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评我说·检察官看《第二十条》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春节档电影《第二十条》以笑中带泪极具感染力的喜剧模式,讲述了在见义勇为、正当防卫陷入“情”“理”“法”冲突的漩涡时,检察机关如何依法准确适用曾一度被称为“沉睡条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让法律赋予的公平正义得以彰显的故事。

公平正义是法治的底色

《第二十条》用通俗的话解释了何为“正当防卫”:“被打了为什么不能还手?”“见义勇为有什么错?”亦用最朴素的话语表达了“正义”:“法律是为了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第二十条”不仅是法律条款,更是世事更迭但正义不变的价值追求。正当防卫体现的是“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正义底色,而正当防卫条款被唤醒的过程则体现了法律职业共同体对于公平正义的共同追求。

影片中,韩明检察官逐帧向张贵生解释:“这里是见义勇为,这里是互殴,这里就是故意伤害了。”司法者不能以事后诸葛亮的理性观点去割裂审视正当防卫的过程,案件办理既要坚持证据裁判原则,做到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又要始终保有对最基本的常识常情常理的情感认同,做到“情同此心、如我在诉”。郝秀萍拼尽全力“发声”:“我死了,我男人才能活”,选择纵身一跃而下,用自己的生命写下血色的“不”。正义面前,检察机关更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要坚守维护公平正义的本职要求,不能让跳楼、死亡这种极端事件成为追求正义的代价。

呵护民心是法治的温情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郝秀萍为什么选择跳楼?是她的绝望,对法律的绝望,对公平的绝望,对我们的绝望。”影片中检察官振聋发聩的提问是全片的揪心时刻。在期盼与绝望的交织中,法律的温度被唤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并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背后有情有义。在捍卫正义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坚持“如我在诉”的理念、追求正义的执着和惩恶扬善的使命感,用为民司法的实践托举起美好的人生,因为“我们办的不是一个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枝叶总关情,点滴见初心,只有用心用情办好每一起案件,才能让群众感受到温暖。正当防卫是公民与生俱来的对恶反击的权利,它并不像许多建构的法律知识一样,需要通过朴素化的语言进行“祛魅”,而是需要检察人员以天理国法人情更好融合的视角,贴近民心、体察民意,对当事人正当防卫行为给予法律上的肯定评价,向社会昭示“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依法能动是法治的路径

守得初心,方能始终。影片对韩明的刻画是生动鲜活、层次丰富的,他的出场十分诙谐,以平易近人的姿态拉近了与观众间的距离,也拉近人民群众与检察人员的距离。韩明前期表现以“过得去”为主题,对张贵生的好言相劝、与吕玲玲的判例争论、劝儿子韩雨辰主动道歉,在不违背原则纪律的前提下,让事情“过得去”。正因如此,他才是形象丰满的真实人物。但是,见义勇为要道歉、要坐牢?正当防卫要坐牢?怎么能“过得去”?这是当事人、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最想问的问题,因为这关乎公平正义。从大学时帮助被猥亵的学妹不顾处分仗义出手,到工作后遵循先例机械判断引发重复信访,到最后听证会上为维护公平正义慷慨陈词,韩明,那个被生活推着向前的挂职检察官,在倾尽全力释法说理中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也让无数检察官重新叩问着学习法律专业的初心,看到誓要为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人鸣冤昭雪的自己。

公众对于善恶的评价是一贯的,当你走到《第二十条》银幕前,你总会看到大家对施暴者咬牙切齿,对被害人怜悯同情,检察产品正是要以这份朴素的正义观为内核,同时以精细的法律技术雕琢,需要的是办案人员用心用情用力。应勇检察长强调,“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重在“高质效”,难在“每一个”。司法实践中,刑事案件都是事后通过证据还原基本案情,当检察官一次又一次抽丝剥茧般审查案件,需要构建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全貌,查明前因后果,分清是非曲直,确保案件处理于法有据、于理应当、于情相容。

当沉睡的“第二十条”被唤醒,有更多的司法者行动起来,更多的公平正义被看见,那就会有更多路见不平的韩雨辰,更多与弱势群体守望相助的李茂娟,更多勇于担当追求公平正义的韩明。追求公平正义永远是压过一切黑暗的光明,是明知代价巨大也要伸出援手的勇敢,是挺身而出的勇气,是守卫公平正义的检察担当。正如片尾曲《我也》歌词所讲“可那些善良勇敢诚实的人还在往前奔,像当初一样奋不顾身赤诚地追问。”这份勇敢执着需要公众看到侵害挺身而出,更需要司法者为担当者担当,用法律的武器彰显公平正义最美的底色。

(作者为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何芮彬)

THE END
1.法律的意义和价值行业资讯强制作用: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制裁,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教育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义务、制裁违法犯罪等方式,对人们进行教育引导,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 综上所述,法律的意义和价值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个人自由、实现社会正义、提高效率以及平衡社会利益。同时,法律还通过其指引http://www.anlihk.com/detail/id/103/
2.学习新语丨“对宪法法律始终保持敬畏之心”时政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法律依据,是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最高法律规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强调“对宪法法律始终保持敬畏之心”。 策划/制作:王浩程 恩浩 王靖 新华社出品 (责编:袁勃、赵欣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4/1204/c1001-40375502.html
3.法律的生命力和法律的权威在于()法律的生命力和权威也在于法律的公开和颁布。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和法律的权威在于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法律的()在于实施,法律的()在于实施。 A.生命力 B.权威 C.权利 D.权限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判断题】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Ahttps://www.shangxueba.cn/Y524T2DQ.html
4.法律的生命力和法律的权威在于()。法律的生命力和法律的权威在于()。 A. 实施 B. 规范 C. 教育 D. 惩戒 题目标签:生命法律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相关题库:两学一做(综合部分)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A 复制 纠错举一反三 北宋时期,西夏对北宋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战事,分别是好水川之战和( ) A.https://www.shuashuati.com/ti/e85b4c46a18d456b8c18620b39742263.html?fm=bda8378585c7d0e7ce032053cfd6cc3a25
5.法律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法律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 A.监督 B.制定 C.实施 D.制约 查看答案https://m.shangxueba.com/ask/23666642.html
6.法律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什么?法律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什么?A.实施B.规范C.教育D.惩罚 【单选题】 法律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什么? A.实施 B.规范 C.教育 D.惩罚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https://www.netkao.com/shiti/800162/1639326l25sos69.html
7.法律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法律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的正确答案和题目解析https://m.12tiku.com/newtiku/23143/21145597.html
8.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法律的权威在于()。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法律的权威在于()。 A.制定、实施 B.实施、实施 C.修订、执行 D.执行、严厉 答案 查看答案 更多“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法律的权威在于()。”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和法律的权威在于什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和法律的权威在于什么? https://www.xuesai.cn/souti/8KQKKYAM.html
9.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在于树立。()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在于树立。() 纠错 查看答案 查找其他问题的答案?https://www.zikaosw.cn/daan/18484704.html
10.法律的生命力在于立法,法律的权威也在于立法。()法律的生命力在于立法,法律的权威也在于立法。() 参考答案:错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http://www.ppkao.com/wangke/daan/16f1dea712ce4302a373036462112570
11.杨建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确认了“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这一命题。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看似简单,实则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这里的“生命力”应当包含发展的能力,也是指发展的状态。具体而言,应当从如下9个方面来理解。 https://weibo.com/p/1001603808984522991743
12.“两学一做”知识竞赛活动基本知识复习题及答案之二(共904题)72.法律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什么?答: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92页)73.什么是法治的生命线?答:公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94页)74.什么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答:公正司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https://www.wm114.cn/wen/181/360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