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自力:去工业化去周期化与经济停滞常态化—个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视角

内容提要:随着机器对劳动替代的深化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去工业化,推动制造业走向衰落,投资导向型经济转变为消费导向型经济,经济增长不再以大规模固定资本更新和技术创新为支撑,经济波动去周期化,经济停滞成为常态。

作者简介:何自力,经济学博士,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自力,河北怀来人,经济学博士,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此次危机是继20世纪大萧条以后又一次对资本主义体系造成强烈震撼的重大事件。纵观对此次金融危机发生原因的研究,主要有四种观点:金融家贪婪论、系统性风险论、监管不力论以及经济失衡论。笔者认为这些用来解释金融危机原因的观点都缺乏说服力。金融危机本质上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体经济的危机,是去工业化和资本主义财富创造能力枯竭的表现。金融危机标志着工业资本主义的衰落。工业资本主义衰落使西方资本主义经济陷入严重困境,经济停滞成为常态。

一、劳资关系悖论

要认识工业资本主义衰落和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停滞常态化的动因,首先必须弄清楚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深层次矛盾。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分析以生产领域的资本运动为对象,由此建立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分析框架实际上是以阐明产业资本为基础的工业资本主义形成、发展和走向灭亡的规律为主要任务。明确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对象和任务十分重要:认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及经济停滞常态化的成因,不能从金融资本的运动中去找原因,正确的路径是从以产业资本为基础的工业资本主义的运动中找原因。既然工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在机器大工业生产体系的基础上,那么工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衰落的原因也必须在机器大工业生产体系产生、发展和衰落的历史过程中去寻找。

二、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衰

在工业资本主义成长阶段的100年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呈现出的特点是:其一,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统治地位,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对立具有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其二,商品输出推动世界市场形成;其三,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发生。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是工业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其四,工业资本主义生产了巨大的财富,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却不断加深,劳动者通过激烈的革命方式表达不满;其五,英国靠机器大工业生产成就了经济霸权国家的地位。

在工业资本主义的兴盛阶段的100年间,资本主义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其一,金融资本在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崛起并逐渐占据支配地位,改变了资本主义的积累方式,也重塑着资本主义的运行方式;其二,金融资本的出现加剧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危机。金融资本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信用的发展,它虽然对产业资本的生产活动有一定的支持作用,但也加剧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其三,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得到增强,但是难以制止工业资本主义的衰落;其四,科技进步推动了高速增长,加快了资本主义陷入严重衰退的步伐;其五,美国确立金融资本主导的经济霸权地位。美国建立的世界经济霸权体系从一开始就是由金融资本主导的,美元霸权货币体系成为这一体系的支柱,这既决定了这一霸权体系的强大扩张性,也决定了这一霸权体系的极度脆弱性。

三、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停滞常态化的表现

西方资本主义自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统治地位到20世纪70年代,经历了成长和兴盛发展两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走上迅速衰落的轨道。目前,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停滞呈现出明显的常态化。

(一)产业空心化导致产业危机,严重削弱国家竞争力

(二)金融危机频繁爆发

(三)政府债务负担不断加重,公共开支难以为继

(四)经济复苏无望

据世界银行统计,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从2007年的3.6%下降到1.9%,2009年负增长为-2.2%。发达国家由2008年以前较高的增长率下降到2008年的0.8%,2009年降为-3.3%。美国、日本、欧元区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从2007年的2.2%、2.1%和2.7%降到2008年的1.1%、-0.7%和0.7%,2009年分别又降为-2.5%、-5.4%和-4.0%。金融危机期间,西方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挽救遭受重创的经济,包括出巨资援助大银行和大公司;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将利率降到接近于零的水平;实施再工业化政策,鼓励海外投资回流本土;加大基础设施、环境保护、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等等。然而政策实施的成效甚微。目前,西方国家投资疲弱,消费不振,出口乏力,通货紧缩严重,经济增速低迷,美国经济增速为1%左右,欧元区在-0.9%至0.3%之间,日本增速也徘徊在1%左右。

