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法如何衔接?法官解读《民法典》时间效力问题

《民法典》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于2020年5月28日予以公布,并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一是法律只有经过公布之后才能生效。法律是用来调整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法律未经公布就无法被社会公众所知悉和了解,也就无法用来指引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因此,公布是法律生效的前提条件。

二是法律在原则上只向后发生效力而不能追溯适用于其生效之前的行为。这是因为人们往往按照当时的规则或习惯行事,无法预测事后可能出现的法律约束或义务。如果法律溯及既往则无异于“以今日之命令指示昨日之行为”,不仅违背“法律的道德性”,更会使法律调整流于恣意,社会公众无所适从。

比如我国《刑法》第十二条所确认的“从旧兼从轻原则”,如果行为时法律认为是犯罪,而现行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或处刑较轻的,应适用现行法律。

■鸿篇巨制,熔于一炉

■“守成性”规则占约70%

■新的调整变化

其次,除了保留下来继续适用的旧法条款之外,《民法典》的制定还运用了“增、删、改”等多种编纂方式,使现行民事法律规则发生了一系列新的调整变化,从而对具体行为人的权利义务配置和交易预期带来重大影响。对于此类新条款是否赋予溯及力以及如何赋予溯及力,可能需要结合具体的法律条款、行为类型和案件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多样性导致判断难

另一方面也要“精细调整”,紧扣《民法典》“社会百科全书”式的条文内容和调整范围的实际,尽可能针对不同情况形成精确化、类型化的解决方案,着力增强法律适用的预期性和操作性。

《民法典》施行后,上述民事单行法将被《民法典》替代,故上述民事单行法施行至2020年12月31日为止,2021年1月1日以后发生的民事行为由《民法典》规范和调整。此处,民事单行法的“废止”仅指2021年1月1日以后不再施行,其对之前施行期间内发生的民事行为仍可适用,并具有法律效力。

同时,有的民事行为属于持续性行为,其实施过程跨越了新旧法的衔接节点,根据“适用行为发生时法律”的原则,可能存在部分适用旧法、部分适用新法的情形。

比如,有的合同订立于《民法典》施行之前,而合同履行延续到《民法典》施行之后。如果合同当事人之间发生纠纷,则关于合同成立方面的争议应适用合同订立时的法律即旧规则,而关于合同履行方面的争议,因其持续至《民法典》施行之后,故可以适用《民法典》新规则,如《民法典》第五百八十条第二款规定的所谓“违约方解除权”规则即有适用的空间。

《民法典》新规则对其施行之前发生的民事行为原则上没有溯及力,2020年12月31日之前发生的民事行为原则上适用当时的法律规定,不适用《民法典》新规则。

基于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行为预期的法理,对于《民法典》施行前发生的民事行为,当时法律有明确规定的,原则上应适用行为发生时的法律。

比如,《民法典》第六百八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一般保证承担保证责任”,从而改变了《担保法》第十九条确立的“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则推定为连带责任保证”的规则。对此,如果当事人系在《民法典》施行之前订立的保证合同,则即便纠纷发生在2021年1月1日之后,仍应适用民事行为发生时的法律即《担保法》所规定的旧规则,而不应适用《民法典》新规则。

针对这一变化,关于公证遗嘱及与之相冲突的后续遗嘱的效力关系问题,亦可以根据“适用行为发生时法律”的原则加以分析判断。若公证遗嘱及后续遗嘱均于《民法典》施行前作出,则可按旧规则认定公证遗嘱具有优先效力;若后续遗嘱于《民法典》施行后作出,则应按《民法典》新规则以最新作出的后续遗嘱为准。

新旧法规定不一致的,根据“有利溯及”原则,在处理《民法典》施行后发生的纠纷案件中,特定条件下可以将《民法典》新规则适用于其施行之前的民事行为。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补充确认性规定可溯及适用

行为发生时法律没有规定,《民法典》作出了补充性或确认性规定,则可以适用《民法典》新规则,但以不违背《民法典》基本原则和行为时当事人基本预期为前提。此时,《民法典》新规则具有填补之前法律空白或漏洞的性质,其适用一般不会违背当事人的行为预期,有利于民事纠纷解决。

比如,《民法典》第五百二十条规定了连带债务的涉他效力规则,某一连带债务人实施的履行、抵消、提存、免除、混同等行为,对全体连带债务人均发生债务清偿的效力。这一规则源于连带之债的法理,以往司法实务中也多有运用,但《民法通则》、《合同法》等对此均无规定。《民法典》的施行使这一规则取得了正式法律渊源的地位,将之溯及适用不会违背当事人行为时的基本预期。

