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精选9篇)

1、识记: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识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明确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知道行使立法权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主要职权;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2、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学习,使学生关心国家的政治生活,提高自己的主人翁意识;通过讲述“生活在法治的国家里”一目,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依法办事、依法律已的意识;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型选用:合作教学

教学方法:讨论法和讲解法相结合

教学流程:

1、5分钟时政演讲,学生互动、教师点评;

2、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第二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板书)

教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础,那么,在我国,人民是怎样当家作主的?

1、人民怎样当家作主(板书)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中国人民站起来、当家作主,开始于什么时候?以什么事件作为标志?

教师归纳: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事务。但是,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地域辽阔,不可能每个人都直接去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采取何种方式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呢?

(1)、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形式(板书)

学生回答: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力。

讨论: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人民代表的权利与义务;(来自人民,受人民监督、向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教师:对。这种方式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们可以用个图示来把它清楚地表示出来。

(学生活动,设计图示)

(学生出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示意图)——略

教师:点评(略)

教师:该示意图表明: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选举出的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来讨论和决定国家大事,从面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所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性质,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板书)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要点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人民选举人民代表属于公民的什么权利?这个权利的实现需具备什么条件?选举“三好学生”等,是否这里所讲的选举?要求?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何区别?(是不是只是开会而已——开会只是其工作方式之一;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人民选举出的代表组成的国家权力机关;)

第三,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的性质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略)

教师: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它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板书)

教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哪些职权?(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p95第一段)

教师:你能举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的实例吗?

示例:如200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年10月,十届人大十二次会议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草案)提交

提交审议、通过《物权法》、选举法等,并请学生说出其中的变化。

教师:还有哪些职权?指导学生阅读p94材料;

归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

活动:国家大事知多少?

1、现在我国的、国务院总理、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职务分别由谁来担任?他们是由谁来任命的?

2、你知道的法律有哪些?这些法律是由谁来制定的?

学生活动:略;

教师:

2、生活在法治的国家里(板书)

教师: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

(1)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板书)

教师:如何理解法治?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请同学们各抒已见。

提示: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什么?为什么?

教师:(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有法可依:你觉得我们国家还应制定或修改哪些法律、法规?为什么?

有法可依,是否就可以实现依法治国了呢?——有法必依。你的身边是否有有法不依的现象?该如何改正?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体现了我国公民权利的什么特点?请举几个例子。

依法法国,建设法治国家,首先政府要依法行政。

(3)政府要依法行政。(板书)

你身边有违法行政的事例吗?

今后,你碰到这类事情,该怎么办?

(4)个人要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板书)

教师:请同学们再看教材上的漫画《面试》。想一想,这个招聘者为什么只招聘不懂劳动法的人?

学生:议论,商讨

教师:这幅漫画反映的问题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归纳: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离开人民的参与,支持,监督,要实现依法治国是不可能的。

(5)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板书)

教师:为什么在法治国家里,如果离开了人民的参与、支持、监督,就无法实现依法治国?

学生:立法、执法、守法和法律实施都离不开人民的参与、支持、监督。法律是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制定的;法律是否得到真正的遵守、严格执行和公正、公平适用,需要人民支持、监督。总之,没有人民的参与、支持、监督,依法治国就是一句空话。

小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人民代表依法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生活在法治国家里,我们第个同学都要从小树立法治观念,认真学法,做一个守法的公民,同时还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教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哪些职权?(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P95第一段)

教师:还有哪些职权?指导学生阅读P94材料;

1、现在我国的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职务分别由谁来担任?他们是由谁来任命的?

小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是,人民代表依法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生活在法治国家里,我们第个同学都要从小树立法治观念,认真学法,做一个守法的公民,同时还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执教:傅恩红

案例设计构想

1.农村中学,尤其是本地区属于比较偏远地区,学生不能够得到很多机会利用网络资源为学习服务,缺少公共图书馆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场所,还有本地区学生中留守学生占有很大的比例,缺少必要的家庭监督,所以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知识面比较窄,知识比较贫乏。教师收集丰富的资料在课堂上展示,对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知识内容,促进学习尤其重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事例介绍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让学生理解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通过对文字材料的分析,使学生意识到中国现在是一个法治的国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2.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法律意识,培养学生自觉守法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本框的难点。在讲解时,教师通过图表法,清晰明确地展示出来。

2.依法治国是本框的重点。讲解时,教师先让学生了解法在国家生活的重要性,然后从国家机关和个人两方面分析怎样才能依法治国。

教学方法

启发讨论式,点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

一、谈话导入

二、精彩互动大学堂

一、人民怎样当家作主

教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看书p74回答。

[回归教材]

(1)人民是怎样行使权力的?

