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权威源自于惩戒性

法律的至上性是以法律的惩罚性为依托的。正因为违反了法律会受到惩处和制裁,才意味着法律具有不可动摇的神圣至上性

□蒋传光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法治建设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其中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法律的权威性,法律定分止争、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我们反思目前社会普遍存在的各种违法和无视法律存在的现象,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全社会法治观念淡薄,固然是重要因素,但是忽视法律的最基本属性,对法律的惩罚功能重视和运用不够,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在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法治建设刚刚起步的当代中国,如果法律的惩罚功能不能充分彰显,树立法律的至上权威就将无从谈起。

对各种违规行为的约束,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对各种权益的保障,在各种社会规范中,人们最终会想到法律。除法律外,社会上还存在诸如道德、宗教、风俗习惯、礼仪、职业规范、社会组织规章制度等各种社会规范。法律和其他社会规范在价值理念的追求上,也具有很多共性。但在社会秩序的维护中,人们为什么对法律会有更多的期盼、依赖和信任呢法律何以具有更高的权威,其权威来自哪里简言之,相对于其他社会规范,除了法律所追求的价值要素之外,其更高的权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法律的至上性;二是法律的惩罚性。

法律的至上性,从人们对法律的本质属性的认识可得到充分的体现。关于法律的本质属性不同的学说有不同的观点,如古希腊思想家认为法律是正义的体现,服从法律就是服从正义;神意说认为法律是神的意志的体现,是上帝为人类所制定的规则;自然法理论认为法是自然理性的体现,自然法是人定法的依据,是永恒不变的;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等等。

从上述关于法的本质属性的各种观点可以看出,不管哪一种学说,也不论其对法律的产生过程和本质是如何认识的,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法律从一开始产生,就被赋予了神圣性和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并从不同的立场阐释了法律是不可违背的,为法律的神圣不可侵犯提供了理论根据。这是其他社会规范所没有的特征。

法律的惩罚性,是相伴法律的至上性产生的,也是法律所具有的国家强制性特征的体现。其他各种社会规范都具有强制性和惩罚性,但相比较法律而言,其他社会规范对不同的群体会有不同的处理结果。而法律的强制性和惩罚性,则具有国家意志性和普遍适用性,即普遍适用于本国主权范围内的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各类主体;具有严厉性,违背法律的行为,会付出名誉、荣誉、财产、自由甚至生命的代价;具有平等性,对同样的违法行为会受到同样的惩罚。

法律的惩罚性,又反过来强化了法律的至上性。法律惩罚理论认为,惩罚对于维护社会秩序是必需的。惩罚不仅可以阻止人们犯罪,而且可以起到预防违法犯罪的作用,会使人们认识到受惩罚行为是被严格禁止的,而且实际实施的惩罚,也会给实施违法甚至犯罪行为的人带来一种恐惧,起到法律的震慑作用。同时,正式的惩罚也有助于增强人们对法律的信任和尊重,避免发生私人报复行为。

法律的至上性是以法律的惩罚性为依托的。正因为违反了法律会受到惩处和制裁,才意味着法律具有不可动摇的神圣至上性。因而,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仅靠宣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严格执法,违反法律,就要付出成本和代价,通过严厉的惩罚、制裁,使人们不敢违法,以此使人们对法律产生自觉的尊重和敬畏。人们敬畏法律,就是因为法律具有惩罚功能,具有震慑作用。如果严厉的惩罚和制裁功能不能有效发挥,法律的至上性和权威性就失去了依据和基础,甚至失去了法律存在的价值。

如果一部法律人们千百次违反它却不受任何制裁,那么很难说他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法律。如果一个社会人们对法律缺乏起码的尊重和敬畏,那么基本法治秩序的维护,法治国家的建设,就将失去了基本的社会根基。因而,以严厉惩处和制裁为内容的法律强制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是法律的生命力所在,是法律的本质使然,也是实现法治国家建设目标的基本要求。

THE END
1.尊宪崇法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编辑:温翠萍 原标题:《尊宪崇法 |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阅读原文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70157
2.《第二十条》这六句台词,振聋发聩把老百姓的心声吼出来了!作者:刘哥这样的结果与电影中对王文强的宣判基本一致,也证明了我国法律对人情,对老百姓朴素情感的考虑和尊重。 法是一步一步在进步的。 04 “法律的权威来自哪里?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 《第二十条》中,韩明曾问过一个问题。 郝秀萍为什么甘愿丢夫弃女走上绝路。 https://www.meipian.cn/50x0yhk7
3.TOP100指导性案例法源地位再反思最典型的一种权威来自于裁判活动的制度性框架,或者说“造法与适法”/“法制定与法适用”(law-making and law-applying)相区分的二元框架。依据这种框架,法院与法官的基本功能在于适用既定的法律规范来解决纠纷,而这种活动所需借助的前提即一般性法律规范则是由别的机构或机制来创设的。这既是司法活动之性质的表现http://clsjp.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11155.html
4.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以下简称449号令)等有关法律法规,按照职责分工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管。采取环境影响评价手段对放射医疗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辐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出预防http://www.bb1y.com/yydt/info.aspx?itemid=1611
5.法律的生命力和法律的权威在于()。A. 应遵守法律法规规定,对报检事项的真实性负责 B. 应加强本单位报检员的管理,并对报检员的报检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C. 应按规定缴纳检验检疫费 D. 应提供必要的检验检疫工作条件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与子宫脱垂无密切关系的是( ) A. 前位子宫 B. 张力性尿失禁 C. 盆底组织退行性变 D. 盆底肌https://www.shuashuati.com/ti/e85b4c46a18d456b8c18620b39742263.html?fm=bda8378585c7d0e7ce032053cfd6cc3a25
6.法律人思维(像法律人那样思考)书评【规则的效力在于文本】我们要注意,规则的语词以权威文本的形式体现出来。作为文本的规则具有法律效力,通常也是规则本身决定法律后果。规则的表述事关重大,规则之所以具有“规范性”,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规则的语词表述而非背后的正当化依据。规则——核心地带vs.边缘地带规则是具有核心地带和边缘地带的(哈特说的),它类似于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252797/
7.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第二十条”已被唤醒文章“法律的权威来自哪里?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这就要求司法机关能够统筹考虑天理国法人情,站在防卫人当时的视角,综合案发当时的各种情形,依法准确认定防卫人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林贻影认为,“正当防卫制度与人民群众的正义观、安全观密切相关。电影《第http://www.mzyfz.com/html/1996/2024-03-25/content-1616748.html
8.民营经济促进法如何回应现实期待?专家建议“细化衔接权威”此外,征求意见稿中多次出现的“鼓励”性表述,也让一些法律学者担心这部法律的权威性。 “可以看到征求意见稿中口号性、宣扬性的表述比较多,这种表述其实从法律文本的角度看,不够规范化。”比如征求意见稿的第26条提到要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机制,为民营经济组织向金融机构获得融资提供便利,郭华认为“提供便利”这种http://www.bjznla.com/post/13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