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摘抄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诗歌摘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

竹根珠胜竹皮冠,欲著先须短发干。

竹窗红苋两三根,山色遥从水际门。

一峰晓似朝仙处。青节森森倚绛云。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喜游蛟井寺。复见炎州竹。

唯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万枝朝露学潇湘。杳霭孤亭白石凉。

谁寄寒林新属笋,开奁喜见白参差。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

琼节高吹宿风枝,风流交我立忘归。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空山竹瓦屋,犹有燕飞来。

关键词:精彩展示诗词创作论语讲坛风华好诗词

文化应该是融入一个人,一个民族的血液中的。我们民族的文化是从何而来?它是从《诗经》中来,从《论语》《庄子》等先秦诸子中来,从唐诗、宋词、元曲中来……激荡我们民族的血脉,历经千古不老!

一、初中语文第一节课,给学生一个传统文化的世界

初中语文第一课,我们便向学生介绍国学,介绍传统文化三股主流:儒、道、释。

我们向学生介绍汉字的演变过程,领学生做猜测空间的游戏,从而锻炼学生表达和倾听能力,了解文化名人、著作等。

在“文学欣赏”这一环节,我们带领学生欣赏《蒹葭》,了解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风格,欣赏余光的《春天遂想起》,了解余光中和他的乡愁诗,认识游子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我们还向大家推荐了《开心学国学》的主题曲,领略中华文明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摘抄优美古诗文、课前进行“精彩展示”

多年来,从六年级学生们入学开始,每周末都有一项作业――古诗文摘抄。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古诗文篇目做摘抄笔记。

当我们学习《观沧海》时,有的学生便摘抄《短歌行》;当我们学习当我们学习《桃花源记》时,有的同学就摘抄《归去来兮辞》:当我们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后,有的同学摘抄他的《正气歌》……

如何检查学生的摘抄效果呢?

我在每节语文课前3分钟设计了“精彩展示”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大声朗诵自己所摘抄的古诗文,让朗朗的诵读声成为语文课的前奏。

精彩展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具有古诗词创作能力。请看学生的诗词习作(该诗获“诗词中国”传统诗词青少年创作大赛二等奖):

减字木兰花

王子欣

物是人非,言笑晏晏在耳畔。花落泪垂,美人独坐颦蛾眉。

流年似水,今秋未减前秋怨,借酒消愁,狂歌依旧情难旧。

武陵春花木

陈宇

荷兰竹柏不肯醉,牡丹只富贵,暮秋亦曾羡菊梅,红豆无声喟。

白杨是否伴梧桐,苦与甜滋味,木棉铁树万年青,无人解相思泪。

精彩展示,给每个孩子心中都洒下阳光,使他们成为留恋于语文青草地的快乐的孩子。

三、校本活动课――“华夏经典诵”和诗会活动的开展

每周两节的校本活动课,我们向学生介绍我国历史的文学大家,并学习其作品。比如,学习了杜甫的《石壕吏》之后,便学习他的《兵车行》,感受苛酷的兵役带给人民的灾难;学习《江城子密州出猎》时,诵读班便学习《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年日夜记梦》,感受苏正月轼对亡妻深挚怀念和伤悼……

每年5月,我校召开了“‘激情满怀诗诵风华’经典诵读诗会”,诗会期间,学校成了诗的海洋。诗会中,同学们热情高能高涨,表演形式多样:朗诵篇目中有经典诗歌,有自创诗歌。

四、论语讲坛――教师们精神盛宴

《论语》被誉为“东方的圣经”,穿越千年不老,读《论语》就是让我们在奔波中沉静下来,静观自己的心灵,独享一刻之闲。为了引导教师从论语这东方圣经中觅人生的智慧与顿悟,我校开设了“论语讲坛”。

在学校的“论语讲坛”中,我向全校教师讲解了《论语》中的“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从“大学”谈起,从孔子、孟子、苏轼等角度讲解了我对“忠恕之道”的理解……使全校教师走近《论语》,了解了《论语》。

五、“风华好诗词大赛”的举行

2014年,我们组织了“风华好诗词”大赛。初赛九百人海选,复赛六十人角逐,决赛十二争雄,推出“决赛”现场,学年顶尖级选手进行了激烈的角逐。赛场步步惊心,迭起,掌声雷动。《哈尔滨日报》《生活报》都对此进行了报道。

