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模考作文:论“贡献”之多元内涵与价值衡定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12.10

2025年高考模考作文:论“贡献”之多元内涵与价值衡定

【作文素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苏格拉底拒绝越狱逃跑,将“正当”“道义”视为绝对的原则,舍生取义,令人动容;林觉民追求自由平等,为民主革命抛妻别子,英勇就义,让人难忘。但也有人说,苏格拉底、林觉民如果能够想法活下来,不是可以继续斗争,为人类作出更多的贡献吗?

一、材料解读

材料先列举了苏格拉底舍生取义、林觉民英勇就义的事迹,他们分别基于“正当”“道义”和追求自由平等而放弃生命,而后提出有人认为他们若活下来或许能有更多贡献的观点。这引导考生深入思考“贡献”的内涵,即贡献是否仅取决于生命的长度与所创造的成果数量,还是应综合考量行为的价值导向、精神的示范意义等多方面因素,以及在不同情境和价值观下对“贡献”的评判标准与权衡。

二、立意角度

1、生命牺牲与精神贡献

论述舍生取义行为所产生的巨大精神贡献。苏格拉底坚守“正当”“道义”,他的死并非是生命的简单消逝,而是一种对真理与正义的强烈宣告。他的抉择成为了西方哲学史上的一座灯塔,激励着无数后人去思考道德、正义与法律的界限,其精神价值在人类思想的长河中源远流长,不断推动着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林觉民在《与妻书》中表达的对自由平等的炽热追求以及为革命慷慨赴死的壮烈情怀,唤醒了当时无数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民主意识,为中国民主革命的精神宝库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种精神力量在后续的革命进程中持续发酵,成为凝聚民族向心力的重要源泉。

探讨生命的牺牲在特定历史与社会情境下对群体觉醒的贡献。在某些黑暗的历史时期,如封建统治的残暴压迫或外敌入侵的民族危亡时刻,个别英雄人物的壮烈牺牲往往能够成为点燃民众反抗怒火的导火索。他们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打破了民众的恐惧与沉默,促使群体意识的觉醒,从而引发大规模的社会变革或民族抗争运动,这种牺牲所带来的群体觉醒力量对于整个民族或社会的命运转折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2、生存延续与多元贡献

阐述生存状态下个体通过经验传承与社会活动产生的广泛影响。一个经历丰富、具有深刻见解的人,在存活期间可以通过教育传承、社会公益活动、文化交流等多种方式将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价值观传递给更多的人。比如,一位资深的教育工作者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不仅传授知识,还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具有良好品德和创新思维的学生,这些学生又将所学和所受的影响传播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形成一种广泛的社会价值辐射效应,在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3、贡献评判的综合考量

论述贡献评判应结合时代背景与价值体系。不同的时代对于贡献的需求和认知存在差异。在战争年代,英雄们在战场上的浴血奋战、舍生忘死是最为直接和迫切需要的贡献形式;而在和平建设时期,科学家的科技创新、教育家的人才培养、普通劳动者的辛勤付出等都是构建和谐繁荣社会不可或缺的贡献类型。同时,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也会影响对贡献的评判。例如,在一些宗教文化中,对信仰的虔诚传播和践行被视为至高无上的贡献;而在现代世俗社会,更强调个人对社会公平正义、环境保护、人类福祉等多方面的综合贡献。

探讨个体内心的价值追求在贡献评判中的核心地位。一个人的行为是否构成有意义的贡献,最终还应取决于其自身的价值追求。如果一个人违背自己的良心和信仰,即使在表面上创造了一些物质成果或获得了社会地位,其行为也难以被视为真正意义上的贡献。例如,一个商业巨头若通过不正当竞争手段获取财富,虽然在经济数据上可能显示出对GDP的贡献,但从道德和社会公序良俗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是对社会公平竞争环境的破坏,不能称之为积极的贡献。只有当个体的行为与内心的价值追求相契合,并且这种追求符合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和进步方向时,其贡献才具有深层次的、可持续的意义。

三、文体选择

1、议论文:

开头:可以从对“贡献”这一概念的常见理解引入,如“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贡献往往与成就、功绩相联系,那些创造了伟大发明、推动了社会变革的人物被视为贡献卓著。然而,当我们面对苏格拉底与林觉民的抉择时,不禁会思考,贡献的内涵是否仅仅局限于生命的创造与延续?”

