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之浚: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五大特征新闻中心

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循环经济立法起草小组组长冯之浚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局,坚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但是,我国循环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和障碍,迫切需要立法加以解决。

由于我国所处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不同,循环经济立法,一方面要总结国内外大量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要将时代特征、中国特色、行业特点和自身特长有机结合,形成有特色的循环经济立法。

特征之一:综合管理法

与其他国家循环经济法的发展历程相比较,能更清楚地了解我国循环经济法的这一显著特征。如日本的循环经济立法从孕育、产生到不断健全和完善,都体现出了明显的环境保护色彩。1994年,日本内阁制定环境基本计划,首次提出“实现以循环为基调的经济社会体制”。《环境白皮书》提出“环境立国”的新战略,将环境保护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重要地位。尽管已经做出上述努力,但是由生产和消费产生的废弃物仍然是日本面临的主要国内问题之一。为此,在1996年的《环境基本法》之下,日本于2000年召开“环保国会”,参众两院表决通过和修订了《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等多项法规,并相继颁布实施了废弃物处理、资源有效利用、政府绿色采购以及涉及容器包装、家电、建筑材料、食品和汽车再生利用等八部专门法。显而易见,日本的循环经济立法起源于废弃物问题,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为目标,旨在解决整个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环境问题,基本上是以环境保护为中心的法律。

特征之二:减量化优先的全过程治理法

由于发展阶段的不同,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立法多强调资源化,强调环境保护。而我国循环经济立法遵循“减量化是循环经济第一法则”的要求,重点强调“减量化”,从而保证在发展的源头上实现资源节约,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多重利用,在发展的结果里实现综合效益。

德国的循环经济立法与实践在世界上广受好评。该国矿产资源并不丰富,经过工业化的大量消耗,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所剩无几。与此同时,大量的废旧物资,如废钢铁、老旧汽车、废家电等却“堆积如山”。这在客观上要求对废弃物进行再生利用,以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此外,由消费带来的日益增加的垃圾(包括工业和消费领域的废弃物),也成为德国面临的最大国内环境问题之一。到上世纪中后期,德国意识到,简单的垃圾末端处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德国在1996年制定了《循环经济和废弃物管理法》。该法的目的是彻底改造垃圾处理体系,建立产品责任(延伸)制度,要求在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在使用后要安全处置或重新被利用。因此,德国的循环经济立法是由垃圾问题而起,重点是“垃圾经济”(3R和最终安全处置),并向生产体系(企业)中的资源循环利用延伸。

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不仅面临因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而来自消费环节的大量废物问题,更面临由于经济高速增长中生产经营粗放、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较低、污染产生排放严重所引发的资源环境问题。我国的循环经济立法将着力解决能耗物耗过高、资源浪费严重、前端减量化潜力大的问题,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使用。为此,我国循环经济立法遵循:发展循环经济应当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和环境友好的条件下,以减量化优先为原则的指导思想开展工作。

减量化优先原则与再利用和资源化优先原则相比,包括了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内所有的减量化活动。比如,不仅对“减量化”有一些原则性的特殊规定,还分别对“生产过程中的减量化”和“流通、消费过程中的减量化”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也提出要在“减量化”的前提下,做到“再利用和资源化”。可以说,这是一部减量化优先与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的全过程治理法。

特征之三:既有总体框架,又重点突出

我国的循环经济法既有一般综合法的框架,又突出主要工业行业和重点企业,着力解决影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比如,考虑到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阶段,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建筑、造纸、纺织、食品等主要工业行业资源消耗高,资源利用效率低,污染物排放量大,其中的大企业在资源消耗中又占很大比重,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抓住了这些重点行业的重点企业,就等于抓住了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关键。因此,我国循环经济法专门设立了重点企业管理制度,明确提出节能减排的强制要求,并定期进行审核。

可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着力解决主要矛盾,是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

特征之四:法律文本与配套法规有机结合

我国的循环经济法既要普遍适用于全国不同地区,又要涵盖从资源开采到废物最终处置的整个经济过程,还要突出重点行业和企业,因此,在循环经济法立法的同时,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与之配套的政策、法规、规范、制度、标准、技术支撑体系,为我国循环经济的科学发展提供法律依据、技术保障和行为规范。

