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口渌口区自然资源局

欢迎您访问渌口渌口区自然资源局门户网站!

特别法条优先适用原则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有人认为,法条竞合概念意味着只要存在特别关系,特别法条的适用优先性是不可动摇的。据此,对于超层越界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毫无疑问应当以非法采矿罪定罪处罚。其实,特别法条优先适用原则并非法律适用的绝对原则。

以盗窃罪论处契合竞合理论

根据我国刑法,盗窃行为是以秘密窃取手段实施,而秘密窃取又以行为人自认为不被发觉为判断标准。以此而言,超层越界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人在自以为无他人(至少是许可人)发觉的情况下,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掘国家矿产资源,数额特别巨大的,构成盗窃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构成非法采矿罪。

值得探讨的是,超层越界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究竟适用哪一罪名。首先需要引入竞合理论。当一个行为符合数个犯罪构成或者触犯数个罪名,属于竞合。那么,超层越界开采矿产资源数额特别巨大的行为究竟属于想象竞合还是法条竞合?当一个行为触犯了数个刑法规范,而此数个刑法规范之间存在包容或交叉的逻辑关系时,属于法条竞合,如果不存在这种逻辑关系,则多为想象竞合。也有学者认为这只强调了两者划分的形式标准,还应该结合实质标准进行判断,即法条竞合应当满足法益的同一性和与不法的包容性要求。

就盗窃罪和非法采矿罪而言,二者虽然侵犯的对象都是公私财物,但是侵害客体或者法律所保护的利益却不尽相同。根据上述判断标准进行分析,盗窃罪与非法采矿罪在犯罪构成上并不存在严格逻辑意义上的重合或者包容关系。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二者所侵害的主体法益(犯罪客体)不同。盗窃罪侵犯的主体法益是财产所有权,而非法采矿罪侵犯的主体法益是国家对矿产资源的管理制度。在行为方式上,超层越界盗采矿产行为亦并非等同于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开采行为。所以,应根据想象竞合犯理论,对超层越界开采矿产的行为选择适用盗窃罪。

即使上述行为同时符合法律规定的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的犯罪构成,即为法条竞合犯,也应当以盗窃罪定罪处罚。刑法理论上有关法条竞合适用法律的原则,除了特别法优于普通法之外,还有重法优于轻法的原则。因此,在特殊情况下,特别法条优先于普通法条适用的原则仍然应当受重法优于轻法的原则所规制。所谓特殊情况是指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法律明文规定,按照重罪定罪处罚;二是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按照普通法条定罪处罚,但对此也没有作出禁止性规定,而且按照特别法条定罪,明显不能做到罪责刑相适应的,宜按照重法优于轻法的原则定罪处罚。对超层越界开采矿产资源数额特别巨大的行为,以非法采矿罪定罪处罚,明显不能做到罪责刑相适应,因而应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以盗窃罪论处能够完整保护矿产资源所有权

非法采矿罪并不具有保护财产所有权的功能。采矿许可证是主体在特定范围内实际进行矿产开采活动的市场准入证,是矿产开采市场准入的外在标志。无证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侵犯的是矿业开发市场的准入管理秩序,而非财产安全。刑法规定非法采矿罪并不是完全为了保护作为矿产品的财产归属。因为,假设该罪具有保护财产的功能,那么以任何方式非法采矿的行为,都可以被聚众哄抢、盗窃等刑法规定的其他侵财类罪名所涵盖,因而致使非法采矿罪之罪名设置失去意义,并且也无法解释盗窃罪与非法采矿罪之间刑罚差异巨大的问题。因此,在非法采矿罪客体单一特定的情况下,对超层越界开采矿产资源数额特别巨大的行为以盗窃罪定罪处罚,更加符合对其法益(财产权)保护的要求。

无论从哪个角度进行判断,设立非法采矿罪的目的都在于加强保护国家对矿产资源管理秩序,而不是相反。从刑法的角度来看,若要加强对某一法益的保护,就应适当增强刑罚的严厉性,而不是削弱。对于盗采矿产资源的行为,以刑罚更为严厉的盗窃罪定罪处罚,更加符合国家加强对矿产资源保护的立法目的。

