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制知识点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2.11.29河北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及期末考试卷

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

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一、填空题

1.法律保护了我们的权利。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生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权利,学习知识、快乐成长。

2.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3.纪律、道德和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4.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5.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活。

6.人人依法享有权利,人人依法履行义务。在法律的指引和保护下,个人和家庭快乐、幸福,社会与国家公正和谐。

二、选择题

1.以下关于纪律、法律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B)

A.违反法律和违反纪律是一样的

B.纪律和法律都规范着我们的行为

C.违反纪律的后果比违反法律的后果严重

2.下面关于法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法律靠大家自觉遵守,不具有强制性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小叶买了一双鞋,穿了一天,鞋跟就掉了。小叶不应该(B)

A.找商家索赔

B.算了,自认倒霉,下次注意点

C.实在不行通过法院起诉

三、判断题

1法律伴随着人生的整个历程。(√)

2一位父亲说:“打骂子女是家事,法律管不着。”(X)

3法律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空间。(X)

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四、问答题。

1.说一说作为小学生,法律规定了哪些义务?

答:过马路要遵守交通法规,在公共场所要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借了别人东西要及时归还,等到我们成年后,要努力工作,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2.法律与纪律、道德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1)联系:纪律、道德和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

(2)区别: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3.什么是刑法?作用是什么?

答:(1)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2)刑法规定了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对于犯罪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惩罚。

作用:刑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4.什么是民法?作用是什么?

答:民法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

作用:民法保护了我们的生命、健康、名誉,保护我们的房屋、用具、储蓄,民法指导人们签订和履行合同,调整生产、贸易、消费等社会关系。

5.行政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行政法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督促其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公共事务,为公众提供服务。

6.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答:(1)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为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2)在法律的大家庭里,这些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它们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保障着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

7.法律是什么?

我们生活在法律中,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常与我们相伴。

①法律保护了我们的权利。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生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权利,学习知识、快乐成长。

②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8.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权利呢?

我有财产权、受教育权、人身权、隐私权、通信自由等。

9.说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法律规定了哪些义务?

过马路要遵守交通法规,在公共场所要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借了别人东西要及时归还,等到我们成年后,要努力工作,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

1.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斗的结果。国家宪法日的设立,让宪法意识植根人心,这正是忠于宪法、维护宪法的具体体现。

3.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管理国家。

4.在法律体系中,宪法与其他法律法规不同,它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5.在我国,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6.我国宪法保护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防止国家机关滥用权力。任何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

7.一个国家必须有一个最高的法律权威,任何人都必须在这个权威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这个权威就是宪法。

8.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都没有超越宪法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应该得到追究。

二、判断题

1.宪法是其他法律之和。(X)

2.增强宪法意识只是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要求。(X)

3.同普通法律相比,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4.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人民的全部权利与义务。(X)

三、选择题

1.我国设立国家宪法日、法制宣传日突出宪法精神的原因是(C)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②宪法是所有法律的总和

③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全部问题

④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2.下列关于刑法、宪法、民法之间关系的图示中,正确的是(B)

3.践行宪法,我们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中。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宪法,我们要(C)

①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

②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③坚决维护宪法权威关助

④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四、问答题

1.宪法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答: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同时,宪法也规定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

2.设立国家宪法日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国家宪法的设立,让宪法意识植根人心,这正是忠于宪法、维护宪法的具体体现。

3.阅读宪法内容,从宪法内容中,我们有什么发现?

答:(1)我们应当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家庭受到宪法的保护。

(3)宪法规定公民有服兵役的义务。

(4)我们未成年人也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4.宪法和其他法律法规有什么关系?

答:(1)法律体系中,宪法与其他法律法规不同,它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国家的根本法。树根给枝叶输送营养,枝叶在树根支撑下成长。宪法就如同树根其他法律就好比繁茂的枝叶。

(2)宪法是国家总章程,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其他法律只规定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内容。

(3)在我国,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5.怎样树立宪法权威?

