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开题报告范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十分的重要,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本科生开题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论文选题将对唐代幕府制度的内涵、发展脉络及其与边塞诗的关系等方面做系统地分析。重点研究唐代幕府制度对边塞诗人人生体验的丰富及诗作题材的开拓,边塞诗人入幕原因的分析,通过对唐代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边塞诗人诗作的全面解读分析,揭示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拟分为四个部分,研究的内容及重点如下:绪论:分析幕府制度的内涵、缘起及发展,介绍选题的意义、价值、研究现状。

第一章:分析唐代幕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探究其源流,梳理其发展脉络。

第二章:研究分析唐代入幕边塞诗人及其诗作,着重研究其入幕的经历及入幕期间创作的边塞诗;

第三章:分析边塞诗人入幕的原因。重点分析其入幕与唐代的社会风气、文学风气的关系,将其置于唐代整个大时空背景之下,从整体上对其进行观照分析。

第四章:探讨入幕对唐代边塞诗人及其诗作的影响。重点论述入幕对边塞诗人人生体验的丰富、诗作题材的开拓及雄壮、浑厚艺术个性的形成。

绪论

第一章、幕府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第一节、唐前幕府制度的兴起与发展

(一)、幕府释义本部份主要根据现有资料及前人的考证成果,追溯幕府制度的缘起及其内涵,进而探究唐代唐代幕府制度产生之源。据《辞源》意:“军旅无因定住所,以帐幕为府署,故称‘幕府’”,“后世称衙署为幕府”;在将帅幕府中参谋、书记等称“幕友”,以后“因地方军政政官司员延聘办理文书、刑名、钱谷等佐理人员的通称”,故又称“幕客”、“幕僚”。“幕府”一名最早见于《史记》,《史记李牧传》载:“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注:此处“莫”通“幕”),由此可知,最早在战国之际就已经有“幕府”这一机构。《册府元龟》亦持此说,“战国之际,始谓将帅所治为‘幕府’”。

(二)、唐前幕府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本部分主要分析和梳理唐代以前幕府制度的发展与演变,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幕府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

唐代以前,幕府制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春秋战国、汉和魏晋南北朝等几个时期。春秋战国是幕府制度的缘起时期,主要是因战争而兴趣的养士之风,可视为幕府制度的萌芽。汉代幕府制则更趋完善,进一步发展为辟召征举制度。宋人对这一时期幕府制度有较为详尽的描述,“汉代公卿群守,皆得自举其属(即幕僚),中举兴之后,辟召尤盛,故当时幕府彬彬然多贤才焉。”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幕僚制度核心的`辟署制度,辟署制度是官员自主用人,选择人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朝廷选官入仕的重要途径之一。辟署制度仍沿用汉制而又呈现新的特点。主要是辟署制与九品中正制相结合。

第二节、唐代幕府制度的发展与兴盛

本部分主要论述幕府制度在唐代的进一步发展与兴盛,为后文揭示幕府制度与边塞诗二者之间的关系做好铺垫。随着隋朝一统天下,中央集权的加强,幕府制度曾一度消亡。到唐朝,日趋完善的科举制度成为中央明令的选拔官吏的正途。但唐朝初期,为保土戍边,缘边设节度使,主帅皆设幕;中晚唐时期,各地藩镇林立,各方藩镇为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实力,各自开幕招揽才俊,并蔚然成风,客观上促进了幕府制度的发展与兴盛。

第二章、唐代入幕边塞诗人举隅

本部分主要是选取初唐(陈子昂、王之涣)、盛唐(王昌龄、高适、岑参)、中晚唐(李益、陈陶)等七位代表性诗人进行论述。着重论述和分析其入幕经历及其代表性边塞诗作,从中探究幕府制度对边塞诗人诗歌创作的影响。

第一节、初唐

(一)、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陈子昂(659—700)

陈子昂曾先后两次亲历安西和幽蓟边塞。垂拱二年从乔知之北征原属突厥,后归附唐朝的同罗、仆固等部;万岁通天元年再次入武攸宜幕,为参谋,讨契丹。其诗歌不仅主张坚决反击外来的侵扰,但对武周王朝主动挑起的对外不义之战,又坚决反对。

(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688--742)

王之涣主要游历过蒲州、洛阳、长安、玉门关、蓟庭等地,多次边塞的游历经历,极大地丰富了王之涣的人生体验,因而其诗作中最高成就的是“歌从军,吟出塞”之作。

第二节、盛唐

(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698--757)

(二)、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高适(700--765)

高适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从军边塞的诗人,有唐一代,只有高适是“以诗人为戎帅,险难之际,名节不亏”的(《旧唐书》本传)。高适生平以天宝十二年(753)为转折点。前半生,虽有过多次边塞的游历经历,虽有为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但却因仕途坎坷报国无门。天宝十二年,高适由节度判官田良丘之荐,入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充翰府掌书记。广德元年(763),高适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时吐蕃乘唐王朝内乱之机,大肆侵扰,适虽尽力抵抗,终因力量相差悬殊而师出无功。永泰元年(765)正月,即逝世于长安。

高适在其作品中较深刻地反映了盛唐时期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和现实,特别是边塞斗争生活,这是其作品的主要价值所在。

(三)、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岑参(715--770)

