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答记者问滚动新闻

进一步彰显法律法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题:进一步彰显法律法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答记者问

新华社记者

问:请谈谈制定《规划》的基本考虑。

答: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既是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深刻把握,也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价值观念上的“最大公约数”,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法律法规体现鲜明的价值导向,直接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自觉践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律规范、贯穿法治实践,法律才能契合全体人民道德意愿、符合社会公序良俗,才能真正为人们所信仰、所遵守,实现良法善治。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立法机关高度重视在立法中体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同时也要看到,同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相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还存在不小差距:一些领域存在立法空白,一些立法相对滞后,等等。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十分必要而紧迫。

制定《规划》,对今后一个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既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切实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的必然要求,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问: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的总体要求和原则是什么?

问: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规划》提出六个方面主要任务:一是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等为基本导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二是坚持和巩固人民主体地位,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三是发挥先进文化育人化人作用,建立健全文化法律制度;四是着眼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完善民生法律制度;五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立严格严密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六是加强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立法,把一些基本道德要求及时上升为法律规范。

问:发挥先进文化育人化人作用,建立健全文化法律制度,有哪些具体安排?

问:着眼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完善民生法律制度,这方面有些什么安排?

《规划》强调,要以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和获得感为目标,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制定基本医疗卫生方面的法律,建立公平、可及、高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修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维护医疗秩序,建设和谐医患关系。修订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强化监督管理。

问:在加强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立法方面,有哪些部署?

答:《规划》提出,要适时修订国旗法和国徽法,加强对国旗国徽生产、销售、回收等环节的监管,尊重、爱护和正确使用国旗国徽。

《规划》强调,英雄烈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要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方面的法律,加强对英雄烈士的保护,惩治歪曲丑化、侮辱诽谤英雄烈士的行为,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形成崇尚、捍卫、学习、关爱英雄烈士的良好社会风尚。加快推动见义勇为立法工作,为依法保障见义勇为人员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依据,健全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障和困难帮扶机制,完善医疗、抚养、赡养等保障措施,消除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的后顾之忧。

问: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增写了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请问如何结合《规划》贯彻落实宪法的新规定新要求。

答:在宪法中确认一国的核心价值和根本信条,是各国的普遍做法。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宪法地位,是这次宪法修改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宪法作这样的修改,贯彻了党的十九大精神,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在一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鲜明、最权威的引领、规范和教育、保障作用。用法律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首要的是将其融入宪法。在贯彻《规划》的过程中,要严格依照宪法的规定和精神立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使每一项法律法规更好体现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公民的价值准则。

问:请谈谈如何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

答: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是一项艰巨繁重的任务。要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组织实施,支持立法机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要统筹各方力量,加强督促检查,推动本规划的贯彻落实。承担法律法规起草任务的有关部门,要制定工作方案,主要负责同志牵头负责,确保完成立法任务。

要完善工作机制,深入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法需求,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制定好立法规划计划,加快重点领域立法修法步伐。建立常态工作机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立法修法规划与国家立法规划计划更好衔接。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的重要内容,注重立法目标和价值导向、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有机统一。

要加强宣传教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宣传报道,及时对出台的法律法规进行宣讲阐释。要加强舆论引导,报道典型案例,弘扬法治精神,树立社会正气,鞭挞丑恶行为。要把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主办单位:国务院办公厅运行维护单位:中国政府网运行中心

THE END
1.法学案例范文12篇(全文)从法学教育背景看大陆法系教育的性质是一般性的人文科学教育, 而非法律职业性训练, 其价值目标在于培养理论型的人文知识分子, 而不是应用型法律人才。[5]在这一背景中, 我国法学案例教学的功能仅限于解释和补充说明所讲授的理论内容, 甚至连解释和补充说明的功能都不曾具备, 只是对所宣讲理论的简单的、毫无意义的https://www.99xueshu.com/w/ikeysj8rkcef.html
2.八年级道德与法制教案(精选8篇)(2)明白什么财产所有权及财产所有权的内容。 (3)理解肖像权的含义,并能够判断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2、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公民享有的各种民事权利的含义的基础上,能够判断哪些行为是侵权的行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有法律意识,学会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同时学会尊重别人的权利,做到知法守法。 http://www.jiaoyubaba.com/banianji/81962.html
3.法律法规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警觉不法侵害,树立自我爱护的意识、士气和信念;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确立法律观念,敬重规章,敬重权利。 (2)力量目标:初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简单性,具有根本的道德推断和区分是非的力量;初步把握辩证思维力量和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力量,学会运用自己的才智,机灵英勇地https://www.liuxue86.com/a/5134487.html
4.法律价值的动态过程及目标选择法律价值的动态过程及目标选择,价,值,法律价值,价值法律化,法律价值化,法律价值功能,法律价值目标,法律价值是指以人与法律即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为基础,能满足主体的需求,从而受到主体重视和期待的法律所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存在性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2002091992.nh.html
5.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100题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方针分别是什么?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1.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什么?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12.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http://qqhrtc.com/info/1090/9133.htm
6.市场营销的概念是什么(解析市场营销复习重点)2目标市场的市场经济特征分析: A.经济发展水平 B.市场发育程度 C.经济、金融条件状况 D.自然条件、基础设施 E.城市化程度 F.物价水平与通货膨胀状况 G.其它因素 2.文化环境主要分析什么? (1)语言文字和教育水平 (2)宗教信仰和社会组织 (3)价值观和审美观 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1334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