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如何维护权益地方频道

毕业生在求职择业及上岗成为新职业者的过程中,依法享有不容侵犯的就业权益。但是在现实中,毕业生的就业权益经常受到有意或无意的侵犯,既损害了毕业生的利益,挫伤了毕业生服务社会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前程。因此,大学生在求职与见习的过程中,应该时刻注意对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以便能够顺利择业,愉悦上岗,并在将来的事业上有所建树。

端正求职心态

毕业生在首次就业过程中,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了解和掌握就业方面的知识和政策,并严格按照程序办事,使自己的合法权益能得到充分的保障而不致轻易受到侵害。

毕业生求职时,往往会出现焦急、浮躁和盲目的心态,直接影响了他们在维护合法权益方面的态度和表现:或为不惜委曲求全;或不敢再“斤斤计较”;或被花言巧语诱骗而轻信对方。虽然不是“一次就业定终身”,但如果首次就业就令权益和身心都受到伤害,则必然会给自己未来的发展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

掌握政策学习法律

全面了解用人单位

毕业生享有全面、真实了解用人单位的知情权。签约前,毕业生应该尽量多方面打听、了解用人单位的运作状况、招聘信誉、用人意图、岗位职责以及企业文化等情况。

如果有可能,最好去实地考察工作环境,尤其是颇为陌生的单位,未雨绸缪地将未来实际就业中权益受侵害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学习劳动法规

初涉职场的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在注重调节职业适应的同时,也不要忽略了对自己合法权益的保护,以免给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造成不必要的阻滞和损失。

我国的《劳动法》、《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及各地方性的劳动合同管理规定,是调整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解决劳动争议的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法律法规,毕业生在实际就业之前应对这些法律常识有所了解。“法盲”是侵权者最为青睐和觊觎的猎取对象。

重视劳动合同

如何签订劳动合同,关系到毕业生在实际就业过程中合法权益能否得到充分的保障。

首先,要及时签订。到单位报到后,毕业生应尽快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使双方的劳动关系能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能得到及时的保护。

其次,要逐条细看。对劳动合同的内容,毕业生要仔细分析,权衡利弊,切忌盲目签字。对模糊词句要提出质疑,对不平等条款要敢于指出,对不公平合同要坚决拒签。

最后,要保存证据。签订劳动合同后,毕业生也要持有一份合同,作为享受权利、履行义务以及处理劳动争议的依据。

善用救济方式

掌握合法的维权手段是解决合法权益受损最有效的途径。一旦在实际就业中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应该积极运用法律武器,通过申请调解、仲裁、诉讼等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对于用人单位一般的违规行为或争议不大的问题,劳动者可以先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向该单位所在的区县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举报,让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对其进行监督检查和处罚。

大学生职场维权常识

签订三方协议

大学生离开学校,进入职场,首先要签订一个三方协议,进入公司以后,要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受到劳动法的保护,遇到问题,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就业协议不能取代劳动合同

三方协议签订后不是完事大吉,还要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劳动保障部门指出: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单位一旦和求职者确立了劳动关系,就应依法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劳动合同而未订立的,劳动者可以随时终止劳动关系。

找兼职警惕安全问题

在校大学生兼职不能盲目,应警惕各种安全问题。

大学生找兼职,建议选择有一定知名度的大中型企业,这样除了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还可以在人身安全和薪酬福利上得到应有保障。

慎重签订协议

在与用人单位签约时,落笔要慎重,仔细研究就业协议书及其补充协议中的条款,确认合理合法后再签字;重点注意试用期及违约条款的约定;尽量不要在协议书中留下空白条款;对用人单位的口头承诺要尽可能在补充协议中予以书面注明,并明确将来签订劳动合同时对此予以确认。

敢于据“法”力争

如果在求职应聘和签订协议的过程中发现有权益受侵害的不公平现象,不要害怕失去就业机会而忍气吞声,要学会积极运用法律的武器,力争自己的合法权益。缺乏诚信、用心不轨的用人单位不去也罢,否则将来吃亏的还是毕业生自己。加强自身的维权意识,是阻止侵犯毕业生就业权益的现象泛滥的根本途径。

借鉴专家意见

如果在首次就业的过程中遇到疑惑和困难,要及时咨询有关专家、老师和家长。毕竟大学生在社会阅历方面还是一片空白,而法律专家的专业视角、学校老师的指导经验,对于毕业生来说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往届校友在就业中的经验和教训,也是可供应届毕业生就业维权参考的一笔宝贵财富。