答:(1)树立宪法权威,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宪法知识。了解宪法如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我们就能体会它在国家和国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它是我们行动的根本依据。

(2)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从事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都没有超越宪法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应该得到追究。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

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

第3课.公民意味着什么

1.在家里我们都是孩子,在学校里我们都是学生,在商场里,我们都是顾客,我们的身份在不同的场合会发生变化,但是有一个身份是共同的,那就是公民。

3.为了证明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的身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持社会秩序,国家为每个公民确定了公民身份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

4.中华民族是智慧、勤劳、勇敢的民族,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

5.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地位快速发展,中国到海外留学、务工和执行公务的人也越来越多。中国公民不仅应当在中国境内遵守法律,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学习、工作和旅游时也应当遵守当地法律,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6.护照是我们在海外证明中国国籍和中国公民身份的证件。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2.只有年满十八周岁,才具有公民资格。(X)

3.在中国留学的荷兰人保罗取得了中国的国籍,保罗从此成为了中国公民。(√)

4.我国法律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X)

5.好公民和坏公民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具有中国国籍。(X)

三.我会选。(20分)

1.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并具备一定条件,可以申请加入(B)国籍。

A.韩国B.中国C.美国D.英国

2.“公民”一词最早出现于(B),并为古罗马所沿用。

A.英国B.古希腊C.古埃及D.中国

3.未满16周岁的公民自愿领取居民身份证的,发给有效期(C)年的居民身份证。

A.15年B.10年C.5年D.20年

4.(D)年,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举办,中华民族实现了百年梦想。

A.2009B.2006C.2007D.2008

A.12308B.12315C.12366D.12345

6.爷爷80岁领取了当地政府发放的高龄津贴,是下列(C)权利。

A.休息权B.劳动权C.物质帮助权D.财产权

7.(B)是世界人权日。

A.12月9日B.12月10日C.12月12日D.12月11日

8.下列选项(D)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

A.劳动权B.文化权利C.人身自由权D.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9.中国是世界上第(A)个掌握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A.五B.六C.七D.八

10.身份证丢失,要及时到(C)挂失。

A.银行B.车站C.公安机关D.邮局

1.国家为什么要为每个公民确定身份号码

答:为了证明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的身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持社会秩序。

2.身份证有哪些用处?

答:例如:

(1)在酒店办理住宿登记。

(2)在机场办理登机手续。

(3)在火车站自助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

(4)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

(5)在邮局邮寄物品。

3.怎样做好居民身份证信息保密?

(1)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以及其他包含个人信息的资料。

(2)身份证复印件上要写明用途。

(3)身份证丢失要及时到公安局挂失。

(4)身份证最好不要借给他人使用,如果请他人帮自己办事也要托付给信任的人。

4.中国公民到境外应当注意什么?

答:中国公民不仅应当在中国境内遵守法律,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学习、工作和旅游时也应当遵守当地法律,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第4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2.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国家应充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让人们可以安心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让每个公民在困难时获得帮助。

3.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

4.宪法除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体现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5.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也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6.公民履行义务既包括做法律规定我们必须做的事,如纳税,服兵役,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权利,也包括不做法律禁止做的事情,如不偷别人的财物,不伤害别人,如果我们不履行义务,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7.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

8.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是每个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

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3.小明说:“学习太没劲了,我小学毕业就要打工去。”(X)

4.小刚说:“昨天我好好过了把言论自由瘾,在学校的网络论坛上,把经常管束我的班主任侮辱了一番。”(X)

三、问答题

1.公民应该如何行使基本权利

答: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因此,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滥用权力。

2.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答:(1)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2)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3)瞻仰扶助父母的义务。

(4)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

3.我国人权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答: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

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

第5课国家机构有哪些

1.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统称。

2.国家机构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前者在全国范围内行使职权,后者代表国家在所在区域内行使职权。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简称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_、任免权和监督权。

5.任何社会都有争议存在。司法是解决社会争议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6.我国人口众多,不可能每个人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民通过选举产生人大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7.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根据宪法,“一府一委两院”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8.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职权,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二、问答题

1.我国国家机关职权从何而来

答:不同的国家机关名称不同,职权也不同。它们就像我们身体的器官,在承载着自己独特功能的同时,彼此之间又有着严密的组织性和协调性。宪法是规定国家机关职权的根本法律依据。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哪些?

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简称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3.人民政府的职权有哪些?

4.监察委员会、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的职权有哪些?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是国家的监察机关。我国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5.我国国家机关是如何产生的?

答:我国人口众多,不可能每个人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民通过选举产生人大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总理、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地方人民政府正职和副职、地方监察委员会主任、地方人民法院院长和地方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均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根据宪法,“一府一委两院”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第6课人大代表为人民

1.作为国家的主人,为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统一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

2.选举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选票代表着一种民主权利。

3.每年的三月初,来自全国各地的全国人大代表会聚北京,走进人民大会堂,代表全国各族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共商国事。

4.人民代表是人民选举产生的,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人大代表应当依法行使代表职权,积极履行代表义务,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5.人大代表要按时出席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认真行使大会期间的各项职权。人大代表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听取和反映选民的意见和要求。

6.关心国家大事不仅仅是人大代表的职责,其他公民也可以积极建言,参政议政。这既是公民应有的权利,也是公民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

7.参政议政并不仅仅是成年人的事,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也可以积极参与。生活中有很多和我们关系密切的问题,我们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提出来。

二、问答题。

1.在我国,人民是如何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

答:作为国家的主人,为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统一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

2.选举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选举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选票代表着一种民主权利。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是全体选民行使选举权的重要体现,每一张选票都应当认真对待和珍视。

3.人大代表是怎么产生的?人大代表有何职责?他们要如何履行职责?

