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理应惩恶而非扬善评论

据媒体报道,位于英国伦敦西部一家超市外的自动取款机,因故障而发生罕见的“取一送一”现象,即吐出的金额为取款金额的双倍。闻讯而来的市民在该取款机面前排起长队,5小时后银行方面才关闭故障机器,但已损失5000英镑。英国法律规定,理论上,若发现有人在明知取款机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故意获取不属于自己的金钱,银行方面可以提起诉讼。但实际上,面对此类案件,银行大多不主动报案,而是采取自行销账的方式。这是因为取证所要投入的物力,往往多于已经造成的损失。权衡利弊,银行方面当然只能吃进损失。

这样的事件,若从道德上来定性,恶意取款的市民显然应该受到谴责,不止是谴责,他们理应吐出多取金额,甚至受到处罚。以如今的技术手段,要找到这些恶意取款人,该不是难事。但实际情形却不是如此,这是因为在法律面前,银行与个人处于同等地位,银行必须出示足够硬的证据,证明这些取款人是在明知故犯,由此才能定罪。但证据的获得并非随手拈来,银行不得不知难而退,以致便宜了那些取款人。就这一事件而言,是否必须修改法律,以便银行方面轻易就能胜诉,从而体现公正?

这就说到何谓公正或正义。休谟曾如此说道,“单独的一个正义行为往往违反公益;而且它如果孤立地出现,而不伴有其他行为的话,它本身就可以危害社会。”(语出《人性论》)比如,当法庭判决,一个正直人士必须把一大笔财富还给一个恶棍时,这是一个正义的行为,但它却有可能违反公益。设想财富若是在前者手中,他也许可用它来行善;但在后者那里,却更有可能用来作恶。但“单独的正义行为虽然可以违反公益或私利,而整个计划或设计确是大有助于维持社会和个人的幸福,或者甚至于对这两者是绝对必需的。”(同上)

这就是说,法律的制定是为了确保整个社会秩序有条不紊地运行,而不是着眼于单个事件都能体现所谓的公正。前者是程序正义,后者是实质正义,显然程序正义更为优先。以ATM机取款为例,法律当然可以修改规定,以便银行方面更容易胜诉。就单个事件而言,这似乎更有利于杜绝此类恶意取款事件;但就整体而言,它使起诉犯罪的成本降低,结果就易于使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潜在的罪犯。比如,你确实是无意中多取了金额,只因取款机出了故障。但现在银行方面却提起诉讼,因为无意和故意的区分实在难以厘定,于是,银行方面在不需过硬证据的情况下轻易胜诉,结果可想而知。这就是程序正义丧失带来的恶果。

话再说回来,难道社会就无视银行方面的损失、无视道德风气的败坏?这就说到了法律的功效问题。究其实质,法律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惩恶”而非“扬善”。就惩恶而言,法律首先必须确保底线公正不至受到侵害,要做到这一点,万不可丢失的就是对证据的尊重。就ATM机的非正常取款现象而言,银行得不到法律的偏袒,它就会设法加强对ATM机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以尽可能杜绝损失。此举要比空谈道德更具效力。

但时下却有不少人误以为法律还有“扬善”功能。以前一阵子的人质绑架案为例,一种意见认为,在那种情况下被迫杀人的夏伟业也须负刑事责任,因为人不能以牺牲他人的生命来换取自己的生命。人确实不能以牺牲他人的生命来换取自己的生命,但其前提却是,杀人者须是主动作为。但在人质绑架案中,夏伟业却是在绳索紧套脖子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法律若是惩罚此种情况下的“作恶”,能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吗?若说法律要惩恶,该惩的正是绑匪而非同为人质的所谓“协从犯”。而对于“协从犯”的惩罚,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分担甚至减轻了绑匪的罪恶。

当然,夏伟业此举决非“善举”,但仅此而已。如前所述,若要法律承担起“扬善”的职责,就有可能破坏底线公正,只会带来危害程度更大的制度性的“恶”。(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THE END
1.探索正义的边界法律学术之旅我想学法律,这个决定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知识的海洋与未来的无限可能。法律,不仅是规则和规范的集合,更是一种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的手段。我希望通过学习法律,能够深入理解这个世界如何运作,以及我们每个人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二、解锁法律之门 要想学好法律,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基础知识。这包括宪法、民法典https://www.cjan6a6c.cn/ke-yan-cheng-guo/455247.html
2.法律框架内推动社会正义实现之道法律资讯在法律框架内推动社会正义的实现,需要完善法律法规,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加强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公平正义的良好氛围。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推动社会正义的实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法律秩序的良性发展。 https://kanfawang.com/post/21222.html
3.法律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历史的考察法律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究竟占什么地位,起什么使用?我想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讨论:一、统治者心目中的法律;二、法律与人民生活;三、法律职业。 一、统治者心目中的法律 统治者心目中的法律指的是关于法律的概念、法律的地位、法律的功能。各时期不同,历史上的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法律思想的变化;(二)法律内容和http://iolaw.cssn.cn/xspl/200311/t20031124_4587618.shtml
4.“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这是法治思想对法律和道德功能的清晰定位A. 法律是普遍的强制性规范,具有维护秩序、安定天下的功能优势 B. 道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具有支持秩序、强化性的功能 C. 道德的核心功能在于以明确的规则尺度来分配权利和义务,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D. 法律的重要功能是解决纠纷、维护正义,是惩恶扬善、维护公平秩序https://www.shuashuati.com/ti/45ff3d6cfadd49ef84742bf83cabe619.html?fm=bd087161d645bcbad9dd3b8368cfd4402a
5.刑法总论课堂讲稿:客观违法阻却事由法学院包头律师鼓励人民群众同违法犯罪作斗争,通过正当防卫及时制止不法侵害,有效维护合法权益,彰显“正义不向非正义低头”的价值取向,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惩恶扬善,伸张正义,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司法裁判不仅是对个案是非曲直的法律评价,也是对社会的规范指引和政策宣示。针对当前存在的见死不救、遇难不http://www.baotoulawyer.com/info/1677.jspx
6.依法治国以德治国论文6篇(全文)法治意味着法律的普遍适用和至高无上;法律平等地约束社会一切成员的法治原则,必须经由公正的司法活动来贯彻实施。德沃金说:“法院是法律帝国的首都”,公正的司法,不仅在于惩恶扬善,弘扬法治;同时也是对民众遵纪守法的法治观念的教化;是对经济活动当事人高效有序地从事合法交易的规制。由于司法最终解决纠纷,决定了司法https://www.99xueshu.com/w/filegiqdmioc.html
7.法律是硬约束道德是软约束要做到“法以诛恶德以劝善”二者功能法律是硬约束道德是软约束要做到“法以诛恶德以劝善”二者功能互补相辅相成判断对错的正确答案和题目解析https://www.12tiku.com/newtiku/221629/13128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