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2日新大纲发布以来,不少考生询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有哪些内容,让红师教育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2024军队文职新大纲医学影像技术吧!
军队文职人员公开招考笔试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科目考试大纲
一、测查目的
主要考查招考岗位所要求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要素,即对医学基础知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常见疾病的医学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预后评估等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遵守执业规范、服务临床、协调沟通、实践创新和科研创新意识。
二、考试方式和时限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限为120分钟。
三、试卷分值和试题类型
试卷满分为100分。试题类型为客观性试题。
四、测查内容
测查内容包括医学基础综合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知识两部分。医学基础综合部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卫生法规等内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知识部分包括超声技术、放射技术、核医学技术等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医学基础综合
第一篇解剖学
主要测查考生对各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名称、位置、形态特点以及毗邻关系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检验考生解剖学专业知识水平,以及运用解剖学知识分析有关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人体解剖学概述
人体重要的局部;人体的9大系统;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人体的轴与面。
第二章运动系统
一、骨学
骨的分类和表面形态、骨的构造和骨的可塑性;脑颅骨、上颌骨、下颌骨、鼻骨、颅的侧面观和颅的前面观;椎骨、胸骨、肋;肩胛骨、锁骨、肱骨、尺骨、桡骨;髂骨、坐骨、股骨、胫骨、腓骨等。
二、关节学
关节的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躯干骨的连结;颅骨的连接;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耻骨联合、骨盆;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
三、肌学
肌的形态和构造;肌的起止、配置和作用;肌的命名;肌的辅助装置;头肌、颈肌、躯干肌、上肢肌和下肢肌等肌肉的起止点、主要作用和神经支配;斜角肌间隙;腹直肌鞘;腹股沟管;腹股沟三角;肌腱袖;上肢的局部记载;下肢的局部记载;体表的肌性标志。
第三章内脏学
一、消化系统
软腭、舌(形态和颏舌肌);咽鼓管、扁桃体、梨状隐窝;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大肠(结肠和盲肠)的特征性结构、盲肠(回盲瓣)、阑尾、结肠、直肠、肛管;肝;胰。
二、呼吸系统
鼻腔、鼻旁窦;喉软骨、喉的连结和喉腔;气管与支气管;肺的形态;支气管树;壁胸膜、脏胸膜、胸膜腔和胸膜隐窝;纵隔的概念、上纵隔及下纵隔。
三、泌尿系统
肾(形态、位置与毗邻、被膜);输尿管;膀胱。
四、男性生殖系统
睾丸;附睾;前列腺;男性尿道。
五、女性生殖系统
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穹;乳房形态结构;乳房悬韧带;会阴的概念及分区、会阴中心腱。
六、腹膜
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腹膜形成的网膜、股凹、腹膜陷凹。
第四章脉管系统
一、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血管吻合及其功能意义;心的位置、外形和毗邻;心腔;心的构造;心传导系的构成、窦房结、房室结;冠状动脉、冠状窦;器官外动脉的分布、器官内动脉的分布;肺循环的动脉;体循环大中动脉的主要分支与分布、腹主动脉脏支;头颈部和四肢常用压迫止血点;静脉的特点;肺循环的静脉;体循环的静脉。
二、淋巴系统
组成和结构特点;淋巴回流的因素;胸导管、右淋巴导管;颈部淋巴结、腋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脾的形态和位置、副脾。
第五章感觉器
一、视器
眼球位置;眼球壁、眼球的内容物;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
二、前庭蜗器
中耳鼓室外侧壁的构成、听小骨组成及听小骨链、咽鼓管;内耳位置与组成;内耳声音的传导。
第六章神经系统
一、总论
神经系统的区分、常用术语、活动方式。
二、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的构成、分部及纤维分布;脊神经分支;脊神经走行和分布的一般形态学特点;脑神经的名称、性质、连脑部位及进出颅腔的部位。
三、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的位置和形态、功能和脊髓反射;脑干的外形;锥体束;小脑的外形和功能;端脑的基底核。
四、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脊髓的被膜、脑的被膜;脑屏障;脑脊液及其循环。
第七章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腺、内分泌组织、激素;垂体的形态、位置和分叶;甲状腺的形态和位置、甲状腺鞘与纤维囊;肾上腺的位置及分泌激素类型。
第二篇生理学
主要测查考生对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血液的一般理化性质和一般生理功能、各系统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检验考生运用生理学知识判断各器官功能状态,分析有关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生理学概述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和生物节律;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人体内自动控制系统。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及其分子排列形式;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
二、细胞的电活动
静息电位的概念、产生机制;动作电位的概念及特点、产生的主要机制、触发、在同一细胞上的传播;兴奋性及其变化;局部电位。
三、肌细胞的收缩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肌丝滑行过程;横纹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第三章血液
一、血液生理概述
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
二、血细胞生理
红细胞生理;白细胞生理;血小板的数量、功能和生理特性。
三、生理性止血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血液凝固;纤维蛋白的溶解。
四、血型和输血原则
血型与红细胞凝集;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血量和输血原则。