天宝三载(744),岑参因中进士被授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职务,天宝八年(749)即赴安西(今新疆叶鲁番县西二十里),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掌书记。十三载(754)又随安西四镇节度使封常清再度去边陲,岑参在常清幕府中充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前后两次在轮台北庭等地生活了近六年。边塞风光,使他扩大了眼界,心胸亦为之开扩。岑参的边塞诗,不仅气势磅礴,音调高昂,反映出唐帝国军威的强盛,而且善于摄取新奇事物的特点,描写了边塞奇特的异域风景。

第三节、中晚唐

(一)、平生报国愤,日夜角弓鸣——李益(748--827)

李益曾五次出佐戎幕,丰富了其文学创作。建中元年(780),李益进入朔方(治所为今宁夏灵武)节度使崔宁幕府。他曾随崔宁“巡行朔野,到过盐州(陕西定边)、夏州(内蒙乌审旗南)、灵州、丰州(内蒙临河东)以及受降城(内蒙包头和托克托附近)等地。李益的不少边塞诗作都作于这次从军时,这些诗作奠定了诗人在唐代边塞诗派以及在唐代诗坛上的重要地位。贞元二年(786),李益入鄜坊节度使(治所为今陕西富县)张献甫幕。约贞元十三年(797),游河东、河北,至幽州,节度使刘济辟为从事,后进为营田副使。李益是中唐最杰出的边塞诗人,其诗作从多方面反映了当时边塞战争的实际。

(二)、黄金锁子甲,风吹色如铁——贯休(823——912年)

释贯休是晚唐创作边塞诗为数最多、成就最高的一位。其边塞诗的特点是多为乐府体组诗,总体上显现出规模宏大、内容雄浑、含蕴深沉的特色。体现了诗人对唐代边战的深层思考。这在“理想破灭,主客观彻底分离,主观才真正忽视客观,转向自我封闭”时代精神和封闭心态下实属难能可贵。

第三章、边塞诗人入幕原因分析

第一节、诗人入幕与社会风气本部分主要分析诗人入幕与当时社会风气的原因,着重介绍社会风气对诗人入幕的影响。

唐代诗人入幕,以中唐以后最为突出。但唐前期主要的文学大家几乎都入过幕,入幕的经历给他们的人生旅程带来了很大影响。这主要是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唐代方镇林立,遍布全国,竞相招纳才俊。于劭《送孟司户赴山南序》云:“今之天府,急贤为事者多矣。”方镇在唐朝有极大的自主权,对待幕僚礼贤下士,所谓“韦公虚中下体,爱敬士大夫,故四方文行忠信,豪迈倜傥之士,奔走接武,麇至幕下”(《剑南西川幕府诸公写真赞并序》),这在客观上也比较符合那些在朝廷不得意的文人的心意,而且入幕方镇,从军边塞也可以实现自己功名和报国的理想和壮志,整个社会开始形成了入幕的风气。

第二节、诗人入幕与文学风气

第一节、人生体验与诗作题材的丰富

第二节、雄壮、浑厚艺术个性的形成

本部分主要分析入幕不仅影响边塞诗人人生体验的丰富与诗作题材的开拓,而且因为入幕从军而激发其胸中豪情,表现出来,则成为了边塞诗歌雄壮、浑厚艺术个性,这是入幕对边塞诗艺术风格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唐代幕府制度与边塞诗二者关系的研究,力求充分揭示唐代幕府制度对边塞诗人的影响、唐代边塞诗的思想内涵、创作与艺术特点等诸多方面,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出一篇具有一定价值的论文。

(二)研究创新点

1、对唐代幕府制度的发展脉络的系统分析

2、对唐代边塞诗人入幕经历的深入分析。

3、对唐代代表性边塞诗人入幕前后诗作变化情况的详细分析迄今为止还没有学者系统地研究唐代幕府制度与边塞诗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唐代边塞诗作的全面系统地研究可以有助于对唐诗的全面深入研究,并充实古代诗学的研究。

(二)文本阅读法。通过对唐代代表性边塞诗人诗作的研读,分析边塞诗的写作背景、写诗场所及所反映的思想内容。由于至今还没有学者对唐代幕府制度与边塞诗二者的关系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讨论,加之本人能力所限,所以分析起来一定困难,故而采取比较的方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同题材的诗作作从艺术构思、表现手法、语言、意象等方面作细致地分析,采用典型分析,对比研究的方法对边塞诗人的入幕期间所作诗歌风格做比较分析,以期凸显入幕对诗人诗作的影响。

(三)整合研究法。与地理学、历史学相结合进行跨学科研究。

(一)20xx年3月初定题,按照预定设想,构筑论文的初步研究框架。

(二)4月到6月底,搜集有关文献资料,修改完善自己的构思,认真听取各位专家和导师的意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大致的写作思路。

(三)7月到9月初,继续深入研究,在具体论文写作中解决各种困难,使论文初步定稿。

(四)10月份,校对初稿,呈导师审阅。

(五)11月份至学期末,结合各位导师的宝贵意见重新修改,反复多次。

(六)20xx年2月初继续修改完善论文,于3月底定稿,准备答辩。

著作:(仅例四十项)

1、《陈子昂集》.[M].北京:中华书局徐鹏校本.1960.

2、刘煦等《旧唐书》卷一四六《王纬传》.[M].北京:中华书局校点本.1975.

