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注会《经济法》预习考点(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

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面依法治国基本

方略

★★★★

2024注会《经济法》预习考点:法律渊源

我们一起来学习2024《经济法》预习考点:法律渊源。本考点属于《经济法》第一章法律基本

原理第一节法律基本概念的内容。

【内容导航】;

【考频分析】:

考频:★★★

复习程度:理解掌握本考点。本考点属于客观题的常设考点。

【预习考点】法律渊源

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法律(仅次于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3.行政法规(仅次于宪法、法律):国务院

4.地方性法规(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

5.部门规章:国务院部委及其直属机构

6.地方政府规章:地方人民政府

7.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8.国际条约或协定

【解释1】我国是成文法国家,判例并非我国法律渊源。

【解释2】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对基本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不得同该

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解释法律,其作出的法律解释与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2024注会《经济法》预习考点:法律规范

我们一起来学习2024《经济法》预习考点:法律规范。本考点属于《经济法》第一章法律基本

【内容导航】:

1.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

2.法律规范的种类

【预习考点】

1.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

法律条文是法律规范的文字表述形式,是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基本构成要素;法律规范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法律规范是法律条文的内容,但法律条文的内容还可能包含其他法律要素,如法律原则等。

2.法律规范的种类:

达:“可以……”、“有权……”、“享有……权利”等。

②义务性规范是指规定人们必须作出某种行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分为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命令性规范要求人民人们必须或应当作出某种行为。语言表达:“应(当)……”、“(必)须……”、

“有……义务”等。禁止性规范禁止人们作出一定行为的规范。语言表达:“不得……”、“禁止……”等。

(2)强行性规范和任意义务性规范(按法律规范是否允许当事人自主调整,及按照自己意愿设定权利和义务)

强行性规范绝对禁止变动,任意性规范有自由变动的空间。

(3)确定性规范和非确定性规范(按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

①确定性规范:内容完备明确、无须援引或参照其他规范。

②非确定性规范:行为模式或法律后果不明确具体。非确定性规范又分为委任性规范和准用性规

范。其中委任性规范就是委任相应国家机关来确定的法律规范;准用性规范就是准用其他相应内容的

法律规范。

2024注会《经济法》预习考点:法律关系

我们一起来学习2024《经济法》预习考点:法律关系。本考点属于《经济法》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第二节法律关系的内容。

1.法律关系的种类

2.法律关系的基本构成

3.法律事实

考频:★★★★★

【预习考点】:法律关系

①根据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单方确定还是双方确定,可以将法律关系分为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

关系。

绝对法律关系:物权法律关系、人身权法律关系。

相对法律关系:债权法律关系。

②按照法律关系产生的依据是合法行为还是违法行为、是否适用法律制裁,可以将法律关系分为

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

(1)法律关系的主体

①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国家。

【解释】《民法典》将法人分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和特别法人,其中营利法人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企业法人等;非营利法人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特别法人包括特定的机关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

②行为能力的划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无行为能力人。

(2)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和义务)

(3)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包括物、行为、人格利益和智力成果。

人的行为包括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

【解释1】注意针对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能从年龄、精神状态准确区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解释2】注意哪些情况属于可以导致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终止的法律事实,并能准确区分事

件与法律行为。

2024注会《经济法》预习考点: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我们一起来学习2024《经济法》预习考点: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本考

点属于《经济法》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第三节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内容。

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考频:★★★★

【预习考点】: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1.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是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

(3)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司法部。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3.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

(1)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的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4)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领导健全

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确立宪法宣誓制度。党自身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5)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的重要依托。