中间:采用并列式或递进式结构进行论证。比如采用并列式结构时,分别以“舍生取义:精神贡献的不朽丰碑”“生命延续:多元贡献的无限可能”“综合考量:贡献评判的全面视角”为分论点,每个分论点下运用恰当的事例、数据、名言等进行论证。例如,在论述精神贡献的不朽丰碑时,可列举刘胡兰面对敌人铡刀英勇不屈的事迹,以及其事迹对中国革命精神传承的深远影响;在论述生命延续的无限可能时,可提及袁隆平长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其生命的延续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带来更多希望。

结尾: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如“在对'贡献’的深入探究中,我们明晰了其内涵的多元性与评判的复杂性。无论是舍生取义的精神壮举,还是生命延续的持续奉献,亦或是在时代与价值体系下的综合权衡,都在人类社会的宏大画卷中留下了独特的色彩。我们应以更全面、更深刻的视角去理解和评判贡献,从而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以契合内心价值追求且符合社会进步方向的方式,书写属于自己的贡献篇章。”

2、记叙文:

可以讲述一个人物在面临生死抉择与贡献权衡时的故事来体现主题。例如,以一位抗日战争时期的地下党员为主人公,他在被敌人发现身份后,一方面面临着被敌人杀害的危险,如果牺牲可能会成为激励当地民众抗日的英雄榜样;另一方面,如果设法逃脱,他可以继续为党组织传递情报、组织抗日力量。在经历了内心的挣扎与权衡后,他最终选择了冒险逃脱,并在后续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这个故事展现不同选择下对贡献的不同体现以及贡献评判的多面性。

四、素材积累

1、人物事例类

①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本有机会逃脱,但他选择留下来,以自己的生命血荐轩辕。他的死,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巨大的精神震撼力,“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迈诗句,激发了更多仁人志士为变法图强、拯救民族危亡而不懈奋斗,他的牺牲成为了中国近代思想觉醒历程中的关键节点,充分体现了舍生取义所带来的强大精神贡献。

②海伦·凯勒:尽管她自幼失明失聪,但她凭借顽强的毅力活了下来并接受教育,通过自己的著作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克服重重困难的精神传递给全世界的读者。她的生命延续使她能够在教育、文学、社会公益等多个领域发光发热,为提升残疾人的社会地位、激励人们珍惜生命和追求梦想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生命延续创造多元贡献的典型代表。

2、名言警句类

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视死如归的高尚气节和对国家的忠诚,其舍生取义的精神成为了后世评判英雄人物精神贡献的重要依据,可用于论证舍生取义所带来的精神价值的永恒性。

②“活着,为的是替整体做点事,滴水是有沾润作用,但滴水必加入河海,才能成为波涛。”——谢觉哉,此名言强调了个体生命在群体中的作用以及生命延续与创造贡献之间的关系,可用于阐述生命延续过程中个体通过融入社会整体而实现多元贡献的观点。

五、参考范文

《贡献之思:生命、价值与抉择的权衡》

在历史的长河中,苏格拉底与林觉民的身影犹如璀璨星辰,他们的抉择引发了我们对“贡献”这一概念的深刻沉思。贡献,究竟是如前者坚守道义而舍生取义所铸就的精神丰碑,还是似后者若能延续生命便可创造更多物质与智慧成果的持续努力?

舍生取义之举,无疑在精神层面为人类贡献了无尽的宝藏。苏格拉底,这位古希腊的智者,将“正当”“道义”奉为圭臬,面对死亡的威胁,他毅然决然地选择留在狱中,以自己的生命捍卫了真理与正义的尊严。他的死,宛如一声惊雷,在西方哲学的天空中久久回荡。后世之人,在面对道德困境与法律争议时,总会追溯到苏格拉底的抉择,从中汲取思考的力量,去探寻人性、道德与社会秩序的真谛。他的贡献,超越了生命的局限,成为了人类精神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座不朽灯塔。林觉民,在风雨如晦的近代中国,为了追求自由平等,他决然地告别了新婚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投身于民主革命的洪流之中,最终英勇就义。他的《与妻书》,饱含着对亲人的深情眷恋与对国家民族的大义担当,这份情感如同一把火炬,点燃了无数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爱国热情。他的牺牲,唤醒了沉睡的民族意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而不懈奋斗,其精神价值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了凝聚民族向心力的核心力量之一。

