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合同解释规则适用指引条文法律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8.27江西

《民法典》合同解释规则适用指引

编者:徐忠兴

首发:@法学45度

《民法典》合同解释规则集中体现在如下条文:《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二条、第四百六十六条、第四百九十八条、第五百一十条、第一千零二十一条;《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第一条。《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第一条还参考借鉴了《全国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工作会议纪要》、《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即《九民纪要》)的部分规定。本文总结了合同解释规则的19个适用要点,供读者研读参考。

1.什么是合同解释?合同解释的基本规则是什么?

2.《民法典》规定的合同解释方法有哪些?如何确定各合同解释方法之间的适用顺序?

〔参见曹守晔主编:《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适用指南:专题解读·适用难点·风险防范·类案指引》,法律出版社2024年版,第22页、第24页;另见石佳友、付一耀主编:《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释评与案例指引》,中国法制出版社2024年版,第6页;另见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研究室编著:《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23年版,第43页、第51页;另见王利明、朱虎主编:《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释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第5页、第9页〕

3.什么是合同文义解释?合同文义解释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4.什么是合同体系解释?合同体系解释应当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参见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研究室编著:《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23年版,第44-45页;另见王利明、朱虎主编:《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释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第6页〕

5.对合同进行体系解释时,是否可以将其他合同中的条款作为参照?

〔参见谢鸿飞、蔡睿、刘平、萧鑫、詹诗渊、欧达婧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释义:社科院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23年版,第8页〕

此问题涉及的其实是合同体系解释方法的具体运用问题。一般情况下,一份合同中冲突条款的解释应当遵循以下规则:(1)手写条款的效力应当高于非手写条款;(2)特别条款优于一般条款;(3)非格式条款内容优于格式条款。适用前述规则,是因为合同当事人对手写条款、特别条款、非格式条款的约定往往更加谨慎、认真,且特别条款和手写条款本身甚至就有否定原则性条款及打印或印刷条款的意义,故当事人对这类条款的合意表示更应得到法律的确认。

〔参见曹守晔主编:《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适用指南:专题解读·适用难点·风险防范·类案指引》,法律出版社2024年版,第26页〕

〔参见曹守晔主编:《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适用指南:专题解读·适用难点·风险防范·类案指引》,法律出版社2024年版,第26-27页〕

8.什么是合同目的解释?合同目的解释应当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参见王利明、朱虎主编:《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释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第6-7页;另见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研究室编著:《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23年版,第45页;另见谢鸿飞、蔡睿、刘平、萧鑫、詹诗渊、欧达婧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释义:社科院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23年版,第9页〕

9.合同目的解释与文义解释不一致时,应当以何者为准?

按照目的解释规则,如果有关合同文本中所使用词句的含义与当事人所明确表达的目的相违背,而当事人双方对该条文又发生了争议,在此种情况下不必完全拘泥于文字,可以按照当事人的目的进行解释。因此,在适用目的解释规则时,首先应当探求当事人的签约目的,了解其在作出意思表示时要达到的目的。如果文义解释与目的解释不一致,则应当以后者为准。

〔参见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研究室编著:《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23年版,第45页〕

10.什么是合同习惯解释?如何确定合同习惯解释中的“习惯”?

合同习惯解释,是指当事人双方对合同条款发生争议后,应当根据当事人所知悉或实践的交易和生活习惯来对争议条款的真实意思进行解释。这里的“习惯”,包括交易习惯和生活习惯两大类。所谓交易习惯,是指与交易活动、交易行为有关的习惯,包括系列交易习惯、为当事人缔约时已知和应知的地域习惯和行业习惯等涵盖所有商业财产交往中的习惯。对交易习惯的认定,可结合《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第二条确定的规则进行。在运用交易习惯解释合同条款时,对各种交易习惯的存在以及内容应当由当事人双方举证证明。在当事人未举证证明交易习惯的情况下,法官也可以根据自己对交易习惯的理解选择某种习惯来解释合同条款的含义。由于实践中的合同关系大部分属于商业财产交往关系,故对有争议的合同条款也主要应根据交易习惯来解释。当然,合同关系也并非一概属于商业财产关系,仍然存在非交易性的合同关系,如赠与合同、身份性质的合同等。面对这些合同关系,显然不能适用交易习惯来加以解释,故习惯解释方法并非仅是基于交易习惯的解释,还包括了基于非交易习惯即生活习惯的解释。

〔参见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研究室编著:《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23年版,第45-46页;另见王利明、朱虎主编:《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释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第7页;另见谢鸿飞、蔡睿、刘平、萧鑫、詹诗渊、欧达婧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释义:社科院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23年版,第9-10页〕

11.什么是合同诚信解释?依据诚信原则解释合同应当遵循哪些规则?

