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专家讲之三:让最严的制度长出最硬的“牙齿”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

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尽快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

——2016年1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批示中强调

嘉宾

祝捷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副主任。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需要国家根本大法的引领

祝捷:宪法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法。在宪法中写入“生态文明”,不仅有着重大政治意义,而且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的基本意识也有着重大意义。

在政治层面,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一是总结凝练和高度评价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显著成效,把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之一,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高度;三是“环境”作为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之一,从而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解决我国社会新的主要矛盾的重要战略举措;四是把“美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定位,从而更加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五是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任务。宪法修正案把“生态文明”写入宪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体现了党的意志、人民意志和国家意志的统一,具有重大政治意义。

在制度层面,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总章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需要国家根本大法的引领。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不断推进,生态文明立法、执法和司法迅速发展,全社会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这些都是“生态文明”入宪的制度基础和实践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尽快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生态文明”入宪,并在宪法关于国家建设目标的表述中增加了“美丽”的提法,从而把“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上升为一项重大宪法理念和宪法原则,无疑是为构建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提供了根本法律依据。以宪法为依据和引领,通过深化改革,深化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管理体制,完善各项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以法治理念、法治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在意识层面,“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在宪法上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重大方针和重要政策的地位,既是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肯定,也是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美丽中国”理念的宣传和普及。通过对宪法修正案的学习,人民群众能够更加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深刻领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深刻领会“美丽中国”的目标价值,深刻领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意义,从而更加自觉地守护好绿水青山,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实现美丽中国。

回应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和要求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这种“最严”生态法治观,有怎样的现实针对性?为何一定要把“严”强调到“最”的程度?

祝捷:“最严”生态法治观,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法治保障的实践经验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的重要论述,是构建法治屏障、保护绿水青山的根本指引。

“最严”生态法治观是对忽视和破坏生态环境保护后果的反思和弥补。由于种种原因,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以水安全为例,说明生态环境被破坏后的恶劣影响。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环境之危、民族存续之危。与水安全类似,大气安全、土壤安全等都已经发出了警讯。“最严”生态法治观的形成和提出,是对忽视和破坏生态环境保护后果的深刻反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非采取最严厉的措施不可,不然不仅生态环境恶化的总态势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扭转,而且我们设想的其他生态环境发展目标也难以实现。因此,应当发挥“最严”生态法治观的引领作用,建章立制、严格执法,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自然资源离任审计、资源有偿使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重大制度,从根本上扭转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发展的严重态势。

让破坏生态文明的违法行为受到法律严惩

记者:如何让最严的制度长出最硬的“牙齿”,从而让“最严”变成“最管用”?

祝捷:党的十八大以来,环境保护的力度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但也必须清醒认识到,环境污染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有的还给自然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面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和现象,应当敢于亮剑,采取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用法治守护绿水青山。

不断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用科学的制度构筑保障生态文明的绿色屏障。用法治保护绿水青山,制度是关键。在环境保护、环境监管、环境执法上添加更多的硬招,稳步推进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体制,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和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制度,在其他各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中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国家法律体系的“生态化”。建立健全水安全、大气安全和土壤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保护好绿水青山。

加大执法力度,层层压实责任,让破坏生态文明的违法行为受到法律严惩。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有了科学完备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关键就在于实施和执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或者实施不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那制定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用法治守护绿水青山,必须把法律和制度的威力通过实施和执行发挥出来。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制度,各级领导干部是关键。一些重大生态环境事件背后,都有领导干部履职不到位、担责不充分的问题,都有各级政府以及执法部门监督不到位、执法不严格的问题。落实领导干部的生态环境责任追究制度,按照《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严格追责、终身追责,把责任层层落实,层层压实。同时,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的法治宣传和法治教育,增强全民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法治意识,营造遵规守矩的良好氛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艾丹)

学思践悟

省环保厅环境监察总队监察二室主任涂超——

握执法利剑护美丽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我们的职责,就是坚守在环境执法一线,时刻保护着赖以生存的环境免遭污染和破坏。作为环境监察者,必须手握“利剑”,严格执行环保等标准,推动“散乱污”企业整治、重点行业污染源治理,加快不达标产能依法关停退出,做守护青山绿水的忠诚卫士。