对于国有财产与私人财产,法律都应该给予平等的保护,不能以刑罚轻缓化为由弱化对国有财产的保护。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社会危害性。社会危害性也是确定刑罚的最重要考核标准。从对财产权平等保护的角度看,盗窃国有财产和盗窃私人财产在社会危害性上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就犯罪数额而言,如果盗窃私人财产数额特别巨大,可能被以盗窃罪判处无期徒刑,而超层越界盗窃国家矿产资源,如以非法采矿罪定罪,法定刑最高为有期徒刑七年,并不利于国有财产保护。刑罚轻缓化固然是现代刑法发展的一种趋势,但仍应受制于罪刑法定原则,并兼顾对犯罪的预防和改造的社会效果。虽然对于特别法条直接适用可能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减少法律适用上的争议,但与立法目的不符。刑法的适用,不能简单追求理论或者实务操作简便,而忽略了实质正义的要求。在严格遵循罪刑法定情况下,探寻并遵循立法精神,才能真正实现法律的价值。

以盗窃罪论处能够充分评价罪行

符合想象竞合犯的行为侵犯的是两个以上客体,从罪行充分评价的角度,应当对侵害两个以上的客体的行为都全部予以评价,在此基础上再决定罪名和刑罚。对于超层越界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直接以非法采矿罪评价,实际上是对财产权这一重要法益侵害评价的疏漏,更是与想象竞合犯对于所有被侵害法益充分评价并决定适用何种罪名的原理不符。

以非法采矿罪定罪量刑,即使以最高刑处罚,也只是对国家自然资源管理秩序遭受破坏行为的评价,对于盗窃数额特别巨大的财物的犯罪事实没有评价。从犯罪竞合的角度看,只有当适用一个法条能够充分评价一个行为的所有不法内容时,才可能是法条竞合,否则就是想象竞合,进而适用择一重处的规定。就此,有学者明确指出,非法采矿符合盗窃罪犯罪构成的,属于想象竞合,应从一重罪处罚。实际上,从本质上看,超层越界开采国家矿产资源就是一种盗窃行为,以盗窃罪对其评价恰如其分。

另外,与其他破坏环境类的犯罪相比较,非法采矿罪的刑事责任配置明显较轻。如盗伐林木罪可以处以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而非法采矿罪最高刑为七年有期徒刑。两相比较,矿产资源不仅产生周期长,使用价值高,而且从司法实践来看,盗采矿产资源行为的盗采能力、数量、价值都远远高于盗伐林木行为,造成的社会危害性也更大。如此,对于超层越界开采国家矿产资源,如果仅以非法采矿罪评价的话,会更加导致罪责刑失衡。

(作者单位:安徽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省濉溪县人民检察院)