答:人大代表是人民选举产生的,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人大代表应当依法行使代表职权,积极履行代表义务,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人大代表要按时出席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认真行使大会期间的各项职权。人大代表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听取和反映选民的意见和要求。

4.小学生能参政议政吗?

答:参政议政并不仅仅是成年人的事,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也可以积极参与。生活中有很多和我们关系密切的问题,我们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提出来。

第7课权利受到制约和监督

1.国家机关必须在法定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既不能对应该履行的职责不履行,少履行或慢履行,也不能超越职责范围行使权力。

2.在我国的经济、社会等领域,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以保证权力的行使符合人民的意愿,体现人民的利益。

3.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按照法律要求保持同公民与社会的联系,倾听意见,接受监督,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权力,自觉履行职责。

4.在我国,对权力的监督来自多个方面。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

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保证权力的依法运行。

5.接受监督是法治国家的要求,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机关要主动创造条件接受监督;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监督国家机关,这是法律赋予我们的责任。

6.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就是违法行为。对于国家机关的违法行为,要及时依法纠正,防止因国家机关违法行使职权给国家和人民的权益造成损失。

1.在我国国家机关的权力是如何受到制约的?

答:国家机关必须在法定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既不能对应该履行的职责不履行,少履行或慢履行,也不能超越职责范围行使权力。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我国的行政机关下设的各部门职能分工不同,他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服务于人民,维护国家安定和社会秩序。

2.为什么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答:在我国的经济、社会等领域,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以保证权力的行使符合人民的意愿,体现人民的利益。

3.在我国对权力的监督有哪些种类?

答:在我国,对权力的监督来自多个方面。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保证权力的依法运行。

4.在生活中,公民可采取哪些方式参与监督?

5.行政机关信息公开的形式和种类有哪些?

6.公民怎样依法行使监督权?

答.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论年龄大小,我们都有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他们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我们要依法行使监督权,在提出批评、检举问题时应该尊重事实,不能诬告陷害。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

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第8课我们受特殊保护

1.很多法律规定都涉及具体年龄的节点,不同年龄阶段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义。

2.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法律保障,已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议题。我国制定了专门的法律,以更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

3.义务教育关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不仅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而且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的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5.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中国强。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在我国,家庭、学校以及整个社会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都给予了许多特别关怀。国际社会也一直致力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6.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未成年人生活、成长的主要场所。父母作为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有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作为未成年人,应听从父母的教导,孝敬父母。子女在成年后,还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7.一个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态度,可以反映它的文明程度。全社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

8.关爱和保护_农村留守儿童,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也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1.很多法律规定都涉及具体年龄的节点,不同年龄阶段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义,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答:6-7——义务教育小学入学年龄

8——无行为能力与限制行为能力的分界

12——准许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的最低年龄

14——因违法行为而可能受到刑法处罚的最低年龄;因违法行为而可能受到行政法处罚的最低年龄

16———未成年人可以离开监护人单独居住;中国公民应当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

18——公务员应当具备的最低年龄条件

2.我国为什么制定专门的法律来保护未成年人?专门为未成年人制定的法律有哪些?

答:(1)为更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

(2)我国专门为未成年人制定了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我国为什么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4.我国为什么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主要规定有哪些内容?

答:它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各项合法权利的法律。这部法律明确了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该法为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更好的法律保障,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和爱护。

5.怎样保护未成年人?

答: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体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各司其职,才能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

6.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是什么?怎样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答:(1)从世界范围观察,青少年犯罪已经呈现出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点。

(2)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关键在于集合全社会力量,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作为未成年人,要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知法、守法,铭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7.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社会的责任是什么?

答:全社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

8.为什么要关爱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怎样保护?

