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关键词】十八大;社会转型期;职业道德;建设

职业道德是一种适应各种职业要求而生的道德规范,是社会上主导地位阶级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是履行各类本职工作过程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社会巨大变革的冲击下,道德领域出现了“失衡”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道德失范的屡现不止。在当前新形势下,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重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建设,已然成为我国社会转型发展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凸显重要和迫切。

一、当前形势下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一)职业道德建设是当今社会道德建设的重点之一

古人云:德教为先,修身为本。党的十八大也强调,道德建设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础,要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当今社会,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活动就是职业活动,因此,通过对当前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可增强其事业心、责任感,对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有较大助推作用。同时,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维护行业秩序、规范从业人员行为的重要手段,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现实依据和有机组成部分,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职业道德建设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必要手段之一

党的十七大曾明确提出:“要以加强职业道德,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重点。”确立职业道德规范,正是纠正不正之风的起始。当今社会一小部分人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腐败作风,不仅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利益,败坏了党风党纪,也扰乱了社会秩序,污染了社会风气。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不仅可为提高整个社会文明程度奠定基础,也可整体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为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职业道德建设是促进两个文明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道德建设,可谓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联系最紧密的一个环节。只有明确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并使职业道德建设与国家和人民的切身利益相结合,才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资源进而最大程度地创造经济价值。与此同时,物质文明的丰富,又能更大限度地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四)职业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之一

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理想状态,也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重点是解决民生问题,而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则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通过良性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与国家之间关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五)职业道德建设是树立良好国家形象的途径之一

当今我国已经融入到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但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仍有一些令人担忧之处,市场发展不健全及法律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导致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屡现不止,不仅影响了经济的健康运行,而且对国家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通过职业道德建设,有效推进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障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地运行,可体现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及两个文明建设设方面取得的显著进步,从而在世界上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二、当今社会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及分析

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有以下几类:权力异化导致腐败滋生,医生、教师等特殊行业“失德”,利益欲望驱使导致商业欺诈频现及制假售假猖獗,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因追求利润或“面子工程”导致工程质量问题频现,新闻行业受利益影响,出现职业道德缺失的不良势头,新闻媒体低俗化、过度娱乐化以及虚假新闻等等。

究其失范原因,主要因为以下几点:

(一)社会转型造成职业道德“失衡”

我国社会转型带来的巨大冲击,使新旧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产生冲击与摩擦,造成社会成员的心态失衡,进而导致职业道德“失衡”的局面。

(二)职业道德建设流于表面

(三)市场经济消极因素的影响

市场经济其自身缺陷如强调金钱的地位和作用、市场至上的原则等等,为职业道德建设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容易造成从业人员社会责任感缺失,进而导致出现不道德的生产经营理念,给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带来巨大冲击。

(四)政府监管的失控

对于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的职业道德建设,政府亦需宏观调控,承担监督和管理社会各行各业的社会责任,从而规范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然而,由于政府外部的社会监督不完善、不规范,内部自身管理松弛、监督不力,以及部分政府部门责任感的缺失,导致社会信任危机加剧,社会职业道德失范严重。

职业道德属于社会道德范畴,其建设过程的有序进行,离不开法制的制约。目前我国在这个领域尚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条文,面对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公众和社会舆论的谴责作用极其有限,而司法机关又苦于无法可依,难以大力惩治,长此以往,职业道德的失范行为必然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态势。

三、新形势下职业道德建设举措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

想要职业道德建设现实可行,全面系统地法律体制必不可少。合理地将职业道德规范列入法律法规体系,是加强职业道德管理,有效减少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重要手段,有助于职业道德建设的体制化和制度化,为职业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进而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三)强调职业道德的普遍适用性与各行业特殊性的有机结合

因为职业道德本身的共性与规律,导致其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在我国当前的政治和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对广大从业人员的最根本宗旨和要求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行为规范。但各行业之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是客观存在的,行业内部矛盾常常需要通过不同的方法解决。因此,新形势下的职业道德建设,不仅要体现在其对规范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也要体现出其普遍适用性与特殊性的结合。

(四)规范公共权力的正常运行

社会公共权力用以规范社会公共秩序,维护公共秩序健康发展,是社会成员共同具有的权利。

但是我国当今社会上,由于权力过于集中且缺乏有效监督,国家公职人员的腐败现象屡见不鲜。因此,为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必须重视对公共权力的规范。首先要致力于提高国家公职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其牢固树立慎用权力、秉公办事、公正廉洁、作风正派的观念;其次,在监督管理环节上,要做到提前防范,抵制权力过于集中的现象,特别是对问题高发区域的公共权力,更要做到有效地监督与约束;最后,应健全干部管理制度,对作用干部的考察要全面、公正,同时,必须持续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使公共权力真正做到人民权力为人民。

(五)加强国家监管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职业道德制约机制

当前社会最为群众诟病的以权谋私、贪污腐败、权力异化等问题频现,一是国家监督制约机制跟不上形式的发展,二是社会监督无法落实。因此,在建立健全国家监督机制的前提下,还必须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之外的社会监督作用,特别是社会舆论对职业道德的导向作用,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做到对政府部门及政府工作人员的有效监督,规范其价值观和利益观,进而有效地遏制滥用权力和以权谋私等行为的发生。

四、结语

社会转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社会转型期健康身上的总体发展趋势下,种种职业道德“失范”的消极现象,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必然要经历的“阵痛”。我们要正视当前社会职业道德存在的诸多问题,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对社会职业道德建设问题采取合理、可行的对策,以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2]李显良,堪南武.新时期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紧迫性和有效方法[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2(7).