(6)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

总抓手。

(7)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8)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THE END
1.法则之门揭秘法律基本知识的奥秘在探索法律基本知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其起源和发展。法律作为社会治理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演变而不断完善。从古代律法到现代法典,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内涵。 三、立法原理:构建合理的规则体系 立法原理是指制定法律时应当遵循的一系列准则。这包括正当性原则,即立法应符合公平正义原则https://www.qmso18vkw.cn/jun-lei-zi-xun/248885.html
2.法律基础知识概述理解法理法规与法律实践法律的定义与分类 法律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公民行为和组织活动所制定的规则。根据其内容和功能,可以将法律分为宪法、民商事法、行政法、刑事法等几大类。 法律的来源与体系 法律的来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和地方性基本政策。这三者构成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层次关系,共同构成了中国现行立法体系。同时,由于中国实行以https://www.6vjxuc8a1.cn/jun-lei-zi-xun/452036.html
3.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从原则到实践的探究一、法律法规的定义与作用 法律法规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实现公平正义和社会进步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们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确保各方权利和义务得到保障。 二、不同类型的法律法规 基本 法律: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基本系统,包括宪法、国籍法等。 https://www.cjan6a6c.cn/ke-yan-xiang-mu/454920.html
4.佛山市商务局三、什么是宪法的渊源?我国宪法的渊源有哪些? 宪法渊源是指一个国家中宪法规范所赖以存在的法律形式。在我国,能够作为宪法渊源的是宪法典(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对宪法典予以修改的宪法修正案。另外,依照宪法规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宪法所作出的解释也可以视为宪法规范的法律形式。 https://fscom.foshan.gov.cn/xwzx/ztzl/pfzt/pfxt/content/post_681854.html
5.国家司法考试:法的本体考试资料(强化练习)考试题库8、不定项选择 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组成部分?() A.《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B.《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D.《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点击查看答案9、不定项选择 下列关于法律汇编的表述不准确是哪项?() http://wap.91exam.org/exam/87-3769/3769714.html
6.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一、法的渊源:(法律渊源) 指那些来源不同(制定法与非制定法、立法机关制定与政府制定,等等),因而具有法的不同效力意义和作用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又称“法的形式”。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渊源主要包括:(8种) ①宪法;②法律;③行政法规;④政府规章、地方性法规;⑤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⑥特别行政区制定的法律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7.法理学试题库1、法律规则、法律原则与法律概念均可以对某种事实状态得法律意义作出明确得规定。(×) 2、法律规范得逻辑结构包括假定、处理与制裁三个部分。(×) 3、法律规则往往通过法律条文表达出来,两者就是同义得。(×) 4、命令性规则与禁止性规则都属于义务规则。(?) 5、判例法在我国也法律渊源之一。(×) 6、从法得创https://www.360docs.net/doc/0d75126549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04.html
8.商法的法律渊源渊源的组成部分。 不论是在民商合一还是民商分立的国家,作为商法渊源的法律,一般都认为 既包括商法的规定,也包括民法的规定。这是因为民法是私法的一般法,民法规 定适用于商事法律没有特别规定的所有私法问题。但对这个问题,商法学理论 上也寻在着不同看法。 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1262
9.经济法的渊源有哪些经济法的渊源有哪些 经济法的渊源有宪法、法律、法规、规章、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司法解释、国际条约。宪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地方性法规: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https://www.gaodun.com/wenda/chuji/95498.html
10.中伦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四、承认及执行仲裁裁决的部分法律渊源 (一)《纽约公约》规定的“承认、执行为原则,七种不执行为例外” 1、根据《纽约公约》第四条规定,满足下列条件的,法院原则上应当互相承认与执行对方国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 (1)声请承认及执行之一造,为取得前条所称之承认及执行,应于声请时提具:①原裁决之正本或其正式https://www.zhonglun.com/research/articles/53650.html
11.刘家安《民法物权》第一章“导论”读书笔记/思维导图,重点梳理与2.实质意义上的物权法,除形式意义上的物权法外,还包括其他以物权关系为规范对象的法律。在我国,除民法典物权编外,还包括以物权关系为规范对象的其他法律渊源,如《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海域使用管理法》等。二、物权法的性质问题5:为什么相较于民法的其他部分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384013/
12.婚姻与家庭法复习题34.我国婚姻家庭法的法律渊源包括() A.宪法和其他法律 B.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 C.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 D.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35.我国婚姻家庭法的主要特征是() A.适用上具有极大的广泛性 B.内容上具有鲜明的伦理性 C.规定多为任意性规范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2004585
13.法律渊源的分类主要包括()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法律渊源的分类主要包括( )A.习惯法B.判例法C.制定法D.学说和法理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制作自己的电子错题https://www.shuashuati.com/ti/a8d974f352244925a17eaa69731e78c6.html?fm=bd7a4915e0de850fb0dbaa09a100089111
14.法律思维——“IRAC”d.在书写备忘录时,建议在最后书写该部分的内容; ?答案须准确定性:在回答法律问题时,一般不要给出绝对的回答(如,一定是或者一定不是),也不要给出“不知道”或“不清楚”这样的答案。 ?简要回答(范本) 史密斯先生很有可能对通用汽车公司承担忠实勤勉的义务,并且其利用商业机会设立私人公司的行为极有可能违反https://www.jianshu.com/p/4c1e3862c2a7
15.中国渊源(精选十篇)法律渊源的解释具有多样性,如法的历史渊源、法的理论渊源或思想渊源、法的本质渊源、法的文献渊源、法的学术渊源和法的形式渊源等,总之,只要探讨法律规范从何而来的问题,就涉及法律渊源。 奴隶制时期的法律渊源主要表现为习惯法,其中部分习惯法后来被制定为成文法第一文库网。封建时期的法律渊源主要表现为习惯法、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t53pvyv.html
16.海商法的渊源意识——解读《劳氏法律报告》海商法的渊源意识——解读《劳氏法律报告》 一、“TheFatherThomas”案的启迪:英国法官困惑的解除 “TheFatherThomas”案(1)中涉及到“船舶优先权(MaritimeLien)”的界定问题,面对在该案中如何解释船舶优先权的固有法律含义,英国法官显得格外束手无策。其主要原因在于,在现行英国海商法律(包括大量的单行法律)环境下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846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