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案例“说法”!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编写疫情防控以案说法专题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张璐瑶通讯员任宣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提高依法防控和依法治理能力,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在继续组织编写法律法规知识解读的同时,就疫情防控中出现的涉法案例专题开展以案说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法治宣传教育,为依法科学有序防控提供法治保障。

省人大法制委、常委会法工委收集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15个涉法案例,涉及危害疫情防控,暴力伤医,哄抬价格和制假售假,造谣传谣和诈骗,非法买卖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疫情防控工作中不作为、乱作为等六个方面。

目前,以案说法专题已在广东人大网疫情防控专栏刊登。

疫情防控工作法律法规知识解读(6)

——以案说法专题

省人大法制委、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对疫情防控期间发生的涉法案例进行收集梳理,组织编写疫情防控工作法律法规知识解读(6),通过疫情防控期间六方面15个案例解读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引导社会公众更好地学法知法守法,自觉参与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确保疫情防控有关法律法规在广东省得到有效遵守和执行。

一、危害疫情防控方面的案例

【案例1】故意隐瞒行程和身体症状

某地一位长期在武汉务工的村民,春节期间返乡后,故意隐瞒真实行程和活动,编造虚假返回日期信息,对自己已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刻意隐瞒,欺骗调查走访人员,且多次主动与周边人群密切接触。

【案例2】隔离期间违规外出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某地一位市民乘飞机到外地游玩,多日后返回。在旅游期间,该市民与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有亲密接触。在居委会依法依规告知且要求其居家隔离的情况下,该市民仍乘公共交通工具与他人密切接触,造成多人感染新冠肺炎、多人被隔离观察。后该市民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解读】

上述两个案例均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刑法第一百一十四、一百一十五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二、(一)依法严惩抗拒疫情防控措施犯罪。故意传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原体,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1.已经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人、病原携带者,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并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疑似病人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并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造成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

其他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防控措施,引起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三十条的规定,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定罪处罚。

【案例3】以暴力方法抗拒疫情防控措施

某地一位市民不听从疫情防控巡查工作人员对其进行遵守居家隔离规定的劝导,并与工作人员发生争执。该地派出所社区民警前往协助开展劝导工作,该市民仍不予配合,并在民警阻止其拍视频时,直接攻击该民警,抓伤该民警脸部、颈部。之后,该地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本案,以妨害公务罪判处该市民有期徒刑九个月。

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二、(一)依法严惩抗拒疫情防控措施犯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含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有关疫情防控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疫情防控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疫情防控公务的人员)依法履行为防控疫情而采取的防疫、检疫、强制隔离、隔离治疗等措施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一款、第三款的规定,以妨害公务罪定罪处罚。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以妨害公务罪定罪,从重处罚。

【案例4】公共场所拒绝戴口罩和接受检查

某地一位市民在该市地铁5号线进站乘车时因未戴口罩被安检员拦下,安检员要求其戴上口罩并测量体温后才能搭乘地铁。该市民不但不听劝阻还拒绝配合检测体温,并强行冲闯地铁站厅边门。工作人员在劝阻时被其扯掉口罩并抓伤脸部。

该市民的行为导致地铁站内出现聚集围观,严重影响地铁安检秩序。后该市民被当地公安分局依法作出治安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布的决定、命令的;

……

二、暴力伤医方面的案例

【案例5】殴打医护人员

某地一位市民,其父亲因新冠肺炎病重不治而亡,该市民怪罪医务人员。值班医生进病房与该市民沟通,该市民不但不接受,反而拉扯并殴打值班医生。

与此同时,护士长上前进行劝阻,也遭殴打,导致值班医生颈部被抓伤,防护服、口罩、护目镜等被撕破、脱落,接到报警后民警赶到该院隔离区依法处置。当日,该地公安分局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对该市民立案侦查,并刑事拘留。

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二、(二)依法严惩暴力伤医犯罪。……随意殴打医务人员,情节恶劣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案例6】威胁医护人员人身安全

