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长沙4月23日电松柏竹梅,郁郁葱葱,走进湖南宁乡市沙田乡沙田村堆资五组,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我国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之一的谢觉哉同志故居就坐落于此。
始建于清道光30年(1850年)的砖木结构院落与环境浑然一体。放眼望去,谢觉哉故居前临农田,后依山坡,竹松环绕,故居正堂屋上方悬挂着由邓小平题写的“谢觉哉同志故居”匾额。故居里面陈列的家具和床都是清朝遗物,其中不乏谢觉哉生前爱物。
谢觉哉在延安时为革命工作操劳,置身黄土高坡,十分思念自己的家乡,于是写过一首词:“家乡好,屋小入山深,河里清水堪洗脚,门前大树好遮荫,六月冷冰冰……”字里行间,流露出浓厚的故乡情结。1957年3月,谢觉哉终于回到阔别30多年的故乡。
2013年起,谢觉哉同志的姨外孙女龙伯田成为谢觉哉故居守护员、谢觉哉故居管理人员,具体从事故居的日常安全工作,向前来参观的人们介绍谢觉哉的革命事迹,以及他实是求是、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传播革命思想,投身革命事业
河北西柏坡谢觉哉在办公室工作的场景。罗思斯摄
1884年4月27日,谢觉哉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沙田乡肖家湾,他4岁上私塾,11岁读完《诗经》《书经》《易经》《礼记》和《春秋》。少年谢觉哉仰慕古代奇侠义杰之所为,以“家国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一腔热血关心民生疾苦。
1905年,中国科举考试最后一次考试举行,谢觉哉考中秀才,但他一直不愿做官,而在家乡从事教育事业。与何叔衡、姜梦周等好友在乡间关心民众疾苦,伸张正义。
1906年他参加本地乡绅组织的一次公审盗贼案,当时一个年轻人因家里没饭吃,在某豪绅的红薯地偷挖了几只红薯被抓住,众人经过审问事情大致属实。可如何处理呢?豪绅凶狠地提出要砍断“盗贼”的手,众人竟然同意。
就要动手时,坐在一旁的谢觉哉气愤不过,大喊一声:“住手!”然后走到豪绅面前,指着五花大绑的年轻人说:“偷东西固然不该,但贼心出于饥饿,他认了错,又退了赃,以后他还要靠一双手去养活家人,怎么能因做一次错事而使他致残一辈子呢?”
围观的乡亲纷纷支持谢觉哉。豪绅见众怒难犯,只好同意放人。然而,就在乡丁给年轻人松绑时,豪绅突然从火炉中抽出一块烧红的烙铁,朝年轻人脸上烙去,只听得一声惨叫,年轻人昏倒在地,谢觉哉目睹乡绅的残暴行径,气愤无比。
受进步思想影响,在家乡教书的谢觉哉在经过五四运动后走上了革命道路。1920年,36岁的谢觉哉应何叔衡之邀离家赴长沙任《湖南通俗报》主编,该报揭露政治黑暗,批评错误思想和社会陋习,文字犀利辛辣,但因“宣传过激主义”的罪名于1921年被迫停刊。
同年,谢觉哉加入新民学会,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宣传教育工作。他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我国在这十年内若不振兴,必至亡国,说不定至于灭种,万不能在这要生不生要死不死的路上停滞。革命前途未可知,我已以身许党。”
实事求是,制定有中国特色的法律
谢觉哉同志故居。罗思斯摄
1933年谢觉哉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到中央革命根据地首府瑞金工作。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由人民代表机关正式通过并公布实施的第一部人民的宪法性文件,谢觉哉参与修订工作。
1937年1月,中央机关迁到延安后成立国家审计委员会,谢觉哉任主席。这一时期他创建了中国人民民主政权下司法制度的雏形,成为中国革命司法制度的奠基人之一。他强调判案要以事实为根据,严格执行司法程序,不准“先斩后奏”,使一大批人民司法干部成长起来。
“合情合理即是一部好法。”在谢觉哉历来主张的这些立法原则下,1946年11月28日,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法律研究会里,完成了中国第一部全新的革命的宪法草案,即《陕甘宁边区宪法草案》,这对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是个开天辟地的大贡献。
起得早来眠得晚,能多做事即心安
1949年8月,新中国第一所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成立,谢老兼任校长。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任命谢觉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部长、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家乡的人想来北京投奔谢觉哉。他在给儿子的回信中,把自己比作同村的一位老雇农,指出做官须“起得早来眠得晚,能多做事即心安”,以此劝告子女亲友不要有特权思想,应自食其力。这句话还有一层含义:作为共产党人,肩负着党和人民的使命,必须早起晚睡,廉洁奉公,以为党和人民多做事、做好事为己任。
谢觉哉既是人民司法制度的重要奠基人,也是秉公执法的好法官。1959年4月,谢觉哉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在此之前的一段时期,各地法院都用电报形式向最高人民法院报批死刑案件,办案原卷宗并不上报。
谢觉哉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报请中央批准恢复1956年以前最高人民法院判决或核准死刑案,必须报送案卷的做法。当时,全国各地送来的案卷数量很大,谢觉哉以身作则,坚持亲自审阅案卷,使一些重大疑难案件得到正确判处。
“不看案卷,还要最高人民法院干什么?最高人民法院是代表人民行使审判的机关,批案是十分严肃的事情,需要十分慎重。人就一个脑袋,杀错了,人头落地了再也不能长出来。”谢觉哉要求全国法院工作人员:要充分收集证据,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反对证据不足就轻率断案。
有一件八年的冤案就是在谢觉哉看卷后发现、亲自主持纠正的。他对审判员说:“从冤错案的数量来看只是很少数,但对一个被冤判的人来说却不是百分之几,而是百分之百呀,要好好总结教训。”并对判了错案的同志循循善诱,使其牢固地树立为人民高度负责的观念,懂得“知过能改即圣贤”的道理。
1957年3月,谢觉哉回到阔别30年的故乡——湖南宁乡沙田。家里人和亲属都把他当“大官”,杀猪请厨师做饭来招待他。为此,他嘱咐家里人和亲属们一起来参加家庭会,提出家庭会议后,在家乡不是你们亲手做的饭我不吃;猪杀了我赔你们的钱。今后你们作为我的亲属,一定要让老百姓都讲你们说话、做事像个谢胡子的亲属,我才承认。
1971年6月15日,谢觉哉在北京病逝。“重重叠叠的山,高高低低的树,弯弯曲曲的路,叮叮咚咚的水。”谢觉哉心心念念的青山绿水,家乡人未敢忘记。如今,宁乡兰馥冲所在的沙田村绿树成荫,郁郁葱葱,美丽更胜昔日。(林洛頫罗思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