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权威源自于惩戒性

法律的至上性是以法律的惩罚性为依托的。正因为违反了法律会受到惩处和制裁,才意味着法律具有不可动摇的神圣至上性

□蒋传光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法治建设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其中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法律的权威性,法律定分止争、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我们反思目前社会普遍存在的各种违法和无视法律存在的现象,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全社会法治观念淡薄,固然是重要因素,但是忽视法律的最基本属性,对法律的惩罚功能重视和运用不够,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在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法治建设刚刚起步的当代中国,如果法律的惩罚功能不能充分彰显,树立法律的至上权威就将无从谈起。

对各种违规行为的约束,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对各种权益的保障,在各种社会规范中,人们最终会想到法律。除法律外,社会上还存在诸如道德、宗教、风俗习惯、礼仪、职业规范、社会组织规章制度等各种社会规范。法律和其他社会规范在价值理念的追求上,也具有很多共性。但在社会秩序的维护中,人们为什么对法律会有更多的期盼、依赖和信任呢法律何以具有更高的权威,其权威来自哪里简言之,相对于其他社会规范,除了法律所追求的价值要素之外,其更高的权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法律的至上性;二是法律的惩罚性。

法律的至上性,从人们对法律的本质属性的认识可得到充分的体现。关于法律的本质属性不同的学说有不同的观点,如古希腊思想家认为法律是正义的体现,服从法律就是服从正义;神意说认为法律是神的意志的体现,是上帝为人类所制定的规则;自然法理论认为法是自然理性的体现,自然法是人定法的依据,是永恒不变的;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等等。

从上述关于法的本质属性的各种观点可以看出,不管哪一种学说,也不论其对法律的产生过程和本质是如何认识的,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法律从一开始产生,就被赋予了神圣性和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并从不同的立场阐释了法律是不可违背的,为法律的神圣不可侵犯提供了理论根据。这是其他社会规范所没有的特征。

法律的惩罚性,是相伴法律的至上性产生的,也是法律所具有的国家强制性特征的体现。其他各种社会规范都具有强制性和惩罚性,但相比较法律而言,其他社会规范对不同的群体会有不同的处理结果。而法律的强制性和惩罚性,则具有国家意志性和普遍适用性,即普遍适用于本国主权范围内的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各类主体;具有严厉性,违背法律的行为,会付出名誉、荣誉、财产、自由甚至生命的代价;具有平等性,对同样的违法行为会受到同样的惩罚。

法律的惩罚性,又反过来强化了法律的至上性。法律惩罚理论认为,惩罚对于维护社会秩序是必需的。惩罚不仅可以阻止人们犯罪,而且可以起到预防违法犯罪的作用,会使人们认识到受惩罚行为是被严格禁止的,而且实际实施的惩罚,也会给实施违法甚至犯罪行为的人带来一种恐惧,起到法律的震慑作用。同时,正式的惩罚也有助于增强人们对法律的信任和尊重,避免发生私人报复行为。

法律的至上性是以法律的惩罚性为依托的。正因为违反了法律会受到惩处和制裁,才意味着法律具有不可动摇的神圣至上性。因而,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仅靠宣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严格执法,违反法律,就要付出成本和代价,通过严厉的惩罚、制裁,使人们不敢违法,以此使人们对法律产生自觉的尊重和敬畏。人们敬畏法律,就是因为法律具有惩罚功能,具有震慑作用。如果严厉的惩罚和制裁功能不能有效发挥,法律的至上性和权威性就失去了依据和基础,甚至失去了法律存在的价值。

如果一部法律人们千百次违反它却不受任何制裁,那么很难说他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法律。如果一个社会人们对法律缺乏起码的尊重和敬畏,那么基本法治秩序的维护,法治国家的建设,就将失去了基本的社会根基。因而,以严厉惩处和制裁为内容的法律强制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是法律的生命力所在,是法律的本质使然,也是实现法治国家建设目标的基本要求。

