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一家电影院,常有戴帽子的妇女去看电影,帽子挡住了后面观众的视线。大家请电影院经理发个场内禁止戴帽子的通告。
经理摇摇头说:“这不太妥当,只有允许她们戴帽子才行。”
大家听了,不知何意,感到很是失望。第二天,影片放映之前,经理在银幕上映出了一则通告:“本院为了照顾衰老有病的女客,可允许她们照常戴帽子,在放映电影时不必摘下。”
通告一出,所有女客都摘下了帽子。
什么是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法是指从事物的反面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常常使问题获得创造性的解决。
具体来说,是指根据一种观念(概念、原理、思想)、方法及研究对象的特点从它的相反或否定的方面去进行思考,在人类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史上,记载着运用逆向思维引人入胜的故事,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孔明借箭”等都是我国妇孺皆知的。
逆向思维法的重要性
实践证明,逆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考能力。个人的逆向思维能力,对于全面人才的创造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逆向思维法,不是一种培训或自我培训的技法,而仅仅是一种思维方法或发明方法。
人类的思维具有方向性,存在着正向与反向之差异,由此产生了正向思维与反向思维两种形式。
正向思维与反向思维只是相对而言的,一般认为,正向思维是指沿着人们的习惯性思考路线去思考,而反向思维则是指背逆人们的习惯路线去思维。
人们解决问题时,习惯于按照熟悉的常规的思维路径去思考,即采用正向思维,有时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然而,实践中也有很多事例,对某些问题利用正向思维却不易找到正确答案,一旦运用反向思维,常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功效。这说明反向思维是摆脱常规思维羁绊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逆向思维法的三大类型
NO.1反转型逆向思维法
这种方法是指从已知事物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产生发明构思的途径。
“事物的相反方向”常常从事物的功能、结构、因果关系等三个方面作反向思维。比如,市场上出售的无烟煎鱼锅就是把原有煎鱼锅的热源由锅的下面安装到锅的上面。这是利用逆向思维,对结构进行反转型思考的产物。
NO.2转换型逆向思维法
这是指在研究问题时,由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手段受阻,而转换成另一种手段,或转换思考角度思考,以使问题顺利解决的思维方法。
如历史上被传为佳话的司马光砸缸救落水儿童的故事,实质上就是一个用转换型逆向思维法的例子。
由于司马光不能通过爬进缸中救人的手段解决问题,因而他就转换为另一手段,破缸救人,进而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NO.3缺点逆向思维法
这是一种利用事物的缺点,将缺点变为可利用的东西,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的思维发明方法。
这种方法并不以克服事物的缺点为目的,相反,它是将缺点化弊为利,找到解决方法。
例如金属腐蚀是一种坏事,但人们利用金属腐蚀原理进行金属粉未的生产,或进行电镀等其它用途,无疑是缺点逆用思维法的一种应用。
逆向思维的特点
逆向思维的实质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是可以有意识地培育的。逆向思维作为思维形式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NO.1普遍性
逆向性思维在各种领域、各种活动中都有适用性,由于对立统一规律是普遍适用的,而对立统一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有一种对立统一的形式,相应地就有一种逆向思维的角度,所以,逆向思维不仅仅是指倒过来思考,它有无限多种形式。
如性质上对立两极的转换:软与硬、高与低等;结构、位置上的互换、颠倒:上与下、左与右等;过程上的逆转:气态变液态或液态变气态、电转为磁或磁转为电等。不论那种方式,只要从一个方面想到与之对立的另一方面,都是逆向思维。
NO.2批判性
逆向是与正向比较而言的,正向是指常规的、常识的、公认的或习惯的想法与做法。
逆向思维则恰恰相反,是对传统、惯例、常识的反叛,是对常规的挑战。它能够克服思维定势,破除由经验和习惯造成的僵化的认识模式。
NO.3新颖性
循规蹈矩的思维和按传统方式解决问题虽然简单,但容易使思路僵化、刻板,摆脱不掉习惯的束缚,得到的往往是一些司空见惯的答案。其实,任何事物都具有多方面属性。
由于受过去经验的影响,人们容易看到熟悉的一面,而对另一面却视而不见。逆向思维能克服这一障碍,往往是出人意料,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逆向思维法适用范围
然而,实践中也有很多事例,对某些问题利用正向思维却不易找到正确答案。一旦运用反向思维,常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功效。
逆向思维法应注意的问题
必须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所谓逆向不是简单的表面的逆向,不是别人说东,我偏说西,而是真正从逆向中做出独到的、科学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超出正向效果的成果。
坚持思维方法的辩证方法统一。正向和逆向本身就是对立统一,不可截然分开的,所以以正向思维为参照、为坐标,进行分辨。才能显示其突破性。
逆向思维法经典案例
1820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物理教授奥斯特,通过多次实验存在电流的磁效应。这一发现传到欧洲大陆后,吸引了许多人参加电磁学的研究。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怀着极大的兴趣重复了奥斯特的实验。果然,只要导线通上电流,导线附近的磁针立即会发生偏转,他深深地被这种奇异现象所吸引。
当时,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思想已传入英国,法拉第受其影响,认为电和磁之间必然存在联系并且能相互转化。他想既然电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也能产生电。
为了使这种设想能够实现,他从1821年开始做磁产生电的实验。N次实验都失败了,但他坚信,从反向思考问题的方法是正确的,并继续坚持这一思维方式。
十年后,法拉第设计了一种新的实验,他把一块条形磁铁插入一只缠着导线的空心圆筒里,结果导线两端连接的电流计上的指针发生了微弱的转动!电流产生了!
随后,他又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实验,如两个线圈相对运动,磁作用力的变化同样也能产生电流。法拉第十年不懈的努力并没有白费,1831年他提出了著名的电磁感应定律,并根据这一定律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装置。
如今,他的定律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法拉第成功地发现电磁感应定律,是运用逆向思维方法的一次重大胜利。
报名咨询热线
学术项目
【学科挑战】iGEM|HiMCM|沃顿投资挑战|全球金融挑战|美国数学大联盟|AMC美国数学挑战活动|欧几里得|NEC全美经济学挑战|物理碗|BBO英国生物|MCM/IMC|USABO美国生物|BPhO英国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