(2)我们国家权力机关是什么?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分组进行讨论总结,教师进行归纳。根据学生的回答画出图表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

[时事聚焦]

教师展示材料,学生结合材料得出结论:

2.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教师补充材料,提出问题:

(1)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自己权力的事例?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点拨,得出结论: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ps注意区分人民、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热点追踪]

教师展示材料,提出问题:

(1)材料体现了党治理国家正在实施什么基本方略?

(2)实施此项方略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3)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分析问题,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归纳总结。

教师补充材料巩固学生的知识。

二生活在法治国家里

[要案回顾]

(1)以上材料充分说明了什么?

(2)它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什么重要作用?

(3)你还能再举几例,与同学交流一下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点拨,

1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我是小律师]

1.你是如何看待张明和学校的做法的?

2.在日常生活中,你的家人有没有遇到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情?如果有,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3国家经过要依法行政

教师总结:

三、回顾本节内容,进行小结

结束课程

课题

3.6.1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课型新授

教学媒体

多媒体

知识

技能

1.知道人民怎样当家作主,认识全国人大与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及全国人大的职权。2.了解依法治国方略的内涵及要求,知道在法治国家里国家机关和公民该怎样做。

过程

方法

通过活动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依法治国方面的有关知识,提高自己维护国家利益,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树立法律意识,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教学

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难点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结合教材第73页的小故事,设计问题:让我们想一想,我们为什么有权参与政治生活呢?

小结: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讲授新课

一、人们当家做主的法治国家(一)人民怎样当家作主活动一:探究人民是怎样行使权力的﹙多媒体出示图片﹚提问:看图片,谈谈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提出问题:1.人民怎样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力?2.人民代表又是怎样产生的?小结:﹙多媒体显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示意图﹚活动二:分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与权力是怎样的?阅读小故事,思考并回答问题:我们为什么有权参与政治生活呢?学生讨论、总结获得的信息:1.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2.人民当家作主;3.人民代表大会。讨论:结合课本明确答案。教材第74-75页生发问题,引导学生明确将要学习的内容。提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理解我国人民行使权力的方式: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行政、审判、检查等机关)→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

设计意图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

中央人民政府

中央军事委员会

各部委

设计意图提问:1.请你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你的家人有没有遇到过合法权益受侵害的事?如果有,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小结: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活动六:讨论依法治国与我们青少年有没有关系?小结:人人都要学法、守法、用法。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四个关键词来概括:

方式——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方式;

关系——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

法治——依法治国的意义与要求。

讨论依法治国与青少年的关系。学生整理。通过讨论,列举依法治国对公民的要求。总结归纳,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课学习的内容。

置一、选择题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社会主义制度b.人民当家作主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人民民主专政2.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c.国务院d.最高人民法院3.依法治国的核心是()a.有法必依b.依宪治国c.人民的监d.党的领导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社会主义制度d.无产阶级专政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包括()a.修改宪法b.立法权c.重大事项决定权d.终审权6.以下关于依法治国的说法正确的有()a.依法治国,就是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b.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c.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d.依法治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7.政府能否自觉地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a.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和权威b.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c.直接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d.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简答题我国人民是如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的?

书设计

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秀山中学:洪祥春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能力目标:1.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了解法制国家的特点,树立法律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德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方法: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学;问题教学法、讲授法

四、教学简案:

首先,请同学们看书然后讨论,并思考如下问题:

1人民怎样行使权力?

2、全国人大同中央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什么?

3、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什么?

4、教材p74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未获该市人代会通过,我们可以说:。。。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什么

6、教材p75从图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7、依法治国的要求是什么,含义是什么?

8、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板书)

1、人民怎样当家作主(板书)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国内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那么人民是怎样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呢

(1)人民怎样行使权力?