3、(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六《王之涣》.[M].北京:中华书局本.1965.

4、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靳能所作王之涣墓志铭跋》.[M].北京:中华书局版.1980.

5、《全唐诗》卷一四0至一四三.[M].北京:中华书局本.1990.

6、《全唐文》卷三三一.[M].广雅书局光绪辛丑版.

7、(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唐人选唐诗》(十种)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8、戴伟华.《唐方镇文职僚佐考》.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9、张国刚.《唐代藩镇研究》增订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10、(元)文辛房.《唐才子传》.[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98.

11、谭优字.《边塞诗泛论》.(《唐边塞诗论文集粹》).[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88年.

12、(明)胡震享.《唐音癸签》.[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

13、(明)胡应麟.《诗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本.1979.

14、刘昫等《旧唐书》卷一一一《高适传》.[M].上海: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

15、高适.《高常侍集》.[M].四部丛刊本.

16、周勋初.《高适年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版.1980.

17、彭兰.《高适系年考证》.[M].《文史》第三辑.1963.

18、佘正松.《高适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xx年10月版.

19、(后晋)刘煦等《旧唐书》卷七0《岑参传》.[M].北京:中华书局校点本.20xx.

20、《全唐诗》卷一九八至二0一.[M].北京:中华书局本.1992.

21、《岑嘉州诗集》.[M].《四部丛刊》本.

22、(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七二《宰相世系表》.[M].北京:中华书局校点本.1975.

23、(清)沈德潜.《说诗晬语》.[M].上海: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清诗话》本.1992.

24、《闻一多全集》丙集《岑嘉州系年考证》.[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

25、陈铁民、候忠义.《岑参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版.

26、陈伯海.唐诗学引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88.

27、(唐)李益.《李尚书诗集》.[M].《丛书集成》本.

28、吕慧鹃、刘波、卢达.《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M].第二卷(隋唐五代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

29、孟彦弘.《唐代幕府制度研究》书评[A].荣新江.唐研究:第九卷[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30、石云涛.《唐代幕府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xx.

31、(宋)马端临.《文献通考.选举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2、(唐)杜佑.《通典.职官十一》.[M].北京:中华书局.1988.

33、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

34、戴伟华.《唐方镇文僚佐考》.[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

35、戴伟华.《唐代幕府与文学》.[M].北京:现代出版社.1990.

36、戴伟华.《唐代使府与文学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7、(宋)王钦若等编修《册府元龟》卷四七九《辟署》.[M].凤凰出版.20xx.

38、(清)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卷五十八《职官志》.[M].广雅书局刊.

39、(宋)洪迈《容斋三笔》卷一六《唐世辟僚佐有词》.[M].万卷出版公司.20xx.

40、(宋)洪迈《容斋续笔》卷一《唐藩镇幕府》.[M].万卷出版公司.20xx.

一、选题依据(目的、意义、学术价值、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本人学术准备情况)

(一)选题目的

1、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和探讨,深化对行政法和行政程序法两个学科的学习和把握,努力探求行政程序立法和程序法治化的内在规律。

2、通过对国内外行政程序法治化的历史与现状比较分析,总结并提出我国行政程序法治化的对策、建议。

3、系统检验自己参加法学理论在职研究生学习以后,在法学研究方面的学习收获,特别是行政法领域的研究能力。

(二)选题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研究该课题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客观需要。

2、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需要该课题的研究,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该课题的研究,这是中国社会实现长治久安的核心和关键所在。

(三)学术价值

1、丰富和完善我国在行政程序立法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为推动我国行政程序立法进程的加快提供法理借鉴。

2、深刻认识行政程序法治化所具有的四种价值属性,即正义价值、效益价值、平衡价值以及透明价值,对于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遏制政府"寻租"行为、保障公民权利以及与国际接轨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研究现状

2、“程序应当成为中国今后法制(治)建设乃至社会发展的一个真正的焦点”,已成为我国行政法学界的普遍共识。“规划制定一部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程序法是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国法治现代化势在必行的重要步骤”。

中国行政法治实践需要,在全面论述我国行政程序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基础之上,充分吸收借鉴了国外行政程序立法及研究成果,为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勾勒出基本框架。

(五)个人准备

1、材料准备情况:搜集并阅读的论著主要有:罗豪才、王锡锌:《行政程序法与现代法治国家》;杨寅《中国行政程序法治化——法理学与法文化的分析》;应松年主编《外国行政程序法汇编》;万华著《行政程序法研究》;杨海坤著《中国行政法基本理论研究》。

2、阅读的法典有《德国基本法》、《日本国宪法》、美国《联邦行政程序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

3、研究的主要方法:本课题的基本思路遵循行政法与行政程序法理念——制度——技术的三个层次,运用规范分析、比较分析和实证三大基本方法,逐步展示出行政程序立法理论在以上三个方面对行政程序法治化的重要支撑。

二、论文结构框架(主要观点)

前言(内容提要)

