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完善法治体系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西南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行政法学院教授张震

市人大代表、重庆奎龙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召奎

北碚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久红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围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出重要部署,对深化立法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等提出明确要求。

重庆如何推动改革落实落细,以高质量法治服务高质量发展?本报邀请市人大法制委、有关执法司法部门有关负责人、法律专家,结合实际工作进行深入探讨。

坚持开门立法

充分发挥立法对改革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

立法是法治之先导,良法是善治之前提。黎藜表示,要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持续提高立法质量,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小切口、大场景”,采取“小快灵”立法、核心条款修订等多种方式,注重从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立法的发力点和突破点。

在她看来,坚持开门立法,不断拓展社会公众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十分重要。“要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不断丰富完善各方主体参与立法的平台载体,广泛吸纳民意,汇集民智。”黎藜说,持续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创制性立法、深化区域协同立法也同样重要。

黎藜介绍,我市将围绕高质量发展、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大数据智能化等重点领域、新兴领域谋划生成创制性立法项目清单,注重从制度层面解决阻碍改革的体制机制问题。同时,健全川渝等毗邻地区协同立法长效工作机制,通过具体协同立法项目打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提升区域协同发展能级。

不仅如此,还应进一步健全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有效衔接机制,建立重大改革立法快速响应机制,充分发挥立法对改革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

具体而言,就是要综合运用系统思维、精准思维、精细思维、敏捷思维、数字思维、民生思维等,创制服务于超大城市的“法”,即符合超大城市复杂特点的系统之“法”、能够有效化解“城市病”的精准、精细之“法”,以及数字时代提升治理效能的敏捷、数字之“法”和针对超大城市自身特点、治理难点、风险重点的民生、安全之“法”。

构建行政执法新格局

持续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

如何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殷洁表示,重庆将持续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

殷洁说,近年来,重庆不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健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大力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全力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改革成果。

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深化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重庆市加快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改革路径。“年内,还将制定出台《重庆市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条例》,将改革成果固化为法规制度。”殷洁说。

在提升镇街执法规范化水平方面,全市1031个镇街全部建立综合执法大队,4200多名区县部门执法人员下沉镇街,执法工作全面融入141基层治理体系,逐步统一执法服装,配备必要的执法装备,全面推广“综合查一次”和“执法监管一件事”执法新模式,推进镇街精准赋权,全面实现了“一张清单定权责”“一支队伍管执法”。

与此同时,全面深化行政执法数字赋能。谋划全市统一的“执法+监督”数字应用,1031个镇街、8823名执法人员全部上线使用,基层行政执法裁量基准匹配率和全程网办率100%,市和区县两级行政执法要素已全部入驻,全市行政执法工作正在实现数字化转型。

“下一步,我们将以超大城市‘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全国试点为契机,持续推进执法队伍、执法事项、执法监管、执法监督、执法平台五个‘大综合一体化’,着力构建完善职能清晰、队伍精简、协同高效、机制健全、行为规范、监督有力的行政执法新格局。”殷洁表示。

“全会通过的《决定》,对‘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作出具体部署,直指严格公正司法的深层次问题。”刘召奎认为,这要求深化审判权与执行权分离改革。“执法司法是法治实施的主渠道,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他建议,深化执行公开,将执行过程和程序依法予以公开,自觉接受当事人、检察机关和社会公众监督,可以强化当事人、检察机关和社会公众对执行活动的全程监督,有助于解决“执行难”问题,也有助于防止执行不规范和执行腐败等问题。应发挥当事人、检察机关、社会公众作用,完善执行工作社会监督制度,健全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机制,规范监督程序,确保对执行工作的全程监督。

创新开展诉源治理

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法治社会建设

法治社会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也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建成法治社会,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必须有相应的法律制度支撑,而创新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法律制度,就是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的重要方面。

陈久红表示,近年来,北碚区法院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政协+法院”诉源治理新路径,政协委员可就地、就近、就便参与案件诉前调解,共绘诉源治理新“枫”景,目前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并在市一中法院辖区进行初步推广。

“我们还在全市率先成体系、全方位地开展帮助民营企业用工合规建设工作,引导企业规范内部用工管理体系,实现用工企业和劳动者权益‘双保护’”陈久红说,今后,将对标对表全会精神,找准司法服务切入点、结合点,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用改革思维和改革方法破解法院工作中的难题;同时,立足法院职能,积极能动履职,为进一步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提供法治保障。如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建立数字金融诉源治理工作机制,服务和支撑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持续优化升级民营经济司法保护,用心用力用情“司法护企”,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保障人民权利是法治社会建设的根本宗旨。”刘召奎表示,我们应把尊重和保障人权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加快完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基本政治权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要求,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他建议,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参与法治社会建设,进一步发挥公民、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在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推动普法融入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全过程,加强全民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引导全社会依法行动、依法办事。

THE END
1.法治社会法治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一个管总的东西。全面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它不是和西方法治模式相适应,不是要建立一个同党和政府抗衡的社会力量,而必须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代表大会http://www.fzsx.gov.cn/sx/fcsh/37749.htm
2.法治社会网法治社会网,法治社会网是一个关注法治社会和社会治理的综合法律服务平台,我们致力于传播法律文化,推动社会公正和法治建设,关注社会信用和法律权益保护,通过报道和评论探讨社会道德和法治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http://www.fzshw.org.cn/index.php?/bjvpao=45097861.shtml
3.法治社会(精选十篇)法治社会(精选十篇) 法治社会 篇1 一、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把依法治国同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一道置于政治建设的首要地位加以强调, 法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但是, 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 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 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4i7e683.html
4.浅谈法治社会的基本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相辅相成,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点,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这阐明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在法治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建设法治社会”进行新部署,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http://e.mzyfz.com/paper/2060/paper_55185_11406.html
5.法制社会网法治社会,派出所却要逼死受害者 [原创]居民反映电力局家属院小区电梯从15层掉到14层 又从3层掉到1层 电梯故障太频繁 志丹县旦八镇一生活垃圾场变生活垃圾,污油混合场 中铁十七局富县一项目部长期泥浆直排河道在与《新环保法》叫板? 榆林定边县堆子梁镇王滩子村:村务公开中惊现行贿账送礼目 媒体曝光后问题至今http://fazhiwh.com/
6.依法治疆周末大讲堂法治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三十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是中共中央首次提出建设法治社会的命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基本建成法治社会是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并提出加快法治社会建设的相关https://www.xjzfu.edu.cn/2023/1023/c17a8764/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