(五)失业率高居不下

1974年后,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失业率几乎都超过了5%。到了20世纪80年代,虽然通货膨胀得到了抑制,但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90年代,失业现象进一步加重,特别是欧洲国家的失业率达到空前严重的程度。1995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5个成员国的平均失业率高达8%。1997年,欧盟国家平均失业率高达10.6%。金融危机导致严重失业,美国、日本、欧元区的失业率分别从2007年的4.6%、3.9%和7.1%上升到2008年的5.8%、4.0%和7.8%以及2009年的9.3%、5.0%和9.4%。2013年9月美国的失业率为7.2%,青少年失业率为21%,黑人失业率12.9%,西班牙人为9%。西班牙2013年第一季度总体失业人数增加到620万,失业率升至27.16%。意大利2012年11月的失业率为11.1%,与此同时,在15岁至24岁之间的青年失业率高达37.1%,创下历史新高。希腊全国整体失业率2013年初达到27%,15到24岁的青年失业率达到64.2%,也创历史新高。目前欧元区17国失业率为10%以上。

(六)中产阶级分化,橄榄型阶级结构转变为金字塔型结构,阶级对抗加剧

四、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停滞常态化的直接原因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停滞趋势的发生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既有直接原因,也有深层次原因。金融自由化、对外直接投资、美元霸权体系的内在矛盾等是直接原因。

(一)金融自由化加快资本主义经济的虚拟化程度,资本主义的财富创造能力急速衰竭

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金融业迅速膨胀,金融资本得以形成,标志着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挑战局面的出现。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金融资本彻底战胜产业资本,产业资本沦为金融资本的附属物。为了克服滞胀,西方国家政府纷纷推行金融自由化,为庞大的金融资本寻找谋利机会创造条件和提供便利。各国金融机构开始突破原有的专业分工界限,综合经营各种金融业务,取消银行和非银行存款机构间的利率限制差距,取消外汇管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度,金融市场相互开放,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传统信贷业务逐年减少,债券业务却迅速增长,融资方式的证券化趋势出现。金融自由化导致金融危机频繁爆发,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二)对外直接投资大规模开展,加快工业资本主义产业空心化进程,产业竞争力急剧下降

(三)美元霸权世界货币体系导致世界经济严重失衡,美元霸权地位遭到严重质疑,去美国化成为趋势

美元霸权体系的运行逻辑是“美元是美国的,问题是别人的”。美元霸权体系使美国可以放纵地基于国内经济目标发行货币,而不必担心其国际收支状况和汇率水平,而其他国家则需要承担国际收支调整压力,不得不主动维系美元汇率的稳定,无法维护本国的货币主权。美国滥用美元作为国际交易中主要交换媒介的垄断地位,保持国内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同时还可以促使美元对其主要贸易伙伴货币不断贬值,以谋取更多的铸币税收入。美国的金融霸权使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对“美元体制”的严重依附,使其为了维持外部均衡而不得不牺牲本国内部经济的均衡,结果严重阻碍了自身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全球经济失衡。美国恣意妄为、不负责任的行为遭到绝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强烈批评,国际社会在要求美国重树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同时,开始探索避开美元进行经济往来的方法和途径,“去美国化”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自觉行动。“去美国化”必然会动摇美元的世界霸权地位,这对经济已经陷入严重衰退且复苏无望的美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五、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停滞常态化的根本原因

工业资本主义衰落直至陷入停滞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推动工业资本主义陷入停滞常态的根本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以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以权力制衡为特征的政治法律制度

(三)以新自由主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

新自由主义是流行于西方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新自由主义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发展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主要以哈耶克、弗里德曼等人发表的一系列论著中阐述的新自由主义思想为代表。新自由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宣扬个人高于社会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将个人自由视为自由市场经济的基础;反对公有制,极力主张全盘私有化;倡导经济自由主义,迷信市场自行调节,断言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地实现资源配置;反对国家干预,认为国家干预只会扭曲资源配置,降低资源配置效率,管得最少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哈耶克、弗里德曼等人宣扬的新自由主义在西方大行其道,在该思潮的影响下,西方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强化市场调节,削弱国家干预的政策措施,遂使西方市场经济体制向更加偏向市场的方向转变。这种模式对私人资本的经济行为缺乏有效约束,对宏观经济波动和失衡状态缺乏有力调控,对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矛盾难以有效化解,导致经济和社会矛盾日益激化,金融危机、债务危机频发,经济停滞常态化,社会成员的高收入难以为继。

参考文献:

[1][美]米奇·费尔斯坦.全球经济怎么了——从欧洲危机到美国骗局.王天美,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英]格雷厄姆·特纳.未来经济之路——当前经济体系的缺陷及对策.王燕梅,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美]丹比萨·莫约.西方迷失之路——西方的经济模式是错误的.李凌静,肖建,译.重庆: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11.