第一部分行政程序法治化的理论基础

一、行政程序法治化的概念

(一)行政程序的的概念

(二)行政程序的基本特征

(三)行政程序法治化的定义

二、行政程序法治化的功能

(一)依法规范行政权力

(二)依法明确行政责任

(三)推进行政法治建设

三、行政程序法制化的根本目标

(一)实质公正的目标

(二)行政民主化的目标

(三)提高行政效率的'目标

第二部分行政程序法治化的现实必要性之分析

一、行政程序法治化是打造法制政府的必由之路

(一)开辟公民直接参与行政权行使的途径

(二)促使行政相对人权利保障的具体化

(三)监督行政主体依法行使职权

二、行政程序法治化是行政法治原则的客观要求

(一)规范约束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

(二)有效监控行政主体自由裁量权的实施

(三)真正体现法治精神的本质要求

三、行政程序法治化是提高行政效力的根本保证

(一)行政程序法治化本身已具备了提高行政效率的特质

(二)高度的规范性和权威性也是程序法具有效率功能的重要条件

第三部分行政程序法治化的途径探讨

一、确立法治理念是前提

(一)要努力实现由传统观念向现代法治观念的转变

(二)要大胆借鉴和吸收西方行政程序法制化的经验

(三)要切彻底根除“人治”与“法治”的模糊认识

二、完善程序立法是根本

(一)行政程序立法的可行性分析

(二)行政程序立法的理论与实践

(三)行政程序立法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是保障

(一)建立和完善法律监督

(二)规范和强化司法审查

(三)健全深化法律救济机制

主要观点:

法治理念的确立较之程序立法更为重要和艰难;追求结果公正与程序正义的高度统一是行政程序法治化的核心目标;健全法律救济

一、选题理由

1.选题背景

2.选题目的

3.选题意义

研究高校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是了解高校大学生消费健康状况,是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前提,只有充分了解影响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消费状况的因素才能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对高校大学生的消费文化和行为进行有效的调整和引导。积极倡导合理、科学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提倡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行为。形成健康的'校园消费文化,养成高校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行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对于一个民族要富强,离不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高校大学生作为国家的生力军,要坚持健康的消费行为,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民族文化传统,这不仅有助于对自身的素质和健康的生活,同时高校大学生最终会走上工作岗位,进入社会的各行各业,对社会上健康的消费文化起到推进的作用。引导高校大学生进行消费之时认真思考,积极努力完善自身消费结构,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等不良消费风气,崇尚科学理性消费观念,引领健康和谐消费文化,势在必行。

二、文献述评

1.国内外研究综述

消费行为模型。

总之,在己有的研究中,多半是描述性研究,给人以相似、千篇一律的感觉,人们似乎可以在一开始了解到要研究的对象时就知道结论是什么了,只看到高校大学生消费的现状和广泛因素对高校大学生消费的影响,对于高校大学生群体消费特征的形成对社会以及环境的影响被大多数研究所忽视。而且高校大学生消费研究较多停留在经验性的表面研究,理论挖掘比较少,探讨深层的文化理论因素也比较少。

三、研究思路

1.论文的主要任务

1.综合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总结了解西北地区高校大学生消费水平、消费结构。

2.根据调查问卷分析西北地区高校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哪些因素影响西北地区高校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3.找出影响西北地区高校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

4.根据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提出培养高校大学生健康消费的意见建议。

2.所需材料及获取途径

3.技术路线

4.进度安排

(1)论文选题―20xx.11.25-20xx.11.30

依自己的兴趣确定研究方向,确定论文题目。

(2)撰写开题报告―20xx.12.1-20xx.12.8

(3)资料收集、设计问卷―20xx.12.8-20xx.12.27

收集论文写作中需要的二手资料,构建理论基础。

(4)调查、数据汇总论文写作―20xx.12.28-20xx.04.08

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处理,完成论文的初稿写作,交老师评阅。

(5)修改定稿―20xx.04.09-20xx.5.20

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论文进行修改,最终定稿。

1.韦志成。语文课程教育学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熊生贵。理想的语文课

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xx

3.张鹏举。颜振遥初中语文自学辅导教学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4.蔡澄清、张鹏举、陈军。蔡澄清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

5.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6.陈梦稀。现代教育学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xx

7.纪大海。教育漫语:现代教育生活的'领悟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8.阎广华。“无为”而教:网络环境下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另类”谋略[J]电化教育研究,20xx

9.李镇西。民主与教育:一个中学教师对民主教育的思考[D]四川: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xx

10.B、A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出自: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任何专业技能的学习都必须建立在基础知识学习之上。当前,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艺术教育作为一项专业技能教育,成为许多学生和家长眼中的热点。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现在许多艺术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基本知识掌握较差,再加上艺术院校在录取生源时比较看中学生的艺术能力,对文化基础知识要求比较低,所以造成艺术院校的学生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为了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不出现瘸腿现象,加强艺术教育中的文化素质显得比较重要和具有现实意义。

本选题的研究现状: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元数据在信息内容整合中的技术与应用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btq05025)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4jj40051)

设计论文题目类型

理论与技术研究

XX。12。12——XX。05。15

1、设计论文研究意义: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信息资源的整合已经成为信息化的发展方向。这种信息化整合不是对已有信息资源的废弃、重建,也不是自下而上的分散建设,而是无缝集成、应用提升、物理分散和逻辑集中——即要无缝接入各种已有的或新建的`、各种结构化数据信息、非结构化数据信息和应用软件系统,并通过整合支持到统1的门户管理系统,最终达到个性化的、满足信息用户要求的、信息安全可控的提供给用户所需要的信息。因此,信息内容整合研究具有1定的理论价值与实际应用意义。具体体现在:

1.可以有效消除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孤岛现象。

3.信息利用朝便捷化、低成本化方向发展。

4.整合的信息环境促进了人们之间的协同。

2、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1.元数据描述与识别。

2.元数据在信息内容整合中应用的基本框架。

4.应用实例分析。

3、设计论文的研究关键点:

1.元数据描述与识别技术研究。

2.人工智能技术在信息整合技术中的的应用。

一、选题的根据:

1)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1.传统语文教学使得师生在课堂中均处于被动地位,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寻求一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成了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作者从新形势下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无为之教的策略,并研究了采取无为之教的原因,分析了当前课堂教学中无为之教实施的状况和原因,最后重点探讨了实施这一策略的'原则和策略!