特征之五:制度安排十分完善

我国的循环经济法,为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设立了八项基本制度。第一,建立循环经济规划制度,明确政府绩效评价考核和鼓励、限制或禁止措施的具体要求。第二,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制度,杜绝一些地方重经济增长、轻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做法。第三,建立循环经济的标准、标识、标志和认证制度,规范政府评价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的依据和手段。第四,建立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明确生产者应依法承担其产品废弃后的回收、利用、处置的责任。第五,建立对重点企业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定额管理制度,加强对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建筑、造纸、纺织、食品等主要工业行业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监管。第六,完善产业政策制度,规范和引导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产业发展,限制高消耗、高污染行业的发展。第七,建立政策激励制度,调动各行各业的积极性,鼓励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第八,建立明确政府、企业和公众责任的有关制度,以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中,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和公众的参与作用,形成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

以上八项制度准确地把握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本质要求,确保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力、高效运转,体现了激励和约束两方面的机制和措施,为循环经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治经济提供了制度保障。

THE END
1.世界五大法系:根据世界各国法律基本特征划的五大法系世界五大法系:根据世界各国法律基本特征划的五大法系 秒懂视频V发布时间:12-26 11:12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销量排行榜 总榜单 Model Y 24.99-35.49万 全国销量48202 查报价单 海鸥 6.98-8.58万 全国销量47915 查报价单 宋PLUS新能源 12.98-18.98万 全国销量42382 查报价单 人气排行榜 总榜单 星瑞 9.97https://www.yoojia.com/video/5836975328794322127.html
2.法考5轮背诵觉晓—马克思主义法学特征速记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五大特征,你掌握了吗? 历史唯物主义基础 马克思主义法学深刻揭示了法律现象的社会历史根源,强调法律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由经济基础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让我们在理解法律时,能够跳出表面,洞察其背后的社会变迁和阶级斗争。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6535649/
3.“五大文件”明确扫黑除恶政策法律依据(附权威解读)两当县人民法院“五大文件”明确扫黑除恶政策法律依据(附权威解读) 4月9日,全国扫黑办在京首次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办理恶势力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办理“套路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办理黑恶势力刑事案件中财产处置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办理http://www.ldcourt.gov.cn/do/bencandy.php?fid=62&id=708
4.元宇宙介绍在元宇宙特征与属性的START图谱中,北京大学陈刚教授与董浩宇博士梳理并系统界定了元宇宙的五大特征与属性,即:社会与空间属性(Social&Space)、科技赋能的超越延伸(Technology Tension)、人、机与人工智能共创(ArtifIcal, Machine & AI)、真实感与现实映射性(Reality&Reflection)、交易与流通(Trade&Transaction)。 https://blog.csdn.net/fuhanghang/article/details/129686272
5.全国2021年4月自考00996《电子商务法概论》真题及答案27.在我国,涉及调整电子合同法律关系的法律法规包括(BD) A.《电子资金划拨法》 B.《合同法》 C.《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D.《电子签名法》 E.《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 28.作为一种新型签名方式,电子签名的技术特征与法律特征包括(ABCD) A.非直观性 https://www.exam100.net/html/2021/jjl_0526/28917.html
6.朗迪集团: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股票频道空调风叶需求具有季节性变动的特征,每年的 12 月至次年 6 月为生产销售 旺季,而 7 月至 11 月为相对淡季。从 9 月开始,公司根据市场情况预先生产部 分下一冷冻年度产品,为旺季销售预先准备部分产成品。公司预先生产的空调风 叶规格型号与主机厂经过充分沟通,以保证公司在旺季时的及时供货,满足空调 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040800003638_23.shtml
7.法律特点(精选十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礼正式成为指导立法和司法的基本原则。从西汉董仲舒“春秋决狱”到唐朝制定“一准乎礼”的《唐律》,亲属容隐原则、五服制罪、八议、官当等制度在法律中的正式确定,一步步推动着法律的儒家化,并为后世历朝所沿用。礼法结合成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不可忽视的一大特征。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v434985.html
8.新编《电子商务法律法规》考试试题10.域名的法律特征包括:()A.优先性B.标识性C.唯一性D.排他性11.电子支付法律关系当事人包括()A.买方B.卖方C.银行D.认证机构12.下列选项属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的有()。A.合法性B. 价值性C.可转让性D.物权性13.电子合同履行中货款的电子支付方式有( )。A.电子支票与电子转账B.信用卡C.电子货币Dhttps://m.360docs.net/doc/info-b20e3a25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2a.html
9.第十一章财政法律制度税法具有经济性、成文性、强制性、政策性、技术性五大特征。 3.税收与税法的关系 税收与税法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税收是税法的实质内容,是税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税法是税收的法律形式,是确保税收收入规范、稳定、及时实现的制度保障。 (三)税法的构成要素 https://www.jianshu.com/p/6e1bc34808e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