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史话之“孙志刚案”:他以生命为代价,推动我国法治进程

2003年3月17日晚,在广州某公司任职的湖北青年孙志刚在前往网吧的路上,因缺少暂住证,被警察送至广州市“三无”人员(即无身份证、无暂居证、无用工证明的外来人员)收容遣送中转站收容。次日,孙志刚被收容站送往一家收容人员救治站。在这里,孙志刚受到工作人员和其他被收容人员的野蛮殴打。3月20日,孙志刚死于该救治站。

最后,几名行凶者皆被处以无期徒刑到死刑的刑罚。

孙志刚生前照片

1.表面原因

从表面上来看,本案的出现完全是由于收容站内工作人员以及其他被收容人员目无法纪,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所致。这其中举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明:

在孙志刚被转送到第一个中转站的时候,他和一些精神病人待在一间房子里。而工作人员明知这几名病人情绪不稳定,还依旧对其不管不问。在孙遭到同室人员殴打的时候,工作人员乔某明知发生此事,非但没有阻止,还不让其他工作人员去管:“别管他,继续打,打的还不够狠”。

实际上到了这里,收容遣送站在当时暴露出来的问题就很明显了:站内环境差,人员管理不到位,工作人员素质堪忧等。这些与孙志刚之死也有着必然的联系。

彼时的收容遣送站

2.根本原因:

不过随着该案的处理完毕,收容遣送制度受到了直接质疑,该法律依据并不充分,甚至存在错误。而“制度的问题永远是根本的”。笔者将该问题分析为如下:

1982年,国务院发布《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将“乞讨者”和“其他露宿街头生活无着落的人”列为收容遣送对象,后来又将“三无”人员纳入到了收容遣送的范围。由于该办法是顺社会趋势而生,因此在颁布后的十几年内对于社会秩序起到了很好的维护作用。

但是随着21年后该案的出现,人们发现了该部法规的不足之处,几位在学界内举足轻重的法学家提出该部法规的内容已经同我国《宪法》相抵触,应该予以废除。

3.违宪剖析:

为什么该部法规的内容会违宪呢?我们一起来看。

此处以该法规的第六条规定为例:

第六条被收容人员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一)服从收容、遣送;

(二)如实讲明姓名、身份及家庭住址等情况;

(三)遵守国家法律;

(四)遵守收容遣送站的规章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第一项:被收容人员要服从收容、遣送。我们可以推知,收容、遣送是一种将被收容人员限制在收容站内的一项措施,具备“限制人身自由”的特点。

而该《办法》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在立法定位上属于行政法规,而不是法律。

在该案判决过后不久,国务院终将该《办法》废除,同时制定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将“遣送”改为了“救助”。将今后的流浪者的定位从需遣送者变为了需救助者,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摒弃了对流浪者“有罪推定”的初始定位。

2004年,我国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该案已成为我国法治进程当中的一座里程碑。

随后不久,全国范围内的收遣站都解下了以前的牌子,成为了现在的救助站。

大连市拆除“遣送站”

而人们对于推动这一法治进步而逝去的孙志刚,则也有着无尽的沉思和怀念。在孙志刚的墓志铭上这样写道:

他以青春镌刻自己的墓志,以生命呼唤中国的法治。其死虽难言为舍生取义,然于国于民于法,均可比重于泰山。

法治之进退关乎人民之切身利益,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这不仅要求我们的现实生活要有法可依,更要有良法可依。良法的诞生不能以牺牲任何一个人的利益,甚至是生命作为代价,而要在法律诞生之初就要慎之又慎,方才符合公平正义的需求,法治进程才有充分的保障。

THE END
1.每周法治热点: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继承纠纷典型案例(第一批)·大力弘扬宪法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依法履行审判职责,妥善审理了一大批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努力为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积极作用。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作用,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82843.shtml
2.互联网法庭审理消费逾期案件:新规定新动态与影响分析互联网法庭审理消费逾期案件体现了我国法治建设的进步。通过新规定、新动态的实,有助于推动我国法治进程,提升司法公信力。 互联网法庭审理消费逾期案件的新规定、新动态及其影响,对我国消费逾期纠纷解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未来,互联网法庭将在审理消费逾期案件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我国法治建设贡献力量。https://www.cnxds.com/2024baiqi/yqdongtai/226331.html
3.影响中国法治进程十大案件.PPT影响中国法治进程十大案件.PPT 27页内容提供方:jinzhuang 大小:9.25 MB 字数:约2.36千字 发布时间:2019-09-30发布于天津 浏览人气:718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影响中国法治进程十大案件.PPT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914/8077013016002050.shtm
4.投票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小央视频哪几个才是你心中的重大、典型并能推动我国新时代法治进程的十大案件?现在,决定权在你手中!让我们共同期待“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诞生! 程三昌贪污缺席审判案 案情简要概述 2000年12月7日至2000年12月15日,被告人程三昌利用担任豫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职务便利,以在新西兰设立分公司为由,先后https://v.cctv.com/special/tp/2022law/index.shtml
5.我国法治建设(精选十篇)(2)与此同时,法治建设对法治环境具有一定反作用,对环境因素有很大的影响和指导性。法治建设会根据法治环境的情况来不断调整法治建设的进程,实现两者的统一协调。并且能够有效利用法治环境来发展自身的建设,逐步推进法治建设的步伐。另外,法治建设能够有目的地改造法治环境,为法治建设的实现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c3lrzn8.html
6.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1年度十大案件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1年度十大案件 2022年1月22日上午,由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央广播 电视总台共同主办的“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1年度十 大案件“评选结果揭晓,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 强出席活动并讲话。周强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坚持严格公正司法,充分https://www.mayiwenku.com/p-33127186.html
7.list(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中的刑事诉讼制度建设与法学研究展望)书评【第一部分 我国法治现代化进程中的刑事诉讼制度建设与法学研究展望】十八大以来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发展及贯彻二十大精神的思考.臧铁伟推进与中国式现代化相诉讼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依托保障作用.姚莉建构中国刑事诉讼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叶青【第二部分 社会治理与刑事诉讼制度建设】轻罪案件附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885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