下山了之后月亮就出来了呢?为什么到了晚上太阳就不见了呢?为什么白天的时候我们就看不到月亮和星星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外太空吧!
二、结尾方法:
1、展望法:
就是在说明对象说完后表示深沉的感叹的写法。如:
不仅是克隆动物,科学家们已成功制作出克隆人的案例,这复制科技将会带给人们多大的利害,将来我们人类一定会好好地探讨这个奇妙的克隆。
2、号召法:
就是对读者发号召的方法。如:
气候变迁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我们的地球将毁在我们的手中,我们不但没解决气候变迁的问题,反而让这个问题变得更严重。保护地球你我开始做起,我们可以从最基本的开始做,还要记得提醒你身边的人,请为保护地球出一份力量。
3、旁补法:
当然,除了以上讲的这些灵异现象,还有其他种类的,如死亡事件、失踪事件,不过很多都只是因为人们的心理产生变化而因此能看一些奇怪的东西或事情,没有人知道幕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说明文概括总结】
介绍物品三要点,外形结构功能全。
文具玩具最常见,生活用品有千万;
描写外形有顺序,描写结构按空间;
描写功能述生活,典型细节写一段;
开头介绍名来历,结尾赞美把晴点。
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一)抓住事物特征,把握说明中心
抓住事物特点,把握说明中心,这是写说明文的一个重要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写作者必须在写作前对被说明的事物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必须懂得只有熟悉被说明的事物,认识并掌握被说明事物本身的规律性,才能做到这一点。
(二)针对具体情况,选好写作角度
写说明文选取什么角度要依实际情况而定。比如,介绍牛的知识,如果是为饲养者写的,要侧重介绍牛的生活习惯和特性;如果是为使用者写的,要侧重介绍牛的功能和力气;如果是为兽医写的,则主要介绍它的身体构造;如果是为食用者写的,可以主要介绍它的营养价值。当然,作为科普知识介绍,不妨全面一点为好。
(三)务求解说清楚、做到条理分明
写说明文的目的就是让人获得知识的技能,只有解说清楚,才能达到这个目的。说明说明,一说即明,如何解说清楚,要讲究说明的方法,注意结构的安排,着力语言的运用。关于说明的方法,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这里着重讲讲结构安排的条理性问题。
(四)语言准确简明,文字通俗浅显
选用准确的语言,精当地解说事物的事理,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性内容为主的,只有如实反映被说明内容的客观情况,才能保证知识的科学性。相反,语言不准确就会失去知识的科学性。
明代学者徐光启笔译古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理》,其中的一节:
凡论度必始于一体。自点引之而为线,自线广之而为面,自面积之而为体,各自三大纲。是心有长而无阔者谓之线,有长与阔而无厚者谓之面,长与阔厚俱全者谓之体。唯点无长阔厚薄,其间不能容,不可以数度,然线之两端即点,而线面体皆由此生。点虽不入于数,实为从数之本。
这节解说数学基本概念的说明文,把什么是点、线、面、体,点与数度的联系和区别作了确切的阐释,语言也很精当。
说明文的语言必须简要精当。
看下面的这段文字:
“蝉的幼虫脱皮是从背上开始的。先出来的一层旧皮从背上裂开,露出淡绿色的蝉来。先出来的是头,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和折叠着翅膀,只留下尾边尖儿还在那层旧皮里。这时候,它腾起身子,往后翻下来,头部倒挂着,原来折叠着的翅膀打开了,竭力伸直。接着,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把身体翻上去,用前脚的爪子钩住那层旧皮。这个动作使它的尾巴尖儿从那层旧皮里完全脱出不了。那层旧皮就只剩下空壳,成了蝉蜕,从开始到完全脱出来,大约要半个钟头。
这段文字不到二百个字,具体说明了蝉的幼虫脱皮的整个过程。用简明的语言把幼虫脱皮的复杂动作细致而真切地写出来了。文字不枝不蔓,语言富有表现力,给人很清晰的印象。、
在说明文的写作中,应该注意克服几种常见的毛病。
第一,防止知识性的差错。如有篇写“牛”的习作这样写道:“牛有水牛、黄牛两种,牛是反刍动物,只吃青草,不必喂料。牛都两只角,体强力大,是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耕作工具。”由于写作者对有关牛的知识了解不够,有些只是一知半解。所以写起来造成知识性的错误。世界上牛的品种不只水牛、黄牛两种,杂交品种的牛并不长角;除了青草外,还必须给牛喂其它饲料;世界上也不是普遍使用牛作为耕作工具,牛还有专供食用、奶用或运输用,甚至作为神物崇拜的。
第二避免文体性的错误。如有篇说明文题为《蚯蚓》,其中写道:“……别看这小动物不惹眼,它可天天在松土、干活,它不讲究吃穿,不讲究休息,不讲住的,不讲报酬,整天埋头苦干,为人们劳作耕地,让作物生长茂盛。我不禁想起我们的老师,他们也有蚯蚓精神。
我愿作一条辛勤劳动的蚯蚓。”
显而易见,这篇习作把一篇说明文写成了一篇借物咏志的抒情散文了。
第三,克服片面性的论述。如,有篇题为《青蛙》的知识小品,介绍青蛙时写道:“青蛙是两栖、变温的动物,营养价值很高,……”这样定是片面的,青蛙能捕捉害虫,有益于庄稼的生长,只写它营养价值高,不宣传要保护它,饲养它,必然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片面性是不利普及科学知识的。