六、带领学生进行“名家系列研究”

近年来,我还带领学生进行了“苏轼系列研究”“杜甫系列研究”“李白月诗研究”。2012年6月15日,中语会副会长张鹏举教授来风华中学听了我的《黄州苏轼赤壁》,在全国“传统文化实践研究年会上”给予肯定。

七、访文庙走近孔子,沐浴儒家精神洗礼

为了更好地领悟儒家的思想精华,我带领学生参观了哈尔滨文庙。通过参观大成殿、走畔桥,听讲解员介绍孔子的生平,我们共同感受着孔子自强不息的灵魂力量,使孔子的形象驶入了学生的心灵之中。

八、编辑出版《风华经典诵》《风华佳作园》

为了更集中地引导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主编了风华中学语文校本教材《风华经典诵》。包含包含《四书篇》《古诗词篇》《古文篇》《现代诗篇》,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感悟国学。

《序言》中这样写:“《风华经典诵》采撷文学的朵朵浪花,献给风华莘莘学子,以承儒家思想的火种,传厚德载物之道。希望同学们润泽心灵,汲取智慧。”

写作是另一种阅读。为了让学生的生命在成长中留下痕迹,我还编辑出版了《风华佳作园》,已出版发行。

关键词语言积累阅读经典生活方式

积累无疑是一条连接读与写的美丽纽带。没有积累,也不会有写的精彩。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把语言积累当作乐趣,实现语言积累的有效性呢?

一、积累语言先积累兴趣

母语中的诸如歇后语、成语、童谣、对联、诗歌都是我国的瑰宝。我们会从中领略到成语的短小精悍、对联的对仗工整、诗歌的精美、童谣的活泼,我们还会发现,“七叶诗派”老诗人郑敏教授说的“每个(汉)字都像一张充满感情向人们诉说着生活的脸”的话是非常有道理的。那么,怎么发挥汉字的魅力呢?

1.利用打油诗提高学生语言积累的兴趣。诗是最精美的语言。而打油诗是以口语入诗的,被一些人认为难登大雅之堂。其实不然,打油诗因其内容浅显明了,字句诙谐风趣,形象鲜明生动,一直受到大众的喜欢,甚至许多大文豪也热衷于做打油诗。宋代大文豪苏轼、明初大才子解缙、清代大画家唐伯虎、郑板桥,到现代文学家鲁迅等都作过打油诗。可见打油诗有其独特的魅力。打油诗不但其本身有趣、幽默、俚俗,暗含讥讽,包容文史知识,体现名人的个性、爱好、轶事和思想,而且很多与诗有关的故事也很生动有趣。因此,当学生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时,就会主动去积累好词佳句,名言警句等等。

二、阅读经典就是积累诗意的生活

1.读书笔记。一个人看书时,不妨拿笔划一划,在有感受的地方做批注。要把书上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就应该写读书笔记,好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下来,并在文中运用积累来的语言,进行再创造。这样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的语言材料,是深化积累的最佳方法。

2.摘抄。看书时碰到好词好句,想要把它留下来,通常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这是一种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就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当然我们不能让学生为了摘抄而摘抄,而是要学以致用,比如让学生分类摘抄后,每周进行一次习作,把一周积累来的运用于写作中,当然这不是去堆砌词藻,而是自己模仿写一些好的词句或运用一定的好词正确地写一些句子。

经典诵读不仅是一种享受,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涵养孩子的诗心诗性。让年轻的生命能够用诗意的眼光来观察和感受这个世界,这点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幸福。

三、让积累语言成为学生的另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

更不忘他承受的千灾百难,

黄河纤夫拉不直问好般的身躯,

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

让东方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没想到,大家一句句打击着我,是的,许多许多朋友在批评我:

这也太差劲了吧!

这是书上的,抄袭是不对的!!!!

太垃圾了,竟然抄书!