〔参见王利明、朱虎主编:《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释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第8页;另见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研究室编著:《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23年版,第46页;另见谢鸿飞、蔡睿、刘平、萧鑫、詹诗渊、欧达婧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释义:社科院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23年版,第11页〕

12.什么是合同历史解释?

合同历史解释,是指通过还原缔约背景、磋商过程、履行行为等合同历史的方式来探寻当事人意思表示的真意。例如,在解释合同书最终版本中的有争议条款时,可以查阅合同书草案,根据条款删改演变情况查明或者推断条款的意义。合同书草案之外的交易文件,如谈判纪要、备忘录、交易意向书等,也可以作为在对合同条款进行解释时参考的资料,甚至缔约磋商过程中发生的可被证明的口头交流也可以作为意思表示历史解释的参考。《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列举的合同解释方法只有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习惯解释和依据诚信原则解释,且无“等”字为合同解释预留空间。因此,《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第一条第一款并未对合同解释方法进行扩充,而是在《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基础上增加了缔约背景、磋商过程、履行行为等作为合同解释的参考因素,参考缔约背景、磋商过程和履行行为等大致相当于通常所谓的历史解释。需要注意的是,《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第一条第一款仅仅将缔约背景、磋商过程、履行行为等界定为“参考”因素,并非单独基于这些客观事实就可以直接推翻合同中的明确语义,而是需要体系、习惯、诚信等解释方法的同向协力。

〔参见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研究室编著:《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23年版,第46-47页;另见谢鸿飞、蔡睿、刘平、萧鑫、詹诗渊、欧达婧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释义:社科院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23年版,第12页;另见石佳友、付一耀主编:《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释评与案例指引》,中国法制出版社2024年版,第5页〕

13.什么是合同补充解释?合同补充解释与其他合同解释方法有何区别?

〔参见曹守晔主编:《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适用指南:专题解读·适用难点·风险防范·类案指引》,法律出版社2024年版,第25-26页;另见李明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条文释解与审判实务》,中国法制出版社2024年版,第6页〕

14.什么是合同误载无害真意规则?合同误载无害真意规则的适用条件有哪些?

〔参见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研究室编著:《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23年版,第47页;另见石佳友、付一耀主编:《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释评与案例指引》,中国法制出版社2024年版,第7页〕

15.如何理解“当事人之间对合同条款有不同于词句的通常含义的其他共同理解”?

〔参见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研究室编著:《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23年版,第47页;另见王利明、朱虎主编:《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释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第9页;另见谢鸿飞、蔡睿、刘平、萧鑫、詹诗渊、欧达婧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释义:社科院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23年版,第16-17页〕

16.什么是合同合法解释规则?适用合同合法解释规则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参见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研究室编著:《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23年版,第47-48页;另见王利明、朱虎主编:《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释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第9-10页;另见谢鸿飞、蔡睿、刘平、萧鑫、詹诗渊、欧达婧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释义:社科院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23年版,第14-15页;另见李明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条文释解与审判实务》,中国法制出版社2024年版,第9页〕

17.什么是合同有利于债务人解释规则?合同有利于债务人解释规则是否仅适用于无偿合同?

所谓合同有利于债务人的解释规则,从债的关系角度是指作出令债务负担较轻的解释。对此,《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第一条第三款后半句规定,在对合同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时,“属于无偿合同的,应当选择对债务人负担较轻的解释”,也就是要作出令当事人利益变动较少的解释,从而减少经解释确定的合同可能导致的对债务人的损害。在无偿合同中,当事人之间并不发生给付交换,债务人只为给付而没有获得对价,故合同法对无偿合同的规范重点通常在于缓和合同拘束力与减轻债务人的责任。据此,在对无偿合同的债务负担存有争议时,应当尽可能选择对债务人负担较轻的解释,此为学理上的通说。为此,《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第一条第三款将有利于债务人的解释规则明确限定于无偿合同领域。需要注意的是,有观点认为,适用有利于债务人解释规则的前提是适用其他合同解释规则不能解决疑义,即在穷尽其他解释规则但债务负担仍存争议时,方可适用有利于债务人解释规则。此观点不无道理。

〔参见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研究室编著:《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23年版,第49-50页〕

18.对合同条款有两种以上的解释时,如何确定合同条款的含义?

