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主观目的与催收行为?准确认定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

信用卡最重要的功能是透支消费,持卡人先消费后还款,银行基于对持卡人还款能力的信任出借资金给持卡人先行消费,到期再收取相应利息作为资金租借收益。持卡人与发卡银行之间的消费借贷关系,本质上是借款合同权利义务关系,信用卡申领、使用、还款行为均是合同权利义务的正常履行。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刑事立法,正是对这种民事法律关系中遭受财产损失的金融机构给予以刑罚为后盾的法律保障。

一般而言,恶意透支的危害性小于伪卡、假卡、废卡和冒用卡,但该类型犯罪占到所有信用卡诈骗犯罪相当比例。这一现象近年来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反思。笔者认为,应当从三个方面防止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适用泛化问题。

一是准确把握非法占有目的认定。实务中,不能以发卡银行催收后拒不还款的客观结果倒推持卡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不能由此替代对非法占有目的的调查取证和精细审查,忽略甚至无视反证事由成立的可能。否则,会明显违背行为与责任同在的原则。

诈骗罪的根本特征是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信用卡诈骗罪成立同样要完成非法占有目的的论证义务。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相当于借款诈骗,应当以行为时是否具有还款能力作为重点判断内容认定非法占有目的。对于有无还款能力,应当树立整体审查理念,对行为人透支时的资产负债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对其经济实力进行综合评估,不能仅作片面、静态的局部观察。

依据《解释》第10条规定,在提起公诉前全部归还或者具有其他情节轻微情形的,可以不起诉;在一审判决前全部归还或者具有其他情节轻微情形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从这条规定可以看出,以刑罚作为震慑手段促使持卡人尽快偿还信用卡债务,保障银行债权的及时实现,是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规范保护目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司法解释才作出上述宽缓定罪的规定。因此,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司法认定,必须提高对非法占用目的认定标准,对恶意透支进行准确解释,严格控制其适用范围。

(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100726)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010-65209114(查号台)010-12309(检察服务热线)

为了获得更好的使用,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chrome)、360浏览器、IE11浏览器。

THE END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司法解释第196条的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司法解释第196条的解释实质上是关于信用卡诈骗罪的司法解释。明确了信用卡诈骗罪中关于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和数额特别巨大的具体数额,同时解释了《刑法》中“冒用他人信用卡”的具体情形。 法律依据 《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以虚假的身份https://www.lawtime.cn/tuwen/169726.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司法解释第196条的解释是什么导读: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的工作、学习过程中都可能会遇到很多的法律问题,因此就需要学习更多的法律知识了。如果您现在正在面临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司法解释第196条的解释是什么的法律问题,需要通过法律的武器来帮助您的话,可以了解本篇文章中的法律知识来解决。 https://www.64365.com/zs/1813599.aspx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司法解释指导案例全书根据刑法修正案(十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的时间效力的批复 (2000年6月29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刑事司法解释时间效力问题的规定 (2001年12月16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海上发生的违法犯罪案件有关问题的http://www.law-lib.com/shopping/shopview_p.asp?id=95614
4.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通用11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司法解释,结合本市当前查处销赃违法犯罪案件中的具体问题,对办理销赃案件提出以下意见: 一、如何认定销赃罪 销赃罪是指明知是他人犯罪所得的赃物而代为销售的行为。代为销售,既包括代犯罪分子将赃物卖给他人,也包括向犯罪分子买进赃物再卖出,以及买赃自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5rtbb10.html
5.诉讼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最高人民法院对技术侦查证据庭外核实性质的调整,意义重大。这不仅会影响法官调查核实技术侦查证据的方式,改变人民检察院使用技术侦查证据的传统做法,亦会影响被告人质证权的行使。鉴此,实有必要依据最新司法解释,深入研究这一问题。 遗憾的是,对最高人民法院做出的这一重大调整,学术界缺乏必要的理论回应。检索中国知网https://sssf.swupl.edu.cn/yjcg/cab451087b004d49b229835cf78513ef.htm
6.2023年刑法分论期末考试复习题整合版.pdf根据刑法第114条,B项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注意该项不构 成第135条的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由于该罪是过失犯罪。根据刑法第338条,C项构成重大环境污染 事故罪。根据2023年《关于办理突发传染病疫情灾害的问题解释》第1条,D项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 共安全罪。但有人认为,这个司法解释的结论值得探讨,由于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68649207.html
7.2024年刑法第320条中的“货币”是否涵盖所有流通货币?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6条:“本法所称的‘货币’,是指人民币和外币。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 刑法第320条所指的“货币”包括哪些类型? 刑法第320条主要涉及的是“伪造、变造货币罪”,其中的“货币”概念,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应作广义理解,不仅包括我国法定流通的人民币,也包括境外可在https://www.maxlaw.cn/n/20240326/11031277253920.shtml
8.20022008年司法考试刑法历年真题解析——多项选择题C项,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的规定,刑法规定的“信用卡”,是指由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本选项中用作废的IC卡提取现金,符合《刑法》第196条第1款第(二)项的构成https://www.233.com/sf/erjuan/xingshi/20090104/1036109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