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从左至右)

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地位最高,权力最大

讨论:

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未获该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我们可以说:

(学生回答)人民代表大会对“一府两院”具有监督作用;人大代表有人民选出,人大代表不满意,就是人民群众不满意;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从中可以得出人民代表大会与其她国家机关的关系:

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并受他监督,向它报告工作。

全国人大同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

全国人大,地位最高,权力最大。其它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他监督。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高检察院都要向它报告工作,全国人大有权对过务院及其各部门提出质询案。

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

2.生活在法治国家里

讨论:从p75图示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这说明我国法律制度在逐步完善;社会生活中得很多问题都通过法律来解决;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治的轨道。也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

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依法治国的含义: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这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执行法律时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依法办事。

违法必究:指凡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不允许任何各人或组织享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指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适用法律上平等。

④任何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

因此,行政机关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的看法,影响人民群众对党的认识,也影响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⑤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p77

⑥依法治国对公民个人的要求: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宪法的作用;宪法的法律地位。

2、能力目标:认识宪法的作用和地位

3、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和维护国家安全。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

(四)教学简案:

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板书)

1、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板书)

首先,学生阅读教材(p78-p81)并思考: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其次,小组讨论,从那些方面来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学生感知:请学生阅读教材p78小字材料,说说宪法与普通法律有什么不同?

大家讨论后的出结论:

(1)从宪法规定的内容上看: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如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等。普通法律治规定国家生活中得某一方面的问题。

(2)宪法的构成

学生再讨论:p80小齐为什么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它是怎样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力的?

从小齐的例子我们应该:

(3)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肃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从这个意义上说: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实行以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板书)

引导学生从教材p80图示中得出宪法所处的法律地位

做一做:p80宪法与普通法律得“母子”关系(行政诉讼法、行政法、行政处罚法)

(1)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率。

①宪法使其他法律得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宪法是一切组织和各人的活动准则。

(2)法律效率,指法律的强制力和约束力

3、从宪法的制定、修改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通法律严格

总之,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从效力看,宪法具有最高得法律效力;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更为严格。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第六课第三框《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内容、行使渠道,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

2.能力目标:提高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能力,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树立国家安全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

(二)、教学课时:2课时

(三)、教学简案:

【学生感悟】

①阅读教材:5分钟

②小组讨论小字材料提出得问题:10分钟

【教学简要】

1、依法行使政治权利(板书)

同学们已经看了教材,现在我们大家来讨论一下教材的内容

【题问】选举权属于那种公民权呢?政治权利

那么政治权利的含义是什么?

①政治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板书)

【查一查】:公民的政治权利有那些?

【提问】:来广洲打工的外地大学生……,遭毒打致死,给我们什么启示?

【做一做】:p83最后小字材料

【提问】

②公民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方式有那些?

a向人民代反映或人大常委会反映。b可采取举报信向有关部门反映。

c通过新闻媒体进行监督。

③公民如何行使监督权等政治权利?

a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

b应当事实求实,以事实为依据,如时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

c不能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2、维护国家安全:我们的政治义务(板书)

【提问】地图的完整与否与国家的利益有什么关系?

地图完整:反映着国家团结统一,繁荣富强。地图不完整反映着国家利益受损害,领土不完整,也反映了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国家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因此,

①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政治义务

什么是国家安全?

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的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机密不被窃取,泄漏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提问】:p86小民有几种选择,分别会产生什么后果?

【选择一】:出卖情报

后果:使工厂倒闭,损害了国家、集体的利益,也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危害了国家安全。对小民及其父亲而言,要受法律的追究和制裁,承担法律责任。

【选择二】:拒绝

后果:保护了工厂的安全,保护了工人们的利益,维护了国家安全,保护了国家秘密,履行了公民的义务,是热爱祖国的的具体表现。

②保守国家秘密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从小民例子也给我们启示:

③公民应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学科名称:政治科年级(模块)名称:九年级(模块)章节:第三单元(填单元名称)融入社会肩负使命第六课(填课题名称)参与政治生活第一框题(填框题名称)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关键词(3~5个):人民依法治国人民代表法治依法行政【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内容目标

具体学习目标

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认识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了解法治国家的特点,树立法律意识,在实际生活中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

教师

学生

故事

导入

阅读教材的引言小故事,小泽向市长反映非法经营的网吧引出课题: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让学生明白关心国家的事,参与国家管理,依法行使监督权,既是我们参与政治生活的表现,也是对国家应尽的责任。

【活动一】你知道吗?

