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资料)长宁区随班就读教师240培训
讲座资料汇总
长宁区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编
2008年11月
目录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2)
特殊需要儿童的身心特征及教育需要(8)
对情绪行为障碍的初步认识(16)
如何做好随班就读的课堂教学工作(21)
全纳教育的理论与实践(24)
长宁区初中随班就读学校资源教室建设和运作的研究(27)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长宁初职黄美贤
一、什么是个别化教育计划
(一)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起源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雏形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医生伊塔德对狼孩进行系统的个别教育训练的尝试。进入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中叶以来,广大的特殊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个体的不同需要,制定教育计划和对策。个别化教学计划逐渐为人所瞩目,并得到补充和完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75年11月,美国总统福特签署了美国特殊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法令——《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94——142公法)。法令规定所有国民学校必须对3——21岁所有残障儿童制定适应个别特殊需要的教育计划。至此,个别化教育计划有了明确的法律地位,个别化教育计划在美国已经成为特殊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定义
那么什么是个别化教育计划呢?
定义1:个别化教育计划是指针对特殊学生生理、心理、个性发展及学习状况等特点,专为他们制定的适合其个人学习与发展需要,补偿缺陷及发挥个人潜能的具体教育方案。
(个别化教育计划是一种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征和适应普通教育、适应正常社会的实际需要而制定的针对每个特殊儿童实施的具体教育方案。)
与我们平时常说的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定义相比,还是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个别化教学计划侧重的是教学,从特殊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以满足学生课内课外的特殊教育需要为特征的,同时以国家规定的相应的教学内容为主线的,单一内容的教育计划或措施。
随班就读教育过程中所要制定的都为个别化教学计划,但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的要求与流程符合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与实施的要求与流程。
(三)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分类
个别化教育计划一般分为两类:单一内容的个别化教育计划与综合内容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对大多数轻度智障的随班就读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就某一具体学科在内容上做适当的调整,但对多重残疾的学生来说,除了智障以外,还伴有肢体残疾,他们除了作教学上的调整,还需要各种康复治疗训练。
(四)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构成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构成由五部分组成。分别为
1、学生基本情况
基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等,家庭状况及联系方式
生理状况:听力情况、视力情况、肢体运动情况、有无特殊的生理体征或
特殊疾病等
一般智力状况:智商情况、一般认知能力的说明(记忆能力、注意能力、
思维水平、想象能力等)
主要的身心缺陷或异常行为:生活能力状况、交往能力状况、语言能力状
况、其他异常行为状况
目前的教育学习状况:各学科目前达到的水平
以上是一份完整的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学生情况所应该包括的内容,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有重点、有选择地描述。
2、学生应达到的长期目标(学期目标)、短期目标(单元目标)
期目标,将这些目标分解成若干具体的、可操作的短期目标,短期目标间要有一定的层级性,5~6个为宜。
针对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应考虑提供哪些适切的教育教学措施及辅助措施,帮助个别化教育目标的达成。包括:
妥善的教育安置(何时随班学习,何时去资源教室接受补救教学或个别训
练等)
课程及课程标准的调整(选择适合其能力水平的课程,有时可以适当降低
难度)
教材教法(需要采取哪些特殊的教学手段和工具,以便提前做好准备)
5、效果评价
二、如何制定、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
(一)由谁来制定?
在美国,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制定是由专门的小组(跨学科的小组)共同制定的,这些成员包括政府官员、学校行政领导、心理学工作者、医生、特殊教育教师、普通班教师、学生家长或法定监护人,必要时学生本人也可以参加。
在我国,主要还是由随班就读任教老师来制定,但过程中可以和其他课任老师、资源教师、家长共同商量制定。
(二)制定流程
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流程图
1、确定目标行为
目标行为是教师或家长在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观察到或感觉到并需要专门帮助的行为,即需要干预、教育训练的领域。
目标行为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这由个别化教学计划是单一内容还是综合内容来确定。比如说:脑瘫学生多数伴有肢体残疾,严重的连正常的走路都有困难,那么我们除了作教学上的调整,还需要把肢体动作的训练作为行为目标、通过训练使他们能站起来。对于大多轻度智障的随班就读学生来说,他们个别化教学计划的目标行为可能就是学科知识的学习。
2、测量评定相应行为
在确立了目标行为后,要对学生当前的能力作相应的测量与评定。
测量与评定内容包括学生身体状况、心理能力、学业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等,即学生的基本情况。
运用一些标准化或非标准化测验、观察、访谈、分析对特殊学生在个别教育实施前具有的实际水平作一个评定。
确定学生学习起点的方法:
查阅档案资料,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实际水平、心理、生理缺陷,程度
如何等情况
教师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对教学重难点进行分析,把握学生在学习本
学科教学内容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
简单的教育诊断,将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编成简单的题目,
对学生进行测试,从而了解他们存在的不足
向家长了解随学生的能力水平,学习习惯与方式等
3、制定长期目标
长期目标可以与学期目标联系起来,为了便于检验,长期目标最好以一学期为限。
根据确定的目标行为和前期测量与评定的情况,结合班级整体的教学目标为随班就读学生设定一学期他要达到的学科教学目标。
长期目标作为一种较为概括性的目标,既不能过于具体,也不能过于笼统,要让教
师、家长、学生明确知道所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
4、确定短期目标
运用任务分析法,把长期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短期目标加以实现(一般5~6个)。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