[4]徐彦胜.加强新形势下职业道德建设[J].学习月刊,2010(6).

[5]彭巧云.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制度保障[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6]杨筱旭.社会转型期的职业道德建设探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3.

THE END
1.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法律的普遍适用性 2022-04-15 知识与热点类问题 法律分析:法律的普遍适用性 (1)法治原则.法律适用活动要严格依法进行,既包括程序方面也包括实体方面;既包括对事实的认定也包括对法律的适用,即通常所说的"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2)平等原则.它要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适用法律处理案件时,对任何公民,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1613300219811729787.html
2.法律的普遍适用性律师普法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是指 ( 1)法治原则。法律适用活动要严格依法进行,既包括程序方面也包括实体方面;既包括对事实的认定也包括对法律的适用,即通常所说的“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 2)平等原则。它要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适用法律处理案件时,对任何公民,不论其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https://www.110ask.com/tuwen/16898500163835306379.html
3.普遍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的区别法律的普遍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的区别概念不同,侧重点不同,主体不同。具体区别如下:1、概念不同,不可违抗性是指法律至上法律是最高的权威,违法必究是一个很重要的表现。普遍适用性是指针对不特定的多数人反复适用;2、侧重点不同,不可违抗性重点在违抗https://www.64365.com/special/21874728/
4.重点推荐(三)具有普遍适用性 实体方案在适用于某个例情形时,结果会与“地权份额说”无异,如在A取得10亩地权,规划的建筑占地5亩、建一栋房屋,剩余5亩修通道和种绿植,A抵押该房屋的情形,按照“整宗土地说”与“地权份额说”,都要连同整宗地权一并抵押。但在其他情形,实体方案缺乏充足的解释力,“地权份额说”却能https://qks.swupl.edu.cn/qks/qks_tzgg/304797.htm
5.普遍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的区别法律至上具体表现在: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不可违抗性:重点在违抗,在于法律,是指法律至上法律是最高的权威,违法必究是一个很重要的表现。普遍适用性:是指针对不特定的多数人反复适用、重点在于适用,在于人。法律优先原则:是指在上一位阶法律规范已有规定的情况下,下一位阶的法律规范不得与https://www.findlaw.cn/wenda/q_38666770.html
6.中国政法大学考研法理核心笔记法学法律笔记(法律文件包括规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二者的区别主要是依据该段的内容。所谓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具有普遍效力的法律文件,可在生效期间内反复适用,简言之,即具有普遍性的法律文件是规范性的法律文件。法律、法规都是规范性文件。所谓非规范性法律文件,是指没有普遍效力的法律文件(没有普遍效力,但具有法律效力http://www.freekaoyan.com/note/faxue/2019/03-13/1552459477382348.shtml
7.关于开展2024年下半年主题团日活动的通知校团委按照团中央基层建设部发布的《2024年基层团组织主题团日活动指引》要求,以普遍适用性主题团日建议、重点领域示范性主题团日建议、重大战略示范性主题团日建议和其它参考选题为基础,进一步指导基层团组织结合工作、学习实际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动员引领广大团员争当“五个模范”、做到“五个带头”,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勇https://xtw.bjwlxy.cn/info/2029/4770.htm
8.实务研究丨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刍议问题三:同一小区其它业主的案例是否可以“搭便车”,具有普遍适用性。 二、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的法理分析与法律适用 (一)法理分析:一种特殊的委托合同 1.官方口径 (1)法律规定:原《物权法》(已废止)第81条及现《民法典》第284条之规定,业主可以自行管理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也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https://www.360doc.cn/article/73297193_1114540249.html
9.考研政治思修和法基复习方法12篇(全文)例如, 在讲授《感受法律的尊严》一课内容时, 其中“法律是唯一由国家制定或认定的准则, 它具有普遍适用性, 人人都必须遵守, 它具有权威性, 任何人都不得违纪”这句话适宜拟定为填空题的形式, 一般将“惟一”、“普遍适用性”、“权威性”作为填空的内容。而“法律由国家规定, 并依靠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 使https://www.99xueshu.com/w/file048gf6g4.html
10.2016考研政治思修冲刺重点背诵版(第7章)(1)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 1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是指法律在本国主权范围内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2法律的优先适用性,是指当同一项社会关系同时受到多种社会规范的调整时, 要优先考虑法律规范的使用; 3法律的不可违抗性,是指法律必须遵守,违反法律要受到惩罚。 https://m.koolearn.com/kaoyan/881158.html
11.普遍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的区别是什么?网友(匿名用户)职场问答任何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有违法犯罪行为,就要依法追究和承担法律责任。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是https://zq.zhaopin.com/question/6033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