THE END
1.如何看待民法人身财产权利保护在新时代中的作用和意义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法律制度是保障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石。其中,民法典作为国家立法体系中的基本法律之一,其所承担的角色与对个人、集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不可小觑。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民法人身、财产权利保护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自由与安全,更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 https://www.cjan6a6c.cn/ke-yan-cheng-guo/455245.html
2.法律在保护个人隐私与维护人身安全中的双重角色法律在个人隐私保护和人身安全维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遵守法律规定,同时积极参与法律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政府、企业等主体也应当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和人身安全,希望https://kanfawang.com/post/19495.html
3.谈大学生权利的法律保护由于现实中一部分高等学校及其教师法制观念淡薄,法律意识较差,致使一部分大学生的合法权益经常受到侵害。当前维护大学生法定 权利需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增强教育法制观念,树立依法治校意识;二是大学生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法定权益;三是从严执法,严格追究侵权者的法律 责任;四是加强教育法律监督。https://www.lawtime.cn/info/zscq/zscqlw/2010110950508.html
4.依法治国背景下培养大学生法治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路径因此,依法治国背景下注重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不仅仅是普及法律知识、培养大学生法治精神,还是扩大遵法守法的人群基数、减少犯罪,推动社会朝着遵法守法的文明方向进步和发展。 (二)增强学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意识 大学生可以说是比较容易受伤害的群体之一,几乎每年都会看到关于大学生被敲诈、骗钱的消息,不法分子利用https://dxs.moe.gov.cn/zx/a/fdy_gxfdynlts_jyfx_llsk/220421/1761374.shtml
5.大学生普法法制教育10篇(全文)通过普及法制知识,深入群众传播法制知识,才能让人们在实践生活中学会运用法制知识思考个人行为,懂得运用法制知识作武器保护自己。大学生深入了解法制知识,养成良好的法律素养,可以为未来的社会生活撑起一把法律的保护伞,避免因丧失理性,一时冲动之下犯下的终生错误,避免因利益诱惑而误入歧途。https://www.99xueshu.com/w/ikeypx2fz050.html
6.如何保护大学生就业基本权益如何保护大学生就业基本权益 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往往会将注意力集中在简历制作、招聘信息收集、准备面试与笔试等方面,而忽视了对与就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制度的学习和了解,再加上社会经验不足、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市场不够规范等多种原因,致使一部分毕业生在求职择业的道路上遭遇了各种各样http://qd.0734zpw.com/n59457.html
7.社区来了群古今“法官”教孩子们用法律保护自己再现“包公审案” 教孩子们用法律保护自己 为了让普法课的内容更生动有趣,大学生们还精心编排了不少情景剧,让孩子们边看边学。 在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主题的普法课上,大学生刘喻春穿上古装,扮成孩子们熟悉的包青天,上演了一场穿越版的“包公审案”情景剧。 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2&newsId=417773
8.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法制教育教案7篇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http://www.jiaoyubaba.com/jiaoan/28768.html
9.在勤工俭学工作中,大学生应该如何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 学生勤工俭学的行为不受劳动法调整,发生争议时,应按协议协商或通过其他司法途径处理。 法律分析(续): 2.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旨在加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工作,维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3. 该办法适用于存在高温作业及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https://m.findlaw.cn/ask/question_63948009.html
10.实训心得体会范文15篇最后一篇是中央人民政府关于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政策,内容易懂,但在翻译过程中明显感到中英句法差异,即英语语句句型多变,结构复杂,多用复句,而汉语多为小句。同时,还学到了各种关于法律规章的表达法,如关于什么的暂行条例,应用到“interimprovisionsonsomething”.https://www.gdyjs.com/lizhi/xinde/483615.html
11.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养成(精选十篇)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明确中国的国体和政体, 明确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性质的国家,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构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所制定的法规, 是最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是保护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法律。是良法, 是推动社会经济最有效发展的手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国家还会制订出更多的体现人民意志的良法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czl0q9e.html
12.大学生就业指导教案第八章大学生就业权益与法律保护.docx16页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案第八章“大学生就业权益与法律保护”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权利学生有自主选择就业的权力,同时也有平等待遇权2法律保护劳动者有劳动权益保护的权利,包括平等就业受到公正待遇接受就业指导和服务3职业发展企业应尊重劳动者的选择,确保招聘过程公平公正4劳动安全企业应关注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608/7026020011006120.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