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目标思路清晰,学科基础优势明显武汉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能、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能熟练从事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针对上述目标,学校明确了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的办学思路,即依靠学校力量、依托所在学院,面向实际部门、服务地方建设,发挥学科优势、打造特色方向,强化教学管理、保证培养质量,拓展办学空间、稳步创新发展。武汉大学公共管理学科教育有着优良的传统和深厚的基础,积累了较为雄厚的教育资源,教育教学质量深受社会赞誉。
办学组织保障有力,管理制度建立完善
(一)工作任务明显加重。首先是传染病防治工作大量增加。上半年在完成计划免设、肠道传染病预防、健康宣传等正常性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还先后开展了流脑紧急防治、麻疹强化免疫等工作。其中投入麻疹强化免疫工作人员150多人次,完成儿童免疫接种21000名,接种率达到96.7%,有效地防止了疫情的传入和发生。结核病防治工作稳步推进,防治指标进一步落实。至7月底已完成新发病人初诊计划任务63%,完成率暂列全市第一。同时积极做好“麦莎”台风后的救灾防病工作,共组织120多名人员、连续7天对渔农村320多口饮用水井、重要河道、重点外环境进行预防性卫生消毒,消除污染危害,实现了大灾以后无疫情。
(二)执法力度继续加大。高质量地完成了从业人员年度体检、从业单位贴花验讫等日常任务。并进一步采取定时检查、错时检查、突击检查等方式,加强公共卫生监督检查,扩大监督范围,增加监督频率,提高监督效益。如在今年春节、“五一”期间,组织开展大范围的公共卫生监督检查。共检查宾馆、超市、熟食、豆制品、糕点业等从业单位1320多户次,查实违规113起,查获不合格产品1037公斤。同时认真执行县卫生局制定的全县重大活动期间卫生保障工作方案,结合实际制订实施办法,积极做好各项卫生保障工作。上半年参与了海洋文化节、市运动会、学生高考、省风筝节、县两代会等重大活动的卫生保障服务,各项重大活动期间无食物中毒等事件发生,维护了活动进行和社会安全。
(三)专项整治扎实开展。上半年开展了冷饮、纯净水、饭店熟食、夜排档、豆制品、农村市场、学校周边环境、建筑工作食堂及周边摊贩等专项整治活动,净化了公共卫生环境。期间共作出行政处罚54起,其中罚款8万元。全部处罚均做到证据确凿,量罚公正,程序规范,顺利结案。
(四)行政服务更加规范。进一步规范卫生办证行为,扩大集中办证事项,尽力便利群众。同时对下岗职工、特困人、残疾人的申请办证继续给予费用减免,对部分水产企业主动提供卫生技术指导。上半年实施办证费用减免共170多人次,经费3万多元,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在上半年公共卫生管理中,主要体会有:
第一,必须团结拼搏,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积极性。完成大量公共卫生管理任务,贵在充分调动全站力量,进一步发挥团队精神,根据工作需要打破科室分工,集中力量抓好中心任务。单位领导、科主任更是以身作则,处处带头,作好表率,增强号召力。
第二,必须及时总结经验,加大信息宣传。对各项专题性活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工作成效等积极开展报道宣传,扩大与论氛围。对干部群众的举报、意见、建议,虚心沟通,认真处理,及时回复,提高社会对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满意率和参与率。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现场管理
随着经济和工农业生产的需要,近些年,国家开始大力开展水利工程建设,而且颇具成效。不仅缓解了洪涝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损害,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工业生产用电难等问题。与此同时,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在施工过程中,因为管理或者施工不当,造成环境污染;因原材料成本过高,造成预算超支;因施工人员和施工技术不规范,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因规划和指导不及时,造成工程竣工延期等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在控制施工成本的同时,切实做好施工工程的质量保证工作。本文将从现场管理的特点出发,对如何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做出详细讨论和阐述。
1水利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的特点
1.1复杂性
1.2缺乏连续性
1.3特殊性
水利工程的用时长、占地广等特性注定了它的选址有很强的特殊性。一般来说,水利工程都会建在山区、峡谷、荒地等偏僻且交通不方便地区。因此,为了及时、连续的和外界保持联系。还会建设一些其他辅助设施,比如公路、办公区域以及员工生活区等,所以整个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准备阶段会比较长。
1.4缺乏稳定性
由于水利施工过程中,涉及的领域和范围较广,不确定性因素较多,造成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缺乏相对的稳定性。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大体可以分为三种:一是人为因素,即在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的素质水平以及施工技术等,二是自然因素,指施工区域的水文地质、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三是指社会因素,即当地的政治氛围、生产、经济等因素。
2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实践措施
2.1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2.2不断完善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
2.3加强施工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
2.4做好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
施工人员是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主要承载体。施工人员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场管理工作的好坏。管理人员应加大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促进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同时做好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互动交流,以确保切实有效的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
3总结
参考文献
[1]唐刚,张家荣.谈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施工现场管理[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6).
