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的奢侈”与“法律的底线”

立法所应符合的道德是君子的道德还是小人(众人)的道德,即是说,立法应符合高标准的道德还是低标准的道德,这是古代思想家们之间一重大分歧之所在。

法家的骨子里也是如此。他们表面上并未对老百姓实行少数君子之标准,甚至主张对君子、贤人实行小人之标准就行了,但事实上他们本着“使大邪不生、细过不失”“重者不至、轻者不来”的理想,企图通过法律达到“小过不生、大罪不至”的目的,因而规定了十分苛刻、繁琐、严酷的法律,责小人以锱铢之过。最为典型的是那“弃灰于道者断其手”的“商君之法”以及李悝《法经》中“窥宫者膑、拾遗者刖”的惨苛规定。

这种欲将高层次的道德变为法律苛求于众人、强众人之所难的倾向,受到了历来有识之士的尖锐批评。甚至那些从宏观上讲有着潜在的“强小人为君子之行”立法意识的人们,也曾对具体法律制度的苛求众人倾向提出过批评。

汉人荀悦也曾指出:“教初必简,刑始必略。……未可以备(而备),谓之虚教;未可以密(而密),谓之峻刑。虚教伤化,峻刑害民,君子弗由也。设必违之教,不量民力之未能,是招民于恶,故谓之伤化;设必犯之法,不度民情之不堪,是陷民于罪也,故谓之害民。”这可谓对立法强人所难者一针见血的批评。由于在正统思想家们的心中,“法”就是“礼与刑”,所以,他们所主张的立法,大多是众人无法遵守的“必犯之法”(包括“必违之礼”),是“民情”(寻常百姓之情)所“不堪”的立法,是故意给老百姓设陷阱的立法。

立法既然不能以只有少数贤人君子才能实现的道德水准为标准,那么应以什么样的道德水准为标准呢?

商鞅说:“不待法令绳墨而无不正者,千万之一也。圣人以千万治天下。故夫智者而后能知之,不可以为法,(因为)民不尽智;贤者而后能行之,不可以为法,民不尽贤。”他认为,好的君主不是以“千万之一”(千万人中的一个君子)的标准治国,而是以“千万”(成千上万的寻常大众)的道德标准作为通用的行为规范去治国。所以,只有少数智者、贤者才能做到的决不能作为众人的法律。这个“千万”,就是指一般的人,指上不及夷、齐、曾、孔,下不至“盗跖”、桀纣的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以他们的道德水平为立法标准,才算平易近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韩非子才说“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为善”是对君子的要求,“不得为非”是社会上一般人都能做到的。

这个“千万”标准,清人吴铤更为明确地解释为“立法一以中人为准”。他说:“古之立法,第论其大者,而损益调剂属于人,而不以著之于律。……先王严以待天下之君子,宽以待天下之小人,故立法一以中人为准。”他批评当时的立法:“今之法不论其为何人,而一与君子之法待之。君子不得于什一而中人与小人者什九。强天下之中人小人而俱为君子,是犹(欲)盲者而知黑白之情、聋而欲清浊之声,必不可得矣。刑一人。天下孰不可刑?天下无不可刑之人,而人(人)皆有可刑之法(罪)。从而诛之,是残也;且有不可胜诛……犯法者多,不能不有所纵舍;多纵舍则法不必(没有严肃性),诛不必则法弛而民玩,而法之所及者无几矣。”这是上述所有睿见的高度总结。

历代这种反对“强天下中人小人而俱为君子”的立法的思想言论也多多少少地影响了立法。历代立法大都标榜“约法省刑”“网禁疏阔”“理大罪赦小过”等,无疑是受到这种立法思想的影响。“中人”或众人的道德水准如何认定?绝大多数人的寻常好恶便是“中人”道德标准。《文子》说:“先王之制,因民之性而为之节文”,“因民之所喜以劝善,因民之所恶以禁奸。”就是说,绝大多数人的好恶应是立法的标准。《管子》中“人主之所以令则行禁则止者,必令于民之所好而禁于民之所恶”,也是这个意思。北宋人张丰更明确指出:“立法……常至于沮(阻)而不行者,何也?是其立法非人之情故也。何谓非人之情?夫天下之所共恶者而时轻(罚)之,天下之所共恕(容忍)者而时重(罚)之,不当恕(宽宥)而强为之仁,不必恶而过为之罚。凡此者,天下之情所不安也。”“天下之情”“众人之情”就是中人的道德选择,不符合中人好恶取舍的立法就是不合人情。

