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重要知识点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下)考研

【知识点7】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内容

【知识点8】法治思维的含义、特征、基本内容和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

【知识点9】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

【知识点10】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含义及其关系

【知识点11】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知识点12】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1.内容

重要性

内容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实质宏观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坚持党的领导的体现:

党领导立法

党保证执法

党支持司法

党带头守法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依法治国的根本原则。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要求:

1.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把人民当家作主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之中,保证人民的广泛参与。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3.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要求:

1.要求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应当平等享受公民权利、平等履行公民义务。

2.要求违法必究,要求非歧视的对待。

3.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1)这是由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性质、作用和目标上的一致性决定的;

(2)无论是从地位、作用还是实现途径看,法治和德治都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

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

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

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

推动法治和德治的相互促进。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

(1)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2)坚持从实际出发,就是突出法治道路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

(3)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

2.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

共同点:对国家和社会治理而言,法治和德治都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

不同点: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法治具有根本性、决定性和统一性。

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

共同点:都具有约束作用,都具有必须遵守的性质。

不同点:规范约束作用的内在要求和表现形式不同,行为人违反两种规范以后承担的后果也不相同。

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

法治和德治的实现方式和实施载体不同。法治依靠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的形式来推进和实施,德治依靠培育和弘扬道德等途径来推进和实施。

推动法治和德治的相互促进

1.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

2.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

3.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

1.法治思维的含义、特征和途径

含义

1.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理念,是一种正当性思维;

2.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

3.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

4.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

特征

1.法律至上

2.权力制约

3.人权保障

4.正当程序

途径

1.学习法律知识

2.掌握法律方法

3.参与法律实践

4.养成守法习惯

5.守住法律底线

2.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法律至上

在国家或社会的所有规范中,法律是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的规范。

要求:要求所有社会规范都不得超越法律规范,都不得与法律规范相抵触。尤其指宪法至上。

具体表现: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法律的优先适用性、法律的不可违抗性。

权力制约

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规制和约束。

原因:国家权力是人民的,即一切权力为民所有、国家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即一切权力为民所用。

要求:权力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公平正义

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平等分配和占有。

内容: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救济公平

意义:

有利于增强实现公平正义的责任感,为促进全社会的公平正义而奋斗。

权利保障

指对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

内容: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司法保障

正当权利

重要性:只有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办案,处理结果才可能公正并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

表现:合法性、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

重要意义

1.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2.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

3.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

4.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基本要求

1.信仰法律

2.遵守法律

3.服从法律

4.维护法律

法律权利

法律义务

权利主体依法要求义务主体作出的某种行为或者不作出的某种行为的资格

反映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制约的社会责任

关系

1.不可分割,相互依存

2.一律平等

3.互利共赢

1.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

政治权利

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权利和自由的统称。它的行使主要表现为公民参与国家、社会组织与管理的活动

构成了实现人民主权原则及各种具体民主制度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又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及各种具体民主制度的必然要求

(1)选举权利

(2)表达权

(3)民主管理权

(4)监督权

人身权利

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权利

是公民参加国家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公民权利的重要内容

(1)生命健康权

(2)人身自由权

(3)人格尊严权

(4)住宅安全权

(5)通信自由权

财产权利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劳动或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和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财产的权利

财产权是公民权利的重要内容,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获得自由与实现经济利益的必要途径

(1)私有财产权

(2)继承权

社会经济权利

公民要求国家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积极采取措施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加强社会建设,提供社会服务,以促进公民的自由和幸福,保障公民过上健康而有尊严的生活的权利

(1)劳动权

(2)社会保障权

(3)物质帮助权

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

是公民创造和享受精神文化财富、推动精神文化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1)宗教信仰自由

(2)文化教育权

2.基本法律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4)依法服兵役

(5)依法纳税

1.行使法律权利的界限

目的

不仅要在形式上符合法律的规定,也要符合立法意图和精神

行使权利不得破坏公序良俗,妨碍法律的社会功能和法律价值的实现

限度

任何权利的形式都有其限度

方式

口头方式

行为方式

2.履行义务

应履行的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依法服兵役

依法纳税

违反义务应承担的责任

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

【2021多选T31真题回顾】

1、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再社会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法律是否具有权威取决于()。

A.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

B.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

C.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D.法律被国际社会认同和尊崇的程度

【2017多选T31真题回顾】

2、公共生活中个人权利与他人权利发生冲突在所难免,比如学生宿舍里有人看书,有人休息,有人要听音乐……对解决权利冲突要有正确的认识,虽然每个人都有行使个人权利的自由,但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这是因为()。

A.不尊重他人权利,就有可能丧失自己的权利

B.尊重他人权利既是一项法律义务,也是一项道德义务

C.权利实现的内在动力是人们彼此之间对各自权利的相互尊重

D.尊重他人权利是公民权利意识的重要内容

【小结】

本章是本课程法律基础部分的内容,是重点章。近10年考过4次分析题,20多道选择题,在思修与法基的部分占分比很高的一个章节。选择题多为记忆型,结合常识一般不会太难。

考后估成绩,扫码即可估分!