如何写说明文
第三,分析说明方法。为了说明清楚事物的特征,须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阅读说明文,了解它采用的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有什么作用,二要看所用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这样分析才透彻、扎实。
第四,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简洁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当然,说明文的语言风格也是多种多样、各有特色的,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以此为据,可概括为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两种方式。一般来说,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重在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明的语言平实地加以说明。而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文艺性,须要作必要的生动、形象的说明。
说明文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1.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我们称之为事物说明文,如《松鼠》、《中国石拱桥》等;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等。其实,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说明的方法
1.举例子
2.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3.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4.列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使读者直观,一目了然的了解事物的特征。
5.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6.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用这个方法,可以使抽象复杂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7.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和描写要区分开,两者虽一样,不过是在不同的文体中的。)
8.引用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9.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帮助读者掌握特征,头绪分明。
10.列数字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
说明文顺序
写作说明文的目的一般是让人们了解事物的特征、明白事理,从而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清楚地进行说明,才能达到这个目的。那么,如何使说明文条理清晰,使读者一目了然呢?众所周知,任何事物或事理都有其内在的特点及其一定的逻辑关系,说明时就要按照其本身的条理性来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
一、安排说明顺序要依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和内在的逻辑关系来进行。
二、安排说明顺序要符合事物发展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有规律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一般来讲,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往往都具有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的特点。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初级到高级,层层深入的。因此,写事理说明文,安排说明顺序时,一定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三、安排说明顺序要充分考虑到说明的中心和材料的关系。
说明文作文结尾该怎么写
(一)明确说明对象
如何找准说明对象呢
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一文。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二)抓住事物特征