我想你一定很懒,竟然,你一定像你的名字一样,懒懒薰衣草……

……

我似懂非懂,点点头。

一、激发热情,拉近距离

二、分类引导,品读经典

我们可以把名著按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分类介绍给同学们。

此外,我还把当代的优秀小说如《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等推荐给学生,这些作品也深受学生们欢迎。我们还曾举办了河南作家的专题交流会,引领学生们认识了我们河南作家姚雪垠、二月河、周大新、刘震云、李佩甫、阎连科、刘庆邦、王奎山等,让同学们认识到文学离我们并不遥远,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情。

散文是不太受高中生欢迎的文学体裁,因为大多数同学表示散文没有什么情节,不太吸引人。调查中,只有11%的同学喜欢散文。我为同学们推荐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梁衡的一系列人物传记式散文、张晓风温情脉脉的散文,同学们渐渐被散文丰富的内涵、深邃的哲思、缠绵的温情、优美的文笔所打动。在此基础上,我又为同学们介绍了朱自清、汪曾祺、林清玄、龙应台、迟子建、毕淑敏等不同风格的散文家及其作品。当然,同学们之间也互相介绍彼此喜欢的作家,鲁迅、韩寒、巴金、冰心、丰子恺等都受到不同同学的喜爱。

三、注重积累,以读促写

在引导学生们阅读名著时,我发现,大部分同学只注意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在肯定和鼓励的同时,我们也引导学生注意作品的语言和构思,让学生们在读书时做好笔记,摘抄优美段落,积累写作素材,学习构思技巧。

记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既能写下自己的感悟,也能摘抄一些好的句子段落。可有些同学是有惰性的,因此教师要定期检查同学们的读书笔记,以便更好地督促同学们进行阅读。我们可以分阶段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可以开展手抄报活动,可以举办“读书伴我成长”的征文比赛,还可以以“名著中的经典语句”“名著中的经典情节”为内容举办演讲活动。这些都是阅读教学的延伸,可以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对解决写作的材料积累、构思、立意是非常有益的,所以阅读名著对写作教学的促进是势在必行的。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自然会“下笔如有神”。

星星心中的语言是一个美好的心愿,

这个心愿是纯纯的,不知他在心中祈祷了多少遍。

心中有星,星中有心。

星星是羞涩的,不敢把他的所有美丽展示给人们看。

心是腼腆的,不敢把他所想的全部说出来。

星星是善良的,默默向月亮许愿,给别人祝福。

心是多愁善感的,常常被真挚的话语打动。

寂寞的夜晚里,群星一起许愿,

这祝福胜似诗篇,却又平常:

“快乐是帆,祝福是船,

快乐的帆带着祝福的船

为了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其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语文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采用学案导学的新模式。编写学案就是在课前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将课程内容有目的、有层次的编写成一份试题。学生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在学案问题的引领下,或自主、或合作、或探究完成教学任务,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这种方式很受欢迎,也取得很好的成果。学案编写需要注意:

1.学案内容的层次性

2.学案编写需集体合作、集思广益。所有问题先由一人拟写,再经过教研组集体讨论,确保每一个问题都三思、三讨而后定,学案是教研组集体智慧的结晶。教研是最好的方式。

二、采用多样化的授课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杜威指出:“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对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因此语文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授课形式,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好学,更乐学。下面是我尝试过的几种方法。

1.文言文教学

再如,学《高祖本纪》《项羽本纪》时,可先让学生看影视作品《鸿门宴》,使其先对其中人物及故事情节有个大致的了解,再引导其读文本内容,这样学生学起来就很轻松了。

2.诗歌教学

在学习《再别康桥》《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可播放配乐配画面的朗诵,让其边欣赏优美的画面,边聆听悦耳的音乐,使其沉醉于诗歌的美好氛围中。当他们被这种美所吸引时,就会主动走进诗歌,去理解、去剖析、去赏读。遇到困惑时,或小组合作,或教师引导,帮其解惑。如学习柳永的《雨霖林》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词中的“借景抒情”,课前可让学生对比聆听《离别的车站》(赵薇)和《走西口》民歌,这两者都是“直抒胸臆”,通过对比,学生很好理解。而且学生跟着唱,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

