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相应的补充责任”探究

我国《侵权责任法》对于补充责任的规定体现在第34条第2款“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第37条第2款“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第40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第6条第二款、第七条第二款对于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学校、教育机构的责任。

二、补充责任的性质及内涵。

1、补充责任的性质。

补充责任实际上是民法中公平原则在侵权责任法的体现,其提出的意义不仅不至于使补充责任人承担的责任过重,而且有利于对被害人权益的保护。从以上三条规定中可以得知补充责任人“补充”责任是因为其与第三人的行为不构成有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行为和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行为,如上述案例中宾馆和犯罪人既无主观上的共同故意,又无客观上的行为牵连,不构成共同侵权行为。其次补充责任是第二顺序的责任,权利人只有在直接侵权人不能找到或者赔偿能力有限不能完全弥补受害人的损失时方能够向补充责任人主张,也就是如果说直接侵权人有能力全部赔偿受害人的所有损失时,根本就不会有补充责任承担的问题。再者补充责任人承担赔偿范围是有限制的,其并不是承担直接侵权人不能赔偿的全部责任,而是依据其对损害发生的过错程度、直接侵权人承担的数额大小等,在此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如可以借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规定:安全保障义务人的补充责任依据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与未尽到管理职责的程度相适应”承担责任。

2、补充责任与其他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区别。

补充责任是一种典型的多数人侵权的责任承担形式,在传统的侵权法领域的理论中,多数人侵权的责任分担方式分为按份责任和连带责任。按份责任是指是指多数当事人按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各自承担一定份额的民事责任。连带责任是指多数当事人按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连带地向权利人承担责任。还有不真正连带责任是指多数加害人对一个被侵权人实施加害行为,或者不同的加害人基于不同的行为而致使被侵权人的权利受到损害,各个加害人产生同一内容的侵权责任,由各个加害人各负全部赔偿责任,并因加害人之一的履行而使全体加害人的责任归于消灭的侵权责任状态。补充责任人承担赔偿责任的第二顺位性和承担责任的“相应”性就显著区别上述的按份责任、连带责任、不真正连带责任,因此有的学者又将其列为我国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第四种形态。

3、补充责任的构成。补充责任构成要件和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相类似:主观过错、不作为行为、损害结果、因果关系。首先补充责任人承担的是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第三十七条“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第四十条“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所表示出来的文义看,补充责任人在主观上具有明显过错。第二,第三人与补充责任人过错的内容不同。补充责任人在主观上的过错一般表现为过失,而第三人在主观上的过错则表现为故意,他们主观上的过错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主观过失是指是指义务人应当预见其行为的侵害结果而未采取措施加以避免,正是因为主观过错是过失,且不是重大过失,令其承担补充赔偿责任才具有合理性;产生的损害结果更多的体现在法定义务人实施的是一种间接侵权行为,该种行为更多的体现为不作为行为,这种不作为不能单独构成损害结果发生的原因,只是为其他的致害行为创造了条件。

三、受害人救济程序与补充责任终局性问题。

1、受害人救济程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第6条第二款的规定:“赔偿权利人起诉安全保障义务人的,应当将第三人作为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确定的除外。”对于侵权补充责任的,直接侵权人是第一责任人,补充责任人是第二顺位责任人,权利人起诉补充责任人承担责任应当有一定的程序限制。当权利人单独起诉直接侵权人,直接请求直接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是没有争议的,但权利人最好是能够提前了解直接侵权人的赔偿能力,如果在执行后才发现直接侵权人的能力有限,然后再起诉补充责任人,则会增加不必要的诉讼成本;如果在直接侵权人能够的确定的情况下仅起诉补充责任人,且在法院行使释明权将有关权利义务告知后,如果权利人坚持起诉补充责任人而不追加直接侵权人为被告的,法院可以裁定驳回权利人的起诉,当然补充责任人明确放弃该权利的除外。综上所述,权利人在起诉时将直接侵权人和补充责任人一起列为被告,一方面可以减少诉累,另一方面有利于对权利人权益的保护,故是为最优的选择。

THE END
1.法律责任具体包括哪些责任“法律责任”这一概念,是指在法律上对违反法律规定的人所作出的惩罚或弥补性措施。根据法律规定,法律责任主要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三类。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每种责任的具体内容。 首先是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定,需要承担经济上的赔偿责任或弥补性责任。具体而言,民事责任包括11种形式,如https://localsite.baidu.com/article-detail.html?articleId=7745763&ucid=PjRvPHDYPjm&categoryLv1=%E6%95%99%E8%82%B2%E5%9F%B9%E8%AE%AD&ch=54&srcid=10004
2.法律责任的类型?刑事法律责任?:指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等刑罚。 ?民事法律责任?:指民事主体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民事义务所承担的不利后果,如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 行政法律责任?:指行政主体违反行政管理秩序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责令停产停业等http://www.gwxzw.org.cn/NewsView.asp?ID=319
3.修改废止了这些法律法规(中央立法篇)学界要闻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3) 2023.08.08公布/2023.08.15施行 (三)废止(5件)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5年6月1日公布,2020年12月29日修正) 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态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http://fxcxw.mzyfz.com/dyna/content.php?id=26684
4.我国的劳动合同法属于民法吗?包括:总则、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特别规定、监督检查、法律责任和附则。劳动合同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属于社会法。 2、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中国对民事活动中一些共同https://www.64365.com/zs/1455517.aspx
5.外国人在中国发生冲突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一名外国男子因乘车问题与出租车司机产生口角,殴打司机后意欲逃走,被群众及民警合力制服,其行为造成司机刘某多处受伤,涉嫌。那么外国人在中国犯事如何处罚?老外酒后殴打司机,涉嫌故意伤害罪杰克两年前来到中国工作,现居住在。底某日周日,杰克一早在家喝了几瓶啤酒,中午与妻子赵某去万达广场一家日本料理店吃午饭,席间https://www.66law.cn/laws/308093.aspx
6.论侵犯患者知情同意权的法律责任13陈传荣;杨芳;医师告知义务及其法律责任研究——兼谈《执业医师法》相关法条的修改[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14史卫东;李艳丽;规范医疗告知义务 杜绝医疗纠纷发生[J];中国医疗前沿;2011年08期 15王利海;论患者的知情同意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053-2007058707.htm
7.中美律师保密义务之比较王亚玲律师郭庆梓律师保守职业秘密是律师应当遵循的道德上和法律上的义务,律师的保密义务既关系着委托人利益的维护,也关系着律师的法律地位和法律责任。我国律师法可以借鉴美国律师法关于保密制度的一些规定,从而完善我国律师的保密制度。 1北京市律协组编:《境外律师行业规范汇编》,179页,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 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640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