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构成,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关系等。都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了解事物的特征,不能停留在表象上,而要了解事物内在的本质。那么,如何把握事物的特征呢也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三)归纳说明方法
(四)逐段概括要点,理清说明顺序
(五)整体感知,把握中心
(六)体会语言准确性
准确是说明语言的特点。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要注意分析关键词语的作用。
说明文结尾九法
(1)总结法
就是对说明对象说完后作总结的方法。《奇特的激光》的结尾,就用了这种方法:“激光作为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奇特的光源,不仅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开拓新的科学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还启发着科学工作者产生更多、更美妙的科学幻想:激光可能是打开无穷无尽的能源宝库的钥匙;激光可能使人类看到过去从来没有见过的现象;激光可能成为宇宙航行的动力……当然,把这么多的可能变成现实,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征途,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索。”总结法结尾能把作者的目的、意图等集中起来揭示给读者,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总的印象。
(2)感叹法。
(3)展望法。
就是在说明对象说明完后对其未来进行展望的方法。《宇宙里有些什么》的结尾,就用了这种方法:“……今天,载人的宇宙飞船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环绕地球的飞行,将来一定会揭露更多的宇宙秘密,加速人类征服宇宙的进程。”末用展望法能给人以希望,能引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
(4)评议法。
就是对说明事物说明后加以评价和议论的方法。如《晋词》的结尾,就用了这种方法:“晋祠,真不愧为中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评议法用在篇末,对说明对象作个最终的评价,能有力地表达作者的爱憎感情,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5)号召法。
就是对读者发号召的方法。《农作物抗病品种的培育》的结尾,就用了这种方法:“毫无疑问,要使农作物产量不断地增加,不但需要不断地研究培育抗病能力更高的优良品种,还要做到各个地区各种作物都有能抗不同病害的品种。这是植物保护工作者和育种工作者的一项重大任务。”结尾用号召法能引起读者的重视,对读者产生作用。
(6)反问法。
(7)比喻法。
就是对说明对象采用比喻的方式来说明的方法《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的结尾,就用了这种方法:“……它好象架设着一座座坚实的阶梯,召唤着不畏艰辛的人们努力攀登。”结尾用比喻法不仅生动形象,还能传达深刻的寓意,给人以教育和启迪。
(8)描述法。
(9)旁补法。
说明文补充式结尾技巧:
1、说明文补充式结尾的概念。
2、要注意。
说明文结尾补充的内容,与主体内容密不可分,它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很有必要。
3、说明文补充式结尾的实例:
例1、《看云识天气》结尾:
“在某种情况下,看云识天气往往要受到限制,因而还要依据天气预报。”
{评}
结尾补充着墨不多,却很必要,它增强了说明文的科学性。
{评]
文中介绍了中山陵的结构布局之后,又补充说东道西明党和国家对中山陵的管理和整修:
说明文作文结尾:
1.我,阴离子,感谢雷公、闪电婆。人啊,你们也不要诅咒电闪雷鸣,它们虽然有时有点破坏作用,但却是催化我出生的力量。
2.春季傍晚能看到的主要星座除上面这些外,还有巨蟹座、长蛇座、乌鸦座等。但这些星座都不大容易辨认。
3.由于海市屋楼只不过是一种幻景,不是真实存在的,所以人们常用它来比喻虚无缥缈的或虚幻的事物。
4.星星在天空中眨着眼睛,仿佛在对我说:“快长大吧!我等着你来探索我的秘密。”我朝着星星高喊:“喂,放心吧!十年后我们一定会在天空中见面的!”
5.有风吹过来,有风飘过来;有清新一片,有芳香一缕;同处在南国,今天才明白北回归线的夏天竞有春天的韵律!北回归线真是可心,真是神秘!
6.我们的太阳大约诞生于50亿年前,它还将有50亿年的岁月。既然恒星的寿命是固定的,那么有了以上数字,恒星世界里谁是“寿星”,谁是“短命鬼”,你不妨自己动手算算吧。
7.要制出好的陶器要有艺术灵感,还要有精湛的技艺,我们要用这种审美的眼光来装扮自己的家园、美化我们的生活。
8.阅读要讲究方法。同学们应根据需要,对自己选择的读物或精读,或粗读,或浏览。一般来说,对重要内容、新颖的观点,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要重点阅读,反复精读,一般的书只观其大意,粗略知之即可。
9.除以上特点之外,文曲星Pc-505还很节省能源,两节7号电池可使用三个多月(以每天开机1-2小时计)。价格也不太贵,目前市场价约240元,比买一台台式电脑省钱多了。
10.从上表可看出,两款相机基本上属同一档次,功能上各有所长。两者都坚固耐用,稍加练习就能得心应手地使用,拍摄图片质量高。朋友,心动不如行动,让凤凰、海鸥带你去遨游美的世界吧!
