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大典型案例分别为:王珉受贿贪污玩忽职守案、“e租宝”案、于欢故意伤害案、山东非法疫苗案、全国首例网购平台打假案、李某与黄某隐私权纠纷案、全国首例证券支持诉讼案、首例“毒跑道”环境公益诉讼案、王老吉加多宝“红罐之争”案、广州“网约车案”。
本组稿件除对案情进行集中回放外,还将归纳提炼案例裁判要旨,同时特邀清华大学教授黎宏、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俊海、西南政法大学教授侯国跃等著名专家学者分别对这十大案例作精彩点评,给读者提供一个观察我国法治进步的窗口,共同聆听法治建设稳步向前的足音。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案例记录法治进程
评《中国审判》2017十大典型案例
文|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司法解释和案例指导处马蓓蓓
2017年是中国法治建设成绩辉煌的一年,也是当前司法体制改革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紧跟党的步伐,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
回望2017,在这写满拼搏与奋进的一年,《中国审判》在岁末年初之际推出了2017十大典型案例。这十个典型案例涵盖领域多面化,案件特点鲜明突出,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一、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依法惩治犯罪、保障人权,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原副主任王珉受贿、贪污、玩忽职守一案的宣判,再次证明了庄严国法对于惩治腐败分子的铁面无私,充分发挥了刑事审判的惩戒、震慑、预防功能,还社会以风清气正。
金融领域犯罪活动会扰乱金融管理秩序,安徽钰诚控股集团、钰诚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被告所涉“e租宝”案的审理,有效维护了金融安全。
食品药品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非法经营疫苗的社会危害性非常大,被告人庞红卫、孙琪因违反国家规定,未经许可经营疫苗等药品,严重扰乱药品市场秩序,经审理认定为非法经营罪。司法机关对此类案件的重拳出击,是用法律的屏障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上述刑事犯罪案例,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当代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坚持宽严相济,区分案件性质、情节,坚持全案考察、综合衡量、罪责刑相适应,实现了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统一,反映了社会法治文明的进步,也标志着国家法治的进步。
二、深入研究、认真审理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案件,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诉姚某服务合同纠纷一案,开创了国内电商网购平台诉商家售假并索赔的先例。当前网络购物中,消费者屡屡遭遇不法商家制假售假的行为,只有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约束,让不法商家付出惨痛的代价,使其违法成本远高于其违法获益,才能使不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在自家大门外的公共走廊安装摄像头,邻居因认为监控摄像头所拍摄范围侵犯了其与家人的隐私权而提起诉讼,最终人民法院判决被告停止摄录行为。法律保护每一位公民的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不受侵害,监控摄像装置拍摄的范围虽然属于公共活动区域,但是记录和存储了原告不愿为他人知悉的个人信息,应视为民事侵权。
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被诉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一案系由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支持中小投资者进行维权,很好地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毒跑道”一词赫然出现在公众视野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诉北京市朝阳区刘诗昆万象新天幼儿园环境污染责任纠纷一案,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幼儿园拆除了塑胶跑道并铺上草坪,并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捐助10万元。这起公益诉讼案件的成功调解,有效保护了广大少年儿童的健康,取得了十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依法保护知识产权,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合理保护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
历时多年的王老吉加多宝“红罐之争”于2017年落下帷幕。该案的终审判决本着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应当维护有序规范、公平竞争和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的立场,在审理过程中,在兼顾诉争问题产生的复杂历史与现实背景的同时,充分考量和尊重使用现状、消费者的认知等多种因素,确认双方在不损害他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可以共同享有涉案知名商品特有包装装潢权益。
四、依法审查行政行为,在符合法治原则的基础上为新兴行业提供必要支持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领域出现了大量的新兴行业。对于这类刚刚出现的新兴行业,不应简单套用传统领域的固有规范。广州市交通委员会有关网约车行政处罚案的败诉,从一个方面说明了依法行政保障社会经济平稳运行的同时,也应为新型经济提供符合法治原则的必要保护。
《中国审判》杂志从新闻媒体独有的敏锐视角出发,选取了2017年度社会影响广泛、具有鲜明新时代特点的十个案例,深刻总结了人民法院在这一年中探索的宝贵经验,充分展现了司法公信力的提升,以及人民法院求真务实的审判工作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也是人民法院一年以来公正高效廉洁审判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