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犯罪方面,中国现行的55个死刑犯中有12个出现在样本中。最大的谋杀案是抢劫,其次是走私、贩卖、运输和制造毒品。但学者所掌握的总体情况是,近年来毒品犯罪上升势头明显,超过抢劫排名第二。故意杀人、袭击、抢劫、强奸和毒品这五大犯罪占所有死刑判决的90%以上。
从案件类型来看,死刑案件最多,其次是毒品案件。死刑复核法官往往是谋杀案件判决中最强有力的声音,如“犯罪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犯罪情节特别严重”。该文件的描述给人一个具体的印象,如杀害许多人(滥杀),焚烧尸体(残忍的手段),老年妇女和儿童(脆弱的受害者)。由于抢劫罪被判处死刑,基本上也是由谋杀引起的,午夜闯入的阴谋更是雪上加霜。对强奸罪的死刑已经减轻,除非犯罪导致死亡;当受害者是一个年轻女孩,被告犯下许多罪行时,即使没有人死亡,法官也没有让步。
毒品犯罪的量刑体现了一贯的高压政策。样本中,一个案件中被判处死刑人数最多的就是来自这一类:2010年11月2日,河南省漯河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崔长贵等5名被告人死刑。毒品案件的死刑标准也是最明确的,几乎可以量化(假设没有其他严重情节)。以海洛因为例,一般超过1000克。毒品大省云南的案件数量超过3000克。“还有一个比例和总量控制的问题,不然杀多了。”最高法院的一名法官无奈地说。
近几年法律界对于死刑改革主要着力于两个方面:一是减少死刑罪名,二是改革死刑司法程序。即将启动的刑法修正案(九),很可能继续废除经济性非暴力犯罪死刑。但职务犯罪废死可能性不大。
不过这些年来贪污、受贿罪的死刑案例很少。除了样本中的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外,还有苏州市原副市长姜人杰(与许同在2011年7月19日被执行死刑)、辽宁抚顺“土地奶奶”罗亚平(同年11月9日被处决)。
在司法工作程序设计方面,2013年起新实施的刑事诉讼法虽然我们没有将死刑进行复核作诉讼化改造,但也可以规定了死刑复核制度阶段要讯问被告人,听取律师提出意见等内容。从样本数据来看,死刑复核管理阶段有律师辩护的比例要求不高:仅13%。
对于夏俊峰一案,曾成杰一案,唐慧一女一案,最高法院刑事庭庭长都以提问的形式出面回答问题,比如为什么曾成杰一案比吴英一案更重要,为什么夏俊峰不构成正当防卫。杀人最快的案件激起了愤怒。许迈永和蒋仁杰同一天被处决。最高法院将这两起案件作为城市建设领域利用职务犯罪的典型案件公之于众。
不核准或部分不核准死刑的案件有5起,不核准死刑率为3、3%。实际不支持率更高。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不超过10%。样本中没有核准死刑的案例,主要是最高法院对政策的把握比较谨慎。不用杀,不用杀。除了样本,近年来也有重大伤害被最高法院退回的案例。
嘉定刑事律师了解到,一个多月前被判无罪的福建平潭投毒案被告人念斌,四次被判死刑,立即执行。如果2010年最高法院没有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核准死刑,后果不堪设想。值得一提的是,最高法院在唐慧女儿的案件中没有核准死刑,这是值得称赞的,因为它顶住了舆论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