第四章血液循环
一、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动周期;心脏的泵血过程;心输出量与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功能的评价;第一和第二心音。
二、心脏的电生理学及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肌的生理特性。
三、血管生理
血管的功能性分类;血流阻力;动脉血压;静脉血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微循环的组成和血流通路;组织液的生成及影响因素。
四、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自身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血管升压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五、器官循环
冠脉循环的生理特点;冠脉血流量的调节。
第五章呼吸
一、肺通气
原理;功能评价。
二、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组织换气的概念;影响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因素。
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氧的运输;二氧化碳的运输。
四、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呼吸的反射性调节;运动、低气压或高海拔、高气压或潜水条件下的呼吸调节。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一、消化生理概述
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消化系统的内分泌功能。
二、胃内消化
胃液的分泌;胃的运动。
三、小肠内消化
胰液的分泌;胆汁的分泌和排出;小肠的运动。
四、肝脏的消化功能和其他生理作用
肝脏的功能特点、主要的生理功能。
五、大肠的功能
大肠的运动形式;排便;大肠内细菌的活动;食物中纤维素对肠功能的影响。
六、吸收
吸收的部位和途径;小肠内主要物质的吸收;肠道微生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
一、能量代谢
二、体温及其调节
体表温度和体核温度、体温的日节律、运动对体温的影响、人体体温的变化范围;机体的产热反应与散热反应;体温调节的基本方式、自主性体温调节;热习服、冷习服。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一、肾血流量及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肾血流量特点及其调节;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各种物质的重吸收与分泌;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与分泌的因素。
三、尿生成的调节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四、尿的排放
排尿反射;排尿异常。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一、感觉概述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二、躯体和内脏感觉
触-压觉;温度觉;本体感觉;痛觉;内脏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内脏痛和牵涉痛。
三、视觉
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眼的感光换能系统;视力、暗适应和明适应、视野、视后像和融合现象、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四、听觉
听阈;听域;中耳的功能;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五、平衡感觉
前庭反应。
第十章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元的主要功能;神经纤维及其功能;神经对效应组织的营养性作用;神经胶质细胞的类型和功能。
二、突触传递
化学性突触传递;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等。
三、神经递质和受体
神经递质概念及递质共存;受体的类型和分布;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单胺类递质及其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四、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
反射的概念和分类;反射的中枢整合;中枢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中枢抑制和中枢易化等。
第十一章内分泌
一、内分泌与激素
二、下丘脑-垂体及松果体内分泌
下丘脑调节激素种类;腺垂体激素种类;血管升压素;缩宫素。
三、甲状腺内分泌
甲状腺激素的生物作用及分泌异常时的临床表现;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四、甲状旁腺、维生素D与甲状腺C细胞内分泌
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物作用与分泌调节;维生素D的活化、作用与生成调节;降钙素的生物作用与分泌调节。
五、胰岛内分泌
胰岛素的生物作用、分泌调节;胰高血糖素的生物作用、分泌调节。
六、肾上腺内分泌
糖皮质激素生物作用、分泌调节;肾上腺髓质激素。
第十二章生殖
睾丸的功能及其调节;卵巢的生卵作用、内分泌功能。
第三篇病理学
主要测查考生对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急性炎症的类型及病变特点、肿瘤的一般特征和各系统常见疾病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检验考生借助基本病理变化认识疾病本质,动态认识疾病、分析疾病的能力。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一、适应
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的概念及类型;增生与肥大的关系;化生的意义。
二、细胞可逆性损伤
细胞水肿、脂肪变和玻璃样变的病理变化;病理性色素沉着;病理性钙化。
三、细胞死亡
坏死的基本病变、类型、结局;凋亡的概念;凋亡与坏死的比较。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一、再生
细胞周期和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上皮组织、纤维组织和神经组织的再生。
二、纤维性修复
肉芽组织的形态及作用;瘢痕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三、创伤愈合
皮肤创伤愈合;骨折愈合;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充血和淤血
充血的概念和常见类型;淤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和后果;肺淤血;肝淤血。
二、出血
病因和发病机制;后果。
三、血栓形成
概念、条件;血栓的类型和形态、结局;对机体的影响。
四、栓塞
概念;栓子的运行途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五、梗死
概念;原因和条件;病变及类型;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
第四章炎症
一、炎症的概述
炎症的概念、原因、基本病理变化、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二、急性炎症
