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法律硕士主观题常考的民法7大原则

2018法律硕士主观题常考的民法7大原则

民法主观题常考的民法7大原则有哪些作为法硕考研的重要学科之一,民法需要重点背诵记忆。下面yjbys小编将为大家讲解主观题常考的民法7大原则,希望对备考法硕的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民法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民法始终的根本性规则,是对立法、司法和法律解释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方针。民法基本原则是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和民法观念的综合反映。具体而言,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以及公序良俗原则等六项。2018年依据民法典的修改,新增保护环境原则,这需要考生们特别注意。

民法的七大原则具备以下三项功能:

1.指导功能。民事基本原则对民事立法、民事行为和民事司法均具有指导意义。

2.约束功能。民事基本原则对民事立法、民事行为和民事司法均具有约束力。

3.补充功能。民事基本原则在民事法律规范中处于指导和统帅的地位,但在民事法律规范有具体规定的情况下,必须适用具体规定,不能直接适用民法基本原则。

了解了概念以及功能之后,需要逐一分析六大原则:

一、平等原则

(一)概念

平等原则是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性质决定的,没有平等就没有民法,市场经济最本质的特征就体现在主体之间的平等上。

(二)基本内容

1.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任何公民在法律上不分尊卑贵贱、财富多寡、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其抽象的人格是平等的。

2.不同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适用同一法律,处于平等的地位。

3.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必须平等的协商。任何一方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当事人。

4.对权利予以平等的保护。

二、自愿原则

自愿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并按其意愿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原则。

1.民事主体有权自主决定是否参加民事活动以及如何参加民事活动。

2.民事主体应当以平等协商的方式从事民事活动,就民事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终止达成合意。

3.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民事主体有权依其意愿自主作出决定,并对其自由表达的真实意愿负责,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三、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应当本着公平的历年从事民事活动,司法机关应当根据公平的理念从事民事活动,司法机关应当跟胡公平的历年处理民事纠纷。

1.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法律活动时,应当本着公平的历年合理地确定权利义务关系,并且正当行使权力、履行义务,兼顾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2.司法机关在处理民事纠纷的过程中应当做到公平合理。

四、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是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要正当行使民事权利并履行民事义务,不实施欺诈和规避法律的行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

1.有关事项和真实情况告知义务,禁止隐瞒事实真相和欺骗对方当事人;(前)

2.达成合意后,需重合同、守信用,正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中)

3.发生损害,民事主体双方均应及时采取合理的补救措施,避免和减少损失。(后)

(三)地位

诚实信用在现代民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现代民法的“帝王条款”。

五、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禁止权利滥用是指权利人行使民事权利时应当依法正确行使,不得背离权利应有的社会目的或超越权利应有的态度,以至于损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

1.民事主题行使民事权利不得超越法律、政策和社会公德的正当限制,不得损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

2.民事主体对其背离权利应有的社会目的或超越权利应有的限度,损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六、公序良俗原则

公序良俗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的内容和目的不得违反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

七、保护环境原则

《民法》总则第九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上述七大原则出题形式主要是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察,特别是论述题,希望考生认真掌握。

THE END
1.成考复习:2024年成人高考《民法》必看知识点《民法通则》是在我国制定民法典的条件尚不成熟的条件下,关于民事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行为规则的法律规范。《民法通则》把总则和分则贯通加以规定,只包括民法典的一般原则性内容。 (4)民法和商法 商法是调整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 在大陆法系国家,有“民商合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MTQ5MzY2OA==&mid=2247491890&idx=3&sn=8dabe978ca7c5d9192929779149eaded&chksm=ebaac8f9dcdd41eff9c2b72153beb5d2f4de268c8dae5cb16d77add9d97db7ebae2397cb550e&scene=27
2.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有1、立法准则的功能,民法基本原则的立法准则功能,是指民法基本原则在民事立法中的指导作用和约束力。 2、行为准则和审判准则的功能,民法的行为准则功能和审判准则功能,是指民法基本原则在民事活动和民事审判中的指导作用和约束力。 3、弥补民事法律规范缺陷的功能,弥补民事法律规范缺陷的功能,是指民法基本原则在民事法律http://m.qicaisi.com/bk-715425.shtml
3.民法典的七大基本原则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如下: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3、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4、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2086872520597496308.html
4.民法典的七个基本原则民法典的七个基本原则文竹青青有风范 精选回答 1.民事主体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平等地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益,承担民事义务 。 2.自愿原则。 3.公平原则。 4.诚实信用原则。 5.公序良俗原则。 6.绿色节约原则。 7.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不惑之道 2023-06-05 16:22:15https://edu.iask.sina.com.cn/jy/2Z47KvtZZ93.html
5.论民法的基本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有平等原则、自愿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公平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 1、平等原则 平等原则是由民法调整的市民社会关系的性质决定的,是指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及适用法律的平等和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没有平等就没有民法,平等原则是其他民法原则的基础。平等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https://www.360wenmi.com/f/cd5f3flu9i7s.html
6.民法典学习之七:民法典总则编基本原则解读及法律适用本文系对于飞教授讲座《民法典总则编基本原则解读及法律适用》的笔记总结,亦是自己对民法典的学习笔记之一。本讲座的内容非常基础,比较适合初探法律行业的人员学习。 本讲座从《民法典》总则编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开始,即第133条。民事法律行为系法律的基础,通过体现私法自治来规范人们日常的行为,签订合同、订立遗嘱、日https://www.douban.com/note/768845535/
7.中外法学过刊元分类按其功能又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理论意义上的元分类,二是立法意义上的元分类。所谓“立法意义上的元分类”应符合两项特征:一是立法所使用的分类,而非仅仅停留在理论上;二是民法典立法层面上所使用的最基本的分类。立法意义上的法人元分类与法人形态法定主义原则紧密相连。 http://journal.pkulaw.cn/OldIssue/Detail/159771
8.简述民法的基本原则3、成为民法规则设立的基础,连接各民事规则,使民法典浑然一体。具体内容就是民法通则中规定的前几条,主要有:公平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合法原则等。 合同的基本原则主要是: 一、平等原则: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http://www.mfgclaw.com/zmt/38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