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必武法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

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延绵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有着诸多的法律理念与现代社会法治的发展相契合。

早在清末光绪三十年(1904年)时,维新领袖、近代中国学界巨擘梁启超就疾呼:“我之法系,其最足以自豪于世界也。”“研究我国之法理学,非徒我国学者所当有事,抑或全世界学者所当有事也。”但是,百余年前的中国,处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难之际,中国学者在国际学界并无应有的话语权,学人也无暇对五千余年的传统进行客观地梳理甄别。尽管梁启超等学界精英深知延绵五千余年的中国传统法律中有着丰富的可以贡献于世界及人类的法律精华与智慧,而多舛的国运却使他们对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中断无能为力。

简要归纳法律文化中优秀的法律理念如下:

一、对“善法”的追求

二、“天人合一”“顺天则时”的法律自然观

中国自古是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度,中国人从大自然中感受到的是万世不易的四季变化规律与万物阴阳相生相克的和谐之美。我们从中国古人的思想中不难寻找到崇尚自然、效法自然的法理念,这种理念源于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而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正可以弥补并纠正近代以来工业文明带来的威胁到人类社会长远发展的对自然的过渡摄取和破坏。中国古人法理念的自然观,集中表现在“天人合一”的立法主张与“顺天则时”的司法实践中。

对“天”多种多样、现实但不失敬畏的解释,使中国文化的发展避免了狂热的宗教崇拜而始终以人为中心。中国古人论证“天道”,目光则贯穿于自然的演化,人类社会的发展,目的在于为众生和王朝的生存、发展提供“天长地久”的效法模式。

三、“惩恶扬善”的法律目的论

中国传统法律对人性、人情有着较为全面而现实的认识,汉以后主流法律思想主张礼法并举、以礼为主的治国方针。礼与法是两种不同的治国手段,礼侧重于教化,目的在于通过道德教化,变大多数人本性中的“善质”为善。而法侧重于用严厉的刑罚扼制人们恶性的发展。简单地说,礼是一种由里及表的统治方式,主要目的在于“扬善”,法则是一种由表及里的统治方式,主要作用在于“惩恶”。礼以扬善,法以惩恶。

主流法律思想虽然认为礼与法在治国中不可或阙,但以弘扬忠、孝、节、义等“善”的礼显然占据了主导地位。《清史稿刑法志》:“中国自书契以来,以礼教治天下。劳之来之而政生焉,匡之直之而刑生焉。正也,刑也,凡皆以维护礼教于勿替。”因此。在延绵发展的两千余年的中华法系中,德主刑辅、礼法并举成为主流法律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内容。

主流法律思想是社会对法的高度共识的凝结,其对人性与法律关系的论述,确定了法律的双重使命,即“惩恶”与“扬善”。

四、“人法兼治”的国家治理理念

中国古代的人治思想主要集中于先秦儒家的论述中。先秦儒家“人治”思想的核心是论证“人”与“法”孰轻孰重,即在治国中是统治者的素质,还是制度更为重要。

THE END
1.法律思维的理解和运用“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应作限缩解释,证明责任不必然归属于首先提出主张的一方当事人。可见,对于法律概念需防止望文生义,应注重运用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等多种方法,科学精准确定其内在含义。 精准判断 法律规范预先设定了行为构成要件及其法律效果。法律思维的关键步骤是对要件事实是否成就进行判断,即对当事人http://zbyyfy.sdcourt.gov.cn/dyzy/372897/372830/30218227/index.html
2.探索正义的边界法律学术之旅我想学法律,这个决定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知识的海洋与未来的无限可能。法律,不仅是规则和规范的集合,更是一种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的手段。我希望通过学习法律,能够深入理解这个世界如何运作,以及我们每个人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二、解锁法律之门 要想学好法律,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基础知识。这包括宪法、民法典https://www.cjan6a6c.cn/ke-yan-cheng-guo/455247.html
3.法律框架内推动社会正义实现之道法律资讯在法律框架内推动社会正义的实现,需要完善法律法规,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加强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公平正义的良好氛围。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推动社会正义的实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法律秩序的良性发展。 https://kanfawang.com/post/21222.html
4::朱冬玲:人民警察执法权益的法治保障法规显然不能,因为警察在执法过程中,是公务人员,代表国家执行法律是他的职责,所以警察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遇到不法侵害,不管这种不法侵害是针对他人的还是针对自己的,都应当采取正当防卫。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采取正当防卫是为了保障国家法律赋予的执法权的正常行使,是为了保障执法活动的正常进行。在现实中,有些警察在遭到http://fw.mwfw.cn/fagui/241103.html
5.《阅微草堂笔记》创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匡扶颓《阅微草堂笔记》创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匡扶颓风,劝善惩恶,以巩固封建秩序。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标签:阅微草堂笔记了宣劝善惩恶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相关题库:明清文学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A 复制 纠错https://www.shuashuati.com/ti/6b43249688574b5fb0a69e986b7f1171.html?fm=bdbds8850add14fd626eb95c9c0ce92df6bef
6.于欢行为属于防卫过当应当予以减轻处罚所谓合法权益,指的是受法律保护的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各种合法权益。于欢的捅刺行为明显是为了保护本人及其母亲的合法权益而实施的,完全符合正当防卫的目的性条件。在于欢和他的母亲受到非法拘禁、侮辱和拍打面颊、揪抓头发等行为时,于欢对讨债人进行捅刺是为了突破所处困境,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于欢所保卫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7/06/id/2902323.shtml
7.伦理原则范文5篇(全文)著名法学教育家孙晓楼在为民国法律教育所作的规划中指出:有了法律学问,而没有法律道德,那是不合乎法律的本质上的意义,也不合乎法律教育的目的。所以,在法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中,法律职业道德素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法学专业学生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是在公平正义理念指导下职业,法律职业者在其职业活动中肩负着正确适用法律https://www.99xueshu.com/z/e6tz8eqm2q9f/
8.描写病毒传播的影片《泄秘者》和《铁线虫从入侵》对比赏析在影片《泄秘者》中,Amanah公司私下研发VR-23型流感病毒的特效药MD5,紧接着通过与官方勾结来达到兜售药品谋取暴利的目的。 3相同的结局—惩恶扬善 影片《铁线虫从入侵》的结局是:为了解救感染者,主人翁凭着自己的专业知识终于制造出了控制病毒的特效药。 https://m.douban.com/note/757781786
9.报应刑论与目的刑论的对立统一刑罚作为一种进化的结果,在进化过程中,它渐次满足了报应、预防犯罪的需要,实现了定纷止争的目的,符合了正义的要求,维护了社会的秩序,最后逐渐为统治阶层总结定型,所以刑罚是作为国家对犯罪分子进行制裁的一种法律手段的。从辞源意义来看,古代的刑罚意味着对人施以“割”“杀”,尽管现代意义的刑罚早已脱离了野蛮与残忍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