二、研究内容:

拟将本文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阐释无为之教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第二部分分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无为之教的必要性、优越性和可行性。

第三部分指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无为之教的现状及其造成现状的原因。

第四部分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无为之教的原则与策略。

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行动研究法(教育实习)。

3.调查研究法。

(二)可行性分析

1.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

2.符合现代教育的“主导”、“主体”理论

3.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外因辩证关系

4.成功的教改经验和先行者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四、进程安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3/20--4/7围绕选题,撰写提纲,并完成初稿,并交指导老师审阅。

4/7--4/23充分听取指导老师的建议后,修改论文,完成二稿。

4/23--4/30在老师指导下,在二稿的基础上对论文的各个方面,尤其是论文格式规范予以完善,基本定稿。

5/1以后准备论文答辩。

一、选题的依据:

1)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但是由于意识形态原因,中国的国家形象,往往会被拥有优越传播途径与资源的西方媒介所抹黑,甚至扭曲。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中国需要创造一种事实上更文明进步富强的中国,呈现一个现实的中国形象;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通过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相互沟通、相互视界融合来尽可能呈现一个相对正面的中国。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往往能够回避国家形象认知方面的硬性差异,用更加柔软的方式塑造国家形象。这种文化塑造不仅更容易感染和影响人,而且往往也比特定的事件、人物更加持久、更加深入人心。而在所有的文化形态中,电影因为其声画合一、动静合一、逼真与虚拟合一,信息传达手段多样、意义丰富、可理解性强、感染力强,特别是跨文化交流能力突出,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更是具有特殊地位。

2)综合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二、研究内容

在论文中,主要对八十年代末至今部分在国际电影节上出彩或是在国际市场上票房成功的部分电影进行研究。研究这些影片获得成功的因素,以及它们在传输民族文化与构建国家形象上的贡献与不足。通过这样的'研究与反思,我们试图让中国电影在揣摩和研究西方受众口味的同时表达我们的民族文化精神和文化价值观,使得中国电影在以后的发展中既能被西方电影市场认同又能更好的传播多彩并正面的国家形象。

2、通过这些因素被认同的中国电影给世界带去了一些怎样的中国形象;

3、这些影片在国家形象的构建上带给我们怎样的反思;

4、通过这些反思,在赢得国际市场与构建良好国家形象之间,我们应该吸取哪些长处,避免哪些短处。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全面正确的掌握8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电影在构建国家形象上的状况,再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其中一些案例的分析与反思试图寻找一种正确的国家形象构建策略。

1、业务与服务对象的不同

2、服务质量的不同

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作为一种产品,究竟谁是用户,与市场需求有很大的关系,若市场需要高档次优质产品,生产者就会向优秀方向发展;若用户需要处理品,生产者就会向假冒伪劣方向发展。由于市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需求者是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者,他们为了自己的私利,可能需要事务所的服务就是欺骗股东,即他们需要假冒伪劣产品。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在其上市之初,由于上市资格的有限,各地政府部门、主管机关都会想尽办法对公司进行"包装"使其达到上市要求。既然是包装,他们肯定不愿意事务所出具真实的报表而是经过一些修饰的报表。在上市后,由于我国的上市公司大部分股票为非流通的国家股和法人股,他们都不希望股价的下跌,而企业真实的经营业绩一旦公布,就会出现他们不想看到的结果,故他们也不想要真实的报表。上市几年后,为了继续从股市上获得资金,又为了达到国家的要求,在自身经营业绩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唯一的办法就是对会计信息进行作假。这样的话,他们不希望因为真实的会计信息而导致公司股价下跌,故他们会对事务所施加一定压力(如更换事务所、压低审计费用等)以此获得他们所想要的会计信息。

综上所述,我们会发现,在国内,对不真实会计信息的需求更强烈。既然如此,事务所肯定会按此需求而提供相应的服务。而在国外,则不一样。

在国外,证券市场相对而言更完善一些,而且各种法规也规定了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出具经过认真审计过的报表。在美国,20世纪50年代左右在金融市场上出现了投资机构。基金会、保险公司、抚恤基金会、投资公司和类似机构都成了拥有巨额投资基金的大型企业。这些投机机构都拥有精明能干的管理者和巨额投资资金。企业的存在,就是为了获利。这些机构投资者都需要会计信息来了解、分析他们所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他们有要得到真实信息的要求,同时作为证券市场的重要资金供应者,公司也必须对他们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另一方面,同时存在的财务分析师会对报表进行分析,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会计师起到了一个制衡的作用。

3、收费的不同

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会计信息不影响他们的投资决策,而在美国,会计信息直接影响着股票价格的升跌。

而在美国,大众投资者一般都是在机构投资者行动后开始买卖,以此影响股价的高低。机构投资者则非常重视会计信息的质量,Zeff论证讲"会计信息是有经济后果"的,原因就在于此。会计信息在股市上能起到一种信号作用,人们根据公司的情况来作出相应的买入或卖出的决策,以此带动股票价格的变动。

从以上可以看出对于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而言,既然需求者不要求高质量的报表,事务所何必费老大力气去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还得不到大家的满意呢?