对合同条款有两种以上的解释时,可以通过适用以下解释规则来确定合同条款的含义:一是尽量使之有效的解释规则(《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第一条第三款前半句)。即合同解释应有利于合同效果的发生。当然,这一原则只能适用于其本身为有效的合同,而不能适用于无效合同。二是格式合同有利于合同相对人的解释规则(《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八条)。即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三是无偿合同有利于债务人的解释规则(《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第一条第三款后半句)。即对无偿合同的债务负担存有争议时,应当对债务负担作出从轻解释。四是当事人对肖像许可使用合同条款的争议,应当作出有利于肖像权人的解释(《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一条)。五是当事人对保险合同条款的争议,应当作出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保险法》第三十条)。

〔参见曹守晔主编:《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适用指南:专题解读·适用难点·风险防范·类案指引》,法律出版社2024年版,第24-25页〕

19.人身性协议是否可以适用《民法典》规定的合同条款解释规则?

THE END
1.合同具有哪些法律特征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法的原则主要有以下五项: 第一,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nhttp://www.nj48.com/open.asp?id=57
2.合同订立的原则有哪些合同订立的原则有哪些刺骨旳温柔 好评回答 合同订立的原则: 第一、平等原则; 第二、合同自由原则; 第三、公平原则; 第四、诚实信用原则; 第五、遵纪守法原则; 第六、依合同履行义务原则。 【法律依据】 《合同法》第三条规定,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合同法》第https://law.iask.sina.com.cn/jx/sh/87vkWcU8mnLT.html
3.订立和履行合同应当遵守哪些原则?比如,金融领域里发生的高息揽储情况,是违反有关金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即使当事人双方自愿,该合同也是无效的,对违法者还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三、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要求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要公平合理,要大体上平衡,强调一方给付与对方给付之间的等值性,合同上的负担和风险的合理分配。具体包括:第一,http://www.npc.gov.cn/zgrdw/npc/flsyywd/flwd/2002-04/22/content_293611.htm
4.合同法的原则有哪些律师普法合同法的原则有哪些2022-04-12 1,819 普法内容合同法的原则共有六项,其中包括平等原则、合同自由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遵纪守法原则、依合同履行义务原则。要求合同当事人之间法律地位平等,自愿订立合同不受干预,公平、诚信遵循自己的权利义务且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并遵守合同的法律约束力,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https://www.110ask.com/answer/8615494298595517763.html
5.合同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合同的基本原则有哪些更新时间:2024-09-27 17:02 8368人浏览 合同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蒙慧西 浙江丰国律师事务所律师解答 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签订合同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绿色原则。这些是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也是签订合同的基本原则。https://china.findlaw.cn/ask/question_jx_409106.html
6.合同的基本原则具体有哪些平等原则是指地位平等的合同当事人,在权利义务对等的基础上,经充分协商达成一致,以实现互利互惠的经济利益目的的原则。这一原则包括三方面内容: (1)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在法律上,合同当事人是平等主体,没有高低、从属之分,不存在命令者与被命令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这意味着不论所有制性质,也不问http://www.haolietou.com/n_53519
7.合同的法律特征和订立原则2015年一级建造师《工程法规》高频考点速记汇总 合同的法律特征和订立原则 一、合同的法律特征 1999年10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规定,合同是 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具有以下法律特征:(1)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2)合同的https://www.cbi360.net/hyjd/20220227/252845.html
8.关于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合同法的自愿原则,既表现在当事人之间,因一方欺诈、胁迫订立的合同无效或者可以撤销,也表现在合同当事人与其他人之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自愿原则是法律赋予的,同时也受到其他法律规定的限制,是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自愿”。法律的限制主要有二方面。一是实体法的规定,有的法律规定某些物品不得买卖,比如http://www.iolaw.org.cn/global/en/new.aspx?id=2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