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法学会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席了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的大会,代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向全世界宣告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坚定信心和决心。这标志着我们党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吹响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军号。为此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政法工作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政法战线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法学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意义?应该如何充分发挥法学会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刚刚闭幕的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

记者: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特别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您如何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意义?

陈冀平说,党的十八大报告为我们绘就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部署,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充分发挥法学会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指明了方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法学会系统必须在学深、学透十八大精神的基础上,全面谋划各项工作。

陈冀平说,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这些年来,在充分肯定法治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不足,比如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执法司法问题还比较突出;一些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失职渎职、执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严重损害国家法制权威;公民包括一些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仔细分析这些问题,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要靠法治;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长治久安,归根结底要靠法治。实践证明,法治建设推进得越持久、越深入,其成效就会成倍放大。因此,我们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陈冀平强调,政法机关作为执法司法机关,必须清醒认识新形势下加强法治建设的特殊重要性,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动摇,紧紧围绕建设法治中国的总目标,以构建公正高效权威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重点,以切实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为根本任务,把加强法治建设贯穿于政法工作的全过程,带头严格执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真正肩负起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者、实践者的重任。

陈冀平强调指出,我们法学会系统决不能辜负中央领导的期望。必须更加自觉地将法学会工作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中来审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增强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思想认同、感情认同,进一步增强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自觉性、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能力和水平。必须更加自觉地将法学会工作置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中来谋划,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指引下,切实肩负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责使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必须更加自觉地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奋斗目标,团结引领全国法学、法律工作者,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努力推动法学研究更加繁荣、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升、法学交流不断拓展、法学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组织体系和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为建设法治中国贡献更大力量。

记者:2013年,对中国法学会来说,任务十分繁重,按照中国法学会章程规定,本届理事会任期即将届满,将召开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选举新一届理事会,这是中国法学会及全国法学界、法律界的一件大事。对此,中国法学会将主要抓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陈冀平说,2013年的任务的确十分繁重,所有任务,只有在实干中才能实现,一切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当前,我们的工作思路和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首先,要积极参与法治中国建设。在新形势下,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必须清醒认识加强法治建设的特殊重要性,积极投身法治中国建设伟大实践,不断推进法学理论创新、法治实践创新、法律制度创新、法律文化创新,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积极参与法治中国建设,关键的一点是要加强调查研究,围绕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如何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如何实现国家各项工作的法治化,如何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如何做到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等重大问题开展调研,提出我们参与法治中国建设的具体措施。

其次,要推动法学研究繁荣发展。日前,我们制定了《中国法学会关于新时期进一步繁荣法学研究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法学、法律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举措,这是中国法学会在新形势下全面推进法学研究事业的指导性文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切实抓好《意见》的贯彻实施,确保《意见》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按时完成,使更多的法学研究成果进入“经济圈”、“改革圈”、“决策圈”,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工作大局。与此同时,要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把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团结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作为中国法学会一项战略任务,常抓不懈;进一步完善奖励激励机制,创造更多条件和平台,激励优秀人才和优秀成果脱颖而出,特别加大对青年法学、法律人才的培养力度,为青年人才成长搭建更多、更好的平台。

第三,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今年,我们要按照有关规定,抓紧做好各研究会的申请成立登记工作,实现中国法学会监督管理和全国性法学社团依法自治的有机统一,建立健全有助于提升能力的一系列工作机制,从机制体制上强化中国法学会对法学社团的管理和服务,切实引导法学社团健康有序发展。同时,要加强地方法学会建设和会员队伍建设,提升组织引领法学研究和服务大局的能力,强化健全组织体系,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制度保障,实现法学会在组织建设、业务建设、能力建设上的全面提高。

陈冀平强调说,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正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对此,我们要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奋力谱写繁荣法学研究、推进依法治国的新篇章。