急性炎症过程中的血管反应;白细胞的种类及主要功能;炎症介质的作用;病理学类型;结局。
三、慢性炎症
肉芽肿性炎的概念、常见类型、组成成分和形态特点。
第五章肿瘤
一、肿瘤的概念
肿瘤的概念;肿瘤性增殖与非肿瘤性增殖的区别。
二、肿瘤的形态
大体形态、组织形态;分化与异型性。
三、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命名原则。
四、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生长方式、生长特点、血管生成、演进和异质性;局部浸润和直接蔓延;转移。
五、肿瘤的分级和分期
分级、TNM分期。
六、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恶病质;异位内分泌综合征;副肿瘤综合征。
七、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八、常见肿瘤举例
上皮组织肿瘤;间叶组织肿瘤;癌与肉瘤的鉴别。
九、癌前疾病(或病变)、异型增生和原位癌
常见癌前疾病(或病变);异型增生和原位癌。
十、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
癌基因的活化;肿瘤抑制基因功能的丧失;肿瘤发生的多步骤过程等。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动脉粥样硬化
基本病理变化;主动脉、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
二、高血压病
类型和病理变化。
三、风湿病
基本病理变化;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变等。
四、感染性心内膜炎
发病机制;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理变化。
五、心瓣膜病
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六、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等疾病的概念、病理变化。
七、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
一、肺炎症性疾病
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等。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扩张症等疾病的概念、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肺气肿的概念、类型、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概念、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四、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概念、病理变化。
五、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肺癌的病因、病理变化、转移、临床病理联系;非小细胞肺癌分子分型及临床意义。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
一、慢性胃炎
发病机制、类型及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
二、消化性溃疡
病理变化、结局及并发症、临床病理联系。
三、阑尾炎
病理变化、结局及并发症。
四、非特异性肠炎
炎症性肠病;菌群失调性肠炎。
五、病毒性肝炎
基本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类型。
六、肝硬化
分型、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
七、胆囊炎与胆石症
胆囊炎的病理变化;胆石症病因;胆石的种类和特点。
八、消化系统常见肿瘤
食管癌、胃癌、大肠癌、原发性肝癌、胰腺癌等疾病的病理类型和病理变化;胃肠间质瘤的病变特点。
第九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非霍奇金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MALT淋巴瘤和NK/T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变化、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变化、组织学分型、病理诊断。
第十章泌尿系统疾病
一、肾小球疾病
基本病理变化、类型与病理特点。
二、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肾盂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
三、肾和膀胱常见肿瘤
肾细胞癌组织学分类、临床病理联系;尿路与膀胱上皮肿瘤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
第十一章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一、子宫颈疾病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子宫颈浸润癌的肉眼和组织学分型、病理变化。
二、子宫体疾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肿瘤的病理变化。
三、滋养层细胞疾病
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等疾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四、卵巢肿瘤
卵巢上皮性肿瘤、性索间质肿瘤、生殖细胞肿瘤等疾病的常见类型和病理变化。
五、前列腺疾病
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癌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六、乳腺疾病
乳腺增生性病变和乳腺纤维腺瘤的病理变化;乳腺癌的病理变化、转移、分子亚型及其与治疗和预后的关系。
第十二章内分泌系统疾病
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和慢性甲状腺炎等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甲状腺肿瘤的发病情况、类型和病理变化。
第十三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一、结核病
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及其转化规律;肺结核病和肺外结核病病理变化。
二、伤寒
病理变化、并发症和结局。
三、细菌性痢疾
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
四、性传播性疾病
淋病和尖锐湿疣的病因、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梅毒的病因、基本病理变化、临床病理类型。
五、寄生虫病
血吸虫病和棘球蚴病的病因、基本病理变化、主要器官的病变及其后果。
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
七、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四篇、诊断学
主要测查考生对常见症状的概念、临床表现和伴随症状,不同部位体格检查、临床常用诊断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检验考生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进行疾病诊断的判断分析能力。
第一章、常见症状
一、发热
正常体温和生理变异;发热的临床表现、热型及临床意义、伴随症状等。
二、水肿
概念、病因与临床表现、伴随症状等。
三、咳嗽与咳痰
四、咯血