3.小说戏剧教学

三、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情绪能改善人的心理状态,使人思路开阔,擅于创新。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使其参与到整个教育活动中;作为学生,也只有在一种宽松的教学环境中,才能主动地探索、轻松地获取新知。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展示课给学生提供了平台。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展现自我,在同学心目中留下很好的印象。如若教师能适当地鼓励、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或者对表现好的小组以小小的物质奖励,可极大提高参与的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拓宽视野,注重积累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175

一、创设情境氛围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堂的教学也不例外。语文课堂的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的引入方式引起重视,教学引入的成功与否决定着接下来整节课堂的学习氛围。在传统的诗词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从一开始就用“满堂灌”的方式为学生逐字逐句的翻译解析,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枯燥,更会让极少接触诗词的高中生产生畏难心理,间接打击其学习兴趣。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学会换位思考,针对当下高中生的文学积累情况开展“引入式”的教学,让学生对这些时代久远的文学艺术产生共鸣,继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帮助课堂顺利开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当代教师应该开拓教学思维、丰富教学手段,学会利用当下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大课容量,丰富教学内容,为课堂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例如我们在学习《蜀道难》时,若让学生只从口头描述知道描写的山之高,水之急,连峰绝壁之险,学生又怎么能很好的带入情感身临其境的从是诗句中去理解、去掌握诗人的笔意纵横,豪放洒脱呢?

二、丰富教学形式

作为语文教师,还应该改善自身的教学方式,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找到诗词的学习乐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丰富的教学形式、充实的教学内容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朗诵法

在古诗词的学习生活中,不同作者不同时代创作的作品感情基调不一,通过朗读的形式,有助于学生情感的传递,并为更好的学习古诗词打下基础。例如我们在学习《琵琶行》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学习课本内容前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这些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将学生提前带入诗词的感情里。

(二)联想法

联想是帮助理解诗词的有效手段,在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勿受应试思想捆绑,教师在教学上应该大胆创新,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收获自己的独到见解。例如当我们读到“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想像在一轮血红的西坠的夕阳的景幕下,落日残照,夜幕来临之景,而此时漂泊异乡的诗人,只能独自在异乡思念家乡和亲人,不禁引人更加惆怅、感伤了。

(三)比较法

受诗人的所处时代背景、自身写作风格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文学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表达观点态度上大有不同。随着高中生在诗词方面接触的内容增多,教师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通过比较不同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态度,感受诗词不同的感情基调,学会准确评价诗词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从而更好的把握诗歌的思想主题。如在比较诗人杜甫的《登高》和刘禹锡的《秋词》时,通过体味秋天给不同诗人带来的不同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边学边思考的过程中提高思辨能力,进而发现诗词文化的无穷魅力。

三、开展多种活动

一、因材施教,突出层次性

我们设计和布置作业应该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力争让每个学生在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过程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1.作业量的分层

2.作业难度的分层

作业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知识水平,具有思考的价值,学生才会对其产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层次差异设计难度不同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从而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完成作业。

3.作业选择的自主性

教育实践表明,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优势,也有不同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作业类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还能提高作业的针对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内容丰富,突出开放性

我们应当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力求把课本上的语文转换为学生生活中的语文。既要注重语文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综合训练,也要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内容上要尽量涉及学生关心的话题,接近他们的生活内容,吸引学生参与。

1.课前扩展性作业

2.课后延伸性作业

3.积累性作业

可以让学生准备本子,摘抄名句、古诗等,以课本为主,以课外读物为辅。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积淀。

4.练笔性作业

5.综合探究类作业

我们可以结合学科教学,设计一些体现综合性学科特点的探究性作业。最大限度地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建立起丰富的知识体系。

三、注重形式,突出多样性

传统的作业形式单一枯燥,容易使学生厌倦,且不能有效、全面地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所以,作业的形式应不拘一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1.演说交际类作业

比如教完故事,可让学生自编课本剧上演;教完诗歌,可让学生搜集或自己创作诗歌,组织一次诗歌诵读会。可以演课本剧、看图说话、续说课文内容等。这类作业可以帮助学生积淀语感,锻炼能力,提高口语水平。

2.采集编创类作业

它可以是采集、剪贴、展评与课文有关的图文资料,编辑主题鲜明的手抄报、黑板报,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书法、绘画创作等。通过这类作业,可以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考察探究类作业