某地一位市民因发烧疑似新冠肺炎就医时,因就诊问题导致情绪激动,持刀威胁现场一名医护人员。驻医院值守民警和医院保卫人员立即上前将该市民控制,现场无人员受伤。目前,该市民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警方依法刑拘。

【法律法规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二、(二)依法严惩暴力伤医犯罪。……采取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恐吓医务人员,符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的,以侮辱罪或者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三、哄抬价格、制假售假等方面的案例

【案例7】哄抬防疫用品价格

【案例8】哄抬民生物资价格

上述两个案例均涉嫌构成哄抬价格的违法行为。

价格法第十四条经营者不得有下列不正当价格行为:

(一)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的;

(六)采取抬高等级或者压低等级等手段收购、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变相提高或者压低价格;

(七)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牟取暴利;

(八)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不正当价格行为。

第四十条经营者有本法第十四条所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予以警告,可以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有关法律对本法第十四条所列行为的处罚及处罚机关另有规定的,可以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执行。

《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六条经营者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有下列推动商品价格过快、过高上涨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一)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

(二)除生产自用外,超出正常的存储数量或者存储周期,大量囤积市场供应紧张、价格发生异常波动的商品,经价格主管部门告诫仍继续囤积的;

(三)利用其他手段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快、过高上涨的。

【案例9】销售伪劣防护用品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某地一市民得知市场急需口罩,便寻找货源转手卖出以赚取差价,其先后两次购置劣质仿冒“3M”口罩共计2万个,并将上述口罩出售给他人,销售金额达18万余元。

案发后,涉案劣质仿冒“3M”口罩在运输途中被截获。经检验,涉案口罩的标识、头带、过滤效率均不符合标准要求,系不合格产品。目前,公安机关已以涉嫌销售伪劣产品罪对该市民立案侦查。

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二、(三)依法严惩制假售假犯罪。在疫情防控期间,生产、销售伪劣的防治、防护产品、物资,或者生产、销售用于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假药、劣药,符合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第一百四十一条、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假药罪或者生产、销售劣药罪定罪处罚。

四、造谣传谣、诈骗等方面的案例

【案例10】编造散布疫情谣言信息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案例11】利用疫情诈骗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二、(五)依法严惩诈骗、聚众哄抢犯罪。在疫情防控期间,假借研制、生产或者销售用于疫情防控的物品的名义骗取公私财物,或者捏造事实骗取公众捐赠款物,数额较大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五、非法买卖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方面的案例

【案例12】非法收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

某地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在该地一饭店进行检查时,发现厨房冰柜内有2只疑似野生动物白鹇(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的死体,经询问,当事人承认收购白鹇死体两只的事实。该地市场监管局根据有关规定将案件移送当地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受理案件后,对当事人以涉嫌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罪立案侦查。

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一款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二、(九)依法严惩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以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定罪处罚。

【案例13】非法经营使用野生动物制作的食品

禁止为食用非法购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六、疫情防控工作中不作为、乱作为等方面的案例

【案例14】不按要求及时报送疫情信息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六十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违反本法规定,不履行法定职责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情节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二)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或者通报、报送、公布虚假信息,造成后果的;

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未依照本法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或者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未及时组织救治、采取控制措施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二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不依法履行职责,致使可以避免的爆炸、火灾、传染病传播流行、严重环境污染、严重人员伤亡等重大事故或者群体性事件发生的;

(二)发生重大事故、灾害、事件或者重大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不按规定报告、处理的;

(三)对救灾、抢险、防汛、防疫、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社会保险、征地补偿等专项款物疏于管理,致使款物被贪污、挪用,或者毁损、灭失的;

(四)其他玩忽职守、贻误工作的行为。

【案例15】违规发放领取防控捐赠物资

某地派出所所长违反疫情防控捐赠生活物资分配管理规定,擅自决定扩大发放范围和发放标准,利用职权协调不应获得的捐赠生活物资,违规予以发放和领取。经该地纪委监委研究并报党委批准,对该所长党纪立案、监察立案,并予以免职,有关问题继续深入调查。

(七)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应急救援资金、物资的;