概念、临床表现、伴随症状等;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五、发绀
概念、病因、伴随症状等。
六、呼吸困难
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伴随症状等。
七、胸痛
八、恶心与呕吐
概念、病因、临床表现、伴随症状等。
九、呕血
十、便血
十一、腹痛
十二、腹泻
十三、便秘
十四、黄疸
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临床表现、伴随症状等。
十五、腰背痛
十六、关节痛
十七、血尿
十八、尿频、尿急与尿痛
十九、少尿、无尿与多尿
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伴随症状等。
二十、头痛
二十一、眩晕
二十二、意识障碍
第二章、问诊
一、问诊的内容
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
二、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问诊的基本方法与技巧;重点问诊的方法;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
第三章、体格检查
一、基本方法
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方法;叩诊音、叩诊注意事项。
二、一般检查
全身状态检查;皮肤颜色、皮疹、皮下出血、蜘蛛痣与肝掌、水肿和皮下结节等;淋巴结检查。
三、头部检查
头颅;眼功能检查、眼球运动、眼前节检查等;耳检查(中耳和听力);鼻的外形、鼻窦;舌、咽部及扁桃体检查等。
四、颈部检查
颈部外形与分区;颈部姿势与运动;颈部血管;甲状腺;气管。
五、胸部检查
胸部的体表标志;胸壁、胸廓与乳房;肺和胸膜;心脏检查;血管检查(脉搏、血压、周围血管征)等。
六、腹部检查
腹部的体表标志与分区;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胃肠型和蠕动波;肠鸣音;搔刮试验;腹部叩诊音、肝及胆囊叩诊、移动性浊音、肋脊角叩击痛;腹壁紧张度、压痛及反跳痛;肝和胆囊触诊、脾触诊、肾触诊;腹部肿块、液波震颤、振水音等。
七、肛门与直肠检查
常用体位;视诊;触诊。
八、脊柱与四肢检查
脊柱弯曲度、活动度、压痛与叩击痛;颈椎和腰骶椎检查的特殊试验;上肢的检查;下肢的检查。
第四章、实验诊断
一、血液检测
红细胞的检测和血红蛋白的测定;白细胞的检测;血小板的检测等。
二、尿液检测
一般性状检查;化学检查。
三、粪便检测
一般性状检查;隐血试验。
第五章、辅助检查
一、心电图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导联体系、测量和正常数据、具体分析方法;动态心电图。
二、肺功能检查
肺通气功能检查;肺换气功能检查;小气道功能检查;血气分析和酸碱测定。
三、内镜检查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下消化道内镜检查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检查方法和并发症。
第六章、临床常用诊断技术
一、导尿术
适应证、禁忌证、方法、注意事项。
二、胸膜腔穿刺术和经皮胸膜、肺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
适应证、禁忌证、方法、注意事项、并发症及处理。
三、腹膜腔穿刺术
适应证、禁忌证、操作前准备、方法、注意事项。
四、肝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及肝脏穿刺抽脓术
适应证、禁忌证、方法。
五、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
第五篇、医学伦理学
主要测查考生对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观点、医学伦理规范体系、医疗人际关系伦理、医学科研伦理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检验考生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岗位职责的意识。
第一章、医学伦理学概述
一、伦理学的概念
伦理学的概念和类型;道德与伦理。
二、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医疗卫生领域中的人际关系;医学伦理学基本理论;医德规范;医德的基本实践。
第二章、现代医学伦理思想
生命伦理学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
生命观与死亡观;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四章、医学伦理规范体系
医德基本原则的内容;医学伦理原则及应用;国际、国内主要医学道德规范;医学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第五章、医疗人际关系伦理
医患关系的概念与特征、性质、模式、内容;医际关系的概念及特点;协调医际关系的道德要求。
第六章、健康与公共卫生伦理
一、健康伦理
现代整体健康观;健康伦理的基本内容;“健康中国”战略的伦理解读。
二、公共卫生伦理
伦理价值;伦理原则。
三、疾病防控伦理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伦理;传染病防控伦理等。
第七章、临床常规诊治伦理
一、诊断伦理
诊断的伦理准则;问诊、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的伦理要求。
二、治疗伦理
治疗的最优化准则;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心理治疗的伦理要求。
第八章、辅助生殖伦理
辅助生殖技术应用的伦理准则、伦理争议。
第九章、人体器官移植伦理
第十章、前沿医学技术伦理
基因诊断伦理;基因治疗伦理;人类干细胞研究与应用伦理;数字医疗伦理。
第十一章、医学科研伦理
科研诚信与医学科研人员道德规范;动物实验伦理;人体试验伦理。
第十二章、医学伦理委员会及伦理审查
医学伦理委员会组成与分类、职能与运行;医学研究的伦理审查;医疗技术应用的伦理审查。
第十三章、医学道德教育、评价与修养
医学道德教育的规律、路径、规范体系;医学道德评价的标准和评价方式;医学道德修养的目标、根本途径和方法等。
第六篇、医患沟通
主要测查考生对医患沟通基础和原理、伦理学基础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检验考生协调各方面关系,形成并维持良好医患关系的能力和意识。
第一章、医患沟通导论
医患沟通的含义、宗旨与理念、研究对象与内容。
第二章、医患沟通基础
一、医学中的人文内涵
医学模式及渐变;现代医学的含义;医学人文与医学职业精神;循证医学及实现途径。
二、医患沟通伦理学基础
伦理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医患沟通的伦理原则。
三、医患沟通的心理学基础
四、人际沟通基本原理
人际沟通的概念、要素与作用、基本原则;现代人际沟通的特征与方法。
第三章、医患沟通原理
医患沟通的医学价值、功能、双方障碍、应用方略。
第四章、医患沟通技能与实施
医患沟通的程序、基本技能、制度与实施途径。
第七篇、卫生法规
一、卫生技术人员法律制度
医师和护士资格考试条件、执业注册、法律责任;医师考核与培训。
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法律制度
医疗技术的概念;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原则、分类管理、能力审核及管理;人体器官移植;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放射治疗;法律责任。
三、医疗损害责任法律制度
医疗损害的概念、责任、预防与处置、法律责任;医疗损害鉴定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四、献血和临床用血法律制度
血液的概念;无偿献血;血站;临床用血;法律责任。
五、药品法律制度
药品的经营、管理;血液制品管理;法律责任。
六、中医药法律制度