班主任督学+考前3个月密训+题库会员等!!

更多服务,你值得拥有!

阶段

主要内容

班级

规划阶段

基础阶段

课程+教辅+题库练习结合;知识点精讲精练,梳理各科考点;再配合学霸君《章节思维导图笔记》,及资深讲师带考经验,全方位带你高效熟记考点。

强化阶段

课程+真题练习结合;资深讲师总结近10年真题中的高频考点及代表性真题深度剖析,再配合教辅,按章节带刷。

冲刺阶段

课程+冲刺训练结合;全年热点时政、英语写作技巧与写作模板、政治主观题答题框架与答题技巧(结合冲刺8套卷+终极预测4套卷),层层带你锁分。

临考阶段

考前2套内部试题;由资深带考老师命题及讲解,再结合模考大赛,来一次考前大比拼,知己知彼。

THE END
1.瞭望·第一学习汲取中华法系深厚思想智慧春秋时期,郑国率先“铸刑书”,成为诸侯国中第一个颁布成文法的国家。这一做法打破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传统观念,开风气之先,展现了中华法治文明在当时世界上的先进性。 战国初期,魏国政治家、法学家李悝编撰的《法经》,已体现出体系性的立法特色,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成文法典。 https://shangwuju.tj.gov.cn/tjsswjzz/ztzl/ztzl/zlzhmzgttys/202412/t20241203_6796456.html
2.建构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中的中华文明法治蕴含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内在要求。如何构建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需要对中华文明法治蕴含予以高扬和重视。 一、中华文明同样是法治文明的重要起源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65096.shtml
3.《中国法学》2024年第6期《中国法学》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民商事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 内容提要以区分效力性和管理性强制性规定来认定合同无效的方法存在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合同编通则解释》第16条在实质上采取了依据规范目的认定合同效力的标准。该标准体现了法官在具体个案中对合同关系进行干预的正当性,彰显了对公共利益的保护,符合比较法上合http://www.fxcxw.org.cn/html/71/2024-12/content-27704.html
4.基本级法制题库单选题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之所以能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 单选题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遵循。() 单选题 习近平法治思想,只贯穿于法治领域,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https://www.kaoshibao.com/online/paper/detail/?paperid=18618979
5.法律至上是法律思维的基本内容之一,具体表现为法律的()。①普遍适用性法律至上是法律思维的基本内容之一,具体表现为法律的()。①普遍适用性②优先适用性③不可违抗性④人人平等性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点击查看答案http://www.ppkao.com/wangke/daan/4c3bd2e382e04d3e8355d3f3ce6c69bb
6.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是法律之上的()。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是法律之上的( )。A.具体表现B.基本特征C.基本内容D.具体内容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https://www.shuashuati.com/ti/b0775a990c8d4dcbbd4eaca2adac365b.html?fm=bd725ea1c7a8de38175c35d92ff4a0a400
7.普遍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的区别法律至上具体表现在: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不可违抗性:重点在违抗,在于法律,是指法律至上法律是最高的权威,违法必究是一个很重要的表现。普遍适用性:是指针对不特定的多数人反复适用、重点在于适用,在于人。法律优先原则:是指在上一位阶法律规范已有规定的情况下,下一位阶的法律规范不得与https://www.findlaw.cn/wenda/q_38666770.html
8.高考政治必背主观题知识点12篇(全文)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是指法律在本国主权范围内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的优先适用性,是指当同一项社会关系同时受到多种社会规范的调整而多种社会规范又相互矛盾时,要优先考虑法律规范的适用。法律的不可违抗性,是指法律必须遵守,违反法律要受到https://www.99xueshu.com/w/filev7hlz718.html
9.思修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A: 普遍适用性 B: 优先适用性 C: 不可违抗性 D: 禁止滥用性 5. 法治思维的外延主要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和权利保障。权利保障主要是指对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具体包括公民权利的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障和司法保障。其中,()是权利保障的前提和基础。 A: 宪法保障 B: 行政保障 C: 司法保障 Dhttps://www.wjx.cn/vj/PyKrGFz.aspx
10.法律必须遵守违反法律要受到惩罚这反映的是()A.法律的普遍适用性BA.法律的普遍适用性 B.法律的优先适用性 C.法律的不可抗性 D.法律的程序正当性 该题目是单项选择题,请记得只要选择1个答案! 正确答案 点击免费查看答案 试题上传试题纠错 TAGS 法律必须必需遵守遵照遵循违反违背关键词试题汇总大全 本题目来自[12题库]本页地址:https://www.12tiku.com/newtiku/2/19995026.htmlhttps://www.12tiku.com/newtiku/2/19995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