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之聲時政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必須全面貫徹實施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健全保証憲法全面實施制度體系”。如何更好在全社會樹立尊崇憲法的氛圍?記者採訪了幾位全國人大代表。

——編者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教授馬一德:

在立法工作中堅持憲法至上

法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新征程上,人民群眾對良法善治有更高的期待,這就要求更加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特別是要加快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要在立法工作中堅持憲法至上。立法工作中,必須確保所有法律法規的制定、修改、廢止和解釋都符合憲法精神。不斷完善憲法相關法律制度,保証憲法確立的制度、原則、規則得到有效實施。加強對憲法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各級政府、各部門、各單位嚴格遵守憲法。完善合憲性審查、備案審查制度,及時發現並糾正違憲違法行為,維護憲法權威和尊嚴。

同時,要在維護憲法權威的前提下,堅持深化立法領域改革。充分發揮立法對改革的引導、推動、規范、保障作用。堅持立改廢釋纂並舉,充分發揮各種立法方式的優勢,及時制定、修改、廢止相關法律法規。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健全國家治理急需、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備、維護國家安全所急的法律制度。

(本報記者亓玉昆採訪整理)

全國人大代表、雲南大學法學院教授高巍:

全面貫徹實施憲法

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要把憲法實施貫穿到治國理政各方面全過程。

確保我國憲法得到全面貫徹和有效實施,要堅持和加強黨對憲法工作的全面領導。憲法集中體現了黨和人民的統一意志和共同願望。我國憲法確認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這是我國憲法最顯著的特征,也是我國憲法得到全面貫徹實施的根本保証。

加快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要堅決把憲法規定、憲法原則、憲法精神貫徹到立法中,體現到各項法律法規中。全面發揮憲法在立法中的核心地位功能,通過完備的法律制度實施憲法。

健全保証憲法全面實施的制度體系,不斷提高憲法實施和監督水平。提高合憲性審查、備案審查能力和質量,落實憲法解釋程序機制,維護憲法權威。要完善憲法監督制度,推進憲法監督的規范化、程序化建設,確保憲法得到完整准確全面貫徹。

(本報記者李茂穎採訪整理)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沙坪壩區委書記祁美文:

形成尊重憲法、憲法至上的氛圍

全面貫徹實施憲法,必須維護憲法權威,在全社會形成尊重憲法、憲法至上的氛圍。

要引導黨員干部樹牢對憲法的學習自覺、行動自覺。強化法治意識,嚴格落實國家工作人員憲法宣誓、任前法律知識考試、年終述法等制度,推動學法常態化、系統化、制度化。強化法治思維,完善黨政機關法律顧問制度,嚴格落實權責清單動態管理,健全公眾參與、專家咨詢、風險評估、合法審查等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切實把對法治的尊崇、對憲法法律的敬畏轉化為法治思維和行為方式。

深化公民對憲法的思想認同、情感認同。推動普法宣傳,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普法精品課程,深入開展“送法進社區”等普法活動,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濃厚氛圍。推動法治惠民,以法律服務進網格為載體,積極打造公共法律服務圈。

不斷壯大法治人才隊伍,以高質量法治保障高質量發展。賦能城市治理,突出法治化、數字化協同發力,加快打通數字司法、數字警務、數字檢察等各系統數據壁壘,不斷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

(本報記者劉新吾採訪整理)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鎮海中學黨委書記張詠梅:

在青少年中普及憲法知識和精神

全面貫徹實施憲法,大力弘揚憲法精神,要抓住青少年這個關鍵群體。中小學應積極組織開展“憲法進校園”,走到青少年身邊,營造起學習憲法、尊崇憲法、宣傳憲法的濃厚氛圍。

創新學習方式,倡導在實踐中理解憲法。學校可以選拔、推薦學生參加“學憲法·講憲法”等比賽,通過演講、撰寫小論文等形式加深對憲法的理解。學校還可以組織法治主題的社會實踐,前往法院開展模擬法庭活動、民法典等普法宣傳,在親身體驗中感受憲法和法律的精神。

