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我国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D.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行政有机统一起来
3.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要求。在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最根本的是保障人民的
A.监督权和发展权B.生存权和政治自由
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生存权和发展权
2.江苏某地农村,广泛开展“村民议事”“民主恳谈”等活动,干部干净办事,群众高兴满意。这表明
A.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社会主义民主有法制的保障D.基层民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1.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工人、农民代表占18.46%,知识分子代表占21.14%,干部代表占32.44%,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占16.09%,解放军代表占8.98%,此外,还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归国华侨等方面的代表。这充分体现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性的特征
A.权利真实B.权利阶级
C.主体广泛D.主体平等
33.[答案要点](1)①党和人民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执政为民。②政府和人民的关系。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③党和政府的关系。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了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政府的政策措施是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④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国务院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各级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2)①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需要有中国共产党的科学、民主、依法执政;(3分)
②政府是履行国家职能的载体。解决民生问题,需要政府去履行职能,依法行政,对人民负责;(4分)
③公民是权利和义务的主体,解决民生问题还要依靠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3分)
32.[答案要点]①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立法工作,《物权法》的制定体现了党依法执政,领导立法。
②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物权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③《物权法》按照立法程序制定,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可见,《物权法》的制定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统一。
33.材料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而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为贯彻党中央精神,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增加用于解决民生问题的财政支出。各级地方政府也根据本地实际采取各种措施,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促进社会和谐。
材料二
“自古读书需交费,而今上学不花钞”,道出了人们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的欣慰。免收学杂费成为继免除农业税后又一场惠及广大农民的“及时雨”。
“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曾是农民看病贵的真实写照,而今形成的农村初级医疗保障制度使农民健康有了“保护伞”。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哪些关系?请加以说明。8分)
(2有同学认为:上述材料可以表明,只要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就能解决各项民生问题。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10分)
高一政治阶段练习
2008419
31:①全国人大代表来自社会各个方面,体现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真实性。(3分)
②会议审议和表决通过了”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体现了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活动原则。(2分)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2分)也体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最高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2分)
③上述材料共同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是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政体。(3分)
3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立法工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发展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推进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通过的《物权法》,其立法工作历时13年,先后召开过100多次座谈会,收到了l万多件意见,经全国人大常委会7次审议,充分反映了国情民意,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常识,说明《物权法》的制定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统一。(l0分)
以上材料体现了哪些政治现象?(12分)
30.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对国家机关的要求是:
①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立法②政府依法行政③司法机关依法司法④执政党依法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