11.蝎子虽然可怕,但也很可爱,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很多人就是靠养蝎实现了小康生活。
12.这些奇异的、具有高超本领的动物对于人类来说,似乎显得有一点陌生,而它们同地球上所有的生灵一样,值得我们去研究和爱护。
13.大象身体庞大,活动量也很大,需要吃大量东西,才能填饱肚子。它一天要用18个小时吃树叶和草料才行。多亏大象有这样一个动作灵活、妙用无穷的大鼻子。
14.虽然蚂蚁也给人类带来了很多麻烦,如切叶蚁就严重危害了南美洲的农业,但蚂蚁走遍世界采用合作劳动的形式,是其他许许多多的生物都比不上的。蚂蚁,实在是动物世界里的天才!
15.含羞草花的生命很短,不到一天就败落了。它的种子渐渐成熟,随风飘拂,将在大地上长出更多的含羞草。
说明文结尾写作技巧
一般说来,同学们的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
①画蛇添足。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哆嗦几句,把无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一交待,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
由此看来,中考作文的结尾显得特别重要,如何写好结尾,提高考场作文的质量呢下面的结尾技巧,都是中考作文中常用的。
一、自然收束式。
二、首尾呼应式。
三、卒章显志式。
四、名言警句式。
六、抒情议论式。
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作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是篇篇各异的,但也有其规律可循。上面的几种结尾方式仅仅只是一些常用的结尾方式,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好的结尾存在于考生的平时扎实的训练之中,存在于考生的临场发挥,存在于考生的诗外之功。
说明文写作的顺序
一、专题解析
说明文,除了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外,还要掌握事物本身的条理,就是行文线索要清楚,层次要分明。依据事物本身的条理来说明,即要从复杂情况中理出头绪,把事物的特征、事物各部分的关系说清楚。
说明事物形状、构造,往往以空间为序。这种说明顺序即以介绍事物的外形特征、构造特征为目的,按照事物的内外、远近、高低、前后、左右、上下等的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介绍建筑物、介绍场地的布局、介绍物体的结构等大多采用这种顺序。空间顺序一般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远到近,先中间后两边等顺序。
说明的逻辑顺序(或称事理顺序),是指依据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说明内容先后的顺序。说明事物的事理,往往以逻辑关系为序。这种说明顺序主要用来说明事理,揭示事物的内涵、性质及原因。逻辑顺序有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等特点。如:《大自然的语言》就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写的,作者解说决定物侯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主到次,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
二、知识结构
结合说明对象的性质确定说明顺序知识点1.方法指导
说明文写作顺序使用表明顺序的词语或语句
自然界中的各种动植物、微生物等
知识点2.写作内容自然现象、科学技术、生产实验类
人类生活中的各种器物、用物等
三、写作指导实例引领
一)知识点解析
1、知识点一解析:
怎样合理地选择说明顺序呢?
①结合说明对象的性质确定说明顺序
②、注意使用表明顺序的词语或语句
我抬起头,看到田野上五彩缤纷的景象:有碧绿的麦苗、金黄的菜花。远处,桃树围上了粉红的罗裙;漂亮的蝴蝶翩翩起舞,勤劳的蜜蜂忙着采蜜……
我在这美丽的世界里,在树妈妈的精心哺育下茁壮成长……
太阳公公越来越热,知了也不知什么时候赶来凑热闹,夏天到了。这时候,树妈妈会枝粗叶茂,周身翠绿……
风儿渐渐凉了,燕子也不知什么时候飞走了,秋天到了,人们说秋天是金色的,是硕果累累的季节,这话一点不错,你瞧,稻子黄灿灿的,玉米饱鼓鼓的,高粱沉甸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