那么,中人的好恶取舍是什么呢?就是说,绝大多数人具体好什么恶什么呢?汉人晁错说:“臣闻三王(尧舜禹)臣主俱贤,故合谋相辅,计安天下,莫不本于人情……人情莫不欲安,三王扶而不危也;人情莫不欲逸,三王节其力而不尽也。其为法令也,合于人情而后行之。……情之所恶不以强人,情之所欲不以禁民。是以天下乐其政、归其德。”这里所说的虽然只是中人好恶取舍的一个总原则,而未提及更具体的内容,却明确地界定了范围和方向。中人(众人)所共恶的,当然不可在立法上强迫众人去做(例如强迫人们告奸特别是告发亲朋);中人所共好的,当然不可立法去禁止人们这样做(如众人都好拾遗,规定“拾遗者刖”,显然不合中人道德)。这些道理今天讲来似乎平常,但在两千年前无疑是了不起的深睿之见。

《明刑弼教: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精神》,山西人民出版社,2024年11月

THE END
1.民法典的智慧法律之树以德为本二、法律之树,以德为本 “德”字在古汉语中含有很深远的意义,它不仅指的是道德修养,还包含了品行高尚和行为端庄。在《民法典》中,关于合同权利保护部分,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精神体现在对合同当事人的责任追究上。比如说,在债务履行时,如果债务人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债务,应当及时通知债权人并说明情况,这要求债务https://www.1lhyh3ij.cn/ke-yan-jin-zhan/396963.html
2.法律和道德的联系高尚人文律法人格法律和道德是一对双生子,法律往往是道德阴暗面的展现,道德同样是法律光辉面的凸显;一个人的法律意识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例进行良好的培养,也可以通过相应的宣传活动来进行提升,但是一个人的道德却需要个人内在的自我觉醒,是需要长年累月的人文熏陶来塑造,这很显然不是一蹴而就的。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6TUMRRP0543TUW5.html
3.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但是必须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的冲击下,带来的一项副作用就是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等问题。诚信缺失、假货泛滥、老人摔倒无人敢扶……当人们的思想意识日趋多元、多样、多变,价值https://www.shxwcb.com/165917.html
4.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A.规则B.道德C.规范D.传统习俗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你可能喜欢 The most prominent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left heart failure is: A、Dyspnea B、Hepatomegaly C、Ascites D、Lower extremity edema E、Jugular vein filling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中国电信https://m.ppkao.com/wangke/daan/ada1d49da2684ca6a8ac4eb4205450cb
5.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在的法律。1、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说它成文,因为它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了。https://edu.iask.sina.com.cn/jy/fmRx8vvlWT.html
6.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综合?高端论述?人性里面既有良知,又有欲望。面对诱惑丝毫不曾动摇的人,少之又少。每个人内心的贪欲与邪念,既要靠道德的约束,也要通过法治防范。法律的核心就是保护人的权利和尊严,而良好的道德风气又会促进法治的建设。http://www.71.cn/2015/0927/839881.shtml
7.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是内心的法律。B.道德 C.美德 D.品德查看参考答案 更多“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是内心的法律。”相关的问题 第1题 道德是成文的法律,法律是内心的道德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法律是内心的道德,道德是成文的法律。() 法律是内心的道德,道德是成文的法律。()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道德是成文的法律,法律是内心的道德。 点https://www.shangxueba.cn/3952719.html
8.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道题是不是很难呢,如果不知道答案,接下来看一下小编就为大家提供一下正确答案哦。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https://www.duote.com/tech/202209/260004.html
9.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思想道德的共同点在于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思想道德的共同点在于( )。A.都发挥引领和教化作用B.都发挥规范和强制作用C.都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D.都属于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答案解析,刷https://www.shuashuati.com/ti/361a160dfaf44a23b4207208f77c125e.html
10.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A. 法律与道德是对立统一的双方 B. 道德以法律的存在为基本前提 C. 法律更多反映了矛盾的特殊性 D. 道德集中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 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A符合题意,“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表明法律与道德是对立统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a9ca9a97c8947612549f27f0e7d22b98.html
11.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国家治理需要道德和法律协同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对 ×错 免费查看参考答案及解析 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以下既是道德规范,又是法律原则的有( ) A、诚实守信 B、男女平等 C、爱岗敬业 https://www.12tiku.com/newtiku/201173/12210903.html
12.马小.智者耕丨“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首先,王检察官由“灋”字的构成引入,为老师们介绍了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主要由七个法律部门和三个不同层级的法律规范构成,同时明确了法的五种作用: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强制作用,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问题,最后将其落实在习总书记“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上面。 https://mlxx.jdjy.sh.cn/html/mlxx/jsyx/content/show-450.html
13.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是否正确律师普法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是正确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https://www.110ask.com/tuwen/6641390689127463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