THE END
1.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不可违抗性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不可违抗性是法律的基本特性,它们在法律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法律的普遍适用性 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指的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这意味着法律不仅适用于个别人或特定群体,而是对所有社会成员一视同仁。普遍适用性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和公正原则,确保了每个人在法律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e658b7dbb50f29001018
2.法律的普遍适用性律师普法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是指 ( 1)法治原则。法律适用活动要严格依法进行,既包括程序方面也包括实体方面;既包括对事实的认定也包括对法律的适用,即通常所说的“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 2)平等原则。它要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适用法律处理案件时,对任何公民,不论其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https://www.110ask.com/tuwen/16898500163835306379.html
3.2020山西忻州三支一扶考试备考:法律的普遍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怎么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忻州人事考试网将通过本文为大家介绍一下法律的普遍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两者区别,准备参加考试的考生可以提前准备。 不可违抗性:重点在违抗,在于法律,是指法律至上法律是最高的权威, 违法必究是一个很重要的表现。 普遍适用性:是指针对不特定的多数人反复适用、重点在于适用,在于人。http://m.xinzhou.offcn.com/html/2019/12/37684.html
4.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是指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是指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依法享有和行使法定职权与权利,承担和履行法定职责与义务。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标签:法律适用性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https://www.shuashuati.com/ti/334aa546b85a437c9038000d0c3da3cf.html?fm=bd4923138138e7bedfbc2b5e0a1fac0683
5.普遍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的区别是什么?网友(匿名用户)职场问答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是指法律在本国主权范围内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https://zq.zhaopin.com/question/6033751/
6.普遍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的区别法律的普遍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的区别概念不同,侧重点不同,主体不同。具体区别如下:1、概念不同,不可违抗性是指法律至上法律是最高的权威,违法必究是一个很重要的表现。普遍适用性是指针对不特定的多数人反复适用;2、侧重点不同,不可违抗性重点在违抗https://www.64365.com/special/21874728/
7.普遍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的区别法律至上具体表现在: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不可违抗性:重点在违抗,在于法律,是指法律至上法律是最高的权威,违法必究是一个很重要的表现。普遍适用性:是指针对不特定的多数人反复适用、重点在于适用,在于人。法律优先原则:是指在上一位阶法律规范已有规定的情况下,下一位阶的法律规范不得与https://www.findlaw.cn/wenda/q_38666770.html
8.违约损害赔偿(一)赔偿损失具有普遍适用性 赔偿损失是《民法通则》中规定的一种民事责任形式,既可适用于侵权行为,也可适用于违约行为和其他不履行债的行为。在违约责任中,当事人违反合同时,对于因债务人违约所造成的损害,在不能适用其他违约责任形式达到违约责任的目的时,都可以适用赔偿损失这一责任形式。因此,赔偿损失是最常见的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1128
9.法的普遍适用性是指法的普遍适用性是指A.法在全世界范围内是普遍有效的B.法除国家机关和执政党以外,任何社会组织和个人都https://www.netkao.com/shiti/825451/10297714hhws19bsw.html
10.法的明确公开性和普遍约束性是什么法的明确公开性和普遍约束性是什么 法律的明确公开性指的是法律规定应该经过公开的形式向全体公民发布,让每一个人都能够了解法律内容和法律意义,并能够依据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遵纪守法。普遍约束性指的是法律规定是普遍适用的,所有的人在同样的情况下都必须遵守相同的法律规范。这样可以保证人们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并http://m.bidizhaobiao.com/news-47248.html
11.最高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30个裁判观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债权人在保证期间以特快专递向保证人发出逾期贷款催收通知书但缺乏保证人对邮件签收或拒收的证据能否认定债权人向保证人主张权利的请示的复函》系最高人民法院就个案请示所做的答复意见,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3. 最高法院类案检索指导意见并非适用法律的强制性规范 https://www.douban.com/note/864735284/
12.《司法过程的性质》读书会汇总·法官的全局和前瞻性思维(不同于我此前所认为的法官在框架内的循规蹈矩)-今天的判决将决定明天的对错 3)司法的作用:使得一度被认为是规则的成为例外,而一度被认为是例外的成为规则,以适应某一个特定具体的时代的追求 4、个案的例外判决如何成为具有指导性和普遍适用性的先例 https://www.jianshu.com/p/b51bef5bc4ca
13.会计法律制度篇1:会计法律制度 会计法律是会计法律制度中最高层次的法律规范,是制订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也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 会计法规体系主要包括四个层次――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地方性会计法规。(制定机关、地位、举例) 1、会计法律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a16ynp.html
14.老师,普适性和普遍适用性一样吗?有区别吗?问题详情老师,普适性和普遍适用性一样吗?有区别吗? 老师回复问题普适性是错的,普遍适用性说的是法律至上的一个表现,就是所有人都要遵守法律。查看全文 上一篇:老师,我想问一下,是不是看到粉红色那个格式,就可以直接得出来特征值呀? 下一篇:老师这道题怎么做呀 免责声明:本平台部分帖子来源于网络整理,不https://m-jixun.iqihang.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2284&id=84383
15.A鲜明的阶级性B高度的权威性C严格的强制性D普遍的适用性E习题:法律的一般特征包括()。 A 鲜明的阶级性 B 高度的权威性 C 严格的强制性 D 普遍的适用性 E 本站收集整理了大量习题及答案,请使用站内查询查找 标准答案:答案正在整理中!!! 点击进入>>初高中试题总库【各学科试题题库及答案】点击进入>>初高中试题总库【各学科试题题库及答案】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5628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