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征收“海外富人税”?媒体解读社会关注

不过,从现有文件来看,针对境外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尚无具体细则,近期传闻中的“中国要对全球范围内具有中国国籍的高净值人群征收税”“1000万美元是门槛”“海外上市公司股东被波及”等信息尚无权威依据。

全球征税已有法律制度基础

第一财经注意到,今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在一则个税汇算服务与风险提示案例中强调,境外所得要申报,切勿隐瞒存侥幸,并明确了居民个人对其境外所得需自行申报纳税,是自1980年个人所得税法实施以来一直坚持的基本制度,2018年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延续了该项规定,即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均应依法在我国缴纳个人所得税。

第一财经梳理发现,根据2018年第七次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包括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前者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后者指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该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应税所得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

这也意味着,我国的居民个人无论从境外还是境内取得应税所得,或是居民个人从境内取得应税所得并通过其他途径“转移”至境外,理论上都在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内。《个人所得税法》中,“取得境外所得”被明确列为纳税人应当依法办理纳税申报的情形,并要求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申报纳税。

6年“豁免期”临近到期

第二,无住所个人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累计居住天数,按照个人在中国境内累计停留的天数计算。在中国境内停留的当天满24小时的,计入中国境内居住天数,在中国境内停留的当天不足24小时的,不计入中国境内居住天数。

所谓的“此前六年”,是指该纳税年度的前一年至前六年的连续六个年度,“此前六年”的起始年度自2019年(含)以后年度开始计算。

这也就意味着,自2019年及之后算起,若无住所个人连续6年在中国境内每年累计居住天数都满183天而且没有任何一年单次离境超过30天,则从第7年开始将要为境外所得纳税;如果6年中有任何1年上述条件中断,则第7年继续免缴个人境外所得税。

大势所趋但细则未定

尽管3号文明确,文件适用于2019年度及以后年度税收处理事宜,但肖飒告诉第一财经,我国对于境外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政策在过去落实不严格,一方面是因为前述“豁免”条款,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经济发展以及防止资本外流。

目前,承诺实施CRS的国家和地区已达到142个,确定交换信息到中国大陆(落实MCAA约定并实际实施)的辖区则已经达到105个。根据CRS标准,居民个人境外机构账户、个人境外资产信息和个人基本信息等均会被交换给中国税务监管机关。

美国虽然没有加入上述国际标准,但也早在2010年就制订了《雇佣法》,并规定了《海外账户纳税法案》(FATCA),实施了专门针对美国应税居民的海外金融资产财务信息收集制度,世界上大部分的金融机构都已按照这个法案的要求向美国政府提供美国人的境外金融账户信息。

存在哪些抵免空间?

在3号文中,所谓个人境外所得主要分为八大类,主要包括劳动、知识产权、财产转让等。

3号文也对抵免条款进行了细化,并给出了具体的抵免限额计算公式。文件第五条明确,居民个人从与我国签订税收协定的国家(地区)取得的所得,按照该国(地区)税收法律享受免税或减税待遇,且该免税或减税的数额按照税收协定饶让条款规定应视同已缴税额在中国的应纳税额中抵免的,该免税或减税数额可作为居民个人实际缴纳的境外所得税税额按规定申报税收抵免。

THE END
1.我国法律免责条件有哪些专家导读 法律免责条件有不诉免责、有自首立功表现的免责、补救免责、时效免责、自助免责、人道主义免责和协议免责。在订立合同时,经过双方的协商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在订立的合同中约定免责的条款。 我国法律免责条件有哪些 1,时效免责。即违法者在其违法行为发生一定期限后不再承担强制性法律责任。对于保障当https://mip.64365.com/zs/1454931.aspx
2.帮助中心b. 执行本服务条款; c. 保护中国统一教育网知学爱问及其用户和公众的权利、财产、或人员的安全。 七、特别约定 1、用户使用本服务的行为若有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的情形时,中国统一教育网知学爱问有权直接删除该等违反规定之信息,并可以暂停或终止向该用户提供服务。 2、若用户利用本服https://www.tongyi.com/index.php/helpp/search
3.风险投资中领售权条款法律问题研究在韩国,领售权条款也可以实行,只不过需要董事会的批准,但是公司可以通过公司章程排除董事会批准的程序[20]。通过研究以上各国的法律规制,我们可以得出的是:各国的法律都没有直接的法律条文对领售权进行规定,但是其商事法律都为领售权的运用留足了空间。只有回归到具体的案件中,通过考察司法裁判的尺度,才能探究出法律https://www.finlaw.pku.edu.cn/jrfy/gk/2017_jrfy/2017nzd94j/239679.htm
4.中国养老保险法制建设:法律性质现状与未来发展虽然国内法学界就社会法的内涵和外延仍有不同认识,但从全球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来看,社会法是与社会保险制度的诞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作为社会保险的创始国,德国不仅有完整的社会法体系,而且设立有专门的社会法院负责处理社会保险领域的司法纠纷。 在我国,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http://www.sass.cn/109000/59041.aspx
5.民法典的前世今生北大法律信息网二审稿主要修改内容有:1.将物权编草案进一步分为五个分编,即:通则、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占有。2.(1)完善征地补偿制度;(2)落实“三权分置”制度;(3)与正在常委会审议的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相衔接,分别在有关条款中明确集体所有的土地作为建设用地的,应当依照土地管理的法律规定办理;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74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