THE END
1.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读完《法律的悖论》大受震撼,彻底刷爆三观!《法律的悖论》,一本颠覆传统认知、引领法律思维新纪元的力作!它如同一把钥匙,悄然开启了法律世界那扇错综复杂、光怪陆离的大门,让人不禁惊叹:原来,法律的天地远比我们臆想中的更为广袤无垠、扑朔迷离!①:在这智慧的殿堂里,14个经典案例犹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法律裁判的多样性与悖论性的幽深小径。它们如同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037987073429868&wfr=spider&for=pc
2.读完《法律的悖论》,彻底被颠覆三观,“法律盲区”有多恐怖!04:59 工厂里月入过万之人,竟始于不懂装懂 02:38 狠狠记住31句老人言:民间流传的大智慧,很准 简介:俗话说 01:29 帅化民之分析引关注,郭正亮赖岳谦等怎么看 01:03 中国神话神兽獬豸,缘何成法律象征? 16:18 李来群背水一战祭出大招『斗转星移』!攻势排山倒海,但结局亮了 网易https://www.163.com/v/video/VAI06II5E.html
3.简介一本书《法律的悖论》《法律的悖论》是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的一部普法新作,这本书通过深入剖析法律中的悖论,揭示了法律体系的复杂性和多面性。罗翔教授在书中运用了他深厚的法学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以真实案例为切入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辨析了法律与案件中的盲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法治的核心。 https://www.jianshu.com/p/54183e4f6968
4.法律的悖论探讨和思考法律中的悖论,能够锻炼我们的思维,走出偏见与独断,接受多元与包容。 作者简介: 罗翔,湖南耒阳人,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刑法学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刑法学、刑法哲学、经济刑法、性犯罪,著有法律普及读物《刑法学讲义》,随笔集《圆圈正义》等。https://www.dglib.cn/dglib/sts/202402/611d221f4eba4d199e5602ccba430957.shtml
5.《法律的悖论(罗翔2023普法新作,走出独断思维,接受多元包容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法律的悖论(罗翔2023普法新作,走出独断思维,接受多元包容)》,作者:罗翔,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最新《法律的悖论(罗翔2023普法新作,走出独断思维,接受多元包容)》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http://product.dangdang.com/29655476.html
6.法律的悖论(豆瓣)法律的悖论的创作者· ··· 罗翔作者 作者简介· ··· 罗翔 湖南耒阳人,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刑法学研究所所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刑法学、刑法哲学、经济刑法、性犯罪,著有法律普及读物《刑法学讲义》,随笔集《圆圈正义》等。 除学术研究https://book.douban.com/isbn/9787222221833
7.法律科学的悖论epubpdfmobitxt电子书下载2024《法律科学的悖论》:美国杰出大法官本杰明·卡多佐的经典作品。 内容简介 卡多佐的又一部代表作。他犀利地提出了如下观点:法律肯定是不足够严谨、科学的;许多法学的基本概念,源自哲学的思辩;许多法律原则的价值是单向度的,哪怕法律原则之间是交叉并被排列出秩序和价值优先层次。既然法律和政治都是工具,作为思想,即哲https://book.tinynews.org/books/12067428
8.法律的悖论罗翔,果麦文化出品目 录作者简介内容简介 《法律的悖论》是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普法新作。 思考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常常让我们觉得十分烧脑,一起案件可能推导出相互矛盾的立场,而且这两个立场居然还都非常合理?这都是因为法律中存在着似非而是的悖论。法律中充满着悖论,有些是真悖论,有些是假悖论。罗老师在书中通过14个经典案件,辨析http://www.queshu.com/book/45803543/trends
9.法律公民社会 10法律逻辑 11历史发展 历程简介 著名法典 12词条图册 1基本内涵编辑 法律法律通常是指由社会认可国家确认立法机关制定规范的行为规则,并由国家强制力(主要是 司法机关)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 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社会规范)。 法律是维护国家稳定、各项事https://baike.sogou.com/v57328.htm
10.法律分析范文12篇(全文)作者简介: 法律理性中的法律教育分析与研究 第4篇 随着我国的国民教育和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 法律教育已经逐渐成为法律领域的研究和教育研究的重要点。如果在进行法律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仅限于进行专业教育, 这样就不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法律教育在本质上是属于内在的双重悖论, 比如职业技能培训和学术研究之间也存在https://www.99xueshu.com/w/ikey28q1y15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