中医药的概念、管理体制及保障措施、服务;中药保护与发展;法律责任。
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制度
概念、分级、应急方针和原则;报告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理;法律责任。
第二部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知识
第一篇超声技术
主要测查考生对超声成像原理、全身各系统的超声检查方法、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声像图特征和超声诊断要点等知识的掌握情况,检验考生运用有关知识综合分析、推理判断能力,以及专业知识和技能实践运用能力。
第一章超声技术概述
一、超声基本概念、超声成像原理及超声检查的优势和局限性
超声的频率范围;超声的声速、波长及频率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超声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超声的吸收与衰减;超声的指向性、反射、折射和散射;多普勒效应、血流多普勒和组织多普勒的概念及其应用范围;超声波的产生及接收、压电效应和逆压电效应;人体组织器官的声学类型;超声成像的基本方法;超声生物学效应和超声空化效应;超声检查的优势和局限性。
二、超声新技术
实时三维超声成像的基本概念及临床应用范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负荷超声心动图的基本概念及临床应用范围;超声造影成像的原理及临床应用范围;超声弹性成像的原理及临床应用范围;介入超声的基本概念及临床应用范围;超声引导下肿瘤介入治疗的方法及适应证;肺部超声的原理及临床应用范围。
第二章心脏超声
一、正常心脏超声
心脏的大体解剖结构;心脏超声的检查方法、探头选择和常用检查声窗;心脏超声常用标准切面所显示的主要解剖结构;心脏超声在检测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中的常用指标。
二、常见心脏疾病的超声诊断
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的分类、声像图特征及超声诊断要点;动脉导管未闭和法洛四联症的基本病理改变、声像图特征及超声诊断要点;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基本病理改变;心脏瓣膜疾病的声像图特征和超声诊断要点;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声像图特征;原发性心肌病的常见种类;扩张型心肌病的声像图特征和超声诊断要点;肥厚型心肌病的声像图特征和超声诊断要点;心包积液和心脏压塞的声像图特征;心房黏液瘤的声像图特征和超声诊断要点;肺源性心脏病的声像图特征和肺动脉高压的超声诊断要点。
第三章血管超声
一、正常血管超声
颈部、四肢及腹腔内大血管的解剖结构;血管超声的探头选择;血管超声的检查方法及主要检查内容;正常动脉和静脉的声像图表现。
二、常见血管疾病的超声诊断
动脉瘤的分类;夹层动脉瘤的基本病理改变、声像图特征及超声诊断要点;真性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的声像图特征和超声诊断要点;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的声像图特征和超声诊断要点;血管内血栓的声像图特征;动脉硬化斑块的声像图特征和颈动脉狭窄的超声诊断要点。
第四章腹部和盆腔器官超声
一、正常腹部超声
腹部超声的探头选择;肝、胆、胰、脾、双肾的超声检查方法和注意事项;膀胱和前列腺的超声检查方法;肝、胆、胰、脾、双肾、膀胱及前列腺的正常声像图特征。
二、正常妇科和产科超声
妇科超声检查方法和注意事项;子宫、附件的正常声像图特征;产科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正常早孕的声像图特征;胎儿常用生长发育的超声测量指标。
三、常见腹部疾病的超声诊断
肝硬化、脂肪肝、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肝包虫病及肝破裂等肝脏疾病的声像图特征和超声诊断要点,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常见胆囊疾病的声像图特征和超声诊断要点;胰腺假性囊肿的病理改变和声像图特征;胰腺癌的直接与间接声像图特征。脾破裂、肾结石和肿瘤、膀胱结石和肿瘤、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肠套叠及肠梗阻等腹部疾病的声像图特征和超声诊断要点。
四、常见妇产科疾病的超声诊断
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的声像图特征和超声诊断要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声像图特征和超声诊断要点;先兆流产与难免流产、常见异位妊娠的声像图特征和超声诊断要点;前置胎盘和胎盘植入的分类和声像图特征;胎儿常见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畸形的声像图特征和超声诊断要点;羊水过多与羊水过少的超声诊断标准。
第五章浅表组织和器官超声
一、正常浅表组织和器官超声
浅表组织和器官超声检查的探头选择;皮下软组织、浅表淋巴结、甲状腺、乳腺、眼、睾丸等组织和浅表器官的超声检查方法和正常声像图表现;肌肉、肌腱、神经和关节的超声检查方法和正常声像图表现。
二、常见浅表组织和器官疾病的超声诊断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声像图特征;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的声像图特征和超声诊断要点;视网膜脱离的声像图特征和超声诊断要点;睾丸扭转的声像图特征和超声诊断要点;精索静脉曲张的声像图特征和超声诊断要点;肌肉撕裂和血肿、肌腱和神经断裂的声像图特征和超声诊断要点。
第二篇放射技术
主要测查考生对各类设备的基本原理、设备特点、基本的操作方法和规范、不同影像检查技术的图像特点、图像分析与诊断方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检验考生运用有关知识综合分析、推理判断能力,以及专业知识和技能实践运用能力。
第一章放射学总论
一、X线成像基础
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X线的产生及特性;X线图像的特点;X线检查的安全与防护;X线检查技术分类。
二、数字X线成像(DR)及应用
DR成像原理及设备结构;DR的优劣势及临床应用。
三、CT成像基础
CT成像原理及方式;CT设备结构;CT基本概念(体素、矩阵与像素、窗宽、窗位、HU、分辨率、重建、层厚、螺距及视野等);图像后处理技术的方法及应用(如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最小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显示、容积再现及CT仿真内镜等);CT常规扫描和特殊扫描技术及方法;CT平扫和增强的图像特点;CT成像的优劣势及临床应用。
四、MR成像基础
MR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结构;MR扫描常规序列及功能序列;MRI图像特点;MR成像的优劣势;MRI临床应用范围;MR成像的禁忌证。
五、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ACS)
PACS的发展、构架与流程;PACS运行、图像传输标准及临床应用。
六、影像诊断常用对比剂
X线及MRI对比增强机制、引入方法;X线对比剂的种类;对比剂的副作用及处理。
第二章放射检查技术
一、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技术
头颅X线、CT及MRI常规检查方法和扫描规范;脊髓CT和MR常规检查技术和扫描规范;CT和MR在中枢神经系统及脊髓检查中的作用和优劣势。
二、胸部影像检查技术
胸部X线的检查方法、扫描规范;胸部CT的检查方法、扫描规范及常用后处理技术;X线、CT和MR在胸部应用的优劣势。
三、循环系统影像检查技术
