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解释的意义和限度理论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途径。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中提出“编纂民法典”以后,经过紧锣密鼓的起草工作,民法典即将面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标志性成果,必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基于立法者理性有限性的假设和社会经济生活的飞速变迁,民法典必将面临规范的具体解释和漏洞填补问题。作为法源条款的民法总则第10条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但这一表述仍然存在缺陷。因为立法者不可能预见未来发生的所有问题,如果出现法律没有规定,也没有习惯可以适用的时候,法官在何处寻找可以适用的裁判依据就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从比较法的角度观察,很多国家的民法典规定了三阶法源:法律、习惯和法理。尽管民法总则第10条没有将法理规定为法源,但民法总则第1条规定的具有开放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际运用中将会产生与法理相同的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解释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建构开放体系的意义

民法典是一个既包括外在体系,又包括内在体系的综合体系。外在体系是以抽象概念为工具建构的体系,内在体系是原则的体系。内在体系的最大功能是弥补外在体系的不足,为疑难案件的解决提供价值判断的基础。内在体系外显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基本原则的成文化,民法总则第3—9条列举8项基本原则是内在体系外显的典范立法例,同时民法总则第1条在立法目的中规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民法典设定了一个更大的内在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解释,本质上属于法律方法论的问题,其核心要义是为法官在具体判决中提供裁判证立的说理依据和裁判依据。裁判证立可分为内部证立和外部证立,内部证立要求每一个法律判断必须从一个规范和其他逻辑前提中推导出来,证立不能从实证法中推出的前提是外部证立的任务。外部证立是法律论证的中心议题,外部证立的基本问题是内部证立中使用的论据根据法律标准是否可以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解释主要体现在外部证立中,因为其能够为疑难案件的解决提供漏洞填补的方法和价值判断的基础,从而维持民法典的开放性。

规范解释的意义

漏洞填补的意义

任何法律秩序都有漏洞,没有漏洞的法律秩序是不存在的。在民事领域,法官没有拒绝裁判的权利,即使对当事人争议的事实情况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法院对属于其管辖范围的案件也必须做出判决。此时就存在法律漏洞的填补问题。

法律漏洞可以区分为法律内在漏洞和法律政策漏洞。如果法律漏洞表现为现行法中违反计划的不完整性,法律适用者能够按照现行法对其进行修正,该漏洞属于法律内在漏洞;如果法律漏洞只有立法者才能填补,该漏洞属于法律政策漏洞。上述区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价值,法治的一个核心原则就是立法权和司法权的分立。尽管法官在解决疑难案件时拥有一定的填补法律漏洞的权力,但这个权力存在限度,对于只能由立法者填补的漏洞,法官不能僭越。

公开的漏洞是指,如果对一个法律问题,在可能的法律文义范围内解释,法律没有给出肯定的回答,就只能超出法律文义寻找肯定的回答,那么公开的漏洞得以成立。填补公开的漏洞主要通过类推的方法解决。类推是核心价值观平等价值的体现,即同样的情况应该同样对待。除外的漏洞是指,在可能的文义范围内进行解释,在有公开的法律漏洞的情形下,法律规定被证明过窄,因此应当超出法律文义寻找解决办法。除外漏洞的填补方法是目的性限缩,这同样是核心价值观平等价值的体现,即不同情况应该不同对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民法典的立法目的,必然会对目的性限缩、目的性扩张和法律外的法律续造等各种解释方法提供价值判断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解释的限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规范解释、漏洞填补甚至是在法官进行法律外的法律续造时会起到重要作用,但必须注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解释的限度。上述解释必须符合核心价值观本身包含的法治价值,即裁判理由的可论证性要求。解释的限度包括以下几方面:

三是法官在进行裁判时必须公开论证,不能躲藏在价值判断的后面。只有这样,法官在进行漏洞填补和法律外的法律续造时才能接受民主商议。只有公开真正的裁判理由,才能在民主法治国家确保人民对法院裁判的必要信任。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价值的本质要求。