THE END
1.“以儒释法”对中国古代法律之影响三、以儒释法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影响 (一)以儒释法对中国古代法律的积极影响 1.论心定罪,体现了对人性的关怀 由于立法本身的相对滞后性与稳定性,在司法活动中刻板地遵循法律条文难免会造成情理法上的冲突。如在“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 一案中,倘若按律法规定,则“殴父也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190902155132_373374.html
2.《开普敦公约》:世界航空器融资的法律福音2001年11月16日,在国际民航组织(ICAO)理事会和国际统一司法协会联合召开的外交会议上,通过了对整个民航业来说都非常重要的一部法律——《移动设备国际利益公约》(即《开普敦公约》)及其《有关航空器设备特定问题议定书》。 杰弗里·伍尔告诉记者,随着各国对飞机和飞机租赁的需求越来越高,对飞机融资租赁的可控性也提https://news.carnoc.com/list/102/102214.html
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01号——计划审计工作》指南鉴于计划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本准则第五条规定,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其他关键成员应当参与计划审计工作,利用其经验和见解,以提高计划过程的效率和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除本准则外,其他一些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计划阶段针对某些特定项目执行一定的审计程序。例如,《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https://law.esnai.com/do.aspx?action=show&lawid=33935
4.澳门与中国内地在WTO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国际经济法网? “一国多席”局面的形成说明,“国际组织是国际合作的一种法律形式,是特定时期国际关系发展的产物;在‘一国一席’的基本原则下,根据国际社会发展的新产物,为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宗旨和发挥其职能允许某些国家拥有数个席位。” (二)中国在WTO中“一国四席”问题的特殊性及重要性 https://ielaw.uibe.edu.cn/wtoflzdyj/6750.htm
5.联系我院学生实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国科学院一贯重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国科学院“科学民主、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和“唯实求真、协力创新”的院风,以及“博学笃志、格物明德”的研究生院校训,是我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宝贵精神财富,影响深远。院党组明确指出发展研究生教育对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坚持科研与教育https://www.cas.cn/zt/jzt/rcjyzt/sjyjssxzzjygzh/dbfy/200408/t20040812_2665623.shtml
6.宪法学导论(一)言论自由的重要性………(490) 【评注l“小道消息不胫而走”——限制言论与新闻自由之困难………(491) (二)言论与新闻自由的历史………(492) (三)为言论自由辩护——从怀疑主义到市场竞争………(493) 【案例】言论自由与市场竞争一“抵制征兵第四案”………(495) (四)自由、恐惧与信任……http://www.law-lib.com/shopping/shopview_p.asp?id=13665
7.四川人大网个别县(区)对文化遗产保护认识不到位,存在“重经济建设、轻文化遗产保护”的思想。部分单位和一些私有文保单位所有权人对文物保护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法制观念淡薄,对珍贵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缺乏了解,忽视了日常维护和文物安全工作。个别地方在城乡规划、工程建设中对文物保护建设控制地带保护不充分,“政府主导、部门协助https://www.scspc.gov.cn/jykxwhwswyh/yjybg_672/201711/t20171114_33494.html
8.旅游景区管理体制问题论文(通用7篇)景区管理法律法规条款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配套性和统一性。 执法队伍力量不够,执法水平低,不能对景区内违规事件进行强有力的执法,不能对影响和破坏景区形象的建设项目依法整治或拆除,也不能依法根治环境污染。 四、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模式改革的建议 https://mip.wenshubang.com/lvyouguanlibiyelunwen/336747.html
9.法律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历史的考察现在让我们来讨论法律的儒家化对中国法律的意义和影响。 1 法律极端重视礼,礼成为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礼具有合法性和强制性。同时礼成为判断有罪无罪的标准。礼认为对的,就是法认为合法的;礼所不容许的,也就是法所禁为的。汉儒公孙弘早就提出赏罚应以礼义为标准。他在对策中对汉武帝说:“故法之所罚,义http://iolaw.cssn.cn/xspl/200311/t20031124_4587618.shtml
10.杨卫敏:统战思维与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智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先后就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涉及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依据、根本方向、根本任务、根本原则、根本目标、根本方法以及民族工作的制度、法律、组织、人才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民族思想的理论体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贯穿着统一战线理念和思维。http://www.tltzb.com/_page/_h/20211020/_doc_16346906043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