心脏大血管影像检查的设备要求、常用的影像检查技术和扫描规范;心脏CT、MR检查的优劣势;不同部位大血管CTA及MRA的扫描技术和临床应用。
四、消化系统影像检查技术
消化系统常用检查技术种类、优劣势及检查前准备;急腹症中X线平片、造影及CT检查的技术规范;X线、CT在消化道检查中的作用和优劣势;肝胆脾胰等实性脏器X线、CT、MRI检查方法、扫描规范及优劣势;胆囊、胰管无创影像成像技术的扫描规范。
五、泌尿系统影像检查技术
泌尿系统X线平片、造影、CT、MRI检查方法和扫描规范;肾脏、膀胱等CT、MRI检查方法、扫描规范及多期增强扫描技术要点。CTU或MRU成像技术规范。
六、生殖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生殖系统多种影像学技术(X线、造影、CT、MRI)的检查方法和扫描规范;CT、MR多期增强扫描的图像特点;各种影像学技术在生殖系统应用中的优劣势。
七、骨关节影像检查技术
骨、关节、软组织的X线、CT、MRI检查方法和扫描规范;骨、关节CT的多种后处理技术;X线、CT和MRI在骨关节应用的技术优劣势。
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诊断
一、中枢神经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颅脑和脊髓X线解剖及横断面影像解剖;颅脑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X线、CT、MRI);脊髓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CT、MRI)。
二、脑血管病影像学诊断
脑梗死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分期、影像学诊断及比较影像学表现;脑出血的分类、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颅内动脉瘤的好发部位和影像学表现;颅内血管畸形的种类、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三、脑先天发育畸形影像学诊断
Chiari畸形、灰质异位、胼胝体发育不良、蛛网膜囊肿、结节性硬化、颅面血管瘤病、神经纤维瘤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四、颅脑肿瘤影像学诊断
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脑膜瘤、听神经瘤、三叉神经瘤、垂体腺瘤、颅咽管瘤、脊索瘤、胆脂瘤、皮样囊肿、畸胎瘤、脑转移瘤、淋巴瘤等颅脑肿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五、颅脑外伤影像学诊断
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脑实质损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最新研究进展。
六、颅内感染影像学诊断
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颅内结核、脑囊虫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七、脑白质病变影像学诊断
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八、椎管内病变影像学诊断
髓内肿瘤、髓外硬膜内肿瘤、硬膜外肿瘤的定位定性、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脊髓空洞症、椎管内血管畸形的影像学诊断。
第四章头颈部影像学诊断
一、头颈部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眼、耳、鼻和鼻窦、咽部、喉部和颈部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和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颈部间隙的解剖分区;内耳的解剖分区;面神经的走行。
二、眼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眶内炎性假瘤、眼型Graves病、脉络膜黑色素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视神经胶质瘤、视神经脑膜瘤、海绵状血管瘤、泪腺混合瘤、颈动脉海绵窦瘘、眼部异物、眼眶骨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三、耳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继发性胆脂瘤、外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鼻和鼻窦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急性化脓性鼻窦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真菌性鼻窦炎、鼻腔和鼻窦息肉、鼻窦囊肿、牙源性囊肿、骨瘤、外伤的影像学表现;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鼻窦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五、咽部、喉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咽部的解剖分区;咽部脓肿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鼻咽癌、喉癌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鼻咽血管纤维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六、颈部疾病影像学诊断
副神经节瘤、颈部淋巴结核、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五章呼吸系统影像学诊断
一、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胸部X线及CT的正常影像学表现;胸部X线的分区;肺的分叶分段;纵隔分区;肺部基本病变的病理基础和影像学表现;胸腔积液、气胸、液气胸、胸膜增厚的病理基础和影像学表现;纵隔疾病的基本影像表现。
二、气管和支气管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先天性支气管囊肿、支气管扩张的病理基础、分型及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三、肺炎影像学诊断
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真菌感染、肺脓肿、局灶机化性肺炎、炎性假瘤的病理基础、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四、肺结核影像学诊断
结核病的病理基础、临床表现及分类标准;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的影像学诊断和临床诊断标准。
五、弥漫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影像学诊断;尘肺和结节病的病理特点、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淋巴管肌瘤病、组织细胞增生症X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六、肺部肿瘤影像学诊断
