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美国孩子nonfiction(非虚构)的阅读比例在逐渐加大。中国孩子们近年来也越发重视非虚构阅读。
本文收纳的书,以适合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为主(70%),少量带到中学(20%)及低年级(10%)的书目,希望在部编版书单之外,给予一个复合口味的补充。
一、中国史
1.《上下五千年》
适合低年级亲子共读/中高年级自主阅读
这套书的作者是著名的林汉达先生,也是多年来中国史启蒙第一书,从我小的时候,我妈妈就在给我读这套书里的故事,所以作为孩子的历史启蒙书,我想也没想就选了这套。
整套书以连续的小故事的形式,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记录了从神话时代到开国大典时期的历史。内容基本符合主流史学研究成果,但是增添了非常多的细节,所以对于故事和人物的刻画非常鲜活,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扫盲书籍”。
每天睡前给孩子读上两三篇,是温馨的亲子时光。
2.《唐朝穿越指南》《活在大清》
适合自主阅读
在比较系统的了解了中国史的主线之后,如果再去看《历史是一群喵》等会觉得不够带劲儿,而且《上下五千年》更多的是从帝王的角度来讲解历史,而民间的生活是怎样的,大家吃什么,穿什么,有什么样的习俗似乎都一笔带过了。
那么这两套书则可以从另一个维度(民间生活)上弥补不足。由于都是以“穿越”的形式来写,读者不自觉的就会代入其中,详细体味书中描写的衣食住行、娱乐、婚姻、文化……
语言风趣诙谐,是不是与现代作对比,真是让人看起来饶有趣味、欲罢不能。
3.《少年读史记》《资治通鉴》
初中自主阅读
看过了历史主线(《上下五千年》),也看过了娱乐文化(《活在系列》),再来看看严肃一点的断代史。
相较于通史,断代史更聚焦于某一个时期发生的大事,而且史记“传记体”的特点也非常真实地体现在了《少年读史记》这套书中。
书中截取了部分史记原文,更为真实而原汁原味的让孩子从“故事”步入“正史”的行列,以免出现关公战秦琼的闹剧。
与《史记》一样,《资治通鉴》也是惜墨如金的书,通常一个故事只有几百字,而《少年读资治通鉴》将其连贯和增补,最终形成了一套20册的书籍,可以说是市面上少年版资治通鉴里面最详细的一套。
《资治通鉴》这套书,毛主席看了N遍,所谓读史可以知今,在这套书里可以说表现得淋漓尽致。
就第一本里面说:智氏三家分晋时傲慢,导致灭族之祸;豫让执着报仇;吴起为了功名杀妻;庞娟羡慕嫉妒恨导致身死……太多太多可以讨论的东西,简直是树三观利器!!
4.《中国近代史(蒋廷黻版)》
高年级/初中自主阅读
蒋先生是外交家,近代史开山名家。这本书奠定了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基础,在近代史学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此重要的一本书,却并不晦涩,从满清如何能近代化的问题上,写出了几个阶段的原因、发展和弊端。
5.《大秦帝国》
初中/成年人自主阅读
为什么选择《大秦帝国》呢?主要原因是于树泉老师的大力推荐,把这套书放在靠后的部分,也是因为这套书最厚,内容最多,而且人物刻画更加文学化。
内容在正史和野史之间,尊重正史而加入了很多未考证的细节,而细节又极为合理,这也是为什么它改编的电视剧如此之火。
二、世界史
1.《世界的故事》
自主阅读,英文版TheStoryoftheWorld(中章)
总体来讲,所谓世界史基本等于欧洲史+美国史,埃及因为曾经被罗马统治,所以也被圈了进去,能够兼顾到中、日、印的书已然不多,这算其中一本,胜在浅显易懂,“世界史界的《上下五千年》”。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作者视角的问题,对于中国的介绍比较片面,所以阅读的时候要考虑到价值观的问题。
2.《科瓦奇讲XX》系列
自主阅读
同时,科瓦奇对于“如何讲历史”的态度也是我最为喜欢的,他认为低龄的孩子就把历史作为故事来看,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在历史中找到与自己和现实的联系。
三、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初高年级自主阅读
四、经济学
1.《牛奶可乐经济学》
小学自主阅读
算是畅销书吧,从非常生活化的角度讲了经济学,很多人认为经济学是非常难懂的,但其实经济学就在我们周围,书中讲了很多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经济学现象,其实一点都不晦涩。
2.《小岛经济学》
小高年级亲子阅读