2016年3月,我带队查办一家大型化工企业,这家企业常年违规排放污染周边环境,但由于企业规模大、项目多,多次改扩建,地下管网错综复杂,调查难度非常大。我们不分昼夜,一条渠一条渠地走,一根管一根管地查,将数千亩的厂区查了个遍,最终在两个分厂厂区中间极为隐蔽的雨水沟下面,挖出了偷排暗管,查实了违法证据。企业被责令停产,处罚3300余万元,4名责任人被拘留。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严惩违法排污者及责任人,让破坏生态环境者付出相应代价,守护这一方青山绿水,这是我们作为环境执法监察者的使命和责任。

环境执法经常会在恶劣气候条件下办案,遭遇危险和受伤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查办一家大型制药企业偷排,阴雨连绵中我带领科室人员蹲守企业排污口长达四天四夜,在取水样时腿被石头划破,鲜血直流,最终抓住企业直排长江制药废水和利用雨水排口偷排的违法行为。这家企业被责令停产,并被处罚2700余万元。

环境执法主要和企业打交道,风险高、诱惑多,不仅得罪人,还面临严峻的廉政风险。作为执法者,一旦伸了手,吃了拿了企业的,腰杆就直不起来,执法就硬不起来。多年来,我给自己定下规矩:不与查办企业私下见面,不接受执法企业宴请。查办案件,不论多晚,做完笔录,取证完毕,立马走人,换一个地方住宿,为的就是避开企业说情送礼。有一次在宜昌执法到凌晨3时,仍改道到荆州住宿。

从事环境执法14年来,我每年都有150多天在外出差,几乎跑遍全省所有县市,执法里程达数十万公里,查过数千家企业,处罚违法企业数百家。在环境执法一线,遭遇过围攻、辱骂……经常在有毒有害环境中工作,生活饮食不规律,身体也出了些问题。但保护生态环境,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对于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绝不能手软,不能搞下不为例”,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因为任重道远,所以砥砺前行,我们将执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守护青山绿水,守护我们的美丽中国。(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文俊实习生程哲整理)