监察法第十一条监察委员会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

(二)对涉嫌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徇私舞弊以及浪费国家资财等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进行调查;

(三)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对履行职责不力、失职失责的领导人员进行问责;对涉嫌职务犯罪的,将调查结果移送人民检察院依法审查、提起公诉;向监察对象所在单位提出监察建议。

THE END
1.法律法规体系概览结构功能与实践应用法律法规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促进经济发展等目的而制定的命令性文件。根据其内容和范围,可以将法律法规分为宪法、行政 法律、刑事法律、民商事法律以及国际条约等多个层面。 二、宪法的基本特征与作用 宪法是国家最高的立法规范,它规定了国家政体形式,政府组织原则,以及公民权利义务等根本大势。宪法具有https://www.qtleqzhor.cn/ke-pu-wen-zhang/44741.html
2.我国现行国防法规有多少个根据我国国防立法的权限和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我国国防法规体系按纵向划分有五个层次。 1.宪法中的国防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国防条款在国防法规体系中居于最高的地位。主要包括:武装力量的领导体制、性质、任务、建设方针和活动的根本准则;军队在国家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公民在国防方面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防建https://www.56df.com/news/149257.html
3.中央纪委法规室:学好用好民法典纪检监察机关要注重这五个方面纪检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以及监察法、监察机关监督执法工作规定等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对纪检监察机关依法履职,保护公民合法民事权益作了具体规定,必须不折不扣得到执行。比如,关于人身权保护,规定了保障被留置人的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禁止刑讯逼供、体罚虐待,保障休息时间、限制夜间讯问,做好安全预案、严防安全事故等http://jiwei.hfut.edu.cn/2021/0122/c589a250645/page.htm
4.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提纲? 主要法律法规五个 ①国家安全生产法 ②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 ③国务院关于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④省政府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暂行规定 ? ⑤国务院2010年23号通知(法规性通知) 相关性法律法规有6个: 劳动法 劳动合同法 职业病防治法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工伤保险条例 生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815/10/58697371_778405005.shtml
5.《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官方解读:制定法律法规政策,19项“不得”!《条例》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内容 一是规定公平竞争审查的主体和范围。审查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审查范围是起草过程中的涉及经营者经济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具体政策措施文本。 二是规定有关方面的职责。国务院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协调机制。国务院市场http://www.qthnews.org.cn/zhuanti/2024-08/06/cms210345article.shtml
6.《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解读据此,《纲要》从党的建设的六个方面,对今后五年需要制定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进行了部署。如管权力运行的制度有:抓紧修订《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抓紧制定《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修改《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国家立法工作领导的若干意见》等。管事项落实的制度有:修改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https://www.zzrmyy.com/content-2685.aspx
7.基蛋生物: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意向书发行事项公司公告所的证券交易卖出、协议转让或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进行合理减持。在本 人担任发行人董事、监事期间,每年减持数量不超过上一年末所持股份数量的 25%;且在股份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公司股份的,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格。 每次减持时,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提前三个交易日通知公司公告本次减持的数 量、减持价格区间、https://wap.stockstar.com/detail/JC2017062600000082
8.税收学专业: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税收学专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通俗解释: 学习内容方面 税收基础知识:就像学习一门新语言的基本词汇和语法一样,学生要掌握税收领域的基本概念,比如什么是税、税收的种类(像增值税、所得税、消费税等)。这些知识是理解整个税收体系的基石。 税法学习:税法就像是游戏规则手册。学生需要深入学习各种税收法律法规,了解不同https://blog.csdn.net/BTUJACK/article/details/142408725
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对不同法律法规和以往司法解释在人身损害赔偿方面混乱实行的统一性 首先,在人身损害的赔偿问题上,《解释》出台之前,多散见于各个单行法和部门法之中,并且法的效力层级也不尽相同。最早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人身权的内容的是《民法通则》,在人身损害赔偿问题上,《民法通则》在第六章第三节“侵权的民事责任”之下https://www.fzlawyers.net/index.php?s=wap/show/index&id=3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