和《牛奶可乐经济学》不同,《小岛经济学》以故事作为模型,叙述了货币的出现、投资、金本位制、生产效率、借贷、国际货币等诸多经济学名词的诞生原因和由来。
强烈建议亲子阅读,这本书如果让孩子自己读,可能就是个新奇的故事,很难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但它却是是一本讲原理的好书。
五、物理学
1.《这就是物理》
小学中低年级自主阅读
这套书还包括《这就是生物》《这就是化学》《这就是数学》等部分,全都是以漫画的形式介绍概念,非常浅显易懂,而又有趣味性。
是我家看过几遍,仍然不舍得卖的书,爱看漫画的孩子,也不用担心没营养了。
2.《力原来这么有趣》
小学中年级自主阅读
对于那些学物理缺乏画面感,在脑中构建不出模型的筒子们来说,简直就是把现成的生活中的模型搬到你面前。
六、化学
1.《这就是化学》
喜欢上一套《这就是物理》的孩子们肯定也喜欢这一套,同时这一系列书也有英文版,难度不高,目测ar值大概在4上下,很多喜欢原版的孩子也可以看。
2.《了不起的化学元素》
孩子们可能已经对各种元素产生了好奇,希望了解更多,但是传统的元素周期表太过枯燥,于是,就可以初步看一下《了不起的化学元素》,这是一位编辑妈妈,专门为自己的孩子创作的一本书。
书里极为简单的介绍了每一个元素最重要的特点或应用,通常只有一句话,配图还有小朋友自己画的图,小朋友的语言,咱不懂,但是小朋友懂。
3.《化学变变变》
同样是日本人写的书,可以看成是《力原来这么有趣》的姊妹篇,也是通过生活中的各种化学现象,来解释浅显的化学知识。
比《这就是化学》要稍微复杂一点,非常形象的写了一些分子的形态和分子结构,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结构,表现得非常形象,也有一些简单的小实验,对于初步了解化学反应非常友好。
4.《分子共和国》
小学中高年级自主阅读
这本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先生年近九旬时,带领他的一群学生,特意为孩子们创作的化学科普书。最初发表于北京大学的BBS上,随后就引起了一番热潮,化学院和其他很多外院的师生一起参与创作。
这本书的特点就在于,以某一个元素或者分子自己的口吻来讲述这种元素的特性,非常有趣。同时,书的内容也是非常详实的,跟前面几本比,厚重了许多,所以需要有前面几本书的知识铺垫,才能看懂这本书。
七、生物学
1.《这就是生物》
小学低年级自主阅读
跟上面的《这就是物理》《这就是化学》是一套,不再赘述。
2.《漫画遗传学》
这本漫画遗传学虽然说是“漫画”,但和传统的漫画故事很不一样,我更愿意称之为“文字图形化”,通过列图表的形式,将遗传形状发生的概率之类的不确定性抽象问题,非常明确地表示出来,有利于孩子们的理解。
八、建筑学
1.《跟小元谈中国建筑》
小学中年级自主/亲子阅读
建筑学是个比较复杂的学科,不同的时代、地域都会有不同的建筑风格,而且近年来又在不断地融合和发展,加之很多孩子对这方面兴趣不足,这里就简单介绍两本不太专业的书。
《跟小元谈中国建筑》是知名古建筑学者写的一本启蒙书籍,大致介绍了古建筑的一些元素,由于作者是台湾人,所以可能其中的很多建筑大家并不熟识,考虑到这方面的启蒙书籍比较少,勉强接受了
2.《巨人的文明》
小高和中学自主阅读
这本书与其说是给孩子们的建筑学书籍,不如说是大人和孩子都可以读,书中记载了古代罗马人留下的各种建筑的特点,剖析了它们的美感和变化情况。
看了这本书,不仅惊异于它们造的比赵州桥还要古老近千年的美丽石桥,感叹于它们极具先见之明和高度工程技巧的输水管道,只想说:古罗马确实有其伟大的地方,不愧为巨人的文明。
九、法学
1.《我的第一本法律书》
提到法律,大家都觉得是非常枯燥乏味的,若不是生活中一定要用到,可能很少有人去了解它。大部分人的法律知识可能都源于初中时学到的政治课以及各种小视频网站的普及。
这本法律书是北大法学硕士为孩子们写的一本书。它的好处在于举了大量生活中的例子,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哪些是你的权益,你应该如何去保障自己的权益,全书涉及到了消费、校园霸凌等各种现实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十、心理学
1.《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小学中高年级/成人自主阅读
近年来,心理学这个学科非常火爆,从原生家庭到育儿、夫妻关系到成功学,无一不关系到心理学知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连续两年霸屏畅销榜,主要原因是让大家认识到了抑郁症,并且在遭遇情绪低落的时候,能够认识并摆脱不良情绪。
