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凤武:论对法的本质的科学阐释及其对中国法律建设的意义

摘要:法的本质属性就是它对人们权利义务关系的强制规范性,而不是它的阶级性。厘清法的本质,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法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法;法律建设

(一)

对于任何一个反映具体事物的概念,人们都要有一个大体上一致的理解,否则便无从做到思想沟通和交流了。对于法这一概念的定义(或含义),中外法学界普遍会赞同这样的说法:法是由公共权力机关认可或制定并以强制力来维护和执行的,以社会成员或社会主体的权利、义务为内容来调整人们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这里的强制性,指的是法的实施方式,即靠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力,这一点就同例如道德等思想观念区别开来;这里的规范性,指的是法的调整内容,即社会成员或社会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这一点就同例如艺术等活动方式区别开来。从对法这一概念的定义中即可看出,法这一具体事物的本质,就是依靠公共权力机关来强制实施的关于人们权利义务关系的规范性。

任何一个具体事物都有无穷无尽的属性和联系,都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和“多样性的统一”[1]P103。人的认识不可能绝对全面地把握所有这些方面,但只要把握了其中的本质方面(或本质规定性),就能从根本上认识了该事物,因而人们总是从本质方面来为具体事物下定义的,离开具体事物的本质方面来下定义,是难以为人们所接受的。对于法这一具体事物来说,也是如此。当然,认识法所具有的诸多非本质的属性和联系,对于全面地认识法的性质来说,是必要的,但却不能以它们来取代法的本质方面,也不能以非本质的方面来定义法这一概念所反映的具体事物。西方法学界中有人用非本质的联系来定义法,甚至把法说成是“法官的行为”(美国现实主义法学学派弗兰克等人),曾一度造成了混乱,已为大多数法学家所摒弃。而目前流行于我国的“阶级本质说”,用非本质的属性来取代本质的属性,不能真正指明法这一具体事物到底是什么,同样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二)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与法这一概念密切联系的国家这一概念,人们总是从多种视角进行阐述的,如阶级功能视角,公共权力视角,地域范围视角等。马克思、恩格斯特别是列宁多是从阶级功能的视角来谈论国家的,他们所说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国家的消亡,指的只是做为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工具的消亡,而不是行使广泛的社会事务的公共权力机关的消亡,更不是法律的消亡。认为到了共产主义时代,不存在任何公共权力机关,连法律也不存在了,这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意。历史发展到了今天,和平与发展已成了时代的主潮,阶级矛盾同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和各种文明之间的矛盾仍然广泛存在着,但阶级斗争毕竟不是时代的基调。我们在对包括法在内的诸种社会现象的认识上,应当发扬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所固有的开放的、与时俱进的品格,进行大胆地理论创新,做出一些前人未曾做出的科学结论来。

(三)

对于法的本质的科学阐释,可以使人们受到关于法律建设的诸多启示。这些启示,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黑格尔·逻辑学(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6

[3]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10]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1]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2]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

OnthescientificexplanationsoflawnatureanditsinspirationtotheChineselawconstruction

SunFeng-wu

(HulanbeierColledgeoftheCPC,Inner-Mongolia,Zhalantun162650,China)