因此,我认为我国要从源头上改变这种情况,如果大家都要求真实的会计报表,我相信中国的注册会计师有能力来提供真实的报表。高质量的需求必定会带来高质量的服务。

学生姓名

学号

所在院(系)

专业

指导教师

职称

论文题目

一、英文题目:conceptualmetaphortheoryandenglishvocabularyacquisition

二、国内外关于本选题的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关于隐喻的研究: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隐喻这一概念。传统的隐喻理论普遍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修辞手段,主要用在文学作品中。浪漫主义诗人认为隐喻是诗歌的灵魂。长期以来人们主要研究隐喻的诗学功能与修辞功能。lakoff和johnson在1980年发表的隐喻学专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了隐喻研究的认知论。lakoff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无处不在,语言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我们借以思维和行动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基本是隐喻的”。lakoff运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映射以及意象图式来解释隐喻现象。束定芳和汤本庆指出:“语言教师可以利用隐喻理论来解释语言意义的变化发展过程,解释词汇意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还可以利用概念隐喻理论来解释语言中各种不同形式的隐喻之间的系统性和相互关系”。蔡龙权认为:“隐喻过程中的语义转移为语词的意义扩展提供了平台。隐喻、认知和语言的这一密切关系为词汇学习等外语学习找到了依据,这为我们研究词汇习得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三、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词汇习得理论及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及前景的分析,发现以往的词汇习得理论有其不足之处。而概念隐喻理论为我们研究词汇习得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鉴于此论文将研究概念隐喻理论在词汇习得中的应用,以期对英语词汇习得与教学有所启示,提高学习效率。

四、研究的理论和依据

本论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根据,以词汇习得理论的.历史研究及其不足之处为依据来探讨概念隐喻理论在词汇习得中的应用。

五、选题的特色及创新点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本论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概念隐喻理论在词汇习得中的运用作进一步的研究。本论文不仅研究了概念隐喻理论在多义词、习语习得等中的应用,而且还深入研究了词的理据与概念隐喻的关系。

六、拟解决的问题

对概念隐喻的工作机制及词的理据作了更深层次的分析以及通过这些分析来表现二者之间的一致关系。深入分析了概念隐喻理论在多义词、习语习得等中的应用,以期对词汇习得与教学有所启示。

七、提纲

conceptualmetaphortheoryandenglishvocabularyacquisition

introduction

chapteroneliteraturereview

researchofconceptualmetaphorabroad

researchofconceptualmetaphorathome

metaphorresearchinvocabularyacquisitionbothabroadandathome

tradationalstudiesonvocabularyacquisition

problemsinvocabularyacquisition

chaptertwoconceptualmetaphor

definition

categories

ontologicalmetaphor

structuralmetaphor

orientationalmetaphor

chapterthreewordsensesandconceptualmetaphor

wordsensesandconception

wordmotivationandconceptualmetaphor

semanticmotivationandconceptualmetaphor

culturalmotivationandconceptualmetaphor

chapterfourapplicationsofconceptualmetaphorinvocabularyacquisition12

applicationinpolysemy

applicationinidioms

applicationinaffix

chapterfiveimplicationsforeflteaching

useconceptualmetaphortocultivatestudentslearningability

limitationsofthisstudy

suggestionsforfutureresearch

八、参考文献

:themodemlibrary,1954.

lakoff,george&johnson,weliv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0.

ortony,and: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3.

陈倩.“认知语言学背景下的英语词汇教学.”池州学院学报,8(xx):135.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xx.

林传铭.“认知隐喻思维与英语词汇教学.”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xx):69-70.

刘斌,朱宁.“一次多义与英语词汇教学.”湖南科技学院学报,8(xx):252-254.

吕政.“英语词汇习得方法研究.”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xx):64-65.

张霖欣.英语专业毕业(学术)论文写作教程第(第二版).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xx.

[10]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xx.

[11]姚赞.“以隐喻为中心的辐射式词汇教学.”边疆经济与文化,5(xx):149.

[12]朱淑媛.“概念隐喻理论及其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硕士].长沙:湖南师范大学,xx.