中央型及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诊断、鉴别诊断;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肺部良性肿瘤影像学特征及常见种类的影像鉴别诊断;肺原发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七、纵隔原发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前纵隔常见肿瘤及瘤样病变(如胸腺瘤、生殖细胞肿瘤、淋巴瘤、胸内异位甲状腺肿、胸腺增生和胸腺退化不全、胸腺囊肿和心包囊肿等)的病理、临床、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纵隔常见肿瘤及瘤样病变(如淋巴瘤、结节病、结核、淋巴结转移、支气管囊肿等)的病理特征及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后纵隔常见肿瘤及瘤样病变(如神经源性肿瘤等)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八、胸膜疾病影像学诊断
化脓性胸膜炎的影像学表现;胸膜间皮瘤的影像学表现;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影像学诊断
一、心脏、大血管基本病变
心脏和大血管的X线、CT、MR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冠状动脉的走行;心脏和大血管基本病变的病理生理基础和影像学表现。
二、先天性心脏疾病影像学诊断
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的病理生理基础、临床表现、直接和间接影像学征象;动脉导管未闭的病理生理基础、直接和间接影像学征象;法洛四联症的病理生理基础、影像学表现。
三、获得性心脏病影像学诊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后处理技术及诊断;心肌MRI的见检查技术及影像学诊断;高血压心脏病的影像学表现;肺源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和影像学表现;风湿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和影像学表现。
四、心包疾病影像学诊断
心包积液的分类和影像学表现;缩窄性心包炎的影像学表现。
五、大血管疾病影像学诊断
肺动脉栓塞的X线和CT影像学表现;主动脉瘤的分类和影像学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分型和影像学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检查方法和影像学诊断。
第七章消化系统影像学诊断
一、消化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胃的分型;食管的正常解剖;食管和胃肠道基本病变、轮廓改变、黏膜及黏膜皱襞改变、管腔、位置、可动性及功能改变;肝的分叶分段;胰腺的分段;肝、胆、胰、脾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二、食管、胃肠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食管静脉曲张的病理生理基础和影像学表现;食管癌的分型和影像学表现;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胃良恶性溃疡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胃癌的分型和影像学表现;结、直肠癌的影像学表现;胃肠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胃肠道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炎性肠病的种类、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三、急腹症的影像学诊断
急腹症的概念;急腹症的基本病变表现;胃肠道穿孔的分型和影像学表现;肠梗阻的分类、典型X线征象及CT影像学表现;肠梗阻部位判定;绞窄性肠梗阻判定;腹部实质脏器外伤的影像学表现。
四、肝脏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弥漫性肝脏疾病(脂肪肝、肝硬化、布—加综合征等)的定义、病理基础、临床、影像学表现;常见局灶性肝脏疾病(肝细胞癌、肝囊肿、肝脓肿、肝包虫病、肝海绵状血管瘤、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等)病理基础、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胆系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先天性胆管扩张的分型、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Caroli病的概念;胆石症的临床表现、结石分类及影像学表现;胆囊炎的分类和影像学表现;胆囊癌、胆管癌的分型和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六、胰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胰腺炎的分期、分型、影像学表现及并发症;常见胰腺肿瘤(如胰腺癌、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胰腺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
七、腹膜腔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腹膜腔的概念;腹膜腔的基本病变表现;腹腔积气、腹腔积液的概念;腹腔积液与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腹膜炎的影像学表现。
第八章泌尿、生殖系统影像学诊断
一、泌尿系统疾病基本病变
输尿管的分段;泌尿系统与肾上腺的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二、肾脏、输尿管疾病
肾、输尿管先天异常的种类和影像学表现;肾、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肾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肾囊肿、多囊肾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预后;肾癌的病理学类型、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病理特点和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三、膀胱疾病
膀胱结石、膀胱炎、膀胱癌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
四、肾上腺疾病
肾上腺皮质增生的诊断标准和影像学表现;肾上腺腺瘤的影像学表现;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常见伴发综合征。
五、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女性生殖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卵巢囊肿的类型及影像学表现;囊性畸胎瘤的影像学表现;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癌和黏液性囊腺瘤/癌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卵巢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子宫肌瘤的分型和影像学表现;子宫癌的分类和影像学表现;前置胎盘的影像学表现。
六、男性生殖系统疾病
男性生殖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的实验室检查特点、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第九章骨关节系统影像学诊断
一、骨、关节、软组织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成人和儿童骨的正常影像学表现;骨质疏松、骨质软化、骨膜反应、死骨的概念;骨质破坏的分类;其他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关节的正常X线表现;X线、CT、MR的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软组织CT、MR的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软组织的钙化和骨化的概念。
