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宣传周宪法基本知识法律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宪法作为根本法,是其他法律、法规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它处于一个国家独立、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

二宪法规定了哪些内容?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等重要内容,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三、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在:

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宪法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地位。宪法所确立的原则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2.宪法与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第5条第3款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相抵触、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3.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第5条第4款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四、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什么?

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必不可少的某些利益,是公民实施某一行为的可能性。

《宪法》第33条第1款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具有我国国籍是成为我国公民的唯一资格条件。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1)平等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自由;(5)监督权;(6)社会经济文化权利;(7)特定主体的权利保护。

五、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是什么?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基本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

1.我国公民不分民族、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任何人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护,对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决不允许任何违法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3.在法律面前,不允许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任何人不得强迫任何公民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不得使公民受到法律以外的处罚。这一宪法原则既包括司法平等,即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又包括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THE END
1.法律特征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法律的特征和作用分别是什么法律,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广泛的作用,它不仅规范了社会成员的行为,维护了社会秩序,还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本文将详细探讨法律的特征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法律的特有特征 1、规范性:法律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对所有社会成员都具有指导意义,它通过明确的行为规范,规定了人们应当http://www.skypure.com.cn/post/5706.html
2.法律的意义和价值行业资讯评价作用:法律作为一种评价准则,可以帮助人们判断、衡量他人行为合法与否,为社会提供了一种明确的是非观念和评价标准。 预测作用:法律具有可预测性,人们可以通过法律预测自己或者他人的行为是否合法,以及在法律上是否有效,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 强制作用: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制裁,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http://www.anlihk.com/detail/id/103/
3.法律基础知识概述理解法理法规与法律实践法律的定义与分类 法律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公民行为和组织活动所制定的规则。根据其内容和功能,可以将法律分为宪法、民商事法、行政法、刑事法等几大类。 法律的来源与体系 法律的来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和地方性基本政策。这三者构成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层次关系,共同构成了中国现行立法体系。同时,由于中国实行以https://www.6vjxuc8a1.cn/jun-lei-zi-xun/452036.html
4.企业性质一般有哪三种类型企业性质一般包括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联营企业、三资企业等类型,不止三种。其中国有企业是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并按法律规定登记注册的非公司制的经济组织,集体所有制企业是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三资企业则是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三类外https://www.lawtime.cn/tuwen/793518.html
5.中层制胜课后测试答案11篇(全文)2.公司法规定的法律责任形式,不包括 √ A 民事责任 B 刑事责任 C 行政责任 D救济责任 正确答案: D 3.公司设立行为的性质是 × A 契约行为 B 共同行为 C 单独行为 D无因管理行为 正确答案: B 4.关于公司本质的学说,最具有说服力的是 √ A 目的财产说 B 法人拟制说 C 有机体说 D 组织体说 正确答案https://www.99xueshu.com/w/filey9cfe1t5.html
6.2023年工会知识竞赛工会知识竞答活动方案(五篇)1、工会的性质是什么? 我国《工会法》规定:工会是职工群众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2、工会组织最基本的职责是什么? 维护职工利益是工会组织最基本的职责! 3、工会组织在为广大职工服务中应该当好哪三种人? 当好职工诉求的代言人,当好职工困难的帮助人、当好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人。 4、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http://cooco.net.cn/zuowen/1098173.html
7.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苦练内功增强本领业务知识技能测试题库136.认定案件的性质,主要有哪四个方面的标准? 答: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②《党章》和党纪、政纪条规;③国家的法律、法规;④社会主义道德标准。 137.行政复议中,有哪些具体行政行为可撤销、变更和确认违法决定? 答: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适用依据错误的;违反法定程序的;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https://www.hrbkjzy.org.cn/zxb/llyd/content_13311
8.论合伙企业的财产性质本文第三部分是分析合伙企业财产的性质。合伙企业财产一方面具有完整性和相对独立性,另一方面又与人的身份关系密切联系,合伙企业财产的这一特点使合伙企业财产的性质成为国内外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而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以所有制划分企业形态的做法又使合伙企业财产的性质更加复杂化。所以,本文对合伙企业财产的法律性质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4/12/id/143676.shtml
9.《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关于出卖人取回权的法律性质,理论界存在三种观点。第一,解除权效力说。该说认为,认为合同中一方迟延给付价金的,对方可以给定一定的期限要求其给付,如果义务人在期限内仍不履行时,对方可以解除契约。故取回权之行使,亦生解除权之效力。第二,附法定期限解除合同说。该说认为,取回权是附有法定期间的解除契约,即在出卖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1202/23/27219996_949184072.shtml
10.刑法的法律性质有哪些?导读:《刑法》的法律性质包括特定性、广泛性、严厉性等。个人、单位若是实施了犯罪行为,且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那么法院就需要结合现行《刑法》的规定进行量刑。如果依旧不知道刑法的法律性质有哪些,可以继续查阅此文。 刑法的法律性质有哪些? 一、刑法的法律性质有哪些? https://www.64365.com/zs/1920743.aspx
11.工会基础知识问答,助你快速了解工会54.工会会员的义务包括哪些方面? 答:( l )学习的义务; ( 2 )积极参加民主管理,努力完成生产和工作任务; ( 3 ) 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遵守劳动纪律; ( 4 )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向危害国家、社会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 5 )维护中国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发扬阶级友爱https://www.youmaigroup.cn/nd.jsp?id=176
12.公共基础知识自测题史秀清D.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人在法律面前平等 10.下列哪项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最基本形式?(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协商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爱国统一战线 11.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 http://shixiuqing.com/index.php?r=article/Content/index&content_id=369
13.税法的特点包含哪些你好,税法是指有权的国家机关制定的有关调整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我们谁的税法一般包含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税法,包括各级有权机关制定的税收法律、法规、规章,是由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税收争诉法等构成的法律体系。其特点主要包含以下三种: https://www.gaodun.com/wenda/cta/9107.html
14.2002年国家司法考试题系列分析(二)司法本题容易使人混淆之处在于法律规定森林、山岭、草原、荒地和滩涂可以由法律另行规定属于集体所有,但不包括矿藏和水流在内,即矿藏和水流只属于国家所有。故选项A为正确说法。 答案:A 14.某甲在一企业工作,试用期未满便想解除劳动合同,请问下列各项表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甲应当提前30日以口头或书面形式通知企业https://www.diyifanwen.com/jigekaoshi/sifa/065130238336978.htm
15.申素平黄硕郝盼盼:论高校开除学籍处分的法律性质概括我国学界关于高校开除学籍处分的法律性质的不同观点,可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高校开除学籍处分是一种行政行为,而且是行政处罚行为。持该观点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予以论证。有学者从行政主体论出发,认为既然法律已将行政权力授予高校行使,高校作为被授权的行政主体,其纪律处分权就是行政处罚权,[]进而有的学http://fzzfyjy.cupl.edu.cn/info/1035/91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