深入社会进行参观访谈,走进大自然进行考察探究,写出科技小论文或考察报告等。这类作业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还能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4.生活实践类作业

学生的生活提供给语文学习无穷的资源。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汲取语文方面的营养,教师布置的作业应该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学会生活,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四、评价合理,突出多元性

开放性语文作业的评价是多元的。教师要把评价权交给学生、交给家长,让他们都参与进来。评价时要尽可能地发现学生作业过程中的可取因素,从能力、情感等角度给予学生多方面的评价,坚持正面鼓励的原则。

1.评价方式的多元

要打破单一的分数、等级评价方式,形式要活泼多样,如短语评价、动作评价、语言评价等。还可以通过展示、汇报、交流等方式来检查、评估作业。

2.评价层面的多元

我们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综合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从不同的角度去鼓励学生。

3.评价承担者的多元

一、加听的训练

听的训练方法很多,可以听配乐朗读带,听老师范读,听学生读等。当然,听的时候最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这样才不至于心不在焉。比方说,可以让他们说出哪些地方最精彩,也可以根据别人的朗读创作一幅写意画等。

THE END
1.用行动书写法治华章用生命播撒法治光芒12月4日,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 由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办、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宪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2024年度法治人物”宣传活动于当日揭晓了10名“2024年度法治人物”和6名“致敬英雄”人物。他们是千千万万政法干警和法治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行动书写法治华章,用https://www.chinalaw.gov.cn/pub/sfbgw/zwgkztzl/xxxcgcxjpfzsx/fzsxyw/202412/t20241205_510713.html
2.丁宇翔:新时代的法治逐光者“我们以往适用的损失核算方法没有考虑到市场风险这个关键要素,可能无法准确反映投资者因虚假陈述行为而遭受的实际损失,还是要寻求一种更精准的损失核算方案。”作为一名资深的金融审判专家,丁宇翔时刻关注着业界信息技术公司发布的相关信息,每听到一个相关的消息都与其打电话确认相关计算模型。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86747.shtml
3.天生法律人:丁宇翔的多面人生“理论派坐书斋,实干家上法台”,在法律人通常的印象里,“理论派”与“实干家”似乎有着泾渭分明的特质。但是在丁宇翔身上,这两者却相融相成为一体,他是深谙“法理”的实干家,又是不在“书斋”的理论派。“确实很难说哪个更像他”,金融法院孙兆晖法官说,“他就是像学者一样学,又像法官一样干。” http://www.pfcx.cn/index/index/mob_show/id/152193.html
4.知法律于心守法律于行——临床医学院“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四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深入理解宪法的重要性,正如卢梭所言:“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并表示,要将宪法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为建设法治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https://yx.hamc.edu.cn/info/1059/4413.htm
5.时事政治复习材料6篇(全文)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2)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3)世界物质性原理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③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https://www.99xueshu.com/w/file4qjtmkvc.html
6.笔记单家独户别院从每一个细微的布局、装饰着手,尽量满足风水标准要求,整个村庄却因凌乱不堪,已毫无与风水相协调的可能。 2008年农历岁末之际,文质彬开始愿意他们“骂娘”,并非否定当下世道有“端起碗来吃肉”的好处,而是希望它变得更好,更公正,更有人伦之温情脉脉。与此相比,反倒是年轻人颇有几分犬儒的心态。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95375937/
7.{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最重要的个管理法则{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最重要 的个管理法则 HR必知:人力资源最重要的 100个管理法则(一) 1、帕金森定律 【经典释义】 一个科层制组织一旦建立起来,就倾向于给自己制造更多的工作,并推动机构和 人员规模的膨胀。 【来源探幽】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诺斯古德·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1957 年写 了一本名叫https://doc.mbalib.com/view/3a99049797313f5c29c386832c189319.html
8.论余华作品中的人性.doc论余华作品中的人性.doc,论余华作品中的人性 1、相关定义 1.1、文化的定义 关于写作文化的定义,大多数人不能够正确的理解,容易将它与”文化” 的概念和功能混淆,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先要理解就是”文化”的定义。 关于”文化”这个词,已经有许多学者对其作出概括,但是,由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922/134675202.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