答:关爱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也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维持他们的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第9课知法守法依法维权

1.在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时,应当运用相应的法律维护自身权利。

2.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还体现在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方面:通过对实施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及时教育、矫治,将未成年人与可能诱发犯罪的环境隔离开来,以保护其健康成长。

3.法律既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惩处。一方面,在我们权利受到侵害时,需要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_不违法犯罪。

4.在校园生活中,同学们之间相处有很多难以忘怀的愉快时光,但有时也会出现不和睦的音符,如孤立自己不喜欢的同学,恃强凌弱,强行向同学索要财物等。

5.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及时将情况告诉家长或老师,寻求法律专业人员的帮助,向有关部门寻求保护,运用法律维护我们的权利。

6.未成年人在维护自身权利时,要学会保护自己。当遭遇侵害时,应当冷静应对,尽量避免危险,设法逃离现场,及时报警求助,以保证自身安全。

7.依法维权要靠证据,一切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可以成为证据,例如合同、书信、指纹、录音、电子邮件、证人证言。

1.对于校园欺凌行为,我们该怎么办?

答:我们应该勇敢地对欺凌行为说“不”。对于校园欺凌行为,我们可以向有关国家机关请求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大家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美好的校园生活。

2.如何预防性侵害?

答:我们在和他人接触时,应当注意自己的身体隐私部位不能被人随意触摸。一旦有人侵犯我们的身体,应当设法尽快远离并告知父母和老师。我们应加强自我保护能力,提高警惕,预防性侵害。

3.未成年人维权途径有哪些?

答: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及时将情况告诉家长、老师或向学校报告;寻求法律专业人员的帮助,如向律师等专业人员请教,向居委会或村委会求助,向法律援助部门求助,向妇女儿童保护组织求助等;向有关部门寻求保护,如请求政府主管部门依法办事,请求公安机关立案查办,向检察院提起控告、申诉,向法院起诉等运用法律维护我们的权利。

4.未成年人在维护自身权利时,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答:当遭遇侵害时,应当冷静应对,尽量避免危险,设法逃离现场,及时报警求助,以保证自身安全。

THE END
1.尊宪崇法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编辑:温翠萍 原标题:《尊宪崇法 |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阅读原文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70157
2.深度解读,举报法律法规详解及其法律定义要义【法律分析】:在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指的是那些与特定案件或事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这些法律法规包括但不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各类国家机关组织法、选举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授权法、立法法、国籍法等宪法性法律,还包括行政法领域的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 *http://h5.syxycc.com/6459798A6cAb.html
3.法律权威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1、制定的国家性,由权力机关制定2、施行的强制性,以国家暴力机器为后盾3、制定、修改程序的严肃性,非经法定事由和法定程序,不得改变法律权威的意义:法律权威是指在社会规范之中法律具有应有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性质,必须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任何人无论地位如何、职务多高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https://law.iask.sina.com.cn/jx/sh/1knWbZ2U6ygc.html
4.法律权威的特征包括?黄嘉律师精选解答法律权威的特征主要包括法律的至高无上性、普遍实施性、本源性、崇高威望性四个方面。法律权威就是指法律在整个社会调整机制和全部社会规范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一切国家及社会行为均须以法律为依据,法是唯一的权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https://m.64365.com/tuwen/aaajerj
5.宪法知识200问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宪法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的统一意志和共同愿望,是国家意志的最高表现形式。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http://www.xxzbb.gov.cn/ztzl/lwpf/201812/t20181211_1006038.html
6.考点13坚持宪法至上6.我国人权的广泛性、公平性与真实性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1)广泛性:①主体的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②内容的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2)公平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平等享有宪法和法律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7pt2231ct6438n158331.html
7.宪法的权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律师普法宪法的权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宪法》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https://www.110ask.com/tuwen/5501779067276520459.html
8.司法考试《法理学》基础知识:法的价值(精选9篇)3、自由是判断法律善恶的标准之一。良法应当是自由之法。 4、自由体现了人性最深刻的需要,法律必须承认、尊重、维护人的自由权利。 5、法无禁止即自由(公民);法无授权即禁止(政府) 6、法律限制自由正当性证成:(1)伤害原则;(2)冒犯原则;(3)家长主义(父爱)原则。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j0s1otbh.html
9.中国独立审计侵权责任之法理分析这样的独立审计准则权威性体现在哪里? 二、西方:独立审计准则与审计责任的关系 1、独立审计准则是执行业务的最低标准而不是最高标准或理想的标准 美国独立审计准则体系包括公认审计准则(GAAS,相当于我国的基本准则)、审计准则说明书(SAS,相当于我国的具体审计准则)及审计准则解释(对准则有关问题的解答)。从其内容https://china.findlaw.cn/jingjifa/shenji/sjfl/waibu/42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