THE END
1.法律法规百科全书深入了解中国的100条关键法律法规在中国,这些法律法规构成了国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100条特别值得关注,因为它们涵盖了从基本人权保护到市场经济运行各个方面的问题。这百条内容丰富,不仅涉及刑事犯罪,也包括民商事纠纷,以及对个人信息保护等现代社会需要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具体规定。 https://www.xtssu.cn/ke-pu-wen-zhang/570648.html
2.信用中国(北京)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党组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研究部署检察机关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最高检本级办案监督等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严格依法办案、公正司法,https://creditbj.jxj.beijing.gov.cn/credit-portal/article/detail/32796
3.良法善治良法善治安天下截至2024年6月底,我国现行有效法律共计303件。 新时代,我国制定外商投资法、国家安全法等法律,修改立法法、国防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 2024年7月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825732
4.法律法规的全景规范社会治理的多元体系宪法:作为国家最高的根本大法,宪法规定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原则,明确了政府职能和限制范围,对国旗、国歌进行定义,并且设立了监察机制以防止滥用权力。它是其他所有法律依据的一种形式,是一切法律活动的基础。 刑事诉讼与刑罚执行:刑事司 法系统通过犯罪认定与惩罚来维护公共秩序,它包括诸如预防犯罪行为到追究犯罪责任,再到https://www.erdqcvtxm.cn/jun-lei-zi-xun/402462.html
5.最高检:宽严相济的首要前提是严格依法,宽不是法外开恩,严不是法外加重原标题:最高检:宽严相济的首要前提是严格依法,宽不是法外开恩,严不是法外加重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2月5日电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专门制定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检察改革、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意见》。12月5日,最高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意见》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http://news.iqilu.com/china/gedi/2024/1205/5752486.shtml
6.撸起袖子加油干!——2017年全国两会时间北大法律信息网“各位记者很辛苦,经常要吃外卖,现在网络订餐也很多,还有网上食堂配餐等等,这些新业态的出现也给我们带来了新问题。”殷一璀表示,上海将以最严的法治保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食品安全的“四个最严”要求,建立最严格的食品安全领域法律责任制度。“3月20日,上海新的食品安全条例就要实施,届时相关执法力度将大大加强。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567
7.封面报道财新周刊频道中国应对新冠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否牢固? (0) 封面报道|奥密克戎遭遇战 第一起奥密克戎社区传播终于降临中国,因何而起?应对如何? (0) 封面报道之二|围攻英特尔 全球芯片龙头英特尔正面临十年来最大危机 (0) 芯片混战|编辑荐读 从世界到中国,从巨头到初创者,家家争造芯片,他们发现了什么? (0) 封面报道之二|https://weekly.caixin.com/m/coverstory/
8.深度剖析:中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红线前所未有的严格!以及我们应该八、目前世界最严格的法律 我们再来看看目前世界上最严的法律是怎么要求的。这个法律当然不是中国的法律,而是欧盟的GDPR。 GDPR规定了个人的数据权利,其中几点特别值得我们国家学习。(事实上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上来看,我们已经在直接学习了。)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400278
9.2015年理论热点面对面之《法治热点面对面》要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通过法律强制力来确保道德底线,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的促进作用。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这个原则强调的是现实选择问题。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实现什么样的http://xcb.xhu.edu.cn/da/38/c1156a55864/page.htm
10.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除了上述较为显著的修订要点外,此次《规范》还包括:明确了直调运营的条件和管理规则,对在库贮存管理进行了修订和细化,明确随货同行单应包含的内容,运输环节应做的记录以及售后服务的内容等等。自2015年国家提出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四个最严”要求以来,国家药监局对相应规范性文件的修订亦是日趋严格,此次《规范》http://www.camdi.org/news/12572
11.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闭幕会:把“四个最严”写进法律会议对药品管理法修订草案和疫苗管理法草案进行了第二次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要坚持重典治乱,把“四个最严”写进法律,建立覆盖全过程全链条的法律制度,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可及。 栗战书指出,编纂民法典是党中央确定的重大立法任务。本次会议审议了民法典物权编草案、人格权编草案,要根据常委会组成http://www.cnpharm.com/content/201904/23/c276721.html
12.法律法规盈科律师事务所刑事法律事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已于2012年7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52次会议、2012年9月12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7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9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http://criminal.yingkelawyer.com/ArticleView.aspx?link=1a61283fd7852be585535c8ad3f14412a36f03f204ebb160e29a6f93e817e398
13.中国的法律还有没有尊严?“药家鑫不废……就废了中国的法律!!!”——警钟!似乎要走极端。 “正如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里面唱的那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甚至比当年外敌入侵国破家亡的时候还要危险——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遍地都是缺德透顶丧尽天良的败家子,这样的国家民族境况,难道不危险?!!!?”——警钟! http://www.wyzxwk.com/Article/shiping/2011/06/221301.html
14.中国数据立法,该参考欧盟模式还是美国模式?而对于正在进行中的中国数据立法来说,应当向左走靠近欧盟模式,还是向右走靠近美国模式,抑或径直走向中国特色的独有道路?这个问题非常关键,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GDPR是史上最严的数据法律 欧盟的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被称为人类史上最严格的数据隐私法律,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https://www.scdsjzx.cn/scdsjzx/gundongfagui2/2020/1/3/9c0e4bb3ba164f4289ab369464a5641b.shtml
15.最严党纪公布:将查“不正当性关系”21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处分条例》划底线,列负面清单,给出行为准则。被不少党建专家称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全、最严党纪”。比对新旧两版的《纪律处分条例》,其中的变化极其耐人寻味。 专家表示,在十八大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的背景下,该条例的修订意义重大:通过制度的刚性和建设性力量,真正https://m.guancha.cn/politics/2015_10_22_338430.shtml
16.基次4下列属于我国执业药师职业资格制度特点的有D.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属于药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之一 87.药品监督检查是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药品研制、生产、经营和药品使用单位对照相应的质量管理规范等要求进行合规确认、风险研判、检查评价,建立药品安全信用档案并依法向社会公布结果的药品技术监督过程,以下有关具体环节监督内容错误的是 https://blog.csdn.net/robin9409/article/details/123349609
17.中国法院网中国法院网是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成立,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的综合性新闻网站,并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自办视频播放业务。中国法院网是世界最大的法律网站、法律新闻网站,为社会提供最丰富的法律资讯、最权威的法院信息、最快捷的案件报道。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subjectdetail/type/dfgft/id/MzAwNCiwMDAoNgADAA/chatId/52960.shtml