在评判贡献时,我们必须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时代背景犹如一面镜子,反映出不同时期对贡献的不同需求。在战争年代,那些驰骋沙场、马革裹尸的英雄们,他们的浴血奋战是最为直接和迫切的贡献,他们用生命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而在和平建设时期,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默默钻研,工程师们在建设工地上挥汗如雨,教师们在讲台上辛勤耕耘,他们的贡献虽不似战争英雄那般壮烈,但却如同基石,构筑起现代文明的高楼大厦。同时,个体内心的价值追求是贡献评判的核心尺度。一个人若仅仅为了名利而追逐所谓的“贡献”,即使取得了一时的成就,也难以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只有当个体的行为源于对真理的热爱、对正义的执着、对人类福祉的关怀时,其贡献才具有真正的深度和广度。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在浩瀚的宇宙和漫长的历史面前,个体的贡献或许看似微不足道,但无论是舍生取义的壮烈,还是生命延续的坚韧,都在各自的维度上书写着人类的辉煌。我们应在尊重不同抉择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贡献的多元内涵,以内心的价值追求为导向,在时代的舞台上,努力奏响属于自己的贡献之歌,让生命在贡献的光辉中绽放出最为绚烂的色彩。

THE END
1.法律的意义和价值行业资讯法律的意义和价值 法律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的意义 法律的秩序意义:法律在构建社会秩序中起着主要作用,保证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通过制定行为规范,法律为社会的稳定有序提供了坚实的基石。 法律的自由意义:法律明确行为模式,让行为人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模式,同时,法律将个人自由赋予法律http://www.anlihk.com/detail/id/103/
2.关于法律的作文800字法律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让正义得以伸张。没有法律的约束,社会秩序将陷入混乱,人们的生活也将变得黯淡无光。我深知法律的重要性,也懂得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和他人。在我五岁时,有一个好朋友叫扬子。她是一个正直的女孩,同学们都说她是班级里的正能量担当。扬子曾梦想成为一名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48046824521836325.html
3.关于法律的认识论文12篇(全文)一个公司可以划分成形式上的一人公司, 以及真正含义上的一人公司, 前者是指, 在数量上, 一人公司有很多股东, 即股东可以有很多人, 但是占最主要位置的是一个股东, 其余股东是为了规避法律, 仅仅为了充当数量, 为了符合法律规定的数量而已;后者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人公司, 由一个股东来掌握公司。此外, 一人公司可以https://www.99xueshu.com/w/ikey9en64a62.html
4.法律和道德作文(通用6篇)信念)、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第二板块是道德教育,包括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第三板块是法律教育,包括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dl2c4h2.html
5.原创法律写作“屠龙术”——详解如何成为律师写作达人即使是写给法官看的文书,也不能一概而论。法官的性别、年龄、职务、爱好等个人因素,也会影响到他对文书内容的喜恶,对律师观点是否认同。所以我们在写作文书之前,尽可能掌握主要读者的更多信息。 第二个问题:写什么? 在法律文书中,我们需要表达怎样的观点或诉求?我们需要实现怎样的目标?理由和依据是什么?我们要围绕https://zhuanlan.zhihu.com/p/27306626/
6.国旗下讲话成长路上,与法同行通过宪法教育,高中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定,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这些目标和方向对于高中生的未来职业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宪法,高中生可以了解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OTcxMTg1Mg==&mid=2247543072&idx=1&sn=c6235a4f4563336052919e4603703ac4&chksm=e8bce3a3dfcb6ab56ba301700a769b86002ab827921e1623dc0655b9939a8de54e5be7b598b6&scene=27
7.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规划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养的认识所谓道德认识也称做道德观念,由于它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相应行为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道德的概念、原则与观点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念去分析道德情境,对人对事(包括自己的行为)作出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因此,一要通过德育课堂教学主渠道,向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从理论上树立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促进https://zw.chazidian.com/zuowen20411142/
8.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如何看待“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附文题详解及写作指导首先要理解漫画的内容,漫画的焦点问题是法律与道德的博弈:年轻人认为,法律赋予我有坐的权利,你不能强迫我;老人认为,年轻人有让座的道德义务,你应该主动让座。其次是挖掘漫画的社会意义,如何看待“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如何处理好这种关系。具体的写作角度有:1.公交让座不能道德绑架。2.公交让座体现的是文明https://m.renrendoc.com/paper/232013209.html
9.浙江省温州市2025届高三一模作文“动机评判和结果评判哪个更合理最终秦国通过变法走向强盛并完成统一大业,这一结果充分证明了商鞅变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也让商鞅成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改革家之一,人们主要依据变法所带来的强大国力和历史影响等结果来评判商鞅及其变法的重要性。 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的动机是为了缓解美国经济大萧条所带来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等问题。新政通过加强https://m.book118.com/html/2024/1205/5242013334012004.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