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法庭|国关法学院代表队第二十二届“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参赛回顾

2024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派出参赛队参加了第二十二届“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该比赛在清华大学廖凯原楼与辽宁大厦举行,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40支代表队汇聚一堂,高手云集,群英荟萃,角逐于这一民商事模拟法庭的顶级赛事。

(宣传展板)

“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分为书状写作和言词辩论两个环节,其中言词辩论共有初赛、复赛、半决赛、冠军赛四个阶段。初赛采取小组赛方式进行,40支赛队随机分为8组,每个小组5支队伍,进行循环赛。每支队伍皆与组内其它四支队伍进行言词辩论,其中两场担任原告方,两场担任被告方。各小组第一名进入复赛。冠军赛于12月3日在辽宁大厦举行。

(冠军赛现场)

我校赛队由李丹老师担任领队,共有张人竟、潘杨花、谭思奕、丁宇欣、武默涵、周锦博、周铉杭七位同学参加。

(国际关系学院代表队)

(文书提交后队员们的合影)

(在图书馆备赛)

(在法庭讨论)

(在法庭,我们与李老师进行完整的庭审模拟)

(庭辩前紧张的准备)

(两场比赛之间,队员们在咖啡馆开展讨论)

小组赛中,国际关系学院代表队与中山大学、山东大学、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分到了一组,最终清华大学晋级八强。我队派出谭思奕与潘杨花担任原告,武默涵与周锦博担任被告,在小组赛中与其他四所院校代表队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四场比赛赛程紧、强度大,十分接近法庭实战。我队队员沉着冷静、发问犀利、应变迅速、结辩精准,在庭辩中与对手有来有往,展现了法学院学子的学识与风度。

(庭辩现场的我方原告)

(庭辩现场的我方被告)

最终,谭思奕同学在庭审环节表现突出,获得了“优秀辩手奖”。

(谭思奕同学在颁奖典礼上)

(谭思奕同学获得优秀辩手奖项)

我队自7月完成赛队选拔,8月初便开始备赛,一直到12月正式比赛,四个月的备赛时光仿佛就在弹指一挥间,却只有模拟法庭的日日夜夜见证了我们为理律杯付出的每一滴汗水。数万字的精美文书,翻不完的庭辩材料,一夜又一夜指针飘过两点,一次又一次通读开庭稿,却仍无法助我们杀出重围。或许,一切都将以遗憾而告终,但40支赛队相聚在辽宁大厦的这一刻,也将为这几个月的风雨兼程画上圆满的句点。或许,在每一位队员的人生之中,理律杯只有一次,庭辩时的闪耀也只有一瞬,这份团队与成长的记忆却长存于我们的内心。

(队员们在模拟法庭合影)

(队员们颁奖后合影)

未来,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将继续贯彻“四+”复合型国际化高端法学人才培养目标,持续培养具有开阔国际视野、专精知识底蕴、精湛外语能力、敏锐创新思维、深刻分析水平和务实实践能力的法学人才,不断满足国家涉外发展战略法律需求,服务政法工作。

THE END
1.一次完美的经历——记第五届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红十字国际来自25所高校的50多名参赛队员在经过了25场预赛、4场四分之一决赛、 以及2场半决赛之后, 最终由厦门大学队获胜。南开大学队和中国政法大学队分获第二、三名。明年三月,这三支队伍将代表中国大陆地区前往香港参加第十届亚太地区的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 https://www.icrc.org/zh/article/china-5th-national-moot-2011
2.模拟法庭心得体会通用12篇1.模拟法庭有利于学生法治思维的形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思维形成了,则法治国家的建设事半功倍。在校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各项建设的主力军,是国家的未来。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形成,尤为重要。模拟法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https://csdqyfh.xueshu.com/haowen/41743.html
3.中国政法大学研支团在新疆开展系列普法活动——中国青年网11月10日,中国政法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新疆分团在阿勒泰市第三中学开展“明法社”揭牌仪式,正式启动系列普及法律知识活动。 “明法社”下设研习部、实践部、事务部和宣传部。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通过课外实践研习、模拟法庭竞赛、日常普法宣传等方式,充分灵活运用案例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体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xibu.youth.cn/gzdt/gddt/202312/t20231211_14957276.htm
4.若辉动态丨中国政法大学李永军教授莅临若辉开展《民法典合同编若辉动态丨中国政法大学李永军教授莅临若辉开展《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专题讲座https://www.ruohuilaw.com/article/detail-454/navid/www.1000kg.ne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