四要警惕法律工具主义倾向。法律工具主义思维有一种破坏法治的潜在力量,在社会利益问题上形成尖锐对立的场合,当法律被看作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时,社会中的个人或团体会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去操控、利用法律以服务于他们的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解释不是要成为具有权宜性和阶段性的工具,而是要成为法律解释和漏洞填补的正当价值基础。

(作者:方新军,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民法典解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研究”首席专家、苏州大学教授)

THE END
1.法律价值(精选8篇)该学派认为,在自然法的理论体系当中,法律价值既可以指它具有的意义和应发挥的作用;也可以指实在法所赖以生存和得以产生的基础;还可以指对其评价的标准和所用追求的理想境界;而把这三者综合起来就是所谓的自然法。 还指它应追求的理想境界和对其评价的标准; 而这些不同方面的统一, 自然法。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rsza4t3c.html
2.法律的价值是什么?法的价值:人对于法律的需要和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法的积极意义和有用性。它既有价值的基本属性,也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6980829/answer/1184730109
3.蒋传光:马克思主义法学为什么是有意义的?马恩原典导读: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科学地揭示了法律的产生、本质和发展规律,形成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如经济决定法律,法律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法律的历史性,法律的阶级性,法律与国家的内在一致,私有制下的违法必然等。在马克思主义法学中,承载法律本质的价值观和实现法律价值的法治观,对当http://www.marxistjuris.com/show.asp?id=713
4.考研政治思修超详细知识点总结,快收藏!复习经验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反过来,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如何,往往又制约着他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c.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https://www.kaoyan.com/zhengzhi/jingyan/5f3f4932e0bce.html
5.学习法律的重要意义6篇(全文)法律基础课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通过学习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实践,使大家更加深刻地了解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明确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https://www.99xueshu.com/w/filecmzesfky.html
6.课程大学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应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生问题的基本理论,准确掌握面对和解决人生问题的科学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认识人生价值,为创造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1.3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美好的人生目标要靠社会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https://higher.smartedu.cn/course/6260b153f29a9e60d0f25c6c
7.民法典的价值和意义律师普法价值:1、在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2、象征着中国已经实现了第一阶段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正大踏步地向现代化阔步前进。3、解决了中国社会发展中许多悬而https://www.110ask.com/tuwen/17228717743588386140.html
8.自杀权的宪法学思考自杀问题不仅是宪法问题,它还涉及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法律体系问题。今天,我主要讲三个问题:一、什么是自杀?什么是自杀权?再深入一步就是是否存在自杀权问题?二、宪法学意义上的生命权。宪法的最高理念是保护公民的生命,使公民更有尊严更有体面地生活的一种价值。如果由于社会、政治等原因使人采取自杀,宪法就要反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1655
9.价值判断事实判断有哪些内容一、就区分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意义而言,主要在于: 第一,有利于明确认识、评价法律的多维角度,从而拓宽法学研究与法律分析的视野。 第二,有利于协调事实与价值之间的固有张力,从而使得法学研究能寻求事实与价值之间的固有平衡。 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组要是对案件的两类主体性做人为的判断,但是这类判断不能带有强烈的https://www.64365.com/zs/914157.aspx
10.法律是什么(法律是什么)书评“具体”层次上,人们会针对一个具体实践问题来问法律的具体规定是什么。常识法律概念作为一种法律理论,采用了外在观察者即客观观察的角度,于是此种情况下,法律的存在以及法律实际如何的问题,便于法律的价值以及法律应当如何的问题,成为两个不同思考领域的对象。从上述提到的三个案例当中,在其共同点中可以看出,常识观点https://book.douban.com/review/4551390/
11.法理学授课讲义:法的价值(自然法学派)(1)价值性认识人们必须从自身的需要出发,来衡量法律的存在与人的关系以及对人的价值和意义 (2)事实性认识对法律问题进行符合其本来面目的反映和描述 2、对于法律问题的判断也可以分为两类: (1)价值判断法律所拟定的原则、规则、制度等客观存在(客体),人们必须从它们能否体现和满足人们的需要,能否有更为理想的原则https://www.51test.net/show/291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