起止日期

主要研究内容

搜集文献,做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

撰写初稿,修改初稿,二稿,三稿等

最后修改并定稿,参加论文答辩

指导教师对开题报告的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崛起,计算机日渐深刻的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互联网已日益成为收集提供信息的最佳渠道,并逐步进入传统的流通领域。于是电子商务开始流行起来,越来越多的商家在网上建起在线商店,向消费者展示出一种新颖的购物理念。作为新型的销售产业,网上商店的许多优点已经被我们大多数人接受。网上购物是一种具有交互功能的商业信息系统。它向用户提供静态和动态两类信息资源。所谓静态信息是指那些比经常变动或更新的资源,如公司简介、管理规范和公司制度等等;动态信息是指随时变化的信息,如商品报价,会议安排和培训信息等。网上购物系统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使商家和用户方便的传递信息,完成电子贸易或EDI交易。这种全新的交易方式实现了公司间文档与资金的无纸化交换。

而在《20xx年中国网上支付研究报告》中表明,受到电子商务发展的有力拉动,中国个人网上支付的市场规模发展迅速。

三、本课题研究内容

主要内容

根据需求分析与系统功能设计目标,结合实际情况本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分为如

下几个模块:

1.主页:在这里我们可以看见本系统的主要功能和信息。

5.订购图书:成功登陆的用户可以在该页面定购所需要的图书。如果用户还没有注册就直接进入或者没有成功登陆就进入页面,将被连接到“用户登陆页面”。

6.查看订单:成功登陆的用户可以在该页修改已经订购的图书。如果用户还没有注册就直接进入或者没有成功登陆就进入页面,将被连接到“用户登陆页面”。

7.修改订单:成功登陆的用户可以在该页修改或删除已经订购的图书。如果用户还没有注册就直接进入或者没有成功登陆就进入页面,将被连接到“用户登陆页面”。

8.书目查询:成功登陆的用户可以在该页查找自己需要的图书。如果用户还没有注册就直接进入或者没有成功登陆就进入页面,将被连接到“用户登陆页面”。

9.修改密码:成功登陆的用户可以在该页修改自己的密码。如果用户还没有注册就直接进入或者没有成功登陆就进入页面,将被连接到“用户登陆页面”。

12.管理员:查看用户订单,查看用户信息,并根据用户信息和用户订单对商品进行

发派。

四、本课题研究方案

1、关键技术:采用了基于时下比较流行的MVC模式设计,用jsp+servlet+javabean的技术,结合sqlserver20xx数据库,开发本系统。系统稳定性、安全性、可移植性更强。

2、系统难点:上传照片涉及到SmartUpload组件上传,以前没有接触过,是技术难点所在。

数据流图如下

数据库概念模型(E-R图)

五、研究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

时为了解网络招聘市场、选择就业打下基础。

系统特色:采用mvc设计模式开发安全性稳定性更好。工作进度安排:

本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开发一套网上人才招聘系统,检验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所得,同

论文(设计)名称:信息化条件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目标的新思考

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初步掌握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再进一步加深对本课题的理解,能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加以应用于实践。探讨信息化条件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目标含义、内容及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意义:研究或探讨信息化条件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目标的课题,对我国的国防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信息化条件下高校国防教育目标的特点和内容,可以更科学地分析社会转型、新军事变革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目标的影响,对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教育有着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我国国防教育的全面发展,有助于推进中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目标改革的进程。

二、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现状:信息化条件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目标的现状是国防教育畸形发展,目前我国的国防教育观念还比较落后,国防教育理论也太过时,国防教育发展方向扭曲,已经不适应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需求,随着新军事变革带来了战争信息化、对大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又正处于高速的社会转型期,带来了青年的献身国防意识薄弱、价值取向曲扭问题日益严重,我国现在的普通高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没有经历过艰苦生活的历练,加上市场经济对国防教育意识和国家意识的冲击;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很少有通过学习专业技术,主动参与为打信息化战争而做好准备,都认为打仗时军人的职责,国家安全和民族观念淡化普通高校多大学生爱国思想的价值观培养、政治工作及心理健康培育方面做的还不是很完善,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理论著相当稀少,对大学生的国防系统性研究理论和实践性理论寥寥无几。

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许多新近科技用于军事,尤其是信息化条件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将成为国防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将是时代所需。尤其实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在世界新的世界格局中,我国面对来自美国、日本等国家主权挑战,我国国防教育应积极培养优秀人才,努力培养既懂科学技术又懂利用信息技术作战指挥的复合型人才。我国的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要与战争的信息化的需求,要与战争的现代化相适应,在这种形势下,作为新一代普通高校的大学的国防教育核心价值的`培育以及提高信息化条件下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的培养和信息科技研究将会越来越重视,这就对普通高校人才素质培养,军事理论的创新和后勤保障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

课题研究内容:信息化条件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目标就是要振兴国防,要是全民树立牢固的国防思想,人人关心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好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的准备,要认真分析军事环境、文化环境、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对普通高校目前国防教育目标的影响。现代化的战争是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转型,世界范围内的新军事变革推动武器装备日新月异地更新换代,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作战思想,急剧地改变作战样式,级大地推动军事各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是一场军事高科技的战争,我国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形式一定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成信息网络化控制权的能力。普通高校应对大学生进行危机管理形成适应信息化环境下培养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高端技术人才,并成立大学公共关系的危机管理机构,严格把握好我国国防教育的过程,使每个大学生不断自我强化国防观念。研究信息化条件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目标的含义和内容,分析信息化条件下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目标所面临的问题和原因,并浅谈对普通高校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有效措施。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信息化战争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目标带来的影响,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事业的任务要求提出怎样的挑战,以及怎样解决我国高校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本文思路:了解信息化的含义或概念,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角度去剖析国防教育目标含义、内容及国防教育的过程。最后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目标角度,浅析当前我国普通高校对国防教育所面临的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浅谈我国普通高校要实现真正的国防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1.电脑一台,自行准备;

2.图书资料、网上查找、学校图书馆查阅、导师提供.