THE END
1.法律思维的理解和运用比如,对于网络司法拍卖的法律性质的判断,是其是否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的重要决定因素。对此,最高人民法院第125号指导案例指出,网络司法拍卖属于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措施,其与私法上的拍卖有本质区别,不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的规定,而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对这一http://zbyyfy.sdcourt.gov.cn/dyzy/372897/372830/30218227/index.html
2.探索正义的边界法律学术之旅我想学法律,这个决定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知识的海洋与未来的无限可能。法律,不仅是规则和规范的集合,更是一种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的手段。我希望通过学习法律,能够深入理解这个世界如何运作,以及我们每个人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二、解锁法律之门 要想学好法律,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基础知识。这包括宪法、民法典https://www.cjan6a6c.cn/ke-yan-cheng-guo/455247.html
3.法则解析揭秘法律知识的精髓简介一、法则之源:法律基本知识的定义与重要性 法律是社会关系和行为规范的总体,涉及到个人、集体和国家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法律基本知识不仅关乎个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秩序的维护。了解法律基础,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文明之根:宪法与基本人权 宪法是国家最高の法律,它规定了国家机关及其https://www.qbsinawlr.cn/jun-lei-zi-xun/423901.html
4.通俗一点讲,法治的本质是什么?法治的建立本质是平等。让所有人在所有事中,付出尽可能相同的代价。当然现实中,这个法,是有条件的,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42375869/answer/50297995338
5.刑法的本质属性是什么法律分析 刑法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刑法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刑罚属性是刑罚本身固有的特征和性质。刑罚是阶级为了惩罚犯罪,以国家名义强制剥夺犯罪人的人身自由、财产、孛命或其他权利的一种最严厉的强制方法和手段,是国家权力的组成部分和重要表现,是国家政权赖以生存的条件。刑罚的这一根本属性是由副家的阶级本质所https://v.66law.cn/wenda/1823102.aspx
6.论法和法律的本质本文斗胆试图通过法律现象中的权利与义务这一对基本概念入手来对法律的本质进行阐述,从而对这一事物的本质有所认识:法的本质是为维护人权,对侵权者的惩罚或者要求承担的责任。法律的本质则是在何种情况下人权受到侵犯而应该受到惩罚以及怎样处罚或者要求承担责任的一系列规则、规范的体系。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649702.html
7.刑法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导读:刑法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因为根据我们国家法律当中的规定,刑罚的属性从本身上来说就是具有一定的惩罚的性质,也就是通过国家的名义剥夺相关的人身自由的。所以一定不能够触犯刑事法律当中的规定。 刑法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一、刑法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刑法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 https://www.64365.com/zs/1965885.aspx
8.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十九、法律的作用1.法律的规范作用。(指引作用、教育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是从法律规范调整人的行为这一特征来分析法律所起的作用;2.法律的社会作用是从法律的本质和目的角度分析法律的作用。①法律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的作用,这是法律社会作用的核心;②法律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指法律对于关系整个社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9.读书:法治的细节全球范围内已有80余个国家的医疗机构均承认了脑死亡标准,但在我国法律中依然没有以脑死亡违法率判断死亡的标准。英国是最早确定脑死亡法律效力的国家。 用脑死亡标准取代传统的死亡标准,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医学价值,将为器官移植赢得宝贵的时间和资源。但这种说法只注重公利,却忽视道义的立场。法律在本质上是为了解决https://www.jianshu.com/p/56a8371e9752
10.每日随笔道德与人性①(人性的本质再退一步 , 如果一个人以 轻微程度 / 中等程度 违法 为行为准则 , 可以获得更大的优势 , 这种人一定会被法律惩罚的 , 但是如果惩罚会带来巨额利益 , 这种人活该发财 ; 发财的方法都写在刑法里 , 是有一定根据的 ; 五、道德是反人性的 道德 的 本质 是反人性的 , https://blog.csdn.net/shulianghan/article/details/132434618
11.法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什么法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社会规范,它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旨在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它是维护国家稳定、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武器。 一、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依照法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cea1ded8f48cc6001012
12.273《法律的悖论》为了批判权利侵犯说,法益侵犯说应运而生。“法益”就是法律所保护的利益。这种利益有个人利益,也有社会利益、国家利益等超个人法益,换言之也就是集体法益。刑法保护法益,犯罪则是对法益的侵犯,这个断言已经成为我国刑法的通说。 第二十六章 四 权利是一种高纯度的法益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2Fnote%2F861505624%3F%26
13.《刑法修正案(十二)》的理解与适用北大法律信息网认定本罪要把握住行为人徇私舞弊、搞利益输送的犯罪本质。二是本款没有将“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规定为构成犯罪的前置条件,是考虑到徇私舞弊的表述已经明显包含了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意思。对于实践中经过公司、企业决策同意或者授权的资产处置行为,即使有关主管人员的处置行为没有达到企业资产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1044%20&year=2024&data=2024/1/25%2010:18:23
14.龚廷泰: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形成的独特之路——恩格斯早期法律思想恩格斯法律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家庭、学校、深刻的时代背景、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本人自身的多重因素影响使然。青年恩格斯洞见了经济因素在包括法律发展在内的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洞见了物质利益、私有制和生产方式是资本主义法律的经济基础,从而为我们找到了一把揭秘法律本质的重要锁钥。“法律压迫穷人,富人http://www.marxistjuris.com/show.asp?id=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