关键词: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管理;施工质量;服务功能
0引言
为了满足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实际要求,需要结合城市的实际发展状况,做好市政路桥工程建设工作,逐渐完善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在工程实际的开展过程中,某些客观存在的因素可能会对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潜在的威胁,需要施工人员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强工程的施工质量,结合工程的施工特点,全面提升工程施工管理水平。
1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
结合现阶段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管理的实际发展现状,可知其在实际的应用中有着一定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1.1管理较为复杂
市政路桥施工环境的恶劣客观地加大了工程的施工难度,对施工计划的顺利完成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工程的管理难度。施工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工程的施工成本、施工进度、施工现场的安全可靠性等进行综合考虑,客观地体现了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管理的复杂性。
1.2管理的内容较为丰富
市政路桥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完善城市的服务功能,增强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这项工程在管理过程中需要从不同方面入手,客观地反映了管理内容的丰富性。如过水桥的服务功能、景观布局与城市发展理念的有效融合、不同施工材料的混合搭配使用等,丰富了工程施工管理的具体内容。
1.3综合性突出的管理理念
现代化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强了其政治、文化、经济之间的联系。在市政路桥施工计划开展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充分地考虑这些影响因素,确保工程的服务功能与城市的发展理念相吻合,扩大城市交通网络的实际应用范围。
2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措施
2.1运用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技术,改善进度管理
2.2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管理
在市政路桥工程施工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各种客观影响因素给施工质量带来了潜在的威胁,需要施工人员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管理。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减少工程的施工成本,促使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拥有更多的优势。工程建设施工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消除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完善工程的服务功能,实现工程施工效益最大化的发展目标。结合建筑行业规范条例的具体要求,并结合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规范施工人员的具体操作行为,处理好不同施工阶段的细节问题,促使工程的施工质量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与此同时,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需要充分发挥监理人员的实际作用。在专业的质量评估机制作用下,实现对工程施工质量的优化与综合管理,为工程后期投入使用后安全性能的增强提供可靠的保障。
2.3强化工程的安全管理意识,加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安全、高效施工作为市政路桥工程的主要控制目标,对于工程的施工质量及成本控制有着较大的影响,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强化工程的安全管理意识,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安全检查机制,落实到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在安全检查机制的支持下,施工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专业的技术手段及时消除这些问题可能造成的影响,从根本上保证了施工计划的顺利完成。强化工程的安全管理意识,构建符合工程实际需要的安全管理机制,将会逐渐地提高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的安全可靠性,完善现代化城市的服务功能。
3结语
[1]李少青.浅谈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及措施[J].江西建材,2014(10):157,159.
[2]陈汉棋.市政路桥工程现场施工管理难点及对策[J].四川水泥,2015(4):219.
[3]严丽美,李立,唐晓明,等.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及措施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5(11):166-168.
[4]罗伟.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管理的特征与相应措施[J].城市地理,2015(12):110.
关键词:园林工程特点质量管理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园林绿化成为环境建设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并逐步走向市场化,这就为园林绿化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但随之而来的是,由于在建设、施工当中存在着许多普遍问题,从而导致了绿化工程质量良莠不齐,影响了景观效果。本文就园林工程的特点以及如何提高施工质量提出了几点看法。