(2)程序救济性规定可溯及适用

行为发生时法律没有规定,《民法典》增设了具有纠纷解决性质或程序救济性质的规定,则可以适用《民法典》新规则。此类规范多涉及当事人诉请人民法院予以保护或救济,或对当事人的某些争议直接确定裁判尺度和标准,应按“适用裁判时法律”的原则适用《民法典》新规则,不以涉案事实发生在《民法典》施行之前而予以豁免。

比如,《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八条新规定了家务劳动补偿制度,夫妻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负担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给予补偿。据此,如果离婚纠纷案件发生在《民法典》施行之后,当事人即可援引上述条款主张家务劳动补偿,不因家务劳动行为发生在《民法典》施行之前而适用当时法律,此可以视为将裁判时法律予以溯及适用。

(3)整合细化性规定可溯及适用

比如,《民法典》通过第四百六十九条、第四百九十一条、第五百一十二条等条款,对电子合同的形式、成立、交付等进行了细化规定。这些条款虽可视为《民法典》中的新规则,但与先前已经颁行的《合同法》、《电子商务法》、《电子签名法》等已有规定一脉相承,符合既定市场交易惯例和行为人预期。因此,可以将上述规定溯及适用。

再如,《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关于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规则源自2018年1月18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该条款溯及适用有利于保持夫妻共同债务纠纷解决规则的稳定性。

(4)解禁赋权性规定可溯及适用

行为发生时法律有禁止性或管制性规定,《民法典》通过修改原规定对行为人进行“解禁”或“赋权”,则可以适用《民法典》新规则。

比如,《物权法》第一百八十四条第二项规定耕地使用权原则上不得抵押,而《民法典》第三百九十九条删除了《物权法》的上述规定内容。据此,《民法典》施行后国家不再禁止以耕地使用权为标的物的抵押担保行为。如果耕地使用权抵押合同成立于《民法典》施行之前,而纠纷案件审理时《民法典》已经施行,则应适用《民法典》新规则认定抵押合同有效。

THE END
1.《邓小平法制思想概论》理论邓小平在不同历史时期,主要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关于法制建设的论述进行系统梳理,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学术的视角,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治社会建设历程,向读者展现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全貌,使读者系统了解邓小平法制思想形成的历史基础、文化传统和时代背景,全面认识邓小平法制思想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所具有的重要http://theory.people.com.cn/GB/68294/178632/index.html
2.法律的重要性?谢海涛律师精选解答法律的重要性体现在:法律对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对人的行为的指引有两种形式:个别性指引和规范性指引。法律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合法与否的评判作用。法律对人的行为具有教育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实景作用和示范作用。https://m.64365.com/tuwen/aaahpsl
3.关于法律的认识论文12篇(全文)然而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怎样才能与法律同行?作为未成年的我们更应该学习法律知识,不杀人不放火,法律就惩罚不到我们。不!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不要吧法律理解的那么简单,那是你没有真正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法律就是正义,体现公平公正,规范人们的行为,是规范社会的准则。https://www.99xueshu.com/w/ikey9en64a62.html
4.四部门发布《关于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的意见》新闻频道关于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的意见 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是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促进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我国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https://news.cctv.com/2017/01/09/ARTI8r1Idv3wK9FGfgOAbUsx170109.shtml
5.论法律常识的重要性(通用8篇)论大学生学习基础法律的重要性 莒车 摘要:大学生是社会上一大特殊群体,是介于完全的学生和完全的社会人才的中间过渡人群。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社会的走向,大学生的素质高低决定了未来社会的和谐与否。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不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这一群体必须做到事,大学生对法律的应用程度在一定范围内决定了未来我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j0dwr7.html
6.开公司聘请法律顾问的必要性曾庆礼律师要了解法律顾问的作用,很多企业需要重新认识律师: 其一,律师的作用并不仅仅是打官司,用好律师可以让您少打官司甚至不打官司,事先的规范和防范之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二,律师不应当是万金油,什么案子都能做,不是大商场里承包柜台的个体户,拎着皮包满天飞,律师应当是讲究专业分工和团队合作的,只有聘请有专业分工的律师https://china.findlaw.cn/shuofa/shuofadetail/276.html
7.从明朝的婚姻制度中,反思当今社会的婚姻现状彩礼婚约离婚结婚明朝的婚姻在国家法律中的重要性 婚姻在《大明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可以说除了谋反叛逆之罪,这样的大罪影响统治者的统治,而占据《大明律》的篇幅比较多之外,就剩下关于婚姻的法律条款比较多,从这点来看,封建王朝统治者对于婚姻的重视。 大明律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明朝婚姻法的案列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J0CH7SH0552FP9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