二、骨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骨折(骨折的分类、成人及儿童骨折的影像表现,骨折愈合的病理生理过程,骨折的并发症,骨折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骨感染性病变(化脓性骨髓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慢性骨脓肿、不同部位骨结核)的病因、病理、临床、流行病学、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如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纤维结构不良、滑膜软骨瘤病、骨软骨瘤、骨瘤、骨巨细胞瘤、软骨瘤、内生软骨瘤,软骨肉瘤、骨肉瘤、转移瘤、浆细胞瘤、脊索瘤、血管瘤、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等)的病因、病理、临床、流行病学、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三、关节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退行性关节病的种类及影像学表现;关节外伤(关节脱位、膝关节半月板及韧带损伤)的临床、分型、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关节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关节炎、关节结核等)的病因、病理、临床、流行病学、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其他关节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理、临床、流行病学、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软组织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韧带及肌腱损伤的MR影像学表现;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血管瘤的分型及影像学表现;恶性软组织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第三篇核医学技术
主要测查考生对核物理基础知识和放射性探测原理、常用放射性核素示踪和显像技术的特点、常用放射性核素示踪临床应用及放射性核素治疗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检验考生运用有关知识综合分析、推理判断能力,以及专业知识和技能实践运用能力。
第一章核医学绪论及核物理基础知识
一、核医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及其意义
核医学的概念和内容;核医学的特点。
二、核物理基础知识、放射性衰变类型及衰变规律
同位素、核素、同质异能素;稳定核素、放射性核素;核衰变的方式及规律;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三、放射性探测原理及核医学仪器
放射性探测仪器的基本原理;γ相机、SPECT、PET的显像原理,SPECT/CT、PET/CT与PET/MR的显像特点。
第二章放射性药物及放射性试剂
一、放射性药物的性能和类别
放射性药物基本特性;诊断用放射性药物;治疗用放射性药物。
核反应堆生产;医用回旋加速器生产;放射性核素发生器生产。
第三章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一、辐射剂量
辐射剂量单位;辐射生物效应分类。
二、辐射防护
辐射防护的目的和基本原则;电离辐射防护的剂量限值;外照射防护的方法;内照射防护的原则、目的与措施。
第四章放射性核素示踪和显像技术
一、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类型;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方法学特点。
二、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的方法学原理、显像类型与特点。
第五章体外分析技术
一、放射性标记分析技术
放射免疫分析的原理;放射免疫分析的方法及试剂要求;免疫放射分析的原理;免疫放射分析的方法及与放射免疫分析的异同。
二、非放射性标记分析技术
非放射性标记分析技术的种类和临床应用特点。
第六章核医学的进展
一、分子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技术的进展
核医学分子影像的概念和特点;核医学分子影像的应用实例;影像组学的概念。
二、图像融合技术S
PECT/CT和PET/CT融合影像的特点;PET/MR的技术特点。
第七章核医学影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一、肿瘤显像
18F-FDGPET/CT代谢显像的原理,标准化摄取值(SUV)概念;18F-FDGPET/CT在肿瘤临床应用的适应证。
二、骨显像
骨显像的原理、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
三、内分泌系统
甲状腺功能测定;甲状腺显像;甲状旁腺显像;肾上腺显像。
四、泌尿系统
肾动态显像的原理;肾功能测定的原理及临床应用价值。
五、心血管系统
心肌血流灌注显像的原理及应用价值;心肌代谢显像及存活心肌评估。
六、神经系统
脑血流灌注显像;脑代谢显像18F-FDGPET/CT;其它显像。
七、呼吸系统
肺灌注与通气功能显像的原理与方法;肺栓塞的诊断与疗效评价;双下肢深静脉显像。
八、消化系统
消化道出血显像、异位胃黏膜显像、唾液腺显像、肝胆动态显像的原理及临床应用;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
九、造血与淋巴系统
淋巴显像、脾显像的原理及临床应用价值。
十、炎症显像
18F-FDG炎症显像的原理,18F-FDGPET/CT在常见炎性疾病的表现和临床价值。
第八章放射性核素治疗
一、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基本原理及其临床应用分类
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原理;常用的治疗用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素治疗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二、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
131I治疗甲亢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治疗前准备、给药剂量估算及注意事项;常见治疗反应及处理、疗效评估。
三、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
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治疗前准备、给药剂量及治疗方法(清甲、辅助和清灶);随访及疗效评估。
四、放射性核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
核素靶向治疗的原理、适应证及禁忌证;治疗前准备及注意事项;给药方法;随访和疗效评价;不良反应。
五、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原理;125I放射粒子的特性;临床应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六、其他放射性核素治疗
β粒子敷贴治疗皮肤疾病;放射性核素(32P胶体等)治疗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