構建校內校外聯動機制。各地中小學可以與政法機關合作,邀請法官、檢察官、公安民警等資深法治工作者為法治副校長,定期進校授課,讓生動真實的法治案例成為權威而生動的法治教育資源。學校還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參觀公檢法單位、參與校外法治實踐。

探索法治教育的新路徑。學校要嘗試引入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手段創設教育資源,提升法治教育效果,讓學生能在更加逼真的模擬環境中感受法律情境、學習憲法及法律知識。

THE END
1.开展宪法宣讲弘扬法治精神2024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弘扬宪法精神,讲好中国宪法故事、中国人大故事,12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人民大会堂开展宪法志愿讲解活动。 活动当天,来自法工委和港澳基本法委的9名志愿者为前来人民大会堂http://www.npc.gov.cn/c2/c30834/202412/t20241205_441412.html
2.建构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中的中华文明法治蕴含此外,还可以从法律与道德的密切关系入手,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相关工作。总之,在当代法治建设中,更加重视发掘中华传统文明的法治基因,并将其贯彻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全过程动态流程中,就能够更好地让当代中国法治独树一帜、特色鲜明地屹立于世界法治文明之林。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65096.shtml
3.[新京报]专访中国人民大学王旭: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宣言书我国现行宪法自1982年颁布实施已有42年,国家宪法日自2014年设立已有10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有着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公众对此已建立明确的认知。 也正基于此,不少人认为“宪法不与我产生直接关系”。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https://news.ruc.edu.cn/news/media/102035.html
4.在维尔京岛成立的娃哈哈公司从法律上讲是中国公司吗因为外国法院做出的生效裁定和判决并不能自然地在中国发生法律效力,更不能未经任何程序直接在中国得到https://www.liankuaiche.com/question/58846
5.郴州开放大学27.您对本地开展的诚信“红黑名单”发布制度了解吗? a、了解 b、比较了解 c、不了解 28.您对本地网吧管理的满意度如何? a、满意b、基本满意c、不满意 d、不了解 29.您是否了解近年来本地开展的形式多样的科教、文体、法律、卫生进社区活动? a、了解 b、比较了解 c、不了解 http://www.czdd.cn/info/71622.jspx
6.廊坊大讲堂西方文化的构成基础:第一,希腊的个人主义;第二,罗马的军事法律;第三,犹太人的宗教信仰;第四,现代科技。 中国人自古对科学的态度在《左传》里表达得非常明确,“正德、利用、后生”,中国文化禀承“止于至善”这个观念。西方人将真善美分开讲,科学求真、宗教求善、艺术求美。英国达尔文的《进化论》讲“适者生存,http://lfdjt.com/info_32_9040.html
7.免费律师咨询问律师律师咨询找律师、咨询律师,上法律快车。中国法律服务平台先行者,20年来为数千万当事人找到适合的本地律师。网站拥有注册律师近23万,覆盖刑事、婚姻、合同、劳动、房产等80多个法律专业,在线为您提供免费律师咨询服务。https://www.lawtime.cn/
8.民法典的前世今生北大法律信息网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这部法律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形成了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743%20
9.中国法律史讲义(豆瓣)《中国法律史讲义》以中国历史上的法为脉络,以“治吏”思想为视角和宗旨,专题式地描述了传统中国贵族法制、帝制法制的不同形态内容,以及近代向民主法治转型的艰难探索历程。本书内容不局限于传统法制史的律典刑制,更涵盖了从官制,礼制,学制等一系列与法律相关的内容,紧密围绕着“治吏”宗旨,将思想与制度紧密结合,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331627/
10.中国法学期刊网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2019年年会正式通知 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2019年年会预通知 | 公告 2019年“法学三大刊+读者.作者.编者座谈会”在广州成功举办 第六届“南海法律高端论坛”在海南文昌隆重召开 向法学期刊编辑们致敬! 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2018年年会成功举办 https://zgfx.chinajourn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