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层面上,危害行为种类繁多,根据刑法理论,危害行为主要分为两大类:作为与不作为。
刑法上的危害行为涵盖了以下内容:侵害国家***、领土完整与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利及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不作为,是指行为人消极地不履行法律义务,从而危害社会的行为,而作为,则是指行为人以积极的身体活动实施被刑法禁止的行为,从表现形式来看,作为表现为积极的身体动作;从违反法律规范的性质来看,作为直接违反了禁止性的罪刑规范。
危害行为具有以下特征:有体性,即人的身体动静,包括积极活动与消极静止;有意性,即危害行为是在人的意识和意志支配下实施的身体活动。
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阴谋颠覆***、分裂国家、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2、参加间谍组织或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
3、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
4、策动、勾引、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叛变;
5、进行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破坏活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上述行为均属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刑法规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零三条规定,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对首要分子或罪行重大的,处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对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
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犯罪分类有3类,共12个罪名,包括:
1、危害国家***、领土完整和安全、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罪(7个罪名);
2、叛变、叛逃罪(2个罪名);
3、间谍、资敌罪(3个罪名)。
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后果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根据犯罪情节严重程度,轻者会被判处三年到无期徒刑之间,重者则可能被判处死刑,我国对于破坏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持有严厉打击的态度。
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故意纵火、制造爆炸、投毒等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2、决堤、水淹等危害大众安全的行为;
3、携带危险物品乘坐汽车、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
4、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的行为,如随意拉开飞机安全门等;
5、违规制造、销售枪支弹药的行为。
1、故意制造、传播恐怖信息;
2、故意制造传播谣言;
3、盗窃、抢劫、敲诈勒索、诈骗等犯罪行为;
4、故意毁坏或损坏公共设施;
5、暴力扰乱社会秩序,使用暴力手段进行打架斗殴、聚众闹事等;
6、制造、贩卖、储存危险物品;
7、参与恶劣的社会活动,如涉赌、涉黄、***等。
根据刑法规定,危害公共安全罪共有四十七个罪名,包括:
1、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十个);
2、破坏特定设施、设备的犯罪(十个);
3、实施暴力、恐怖活动的犯罪(五个);
4、以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为对象的犯罪(九个)等。
第一类:危害国家安全罪包括背叛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武装叛乱、暴乱罪、叛逃罪、间谍罪、资敌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