第一阶段:论文题目论证与审核,20xx年11月5日~30日(20xx~20xx第一学期第10~13周)

第二阶段:发布选题通知,20xx年12月3日~21日(20xx~20xx第一学期第14~16周)

第三阶段:做好开题准备20xx年12月24日~20xx年1月18日(20xx~20xx第一学期第17~20周)

第四阶段:查阅文献资料,完成开题报告,20xx年1月21日~3月3日(寒假期间)

第五阶段:完成《选题审核表》、《任务书》的审核与签署,并审核开题报告,20xx年3月4日~10日(20xx~20xx第二学期第1周)

第六阶段:开展论文撰写或设计,填写的毕业论文设计周进展记录,学院开展中期检查:20xx年3月11日~5月5日(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第2~9周)

第七阶段:完成论文(设计)定稿,打印、装订,送指导教师评阅20xx年5月6日~12日(20xx~20xx第二学期第10周)

第八阶段:论文(设计)交叉评审与成绩评定,20xx年5月13日~19日(20xx~20xx第二学期第11周)

第九节段:论文(设计)答辩,20xx年5月20日~5月31日(20xx~20xx第二学期第12~14周)

第十节段:总结工作,公布成绩,20xx年6月3日~6月16日(20xx~20xx第二学期第15、16周)

THE END
1.每周学法宪法的基本知识五、宪法与一般普通法律的区别是什么? 1 内容不同 宪法作为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它确立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主要涉及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宪法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宪法实施的保障机制等等。法律、法规在内容上也涉及宪法所规定的各个方面的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http://zczj.haibei.gov.cn/xwdt/ztzl/czpfzl/9128471.html
2.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技术支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部分涉及面广,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多个方面。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法律是宪法之下的规范性文件,包括刑事、民事、行政等多个方面;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规范http://www.chipgem.com/post/486.html
3.法律智囊团解析纷争之谜在现代社会,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法律知识内容大全不仅包括了基本的法理学原则,还涉及到各个领域的具体法规,如民商法、刑事法、行政法等。了解这些知识,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遵守法律,还能在面对各种复杂问题时提供依据。 三、合同法中的权利义务界定 https://www.1lhyh3ij.cn/ke-pu-huo-dong/459907.html
4.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心得体会(精选8篇)本试卷共有判断题 10 道,单选题 10 道,多选题 10 道,总分 100 分,60 分及格。 所属课程 《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倒计时 40.00 一、判断题(10 道) 1.法律都是正常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律也不例外。 正确 错误 90分 2.法律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一旦人民的权利在无意中受到侵犯,他们有请求国家给予赔偿的权https://www.360wenmi.com/f/file9gnny35o.html
5.全国2021年4月自考统一考试人生哲学真题自考C.法律意识教育 D.军事理论教育 6、人生观的核心是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价值 D.人生环境 7.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指 A.人生态度 B.人生观 C.价值观 D.世界观 8.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 https://zikao.cwjedu.com/lnzt/8666.html
6.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共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共300题).pdf 68页VIP内容提供方:微传网络 大小:21.38 MB 字数:约3.36万字 发布时间:2024-09-04发布于河北 浏览人气:3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903/7133155131006146.shtm
7.公开性是法律的基本特征,所以一切国防法规都必须公布。创建自己的小题库 搜索 【判断题】公开性是法律的基本特征,所以一切国防法规都必须公布。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标签:本特特征法律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相关题库:军事理论综合练习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B 复制 纠错举https://www.shuashuati.com/ti/6fb860c5423d4b7ba11c0d2c72e5a5f8.html
8.2018级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主要面向医疗服务机构及健康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公司等,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掌握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临床医学及社区管理等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备能从事健康监测、分析、评估、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等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具备健康管理师的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56.htm
9.机电工程学院1.掌握语文、数学、英语、法律、职业道德、思政和人文社会的基本知识; 2.掌握工程材料品种、性能、规格和使用的基本知识; 3.了解土木工程检验机构、项目试验室的建立、运行、管理体制和方法。 4.掌握施工质量检验标准、规范和质量验收以及检查方法; 5.了解一般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的主要施工过程检验方法。 https://www.gzjszy.cn/site5/n312/20200714/i72.html
10.多选题 现阶段中国国防的目标和任务,主要包括___。 A、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B、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C、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D、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查看答案 多选题 国防的手段有___。 A、实力展示 B、军事威慑 C、外交谈判 D、经济制约 查看答案 多选题 国防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主要包括三个方https://so.kaoshibao.com/detail/294582318.html
11.2024年演出经纪人资格《思想政治与法律基础》考前必刷必练题库500PAGE PAGE 12024年演出经纪人资格思想政治与法律基础考前必刷必练题库500题含真题必会题一单选题1.2月26日上午,位于河南安阳的哪个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它是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考古专题博物馆A殷墟博物馆新馆B洛阳龙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8551080.html
12.2019级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2、专业基础知识 (1)掌握计算机应用、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以及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创业相关知识。 (2)掌握互联网资料查询、调研及撰写调研报告的方法。 (3)掌握市场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及营销策划的方法。 https://www.hnwmxy.com/jiaoxuekeyan/jiaoxuebiaozhunfabu/rencaipeiyangfangan/2019_r/2020/0703/6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