一、园林工程的特点
(一)实施对象大部分是活体。园林工程通过各种树木、地被植物、花卉、草皮的栽植与配置,利用各种苗木的特殊功能,来净化空气、吸尘降温、隔音杀菌,营造观光休闲与美化环境空间。
(二)养护管理的长期性。园林工程中的各种苗木只有长期的精心养护管理,才能确保各种苗木的成活和良好长势。工程建成后必须提供长期的养护计划和必要的资金投入。
(三)营造工程的艺术性。园林工程在于景观、小品、古建等方面更讲究艺术性,其景观效果要给人以美的感受。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就考虑进整体工程中去,并且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通过现场技术人员以及施工人员创造性的发挥,去实现最佳理念与境界。
(四)工程建设的广泛性与附属性。除了大型公园、绿化广场、高速公路、大的社区、小区建设项目外,一般来说,园林工程多为建筑配套附属工程,其规模较小,工程量分散,不便于管理。
二、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园林工程包括改造地形、辟筑道路、铺装场地、构筑工程设施、绿化栽植等多项内容。每个园林工程项目都是由若干个分项、分部工程组成,要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全面系统控制施工过程,使每一个分项、分部工程都符合质量标准。如何进行好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提高园林工程质量,降低成本,是争取用户、占领市场和发展自身的根本保证。
(一)组建项目部是园林工程质量管理的前提。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在接到园林工程施工任务后,要及时成立工程项目部。项目部要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增强质量观和责任感。项目部要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施工图进行会审,确定图纸的正确性与适用性。项目经理要深入施工现场,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搜集地形地貌、地下管线、施工条件等有关资料,对质量、工期、效益目标做出规划。
(二)积极与建设单位代表、监理、设计人员交流沟通,避免工程出现缺陷。每次接受新的施工任务,积极与业主、监理、设计师沟通是不可缺少的施工准备工作。只有深刻理解工程的设计理念,才能创造更好的景观效果。就施工图中有异议的地方与三方代表交流探讨。有的工程项目中,设计师往往会设计超大规格的乔木树种作为景观的焦点,但这往往实际并达不到设计师的预想效果。因为特大树木在栽移过程中的再生能力差,栽种后甚至会出现萎缩现象,景观效果不佳;有时为了提高成活率进行强修剪,势必破坏了树木本身原有的姿态姿貌,栽种后的姿态差强人意。一旦遇上水土不服和管理不善导致大树死亡,还浪费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建议选用胸径15~20cm的中壮龄大树,此类树正处在生长旺盛期,移栽不仅对它的损伤影响小,而且树木本身恢复生长快、易成活。
(三)精心施工,尽力完善工程。一个成功的园林工程作品的完成,施工人员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施工人员需要文学的功底、艺术的眼光、专业的水准,才能将设计是在图纸上难以描述的多维空间组景中植物的定位、姿态、朝向、大小及种类搭配,通过感悟、配合、调整以创造最佳的工程作品。由于植物有别于其他建设工程中的材料,它是活体,是具有生命力的材料。同一植物品种有其共性,还存在着个体差异。如3株群植的乔木,具有相同的胸径、冠幅,而它们三者姿态的丰满度及高度不一致,需要施工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3株植物进行因地制宜的调配组合,姿态丰满的处于主要观赏位置,前低后高,个体的姿态缺陷在组合位置上进行弥补,以达到最佳的植物景观效果。园林工程的内容扩展为多种景观元素的组合,除植物外诸如铺装、园路、桌椅、水池、花架等是土建工程;可由于园林工程是让人们获得视觉上的愉为首要条件,同时满足其他功能要求的作品,它对土建工程要求得更高。如铺装收口在图纸上显示并不难看,做成作品后却不美观,施工放样时按实际效果布局稍作调整,既不影响整体布局和使用功能,美观问题也迎刃而解。
(四)注重细节,精于细部施工。树坛、支柱的树干支撑、固定、绑扎、绕杆等是工程中的辅助工作,这些辅助工作如不细心施工,粗制滥造,往往会给整个工程的感官大打折扣,使工程质量在细节上受影响。在已完工的工程中,经常会看到没处理过的树穴,常见粗糙的树坛:一为原有“酒酿谭”,黄土见天;二为抛高馒头型,和周围地形格格不入,总觉得是整个工程的败笔。处理方法:保留原有“酒酿谭”,有利于穴边草坪的养护管理,黄土上覆盖树皮,陶粒等或栽种麦冬、常春藤等地被植物,既防止尘土飞扬,又具美观效果。若由于地下水位偏高,确实要抬高树木的栽植高度,可适当抬高树穴周边的地形,使树穴和周边地形之间有很好的过渡,整体上和谐美观。另外,支撑选料应统一,毛竹或木棍粗细均匀,长度一致,有条件还可将支撑物抛光上漆;绑扎时做到支撑物横平竖直,横杆与地面保持一样高度,树干与地面相垂直,斜置杆与地面角度相同,在树干处加上垫层来保护树皮免受损伤;绕杆从树干土表处开始至第一或二分叉点,草绳或麻布在整个树干上没有断开或重叠处,连接处衔接自然。简单精致的细节让人耳目一新,与整个作品相匹配。
(五)加强园林工程后期养护管理。加强后期养护管理是园林工程质量管理的保证。目前,一般的园林工程的绿化养护期规定为2个苗木生长期,目的就是确保绿化苗木成活,生长良好。绿化养护管理不到位,将严重影响园林工程景观效果,影响工程质量。如浇水不及时,导致树木成活率低;树木支架不牢,导致栽植树木歪斜;除草不及时,导致绿地杂草丛生;打药治虫不及时,导致病虫害严重等质量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园林工程后期养护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六)完善园林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的整理。完善园林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的整理是园林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不可缺少的部分。竣工验收是施工阶段的最后环节,也是保证合同,提高质量水平的最后一道关口,通过竣工验收,全面综合考察工程质量,保证竣工项目符合设计标准、规范等规定的质量标准要求,因此,竣工验收必须有完整的工程技术资料和经签署的工程保修书。通过竣工验收资料档案整理,既能总结园林工程建设经验,又能为建设单位提供完整的变更、竣工资料,提供后期使用、维修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