我自己先看了一遍,感觉非常受益,于是也给孩子看了,至今孩子仍然能够在存在不良情绪的时候,用到里面的知识。同时,本书是知名儿童文学《柳林风声》的同仁故事,以几个小动物作为本书的主角,对孩子来说也非常友好。建议大人和孩子都要看一看。
2.《被讨厌的勇气》
小学高年级/成人自主阅读
与原生家庭论相比,阿德勒心理学无疑是更为积极的,这不是说原生家庭论不好,而是阿德勒心理学让你认识到:原生家庭并不能决定你的一切,只要你有动力去改变,你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而在这样的过程中,要更好的认识自我,推动自我,而不是躺在“我没有能力改变”的舒适区里哭泣。敏感的人和孩子、感觉生活好像复印机的人、感觉自己在一个正确而又如一潭死水的人都非常适用于这本书。当你拥有了被讨厌的勇气,你就能“活色生香”
十一、哲学
1.《思考世界的孩子》
小学中低年级亲子阅读
这套书是哲学入门书,对于每个哲学问题,既提供了很多答案,又没有提供一个标准答案。与其说是哲学书,不如说是思辩书。可能很多看这套书的孩子,第一次被触及到思考一些深入的问题。
2.《哲学家,请回答》
这是一本日本人写的书,每一个论题,都采访了好几位哲学家,每一位哲学家都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有助于小朋友的思考和开拓思路。
如果说前一本书提供了回答问题的角度,这本书简直就是没有答案,哲学问题本身就是让大家百思不得其解,而思考的过程正是它让人着迷的地方。
十二、美学
《蒋勋讲唐诗/宋词》
中学生/成年人自主阅读
美学这个东西本身就比较抽象,需要很强的感受力,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正如很多人认为悲剧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缺陷美,而孩子可能会完全无法接受悲剧的结局,更别说体会到美了。
所以美学需要一定的心理年龄和阅历,蒋勋作为台湾美学知名学者,他那种淡定从容的气质我是很喜欢的,尽管有人说他写的这两本书,有一些史实不够准确,但人家是美学专业的,就不能苛求太多了,重点在体味古文字的美感。
十三、成功学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中学自主阅读
我以前也是顶讨厌成功学的,觉得全都是心灵鸡汤。但是看了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突然觉得:我要是中学时候能读到就好了。
他从读书、静、动、传统与时尚、升学与选课、情与理等十二个方面写了他的一些想法,真让人豁然开朗,与其说他是美学大师,不如说是哲学大师,有一些看起来很难抉择的问题,到他这里倒变得辩证统一了起来。
由于内容需要一定的知识和阅历的积累,建议中学以后再看这本书,小学的孩子很难看懂,毕竟这是给“青年”的信,不是给“儿童”的。
十四、地理学
1.《这里是中国1,2》
这套书应该是近年地理方面大火的一套书,我先买了第一部,我喜欢它的原因不在于它精美的装帧,无可挑剔的画面,而是在于它直击本质的角度。
很多描写中国地理的书,要么就是眼光局限于各个城市的景点和风土人情,稍微好一点的按照东北、华北、华东等模块来讲述中国地理。但是这本书按照地质构造将我国的三大阶梯贯通了起来,这些区域和城市,不再是各不相同的孤岛,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机整体,这才是看待地理的态度。
而第二部的角度也非常有意思,它把人类对于山河的塑造也归纳为地理的一部分。如果说第一部是自然界的作用,那么第二部就是人类的作用,我们常说的“一盘大棋”在这里清晰可见。
上海1/5的家庭用电都归功于西电东送,而南水北调、西气东送、东数西算等大型工程正向第一本书所讲的地理影响一样,把整个中国连成了一盘棋。这套书让孩子更了解中国、树立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也让孩子理解了中国古代连接与转化的哲学思想。
尽管我罗里吧嗦写了很多,依然有很多好书没有包括在书单里,欢迎大家来补充。
文学类阅读非常好,但也不能偏食,构建个人的知识体系,既应该包括ALPS(艺术、文学、哲学、社科),也要包括STEM。
同时构建“个人”知识体系,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过程,因为构建的不是“人类”知识体系,所以允许在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科目上有所偏移。
至于“我家孩子不爱看Nonfiction的书怎么办”,那就要考验家长的“引诱”功力了……
原标题:《9岁女儿语文满分,我用30套书为她搭建非虚构阅读体系,由易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