Keywords:natureoflaws;Maxistdiscussiononlaws;lawconstruction

THE END
1.法律到底是什么?它有什么用,怎么用?所以法律如果不明确违法的后果不对违法行为作出有效惩处,法律就会失效。第三才是惩罚功能,让违法者依据法律规定承担后果,给其它人以警示,从而让法律成为所有人真正遵守和敬畏的规则。那么法律如何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呢?最基本的就是政府依法行政,即依据法定的程序,行使法授的权力,不得违反程序并且超出法律授予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5674324866426143&wfr=spider&for=pc
2.举例子说明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法律的本质在于永恒的、普遍有效的正义原则和道德公理.所以法律,不仅仅是白纸黑字的条文,还包含一种正义、自由、秩序的精神.而情是指情感和情理.“有”是存在,具有的意思.法律有情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是指法律对于全体成员而言是有情的,它饱含着人的情感和情理.相对的,对方所要论证的“无”,则是根本否认了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20bac30e38875b4bee26e64ed859b7a7.html
3.宪法的本质和作用社会主义宪法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法律化,社会主义宪法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要求和体现。 宪法的作用:宪法对统治权的作用表现在:(1)确认、维护和巩固国家权力;(2)规范国家权力有效运行、防止权力滥用。宪法对法制的作用表现在:(1)促进法制的完全和健全;(2)促进法制的统一。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作用表现在:https://china.findlaw.cn/info/guojiafa/xianfa/benzhi/125001.html
4.人民法院报司法案例的本质分类与功能因此,案例来源于由行为、法律、权力三个基本要素相结合而构成的案件,最后又返回到这三个基本要素并对行为发生、法律适用、权力行使发挥导引作用,这就是案例的本质。 案例的作用方式是经验类比模型 案例作用过程,是将现在的行为发生或者现在的案件处理与前面已有的类似案例进行对比,即通过具体对比类案之间的行为发生、法http://szks.jsjc.gov.cn/zt/mtkkj/202209/t20220905_1433821.shtml
5.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十九、法律的作用1.法律的规范作用。(指引作用、教育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是从法律规范调整人的行为这一特征来分析法律所起的作用;2.法律的社会作用是从法律的本质和目的角度分析法律的作用。①法律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的作用,这是法律社会作用的核心;②法律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指法律对于关系整个社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6.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陈龙律师从法是一种社会规范看,具有规范作用,规范作用是法作用于社会的特殊形式;从本质和目的看,法又具有社会作用,社会作用是法律规制和调整社会关系的目的。这种对法的作用的划分使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相区别,突出了法律调整的特点;同时,又明确了各个时期法律目的的差异。 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467990.html
7.《法律哲学》读书笔记5000字(通用15篇)本书主要围绕以下几个中心问题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什么是法律、什么是法律概念、什么是法律体系、一个社会中存在一个法律体系意味着什么、对于法律的本质一些主要流派的理论是什么、法律的界限问题以及与道德的关系,法律义务是什么、法律的正义性。即使单独抽出这之中的某个问题都是一个很丰富深奥的话题,而作者采用了https://www.yjbys.com/dushubiji/1442283.html
8.法律本质(精选七篇)法律本质 篇1 目前学界关于法律解释的概念的认识不甚统一, 主要原因在于对法律解释的主体、范围等问题上存在争议。梁慧星老师认为, 法律解释分为广义的法律解释和狭义的法律解释。广义的法律解释是指从法律规范的探寻即找法开始直到可以Subsumtion (Subsumtion通常译为归摄或涵摄, 指将待决案件事实置诸于法律规范构成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ixd8to7.html
9.蒋传光:马克思主义法学为什么是有意义的?马恩原典导读: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科学地揭示了法律的产生、本质和发展规律,形成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如经济决定法律,法律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法律的历史性,法律的阶级性,法律与国家的内在一致,私有制下的违法必然等。在马克思主义法学中,承载法律本质的价值观和实现法律价值的法治观,对当http://www.marxistjuris.com/show.asp?id=713
10.《法理学导论》笔记(法理学导论)书评三、法律的普遍适用性四、法律的国家强制性第三节法律的本质一、一些观点(一)神意论(二)理性论(三)公意论:卢梭(四)民族精神论:萨维尼二、法律的本质属性(一)主观:阶级性(二)客观:物质制约性第二章法律的要素第一节法律的要素释义一、法律的要素概念·指构成法律的主要元素或各个组成部分。二、法律要素的确定1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773884/
11.2018年考研政治思修法基考点预测:法治体系法基政治考研新浪教育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从体现的意志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从实质内容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的反映,是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https://edu.sina.com.cn/kaoyan/2017-12-15/doc-ifypsqiz99871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