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药物警戒法规的中国实践(上)阅读上篇
《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药物警戒规范》)指出,持有人要主动开展药品上市前后监测,全面、有效地收集药品研究和使用过程中的不良事件信息。
“报告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实现系统分析评估,指定药物安全风险策略的基础。”辉瑞公司亚太区药物警戒负责人梁冰医生说。
根据《2020年度药品审评报告》,2020年药审中心接收来自国内外的SUSAR个例报告164,403份(涉及病例为57,995例)。其中,来自中国的SUSAR个例报告17,243份(涉及病例为4,647例),接收DSUR共计1,775份。
ADR报告数量飞跃增长
那么,上市后不良反应报告的情况如何?据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管理司副司长李茂忠介绍,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所收到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中,持有人贡献占比近年来最高为5%,大部分由医疗机构和经营企业报告,和国际上不良反应报告主体结构相比,相差较远。
据李茂忠介绍,中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收集在2004年和2011年后出现飞跃增长,这两年正是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修订的年份,到了2020年,我国累计报告数量达到1,687万份。
“自发报告的逐年增加部分体现了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的趋势。”李茂忠说。
Alnylam公司日本分公司药物医学警戒总监、医学博士乔红说,在日本公司,需所有部门的同事配合,包括市场、医学、研发和生产部都要提交安全性情报,“特别是我们的销售代表,如果在产品销售中发现任何与药物安全有关的事件,必须要在24小时以内上报给药物警戒部门。公司对迟延上报的还要写理由及改善措施。另外,上报安全性事件还会和年底评价挂钩。”她说,这样的措施使大家既有责任感,也有动力。
肿瘤药药物警戒的特殊性
牵头过不少肿瘤免疫和细胞治疗产品临床试验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季冬梅博士认为,肿瘤免疫疗法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细胞因子风暴和间质性肺炎等,为此,临床医生要根据风险级别高度重视,以此判断,做到心中有数。
辉瑞公司亚太区药物安全监测及风险管理部安全风险负责人张静医生在2021年DIA中国会场上做了一场讲座。她认为,药物警戒人员需要了解抗肿瘤药物的药物警戒特点。
新药获益与风险评估最关键
最关键在于对药物收益和风险的评估——新药是否带来的收益比风险更大,以及病人是否有其它收益风险比更好的治疗选择。梁冰说,这是作为药物警戒人员,常常放在心上的事情。
张静说,新药的收益是否比风险更大尚未真正明确,因此,要定期审查上市批准后肿瘤产品的风险/收益分析。
《药物警戒规范》规定,对于发现的信号中可能会影响产品获益-风险平衡或对公众健康产生影响的信号,予以优先评价。
李茂忠介绍说,对已识别的安全风险,持有人应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修订药品说明书、发布警示通报、暂停生产销售使用、撤销药品上市许可,标签、包装,改变药品包装规格,改变药品管理状态等。
“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法,药物风险管理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修改药物说明书、加警示框等措施。“林钦说。
CRO的委托管理
《药物警戒规范》专门介绍了委托第三方的资质。
同样,市场扩展对CRO公司也带来挑战。孙晓博说,药物警戒外包服务市场有望迎来高速成长期,尤其是体系完善、专业性强公司会优势会更为突出。
据润东医药CEO姜海介绍,润东的药物警戒业务早在2010年开始就帮助日本企业处理PV数据。近年,润东基于过去十多年服务日本及其他外企的经验,也帮助国内企业搭建体系,提供PV服务。同时润东在日本也建立起以PV服务为核心的子公司。每年PV业务量成倍增长,未来还将扩大该领域的发展,助力企业建立全生命周期的体系。
结合国际规范和准则
国家药监局在2017年加入ICH之后,十分重视药物安全与国际标准的接轨,接连发布了ICHE2系列指南(如下图)。
6个E2系列药物警戒指导原则也已开始逐步转化实施。梁冰认为,这体现了包括药物警戒体系的建设,报告要求,风险评估和控制等全面与国际接轨。
《研发客》整理
业内认为,药品监管部门通过要求药品注册申请人/持有人及时报告SUSAR(ICH指导原则E2A、E2B)、定期报告DSUR(ICH指导原则E2F)、定期报告PSUR(ICH指导原则E2C(R1)),以及提交PBRER(ICH指导原则E2C(R2))对产品的总体利益-风险特征进行评估,在上市申请和/或PSUR中可能提交的ICH指导原则E2E的安全性规范章节,以规划药物警戒活动。有了ICH指导原则作为演练,实施《药物警戒规范》也会游刃有余。
展望
“另一方面,在药物警戒体系质量稳步提高的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对药物风险进行科学认知及分析、评估、交流并采取科学的措施,达到风险最小化的目的,最大可能地做到保护药品、药物使用者的安全。“她说。
我国实施多年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ADR报告制度是以药物安全为中心,其重在监测、识别药物安全问题。例如,2006年广东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就是通过ADR监测和报告系统发现了亮菌甲素注射液中二甘醇超标使用,教训深刻。“未来,国家建立药物警戒制度,将重点从药物转向患者,从药物安全开始,在法律法规与机制的保护下直指患者用药安全。”李茂忠说,国家对药物警戒的重视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后,公众对健康生活、生命品质的追求。
可以期待,随着药物警戒法律法规的实施和深入,中国的药物警戒工作必将迈入崭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