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头条号上受邀回答的一个问题,原提问是“对法学新生有什么好的建议?”个人感觉对法学新人或者说立志从事法律事业的年轻人来说,这个题目也完全适用,所以把回答也移植到公众号来,略有改动。工作这么多年,叫我“师傅”的有几个,其中有成长为乡镇党委书记、十佳公诉人、博士的,我更欣喜的看到,我带过的年轻人,都有一个踏实工作的态度,工作能力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即便是非法律科班出身的,也有了用法律思维来看待、分析、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理念。关于这个,曾经在《无问师徒》中专门讲述过,不是我有多优秀,而是年轻人们态度谦逊,我能教给他们的更多是“认真对待工作”的态度和长期积累的工作经验。
我从没有过“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想法,对于任何一个年轻人,都想的是“倾囊相授”,但深感自己“唯手熟尔”,而法律工作,最忌讳的是熟悉后的“麻木不仁”“流水作业”,要保持对工作、尤其是对法条的新鲜感,要认真对待办理的每一起案件,可以有办案模板,但要警惕案件出现模板之外的新问题。
言归正传,对于法学新生、新人来说,要学好法律,快速成长,总结起来是“好好学习”“理论联系实际”“认真的态度”。
第一、好好学习,有人会说这不是废话吗?还用你说?这还真不是废话,很多人都觉得上了大学就轻松了,可以马放南山了,他们会说,你看看大学里的课程设置,很多下午都没有课,晚上也没有晚自习,这跟高中相比,是云泥之别啊!所以,如果你绷不住这根弦,自己不自觉地好好学习,做好学习规划,制定好学习目标,那么很有可能学到的东西就比别人少得多。
那么对于法学新生来说,学什么呢?
1、法条。有人会问了,法条有什么可学的啊?再说了,法条怎么学啊?我的回答是“把法条背下来”。法条是法律知识的集大成者,语言精炼、内容丰富,每一条都是立法时反复讨论修改的,学习每一科法学课程时,对应着将该门课程对应的法条背下来,如果内容实在太多,比如民法典,起码也得通读几遍,做到烂熟于心。这对于形成法律思维和素养,便利于今后的工作具有莫大的裨益。如果谈及到某个问题,你自然的报出是某部法律的某一条,感觉还是有点牛13的。
2、课本。有些法学课本就是教你的老师编写的,必须用!所以,你得按照这个来,把考试过了先。如果有余力,这个是肯定有的,就看你挤不挤了(像海绵里的水),可以看看其他的一些经典教材,看看不同的观点争鸣,对于形成辩证思维也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有人会说,这个对于任何学科,甚至对于任何事情来说不都是这样吗?还有必要拿到学习法律上专门强调吗?是的,非常有必要!从国家层面来说,现在越来越强调指导案例的作用,推行同类案例强制检索制度,对于个人能力增长来说,案例学习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对于个人来说,如果想要将来从事法律方面的工作,没有大量的司法实践,也就是办理一定数量的案件作为基础,是办不好案件的。那么,对于一个法学生来说,如何将理论联系实际呢?答案是实习,我们那个时候,都是到了大四下半年,才进行毕业实习,现在很多学校,在大二假期就要求学生进行实习,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我所在的部门接待过很多来实习、见习的学生、毕业生,每次来,我都跟他们说,既然来了,就要学到点东西,别白来。然后让他们跟着参与整个办案流程,尤其是阅卷、提审和出庭。
第三、虚怀若谷的态度,三分能力七分态度,七分态度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能力,我经常跟大家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谈到如何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如果你不能发现案件当中存在的问题,那么何谈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你没有发现这些问题,并不等于这些问题不存在,等到庭上暴露出来,你将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
如何发现案件当中存在的问题呢?认真地对待案件、对待工作,有个谦虚谨慎的态度,多阅卷、多思考,“阅卷数遍、其义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