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接力表态抓意识形态,厦大书记:纪律约束本质是法律延伸思想市场澎湃新闻

在意识形态前沿阵地,一场强化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攻坚战”已然打响。

据人民日报2014年12月30日消息,在第23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为此,要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中央机关层面首先作出部署,1月19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包含大力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着力加强宣传思想阵地管理等七大部分。

1月29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教育部学习贯彻《意见》座谈会上强调,高校要把“马工程”重点教材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确保课堂讲坛风清气正。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高校目前意识形态方面的突出问题,袁贵仁部长谈得相当细致,他要求“加强对西方原版教材的使用管理,绝不能让传播西方价值观念的教材进入我们的课堂;决不允许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各种在大学课堂出现;决不允许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在大学课堂蔓延;决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

教育部直属以及在京诸所高校负责人旋即争相表态。至此,这场攻坚战拉开了序幕。

2月2日,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韩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冯培、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分别在《北京日报》撰文,探讨如何加强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几所高校负责人一致认为,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必须筑牢,高校教师要懂得“打铁还需自身硬”。

同日,北京大学官网头条发文《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强调社会主义性质的大学应理所当然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也应当理直气壮地捍卫中国社会主义的国家利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显然,要守的阵地绝不囿于在京各大高校,这场攻坚战任重道远。

据河南日报2月3日报道,河南召开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批示要求,全省各高校党委要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要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牢牢掌握领导权和话语权。

高校是教育单位,也是文化单位,知识分子和青年大学生构成了校园人群的主体,历来是各种文化思潮传播激荡的重要场所,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形势错综复杂,既有国内经济社会深刻转轨转型和对外开放带来的思想观念空前活跃,也有国外敌对势力的牵制遏制和以西方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想文化渗透。高校在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切实完善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制度,实施主动管理、科学管理和有效管理,守住阵地、清洁阵地,并不断传播好思想、传递好声音和传输正能量。

一、深刻认识完善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1.阵地状况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表征

当今世界的激烈竞争不仅表现为物质、技术、军事的竞争,也包含精神、文化、信仰的比较与冲突。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宣传思想阵地上的交锋和较量越来越复杂、尖锐和激烈。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经济的快速增长大幅度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思想观念上的新问题、新困惑。思想领域中,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的观念交织,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识有所滋长,以及一些干部作风不正和消极腐败现象的存在,极容易造成人们情绪上的波动和思想上的困惑,甚至引发偏激言论和非理性行为。

2.制度是宣传思想阵地规范、有序、高效运行的保证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始终是宣传思想工作须臾不可动摇的根本任务。实现“两个巩固”,重中之重是树立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用中国梦激发和汇聚上下同心、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信仰、信念不会自发和凭空产生,只有充分发挥宣传思想阵地的作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入脑入心,促进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实践和生动创造的可感可知,才能不断提高人们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也被赋予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光荣职责,为了完成使命,自己的宣传阵地必须建设好、管理好。

完善宣传思想阵地管理,需要从建立和健全管理制度入手。制度是阵地运行的基础框架,也是实施管理的依据。管理制度有效管用,阵地才能守得住。推进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制度化,就是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宣传思想阵地建设管理全过程,实现管理规范化、法制化,可操作、全覆盖,使错误思想没有传播和扩散的条件。宣传思想阵地的建设管理,既要着眼当前,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又需要着眼长远,不断健全长效机制,使宣传思想阵地保持良好状态。

二、完善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

1.树立法治观念

在高校进行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制定并完善管理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这件事既要树立自觉性,从政治高度来认识,也要增强坚定性,从法治的角度来理解。根据宪法以及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高等学校对课堂、讲座、出版、发表等工作、活动、场所等进行制度建设,对师生员工进行纪律约束,本质上是学校贯彻实施法律的延伸,也是学校根据章程履行自身管理职责的具体表现。具体到实际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法治思维,依据法律法规制定管理制度,依据法治程序出台管理制度,依据普法原则宣传解释管理制度,依据法治精神执行管理制度。

2.坚持底线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底线思维是以底线为导向的一种思维方法和心态,它要求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是对意识形态领域规律的整体性把握,要求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自觉顺应规律,客观分析宣传思想阵地管理中每个细节、每个可能出现的问题,妥善解决各种问题。大学宣传思想阵地与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载体具有相当程度的重合,进行制度建设时必须始终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宣传报道有尺度”的原则,同时充分考虑学校的特点,妥善处理好加强管理与维护学术自由和保障言论自由的关系。通过具体管理规定和措施安排,把握好政治底线,要求不碰底线,在底线基础上划出红线,严禁踩触红线。