过渡: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那么,人民通过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和制度来行使权利呢?学生分析讨论:在我国,人民如何行使权力?

学生回答,老师点评:(1)人民是这样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利。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以活动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出下文。

【活动二】感悟政策:政府工作报告给出民生4778亿元大礼包资料展示:政府工作报告给出民生4778亿元大礼包设问:政府向全国人大上作工作报告,说明两者关系是怎样的,同时全国人大在国家机构中处于什么地位,怎么体现?

引导学生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最高权力最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学生看图思考、自主学习书本p82内容并回答:政府向全国人大上作工作报告,说明两者关系是怎样的,同时全国人大在国家机构中处于什么地位,怎么体现?通过材料使学生感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活动三】探讨新知

阅读材料:人民对国家大事的决定权,是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的。例如:

﹡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决定兴建长江三峡工程;

﹡设立重庆直辖市。

你还知道哪些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自己权力的事例?通过社会生活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全国人大的职能。【活动四】

合作讨论

图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工作一览图

向学生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大的立法情况,与学生一起感受社会主义中国法制建设的进程,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从图示中得出什么结论?这与我国实行依法治国有什么关系?让学生了解我国近年来在立法方面取得的成就,思考我国取得的立法成就与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关系。

小结:我国是法治国家,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体现出我国法律制度在逐步完善,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通过法律解决,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治的轨道。

立法工作与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关系:有法可依即建立体现人民意志、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前提。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①依法治国的含义: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②依法治国的意义:a、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b、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

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活动五】细心观察呈现教材上的图片资料,设问:你还能说出哪些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行政活动?

小结;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一切国家机关都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组织和建立起来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

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性:政府能否自觉地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使国家的公共管理活动依法进行,符合法律的规定。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活动。【活动六】案例分析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的家人有没有遇到过合法权益受侵害的事情?如果有,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THE END
1.建构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中的中华文明法治蕴含现代法治的发展愈来愈清晰证明,法律的实施只有与道德方向一致,并以道德为支撑,才能形成法律被人民自觉遵守、法律实施取得良好效果的理想局面。可见,中华文明在法律之外重视道德的作用,与现代法治并行不悖,并能成为现代法律得以遵守的外在机制和环境保障。 当然,文明总是体现出一定的复杂性。中华传统文明在蕴含着丰富的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65096.shtml
2.学习新语丨“对宪法法律始终保持敬畏之心”时政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法律依据,是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最高法律规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强调“对宪法法律始终保持敬畏之心”。 策划/制作:王浩程 恩浩 王靖 新华社出品 (责编:袁勃、赵欣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4/1204/c1001-40375502.html
3.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领导干部尊不尊法、学不学法、守不守法、用不用法,人民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仿在行动中。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老百姓就会效仿学习、自觉遵守,领导干部装腔作势、做表面文章,法治则会丧失群众基础、影响公信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https://www.xlgy.com/100/133/content_55697.html
4.十八届三中全会知识34、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哪些改革? 答: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 35、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什么? 答: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kwholm.html
5.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官方网站海外网是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官方网站,海外网将充分发挥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权威性的优势,第一时间向读者提供关于两岸问题、中国问题以及国际问题特别是涉华国际新闻事件的权威解读;面向海外同胞开辟了一批本土化、服务性的频道和栏目,希望海外网成为全球华人的生活社区和网上http://www.haiwainet.cn/
6.法律的生命力和法律的权威在于()。【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将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行之有效的食品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用( )的形式确定下来。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晶状体的实质由( )组成。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将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行之有效的( )工作方针、政策,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https://www.shuashuati.com/ti/e85b4c46a18d456b8c18620b39742263.html?fm=bda8378585c7d0e7ce032053cfd6cc3a25
7.阿甘本的法学学位与哲学之路:从最远处折返(例外狀態)书评“你们法律人为何对那与你们切身之事保持沉默?”什么是切身之事?与法律人切身相关的即是法律。这本书提出的观点,法律的基础不见得在法律,或者是至少不是实证法本身。要真正了解法律,或至少是实证法的存在与运作方式,似乎需要一个“法外”的视角。如此我们才能完整地看见,法律从何而来,又是如何适用于现实的。这个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0086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