3.进行系统设计

意识形态领域之错综复杂,唯有整体考量才能驾驭全局;阵地管理之关联耦合,唯有统筹协调才能协同推进。高校一般兼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传承创新文化的任务,许多大学与社会联系广泛,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在高校内进行宣传思想阵地的制度建设一定要坚持系统思维,进行系统设计,这既是理顺复杂关联的必需,更是凝聚共识、巩固阵地的关键。进行系统设计,重点是统筹好各层次、各领域,努力做到全局与局部相配套、当前与未来相协调、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具体到完善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制度,就是既要高瞻远瞩、坚持导向,又要通盘考虑、联动各方,也要科学规划、逐步推进,一步一个脚印落实到位。

THE END
1.建构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中的中华文明法治蕴含中华文明在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重视“人”,但这种“人”,与西方作为“原子”形态出现的“人”不同,而是以整体性的“群”的形态出现,法律重在处理“群”与“国家”的关系,因而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人本主义基础的群体性的“人”,与西方早期文明中原子式的“人”明显存在区别,但中华传统文明对“群”与“国家”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65096.shtml
2.法的本质(法学领域术语)任何事物都有本质和现象两个方面,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这两个方面是密不可分的,本质总是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而现象总是本质的显现。把这一辩证法的原理运用于法学研究,可以说“法的本质”与“法的现象”是一对范畴,它们分别从法的内部依据和法的外部显现两个方面来把握法律现象。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3%95%E7%9A%84%E6%9C%AC%E8%B4%A8/7731607
3.法律人类学关注法的四个维度从研究对象或议题的角度来讲,法律人类学主要关注法的四个维度:本质、功能、意义、价值。这四个维度的分类不仅为法律人类学的研究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框架,而且对于凝练中国法律人类学的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第一,法的本质维度。这里的“本质”主要涉及“法律是什么”以及“法律的概念”。本质维度是人类学最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8/t20240829_5774411.shtml
4.法律的意识形态范文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律的意识形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关键词 法律意识形态价值属性 法律意识 探究与分析 简单来讲,法律意识形态的概念有些综合、模糊,它是介于意识形态以及法律意识两者之间的概念,而且它同时具有意识形态和法律意识形态的基https://www.gwyoo.com/haowen/207035.html
5.法律意识形态的释义法信{11}但从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的立场出发,法的本质和法律意识形态的最终的决定因素在于其经济基础和经济因素。 (三)法律意识形态是对意识形态的扬弃 法律意识形态是独立于意识形态的独立的领域,法律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之间是相互扬弃方保持自身。其一,在哲学层面上讲,量是扬弃了的质,是外在的、对存在本身无影响的规定https://www.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91592
6.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考点2.道德的本质 (1)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 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结底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具体表现: ①道德的性质和基本原则、规范反映了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和内容。 ②道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③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里总是反映着一定阶级的利益,因而不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7.2020年研究生考试考研政治考试大纲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及其本质。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垄断的形成、本质及垄断https://m.gaodun.com/kaoyan/1153344.html
8.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90. 论意识形态的本质、功能、总体性及领域 陈锡喜 上海交通大学 91. 中国行政法学的体系化困境及其突破方向 朱芒 上海交通大学 92. Work-Related Stressors and Health-Related Outcomes in Public Service:Examining the Role of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http://www.sh-popss.gov.cn/newsDetails.asp?idval=6395
9.2022年10月重庆自考03706思修真题及答案解析12.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道德的本质,认为道德是社会经理关系的产物,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D) A.先天良知 B.社会关系 C.社会生产力 D.社会意识形态 13.中国革命道德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中所形成的优良道德。其主要内容包括( ) http://www.cqwi.com/show-2136-39869-1.html
10.从文艺意识与道德意识的区别看文艺本质是审美意识形态凭借感性意识与理性意识的统一,自我意识与它物意识的统一,能够区别文艺意识与科学意识,但要区分文艺意识与道德意识就比较困难。因为道德意识作为人类社会中对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限定和规范的意识形态,不仅具有理性意识内容,而且具有感性意识内容;不仅具有它物意识内容,而且具有自我意识内容。正因这样,道德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1554-339860.html
11.深刻把握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与西方所谓“宪政”的本质区别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与西方“宪政”的本质区别首先在于中西宪法的阶级本质不同。 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马克思主义国家和法的原理,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国家是属于统治阶级的各个个人借以实现其共同利益的形式,这些“占统治地位的个人除了必须以国家的形式组织自己的http://www.legaldaily.com.cn/xjpfzsx/content/content_8839720.html
12.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十九、法律的作用1.法律的规范作用。(指引作用、教育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是从法律规范调整人的行为这一特征来分析法律所起的作用;2.法律的社会作用是从法律的本质和目的角度分析法律的作用。①法律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的作用,这是法律社会作用的核心;②法律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指法律对于关系整个社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13.法治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本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本质、运用法治思维、依法维护权利与依法履行义务的素质、修养和能力。 A. 错 B. 对 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相关题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青岛职业技术学院)-2020春夏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https://www.shuashuati.com/ti/13226b7cbb6048dfa89bd5dd6333fd1e.html?fm=bdbdsb939243e01c235cc33d6ec4ceca3a9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